陈凯歌导演的无极又被网友,无极对陈凯歌的评价

时间:2022-09-20 21:09:55阅读:25
中国第五代导演。愿意跟上市场发展,去拍纯商业片的,就只有张艺谋和陈凯歌。不过这是有一定风险的。张艺谋因为《三枪拍案惊奇》和《长城》,遭来不小的非议,好在他之后都能拿出佳作,证明自己仍然是国师;陈凯歌则…

中国第五代导演。

愿意跟上市场发展,去拍纯商业片的,就只有张艺谋和陈凯歌。

不过这是有一定风险的。

张艺谋因为《三枪拍案惊奇》和《长城》,遭来不小的非议,好在他之后都能拿出佳作,证明自己仍然是国师;

陈凯歌则是因为一部《无极》,令到他陷入到十分尴尬的境地。

与张艺谋能单独拿出《金陵十三钗》、《一秒钟》、《悬崖之上》这些口碑作品重振雄风不同,陈凯歌在《无极》之后,一直没有一部足够强有力的独立指导“翻身之作”。

即便如此,他在影坛的地位仍然是比较高的,至少还是可以被称为大导演。

那有人就想问了,这是为什么呢?

①经典电影无惧时间

就算不考虑中国论资排辈的固有传统,只考虑电影,只要一个导演、演员能有一部有资格载入影史的经典作品或者角色,那他们就可以不断地被人提起。

因为经典的电影,是无惧时间考验的。

说起陈凯歌,就不得不提他的那部《霸王别姬》。

就这部到目前为止唯一斩获戛纳金棕榈大奖的中国电影,都足以让他一直享有声誉。

就好像姜文就算没有《让子弹飞》,一部《鬼子来了》也能够让他在业界有着一定的地位。

道理很简单。

因为后人要以他们拍出来的神作为标杆,力求能够超越他们。

但有这么容易超越,那就不叫神作了。

一直作为排头兵被人追赶,那当然地位仍然无可撼动了。

况且陈凯歌也不只有一部《霸王别姬》。

处女作《黄土地》和张艺谋(当时是摄影师)合作,就大胆采用镜头语言来进行叙事和表达,是第五代导演的风格代表作之一;

入围戛纳主竞赛的《孩子王》,拍出了原著文学的精神内核,虽是被张艺谋同期的《红高粱》给比了下去,但其无论放到华语影史的哪个时期,都是压倒元白的;

古装大片《荆轲刺秦王》,奠定了陈凯歌的个人史诗风格,稳稳地站在国产古装大片(电影)的紫禁之巅;

2012年的《搜索》,《无极》之后的陈凯歌最佳,影片对于社会问题的揭露保持着陈凯歌的艺术追求,重要的是,他证明了自己其实是可以讲好一个故事的。

他有这种基本的能力,只是把眼光放到了更高的地方罢了。

②时代变化

中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第六代导演之后的青年导演们,成为了这个美好时代的最大受益者。

他们接受着更为广泛的知识,有着更好的技术条件,《我不是药神》、《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作品的市场成功,证明了他们的不俗实力。

相比之下,陈凯歌这些老派导演,就要相形见绌了。

时代变了。

第五代导演的风格特色,早已经不适合当下的市场。

所以他们之中,还能出现在头版新闻的,几乎就只有陈凯歌和张艺谋。

他们真正擅长的东西在市场上不吃香了,他们必须做出改变。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能力不如那些一部电影赚几十个亿的新导演了。

就好像诺基亚没多少人用了,但你不能否认它在手机界的地位。

③个人缺陷与审美

有人质疑陈凯歌,多数是因为他的态度,还有他的一些缺陷。

确实相比更为谦虚,仍然在学习求新,不断尝试,又劳模的张艺谋而言,陈凯歌给到外界的印象没那么讨好。

如果他愿意拿《无极》来自黑,表现得亲民一些,而不是不承认自己确实存在问题,那他的争议肯定没那么大。

每个人都有缺点,陈凯歌也不例外。

很多针对他的个人分析都说得很清楚了,这里简单总结几点。

第一是太注重意境,而忽视了逻辑;

《白昼流星》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

第二是没有一个好编剧帮忙,容易崩。

这一点其实不太准确。

《荆轲刺秦王》、《孩子王》陈凯歌都参与了编剧,也没见不行啊。更全面点说是陈凯歌确实需要和其他人才碰撞,才能祭出神作。

他是有才华的,但太过于自我。

如果有人能够调和一下,那么他就能够拍出神作。

第三是缺点也是优点。

那就是陈凯歌一直保持着艺术家的那种骨气。

这就容易让他有一种高高在上,你看不懂我的作品是你们太俗的感觉。

但是在这个浮躁的,被快餐文化侵蚀的时代,陈凯歌的这种坚持,又是十分珍贵的。

你看《长津湖》就能感受到一点,整部电影没有像很多国产片过度煽情的问题,负责文戏和角色保持住了他应有的克制,用他熟悉的方式去表达,更依赖演员的表演,而非滥用配乐。

其实类似的人还有姜文。

《无极》之于陈凯歌,像极了《一步之遥》之于姜文。

姜文也很傲气,坚守自己的风格,站着也要把钱挣到。

他也不会因为再也拍不出《鬼子来了》、《让子弹飞》而失去自己的地位。

反倒他们的品味和审美,会成为十分稀有的存在。

你可以不喜欢他们的偏执,但啃着垃圾网文垃圾短视频垃圾网络歌曲,却也自我感觉良好,那只能说,无知也算是一种胜利了。

陈凯歌导演的无极又被网友,无极对陈凯歌的评价

陈凯歌在电影圈地位很高,您觉得是什么原因?

资格老出身好

陈凯歌出身导演世家,中学就读于大名鼎鼎的北京四中,从小接触到的都是各种背景的高干子弟;长大后,考入北电78级导演系,和田壮壮、胡玫、李少红、吴子牛等名导是同班同学;多说一句,张艺谋也是78级的,摄影系。这样的资历和朋友圈,想混不出名堂都难。

有水平上限高

陈凯歌的作品质量上限极高,他的好片不止一部《霸王别姬》,还有《荆轲刺秦王》《黄土地》《和你在一起》《百花深处》等;就事论事,论现场指导、调教演员的能力,陈凯歌的水平是超一流的,在《演员请就位》中有很多段落可以证明。

陈凯歌最大的问题是明明不懂编剧,但偏喜欢干涉剧情设计,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纵观《无极》《妖猫传》《赵氏孤儿》《白昼流星》这些作品的争议,是不是基本都是围绕剧情的?《长津湖》再次证明了只要他别碰剧本好好拍,电影质量是可以保证的。

有情怀不妥协

陈凯歌高傲自负,这么多年在作品里始终在坚持自己的审美,从《无极》到《妖猫传》,是一以贯之的风格,这种执着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因为电影本质上还是视听的艺术,而陈导在画面的把控方面水平在国内屈指可数,放到国际上也绝对是第一梯队。 

先不论故事如何,陈导的作品摆在那里,画面绝对是美的,构图、色彩都有特色,而且赏心悦目。 而且他很会抓点,那个场景下人物往那里一摆,立刻就有那种感觉,怎么看怎么对。对陈导的质疑,更多是集中于他的剪辑节奏、人物刻画、故事叙述和精神内核的表达上;但是论起来电影基本功,画面的呈现和形象的呈递,必须得承认陈导的水准。

举例说明

《妖猫传》里有三个镜头,至今让人难忘。 

第一个,阿部仲麻吕跟著队伍走向皇宫时,有一个几秒的镜头,在城墙的上方,用黑影映出来两个欢快的宫女形象,象敦煌壁画里的飞天一样。 

第二个,杨贵妃的石棺盖子被空海和白乐天翻到地上之后,石棺盖上有锈迹斑斑的血抓痕,同时画外音是贵妃在石棺内醒来出不去呐喊的声音。 

这个画面没有用一点残暴血腥的场面,但给我造成了一种万分毛骨悚然的感觉。感觉看到了贵妃躺 在石棺里醒来,拼命用双手推开石棺不成,心有不甘,十指上下抓著石棺盖一边哭一边拼命抓一边流血直到窒息而死。此时无画面胜过有画面千倍。 

第三,妖猫跳到白乐天身上要取他性命,被白乐天说中心事后那种愤怒,颤抖,伤心,悲痛,还有伸出爪子又放下的镜头。这一连串,就像导演说的,这是个人的情感,不是猫的。 

所以,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感觉这个导演为什么能让我这样无动于衷的人产生恐惧感,他必定有与 其他导演的不同之处。 当然,这电影优点很多,不足也有。用情太深到后来结尾太快,观众有点“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感觉不能释怀。

陈凯歌导演的无极又被网友,无极对陈凯歌的评价

为什么陈凯歌在电影圈地位很高?

陈凯歌导演最具盛名的作品无疑是《霸王别姬》,这部作品将京剧的华丽和剧情的惨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荡漾开的色彩与晦暗的背景设定之间的冲突使影片的剧情和色彩回味悠长,过程如庄生梦蝶,结局若飞蛾扑火。
这无疑是一部艺术性与剧情并重的电影,剧情的优秀和陈凯歌导演超高的艺术品味相互碰撞才造就了这部国产电影的地位,这确实是国产电影难以逾越的高峰。
《荆轲刺秦王》——站在高山之巅俯瞰,这是最清晰的山峰
如果说《霸王别姬》是华丽,那么《荆轲刺秦王》就是掩藏在华丽背后的疯狂,陈凯歌用他独特的眼光诠释了他心目中的秦王与荆轲,一部优秀的电影,一定是因为其塑造了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霸王别姬》如此,《荆轲刺秦王》亦是如此,包括那个当时被人诟病的由李雪健饰演的秦王。
《荆轲刺秦王》这部作品中,陈凯歌对艺术的品味已经超越了那个时代,但奈何与之相对应的故事跟不上陈凯歌导演的艺术品味,于是,这部片子败在当时的观众之下。
《无极》——重启华丽,这次他却讲了一本《圣经》
这部作品的出现让陈凯歌导演直接背上了烂片的名号,但其实从影片结构来说,这片子不失为一种尝试,只是有些失败,其实在画面上来说,这部作品依然不算差,极具东方色彩的画面感可谓华丽,但作品依然败在剧情上,甚至连角色塑造都已经看不到前作的影子了。
东方魔幻历来是最难拍摄的题材之一,关键在于意境,虽然故事大多同《圣经》一样直白,但光有华丽是不够的。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