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冲击好莱坞历程从杀手壕炮弹飞车到红番区
1995年,成龙的贺岁片《红番区》,取得了破纪录的全球票房成绩。
《红番区》香港票房5691万港元,台北票房12100万台币,内地票房9500多万人民币,美国票房3200多万美元,再加上其他地区的票房成绩,为嘉禾电影大赚超1亿港元。
【《红番区》全程在加拿大拍摄,讲的却是美国纽约的剧情。】
《红番区》对成龙最大的意义,是帮助成龙成功登陆好莱坞,正式打入美国好莱坞主流电影市场。从此,成龙才真正成为国际巨星,并为他之后领衔主演《尖峰时刻》等好莱坞电影,打开局面。
据说好莱坞的某大牌导演看了《红番区》之后,问成龙那个从楼顶跳到对面大厦楼道的镜头是怎么拍的,成龙笑着告诉他,“就这么跳过去啊!”。
所有人都看到了成龙的成功,也在电影最后的NG片段中,看到了成龙带伤拍摄的艰辛和危险。可是,未必知道,成龙为了这一天,付出了多少的努力,流下了多少血泪。
其实,《红番区》已经是成龙第四次冲击好莱坞,此前已经有过3次失败的经历。
就像成龙和周华健合作的那首《真心英雄》的歌词,“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唱的就是成龙自己。
成龙70年代初,就跟着大师兄洪金宝在邵氏片场出道,做龙虎武师,在各种动作电影中跑龙套。
1976年,成龙加盟罗维电影公司,开始做男主角,主演了《新精武门》、《风雨双流星》、《少林木人巷》、《蛇鹤八步》等动作电影。
罗维为成龙取了这个艺名,就是为了把他打造成第二个李小龙。可是,成龙的身手和容貌,都不可能成为李小龙第二。
在罗维手下红不起来的成龙,却在1978年和袁和平合作了《蛇形刁手》和《醉拳》两部功夫喜剧,一战成名。
《醉拳》是那年的香港票房亚军,输给了嘉禾许冠文兄弟的喜剧电影《卖身契》,却仍让成龙成为全港票房成绩最好的动作明星。
于是,成龙就成了香港各大电影公司争抢的大红人。
当时,成龙在罗维公司,只有几千港元的月薪,主演一部电影再有几万块的片酬。虽然比跑龙套时好很多,但距离巨星标准还差很多,特别是各大电影公司开出的巨额支票。
据说当时邵氏最多开到了500万港元,不过最终成龙签约了开价480万的嘉禾;除了大师兄洪金宝在嘉禾,还因为嘉禾允许成龙成立自己的电影公司,可以获得电影票房的分成,还有电影的导演权,等等。
1980年,成龙加盟嘉禾后自导自演的第一部电影《师弟出马》,成为香港年度票房冠军,而且还是香港史上第一部票房过1000万港元的大片。
嘉禾的支票开得很值,成龙也一举成为全港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巨星。
在1980年下半年,成龙主演的动作电影《杀手壕》上映,取得了578万的香港票房,年度第3。
这个票房成绩只能算一般,但却是成龙的第一次好莱坞试水。
因为是一部好莱坞大片,所以《杀手壕》是全球上映的;全球票房超2000万美元,在日本和台湾省都是票房冠军。然而,在成龙眼里,这仍是一部失败的作品,因为拍得很痛苦,而且票房也未达成龙和嘉禾的预期。
其实早在70年代,嘉禾就尝试过把李小龙推向国际,1973年的《龙争虎斗》,就是嘉禾与华纳影业合作的国际大制作,全球发行。
所以,作为李小龙接班人来培养的成龙,嘉禾同样有把他推向国际的雄心壮志。
只可惜,年轻的成龙还没有任何国际知名度,为了能够全程在美国拍摄,嘉禾也让出了很大的自主权。所以,《杀手壕》的拍摄过程中,成龙和嘉禾都非常被动,不仅导演和剪辑权由美国导演把持,连成龙的武术指导都要按照老外的要求来。
最后,出来的动作效果,比成龙的《师弟出马》至少落后了10年。
1979年,嘉禾得到成龙之后,老板邹文怀在好莱坞霸气宣布:嘉禾将投资6000万美元,拍摄6部有国际巨星参演的大制作,《杀手壕》只是开始。
在《杀手壕》之后,成龙马上就出演了另一部好莱坞影片《炮弹飞车》,一同出演的还有嘉禾的喜剧头牌许冠文。
相比《杀手壕》,成龙和许冠文在《炮弹飞车》只是出演一个赛车手,只是众多主角之一,角色地位远不如《杀手壕》,从海报上就能看出他们的尴尬。
而且,《炮弹飞车》的看点是各种赛车镜头,根本没法表现成龙的身手,只能和许冠文一起搞笑。
拍完《炮弹飞车》之后,成龙回到香港,结束了第一次好莱坞之旅,
在香港,成龙自导自演了《龙少爷》,是1982年的香港票房亚军;1983年的《A计划》,是1983年的香港票房亚军;再加上与洪金宝、元彪合作的《奇谋妙计五福星》、《快餐车》等片,接连取得票房佳绩,还提名了香港金像奖的最佳男主角,获得最佳动作指导奖,巩固了在香港影坛的江湖地位。
借着此时的威势,成龙重返好莱坞,参演了《炮弹飞车2》。
结果,这次经历更惨。
《炮弹飞车2》不仅成龙的戏份无法保证,票房和口碑也更差,还获得了金酸梅奖的两个提名,烂得一塌糊涂。
所以,成龙的第二次好莱坞之旅,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1985年,带着更大的雄心,成龙和嘉禾开始了第三次好莱坞试水,拍摄了一部警匪片《威龙猛探》。
《威龙猛探》不仅有成龙,还有叶倩文等香港演员,还有成龙的御用编剧参与编剧,成龙也有一定的剪辑权。
结果,《威龙猛探》直接就是一场灾难。
明显带着偏见的美国导演,几乎完全摒弃成龙的动作特长,只安排了极少的动作场面,却要成龙说着不流利的英语去做一个呆板的神探。
而且导演还非常强势,完全无视成龙的意见,全面推翻成龙的动作设计,气得成龙直接打电话给嘉禾老板要换导演。
最后,导演换不了,成龙就只能回到香港后自己补拍了一部分镜头,叶倩文的戏份就是后来补拍的。
在80年代,因为新艺城的崛起,从嘉禾挖角了许冠杰,凭借《最佳拍档》系列一鸣惊人;香港影坛进入了一段新艺城和嘉禾、邵氏,三强鼎立的局面。邵氏调整战略,渐渐向电视圈发展,所以嘉禾成为对抗新艺城的主力。
1985年,嘉禾完成对新艺城的逆转,《福星高照》、《夏日福星》、《僵尸先生》和《警察故事》等片,雄霸票房榜。
成龙自导自演的《警察故事》,票房2663万排名年度第3,并且获得金像奖的最佳影片奖,是成龙转型的里程碑作品。
在《警察故事》中,成龙那种无法复制的玩命演出已经成为招牌,各种惊险刺激精巧机智的动作设计,成为成龙动作喜剧的标志。
不仅风格鲜明,成龙对电影制作整个过程中的所有环节,也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认知。
成龙的第三次好莱坞之旅也是失败的,但成龙也并非没有收获,他的收获就是拍摄警察题材电影,《警察故事》就是成龙从《威龙猛探》失败后,找到的灵感。
之后,《警察故事》系列成为成龙最成功的代表作。
到1995年,成龙第四次冲击好莱坞并最终成功登陆时,《警察故事》已经连拍了3部,并且从香港开始,渐渐走出国门,打到了东南亚,更为成龙获得了第一个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
接着,成龙又自导自演了一部警察题材的影片《重案组》,蝉联了金马奖影帝。
带着这样的声势,成龙冲击好莱坞的《红番区》,他饰演的也是一个到美国探亲的港警。
终于,银幕警察成龙,在好莱坞取得了成功。
后来,成龙的好莱坞主演的电影中,票房最好的《尖峰时刻》系列,他饰演的还是警察。
成龙的心酸成名史,大家知道他这些年怎么过来的吗?
成龙作为当今国际影坛的巨星,说他已经功成名就真的一点都不过分,但是成功的人并不是生来就是成功的,从他七岁那年开始,心酸两个字就一直伴随着他。
成龙
1954年4月7日,成龙在香港出生,父亲图省事,给他取名叫陈港生。成龙的父亲陈志平(也叫房道龙)是法国领事馆的厨师,母亲陈莉莉是管家。7岁那年,父亲陈志平因为生计,远走澳洲,把成龙送到于占元在香港的中国戏剧研究学院学习舞台化妆和舞台表演技巧。两年后,母亲陈莉莉也追随父亲去了澳洲,成龙每天躲在屋里哭,发现无济于事后,接受了这个现实。此后的11年里,成龙一直在戏剧学院独自生活。
成龙小时候
成龙以往很少在采访或文章里提到自己的父母,但特殊的童年经历,使他对父母的印象简单又深刻。妈妈给他的感觉就是很干净,这个深刻的印象影响了成龙的一生,他养成了爱干净的好习惯,以至于让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有很大的压力。
成龙与父母
父亲是个大老粗,很随便,对成龙一直奉行的是散养的原则,他认为小孩子不用过多地去管他。只要不做黑社会,不吸毒和赌博就可以了。不过少年时期的成龙却并不争气,父母去澳洲后,他曾一度认为自己的生活很不幸,从而沉溺于赌博当中不能自拔。刚开始的时候是躲在片场的背景板后面赌,每天还没有开工当天的工钱就输完了。后来有了积蓄之后,他在赌场一掷千金,曾经输得倾家荡产,把多年的积蓄都花光了。懊恼不已的成龙跪在父母的照片面前用八百大洋狠砸自己的脑袋,自此以后再也不沾赌。
自父亲离开香港之后,成龙就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艰苦学艺生涯。戏剧研究学院依照旧式梨园行的规矩,学生拜师、学艺、签生死约,父母一旦将孩子送入戏校,契约期内便要完全听凭师傅的教导照顾。成龙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练功,晚上十二点结束,在长达19个小时里,反复地练习脚上功夫,打斗方式和特技动作。除了练功之外,身为戏剧学院的学生还要做清洁,洗碗等工作。据成龙回忆,当时他们师兄弟们常常都是架著腿就睡着了。当时唯一让成龙开心的就是可以吃饱饭,不过菜似乎永远都不够。
学艺时的成龙
在成龙的印象中,童年的苦要远远比甜多,他认为自己的甜只是因为太苦了,小时候的成龙是靠红十字捐助的东西撑着读完了戏剧学院,艰苦的生活让他很容易得到满足,师傅过年的时候给他两颗花生都会开心一整天。
成龙(左一)参与京剧表演
十年磨一剑,艰难的童年生活使成龙练就了一身好武功,为日后的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早在戏剧学院里,成龙就被师傅选中,和洪金宝、元华、元彪等七个人参加京剧《七小福》的演出。17岁,成龙开始做武师,他以拼命出名,当时很多的危险动作都点名由他来做。断手断脚对成龙来说都是家常便饭。正是这份拼搏的精神,为他赢得了演戏的机会。不过那时离真正成名还很远。
1975年香港新天地公司成立,将成龙签到了旗下,安排他拍摄了《码头龙虎》和《花飞满城春》,但票房都极为惨淡。之后和导演罗维合作的《少林木人巷》,遭遇同样冷落的下场。当时的成龙心灰意冷,一度陷入无片可拍的窘困境地,无奈之下,成龙心灰意冷地回到了澳洲父母的家里。父亲做了几个菜,和成龙喝酒聊天。父亲说:阿炮,我六十岁了还能做厨子,你六十岁还能够打吗?不如放弃做武行回来跟我做厨师吧?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成龙短期就被一饮而尽,给父亲撂下了一句狠话:再给我两年的时间,如果我成功了,我一定好好做,如果没有成功,我一定回来好好跟你学。
成龙与父亲
当时的成龙里外倍受煎熬,因为家里生活条件一直不好,父母都很希望他能够学个手艺,踏踏实实的过日子,而自小就酷爱表演的成龙当然不愿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过一辈子,再加上年轻人血气方刚,颇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架势,所以成龙最后还是离开澳洲回到香港,这是他给自己下的最后一次赌注。而恰恰是这个决定,给他的命运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转机,1978年,《蛇行刁手》和《醉拳》,让成龙终于尝到了成功的滋味。而观众,也渐渐把目光从李小龙转向成龙,开始关注这种与众不同的诙谐功夫喜剧。《醉拳》还获得了第十四届亚太影展的最具启发性喜剧影片特别奖。
成龙《醉拳》
成龙和李小龙同出师门,成龙却不愿走李小龙的表演路线,在这点上,成龙早早的显露出他与众不同的气质。成龙七十年代当武术指导时,正是李小龙独霸香港影坛的时候。罗维导演是第一个找李小龙回港拍片的。李小龙去世后,导演罗维为弥补空白,就有意要把成龙塑造成李小龙的接班人,而没有去发掘成龙自身的特质。走李小龙路线,对于刚出道的成龙来说虽然是迅速成名的捷径,但自信的成龙却不甘心做别人的影子。李小龙把拳打出去,很有力,成龙偏要打了别人还要装作疼,李小龙的脚往下,成龙就偏偏往上,反正就是要跟李小龙不一样。
李小龙与成龙
成龙的好强和逆反心理使他创造了自己的功夫模式,打破了李小龙和他的神话。成龙把所有李小龙的东西都反过来,李小龙不苟言笑,他诙谐幽默,李小龙演英雄大侠,他演善良的小人物。成龙把李小龙的规律,倒行逆施,使人绷紧的神经松懈下来,慢慢的,成龙的功夫喜剧调节了李小龙过度阳刚的英雄主义片种,渐渐成为一种无法抵挡的影片潮流。
成龙的成功,跟他点子多,不喜欢跟风有极大关系。在《醉拳》之后,成龙乘胜追击,开始执导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师弟出马》,这部片子,一反英雄片血淋淋的撕杀场面,从民间奇门武功中,挖掘出三十六种板凳功.扇子功.裙底脚功,代替了令人感到单调发闷的拳脚功。对当时的功夫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成龙《师弟出马》
早在幼年学艺期间,成龙,洪金宝和元彪等七个人就有七小福星之称。而洪金宝和元彪也是成龙成功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两个人物。1983年之后,成龙与洪金宝,元彪,先后拍摄了《龙少爷》《奇谋妙计五福星》《快餐车》《福星高照》《夏日福星》《龙的心》,通过和他们的合作,成龙的表演风格日趋成熟。另外因为和洪金宝合作时间太长,以至很多作品,大都是洪家班的风格。直到1985年的《警察故事》,成龙自己的风格才真正显山露水,成龙在香港动作片中的地位得到确立。该片获得了当年的香港金像奖最佳故事片奖。
成龙《警察故事》
好莱坞是所有电影人的梦想,成龙自然也不例外,不过成龙在香港成名只花了短短几年的时间,进军好莱乌,却用了整整15年。
成龙
1980年的成龙,已经在香港闯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嘉禾公司于是筹划安排成龙到美国好莱乌拍摄影片《杀手壕》《炮弹飞车1,2》及《威龙猛探》,但因在美国拍戏时,由于对影片没有自主权,成龙的许多想法得不到发挥,因此进军好莱乌的梦想就此搁浅。成龙曾经坐了10个小时的飞机去好莱坞,当地的电视台却不给他做节目,理由是成龙的英语太烂了,他只得再坐10个小时的飞机飞回香港。觉得自己被侮辱了的成龙回到香港后,自己躲在厕所里哭了个昏天黑地,而他当年断手断脚一个人躺在医院里时,也没有这么伤心过。
成龙
后来,成龙在好莱坞拍摄了电影《杀手壕》,依然是无声无息。那段时期的成龙先后演过好几部好莱坞的片子,都迟迟得不到好莱坞的认可。直到1995年的《红番区》,才终于让他扬眉吐气,此后的成龙不再是好莱坞打酱油的无名演员,咸鱼翻身成了好莱坞制片公司手中的香饽饽,要找成龙演戏,得到香港放下身架跟他谈。
成龙《红番区》
1996年,成龙的《红番区》创下轰动北美的巨额票房纪录,美国的许多电影发行公司和影星代理机构开始真正注意到成龙,并不失时机地动用各种力量全力精心包装成龙,为成龙举办了声势浩大的"成龙电影节"。连许多70年代拍摄的影片如《醉拳》《蛇行刁手》都被美国公司买下版权在各地播放。而1995年MTV电影奖终身成就奖颁发给了成龙,标志着成龙真正完成了从香港明星到国际巨星的转变,而成龙为此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很多观众在看到成龙电影中命悬一线的场景时,常常会被震惊,渐渐的还会把荧幕上的成龙和生活中的成龙划上等号,这实在是让成龙有口莫辩,其实成龙也是血肉之躯,没有什么特异功能,之所以能拍这些镜头,是因为成龙敢拼。有时候成龙内心也挺害怕的,但只要站在摄像机前开始拍摄,他就会达到忘我的境地,他真的很喜欢拍电影。《特务迷城》中成龙驾驶马车在市中心狂奔,他在巨型货车下死里逃生并驾驶它压烂了几十辆奔驰车。
成龙《特务迷城》
人生,总有苦尽甘来的时候,现在的成龙,可说是功成名就了,完全可以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了。不过在成功之后,他还是觉得有些遗憾:自己总过不了悠闲的日子。忙碌的时候老是抱怨,为什么这么忙,有什么多工作要做。不忙的时候,又埋怨为什么不忙。
成龙
这么多年的打拼使成龙格外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所以他说自己很坦然的接受得到的成绩和失去的快乐,他还认为人生没有十全十美,辛酸的童年对他来说实在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或许经历过家乡的山山水水,成龙的感受会更加的真切。
成龙成长的历程是怎样的
成龙的父母亲最初在法国领事馆工作,父亲是厨师,也是京剧票友。成龙小时候很喜欢打架,跟外国小孩子打。因为他住在山顶领事馆区,几乎附近的尽是法国人,美国人。这种情况一直到他小学一年级,由于常打架,闹事,所以无法升级。成龙除了喜欢打架之外,还喜欢看武侠片。那时候 ,武侠片大行其道,曹达华,于素秋是当时最红的明星,成龙崇拜他们,一心想上山学艺。一天,他的父亲带着成龙来到尖沙咀的美丽都大厦,拜访京剧武生于占元师傅,他正是成龙崇拜的武侠女星于素秋的父亲。成龙看到这边的学生在旁勤奋的练功,觉得非常羡慕,便要求父亲让他在这练武。于是,成龙便成为这的一员。与洪金宝(元龙)﹑元奎、元华、成龙(元楼)、元彬、元德、元彪为七小福。于占元师傅的教育方式基本上是老戏行规矩的严厉与苦练,管束孩子做事,练功的方式就打、罚。不到四天,成龙就后悔了,最初的那段日子,成龙常常在晚上暗自哭泣。父亲在把他送进学院之后,就飞去澳洲美大使馆了。
练武时期
成龙 每天大清早五时便起床练功,练至晚上十二点止。早上练各种功,练压腿的时候倒可以睡点觉,几乎所有人都是架着腿睡觉的。吃过饭,就练声调嗓或读书,读书时间,就是打盹时间。每天这样过着有规律的生活,每月等派救济品时,便是他们最兴奋的时候了。几十个孩子聚在一起,等红十字会的人来送救济品,当中有白米,奶粉,食品等等。孩子们排半天队等待分配给自己的食物,平常他们吃的饭,是大锅饭。烧饭就由女孩子轮流负责,饭是够吃,至于配菜,就得用抢的。
成龙在七小福时期的艺名是元楼,凭着一副身手,他们住在荔园游乐场,长期表演京剧,他们几个人,一出戏里什么都做,像孙悟空大闹盘丝洞。他们一会儿是妖女蜘蛛精,一会儿是孙悟空用手变的小猴,一会儿是天兵天将,总之,幕后换装穿衣忙,幕前武打北派的忙。此外,片场本是他们经常出入的地方,小时候,演些童角,临时演员之类,所以成龙很早就出道,成了真正的功夫良才。
武师时期
白天当武师,晚上回师父家睡觉。辗转就是十七岁了,成龙满师
成龙(10张)的日子也快到了,结业那天,依照老例,徒弟满师需向师父下跪叩头,以谢师父提携之恩。师父会向徒弟施十下庭杖,作为最后提点。成龙庄而重之,给于占元师傅下跪,垂头静气,等候师傅的庭杖。后来师傅唤他:“起来!不用跪了。时代毕竟变了,不用这套了。”成龙这才松一口气, 成龙结业后便做武师的工作。在当武师时期,他的名字是陈元龙,他专门做名演员的替身。像岳华,罗烈,田峰,谷峰,刘丹等,都是做些危险的武打动作。这段时期可说是过着风花雪月的日子,或许是禁制太久了,工作之余,成龙便尽情玩乐,跳舞,喝酒,上夜总会等,像其他武师一样过着没有明天的放任生活。
当武师,出卖的是劳力,出生入死,可惜地位卑微。每天等候导演来挑人,为了在众多人前被挑中,成龙常卖力演出。成龙常被导演选上,成龙、元彪在《精武门》片中扮演的都是被李小龙暴揍的日本浪人,成龙还做了片末被陈真一脚踢飞撞在墙上的铃木先生的替身。因为他年轻,身手灵活,且勇于尝试,导演都乐意用他,有什么高难度动作,就会想起陈元龙。
担任主角
七五年,新天地公司成立,签了成龙,安排他拍一两部片,分别为《广东小老虎》以及《北派功夫》。但票房惨淡。后来陈自强投入罗维在香港的电影公司工作。推荐成龙给罗维,成龙替罗维拍摄的是大制作的古龙作品,少林系列(《少林木人巷》)但都不得志。差不多一年后,吴思远计划拍《蛇形刁手》便向罗维借人(成龙)来拍,接着《醉拳》二部谐趣功夫喜剧,把成龙活泼精灵的动态表露无遗。
《醉拳》走红后,罗维放手让成龙自编自导自演了《笑拳怪招》,取得不错的成绩。这时多家影业公司向成龙发出加盟邀请,最终嘉禾公司胜出。成龙在嘉禾的第一部作品《师弟出马》,马到成功,接着嘉禾便筹划安排他到美国好莱坞拍《杀手壕》,《炮弹飞车1,2》《威龙猛探》。但在外国拍戏,受洋人导演指挥,使他不得发挥,因此这几部片在当时不红。
83年他执导《龙少爷》,再度掀起热潮,其后,他与洪金宝,元彪,拍《奇谋妙计五福星》,《快餐车》,《福星高照》,《夏日福星》,《龙的心》。这个时期,成龙一方面帮助洪金宝,而洪金宝也有某程度上影响成龙,所以作品,都是洪家班的风格,直到《警察故事》才自然流事实露出成龙自己的风格。这部片除了在香港卖座之外,在日本是疯狂,并替成龙争取到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受欢迎演员等。
之后,成龙推出的作品,事实像87年《龙兄虎弟》,《A计划续集》,88年《飞龙猛将》,《警察故事续集》,89年《奇迹》,90年《飞鹰计划》全都是三千多万以上的票房,当然在日本的票房就更不用说!
走向国际
成龙早在1982年时便开始打入好莱坞市场。但他迈向国际之路并不顺遂,他首次进军国际的作品是《炮弹飞车》,可惜票房失利,令成龙要相隔多年才再闯好莱坞。而真正令成龙打入国际市场是1994年拍摄的《红番区》,在美国上映时创下高票房纪录。进而接下第一部好莱坞电影《尖峰时刻》(香港译:火拼时速rush hour),亦获得极高的票房,登上《时代》杂志,终而奠定今日在国际的地位。但是接下来的好莱坞影片如《环游世界八十天 》,在全球票房普遍不佳,成龙曾经表示,其实好莱坞并不是他的天下,只有回到香港成龙才是如鱼得水的。[3]尽管成龙票房影响力不如以往,2007年在北美上映的《尖峰时刻3》仍创下将近1亿4千万美元的票房纪录,总计《尖峰时刻》系列三部在北美累积票房超过5亿美元、全球累积8亿3千5百万美元;目前为止,尚没有其他亚洲演员领衔主演的电影能在国际达到同等成绩。如今成 飞鹰计划龙已经创造 红番区了无数的奇迹和神话,从一个默默无名的小戏童一跃成为今日尽人皆知,家喻户晓的国际巨星,实属不易。成龙确实吃了太多的苦,受了太多的伤。成龙大哥为华人电影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功不可没。成龙在日本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在美国洛杉矶、旧金山和加利福尼亚州都定有“成龙日”,旧金山影展曾授予他特别杰出奖。1989年英国授予他MBE爵士勋章,1990年法国授予他荣誉骑士勋章。这些都是成龙大哥走向国际获得的重要荣誉和嘉奖;奥运情结让很多歌手和音乐人都加入了演唱、创作奥运歌曲的热潮。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刘媛媛和成龙一起走进录音间,开始录制一首为国庆献礼的歌曲《国家》。
2010年06月13日 由好莱坞电影巨头和中国电影集团公司首次合拍的动作片《功夫梦》(The Karate Kid)本周末惊喜开映,以超乎预期的亮丽成绩轻松夺得北美票房冠军,这也是成龙主演的好莱坞影片的开画成绩第二高。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