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风声里李宁玉到底爱谁,电视剧风声李宁玉
今天要讲的是电视剧版的《风声》,李宁玉的饰演者文咏珊,顾小梦的饰演者徐璐。
剧情主要讲述了在抗战时期中期,两个女孩在执行任务中的一系列自我拯救和自我牺牲。
剧中在裘庄李宁玉是有能力走出裘庄的,如果实施那个地狱变计划,小梦必死无疑,她慌了,也哭了,因为她已经知道事情的大概走向了,唯一可以和她抗衡一博的金生火已经死了,白小年作为裘庄的小少爷知道龙川肥源那么多秘密肯定也活不了,吴大队头脑简单,四肢发达,龙川更不会怀疑他是老鬼,到最后就只会剩下顾晓梦和她。
我想那是因为顾小梦的性格阳光,性格大大咧咧。
还有就是顾小梦过生日的时候,她看向顾小梦的眼神,炙热、还带着宠溺,还有一点点欲望,这个眼神很欲也很大胆。还给晓梦演唱并弹奏了一曲徐志摩的偶然。我想就是在对顾晓梦表白吧。
记不记得李宁玉说她没有爱上过别人那个片段,这是她第一次和顾小梦谈爱。怕她听懂,又怕她不懂。怕晓梦知道后,自己死去晓梦会更加痛苦,说到这感觉编剧也真是煞费苦心啊。
李宁玉为了传递情报用身死的方式,换顾晓梦出去,她不光是为了传递情报,也是为了救爱人。
李宁玉说:"感情只是弱者的借口,人生于我,不过是个数学模型,公式已经确定,要怎样的结果,就输入怎样的数据,感情只会是它的干扰项,我必须排除"。
顾晓梦说:"你为什么要对我说这些?",李宁玉说"因为你一直企图用感情来干扰我"。
相反顾晓梦对李宁玉的感情是热烈、直白、并且主动的。还记得那场戏吗?在密码船上,顾晓梦说她要钓的不是金龟婿,而是密码天才李宁玉,此时的顾晓梦身体语言充满了情欲,还有就是李宁玉在睡觉的时候,她进李宁玉的房间,想要伸手触碰她的手,再就是李宁玉被假丈夫打,她帮她出头,绝对是真心地喜欢着。
吴志国受伤后无法吃饭,李宁玉去喂饭,她吃醋的表情太逗了,细节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而李宁玉对顾晓梦的感情很克制,时时刻刻的保护着。比如她在顾晓梦跳舞的时候,她密切地关注着她,她的眼神内容太多了,不是简单的保护可以解释的。
但是复杂的局势,还是让咱们的李上校心乱了,一是死了几个人,然后顾晓梦又中毒了,这时一场大火把李上校一直压抑的的感情彻底烧出来了,连顾晓梦都看出来玉姐对她的感情不一般,因为局势太危险了,她没有时间去思考自己的感情,她对顾晓梦的感情全是本能。实际上她早已情不自禁,只是不自知而已。
李宁玉选择自杀,是为了保全顾晓梦。
顾晓梦说她恨李宁玉,说恨自己永远不能成为她那样的人。其实她是恨她扔下她独自赴死,又恨她留下她一个人过以后的余生。从此世上再无玉姐的保护。她做了她的未亡人。
《风声》书里的李宁玉爱过顾晓梦吗?
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用这个来形容李宁玉和顾晓梦的感情,实在是太小儿科了。可再怎么抓耳挠腮,都找不出合适的词来定格两人的情感。
《风声》是一部由高群书、陈国富执导,陈国富、张家鲁担任编剧,周迅、李冰冰和张涵予主演的战争电影,于2009年9月29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该片讲述了汪伪政府时期的1942年,在发生了一系列军政要员暗杀事件后,日本特务机关长武田与5个嫌疑人短兵相接的故事。
2010年,该电影荣获第10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百家传媒年度致敬电影奖、第17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奖;2011年,该电影荣获第1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合拍片奖。
小说《风声》中顾晓梦和李宁玉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
《风声》电影我刷了不下5遍,在听书平台将小说断断续续听了2遍,却总觉得缺少些什么。直到这个月初,我拿到麦家最新版的《风声》,仔细品读才发现,电影和小说相差太多。
那些能说的、不能说的,公开的、隐晦的,麦家想表达的不仅仅是电影中人物对信仰的坚韧,还有对人、对事的深情,以及对人生、人性的思考。在一部时长有限的电影中,人类复杂而细腻的情感,很难在光与影的变幻中尽数表达。
01
看完原著才发现,书和电影几乎是两个不同的故事
日伪时期,杭州西子湖畔的裘庄里,一夜之间,突然囚禁了金生火、吴志国、白小年、李宁玉、顾小梦等5位军事要员。因为5人中有一人,是代号为“老鬼”的地下党。
特务处长王田香配合日本上司肥原,需在5天内揪出“老鬼”,从而攻破其地下组织。而“老鬼”正思考着在这险象环生的密闭裘庄里如何将情报送出。
电影为了突出导向正确,更注重于塑造正面人物形象,在影片中还增加了一位地下党“老枪”。同时为了加强光影震撼效果,增加了多处刑讯场景(观影时,类似场景最好别让小朋友看)。
影片过半,观众已猜出谁是“老鬼”,后半段更多的是为最后的升华情感做铺垫。
“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看过电影的人,肯定对上面这段独白不陌生。这是“老鬼”顾小梦死前最后一晚缝在李宁玉旗袍上的摩斯密码。每每听到这段留言时,总是止不住地泪如雨下,心中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为了心中信仰,她至个人生死于不顾。
而在《风声》原著中,“老鬼”一半是李宁玉,还有一半是顾小梦。
02
时隔11年,看过原著,我才读懂《风声》里顾小梦对李宁玉的“深情”
“我不怕死,我怕的是我爱的人不知我因何而死。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是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
感动之余,相信很多人像我一样,顾小梦的临终遗言为什么要特意提到李宁玉?还把她的名字用摩斯密码缝进旗袍里?
影片中两人的情感让人看得云里雾里,有人说那是女人间的暧昧。看过原著后才发现,远不止暧昧那么简单。那是一个人在另一个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另一种可能。
作者“我”受邀去台湾访谈顾老(顾小梦)。那时顾老已80多岁,还收藏着李宁玉的一缕长发,和李宁玉生前那把断了齿的梳子。
在访谈中,顾老对李宁玉的一切都记忆犹新。顾老说,李宁玉是南极的冰山,寸草不长,而她自己是南京的紫金山,修成公园了,热闹得很。
说到底,她们完全是两种性格不同的人,这样的人是很容易成为朋友的。何况,李宁玉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高材生,而且多年从事地下党工作。
顾小梦对李宁玉的深情,更多地是建立在对其专业的认可和敬重上。在裘庄,高压、密闭的环境,面对肥原、王田香如豺狼虎豹似地步步紧逼,李宁玉即使内心乱如麻,表面上却冷静自持,见招拆招。
李宁玉虽然在高压下也有过情绪崩溃的时候,但她能够马上意识过来,并迅速将计就计,不得不让人佩服。
而李宁玉对顾小梦更多的是利用,她模仿顾小梦的字迹传递情报。如果传递出去,万事大吉;如果没传递出去,那带给顾小梦的将是噩梦的深渊。
这正是顾小梦对李宁玉恨之入骨的地方,恨她完全不顾及自己的安危把她暴露在外。如果不是顾小梦,旁人对于这样的背叛,后面是不可能在李宁玉死后还帮她把情报传递出去的。
让李宁玉白死又怎样?何况她们当时分属于不同的“派系”,而且早有不合的端倪。
顾小梦对待李宁玉是深情且善良的。在访谈中,顾老虽然表示李宁玉长跪不起请求自己一定帮她传递情报。可她也是一名训练有素的特工,怎么可能被李宁玉轻易感化。
这从顾小梦对自己亲生骨肉的决绝中可窥见一斑。她原本与潘老结婚,育有一子,在发现潘老是地下党派在自己身边卧底的那一刻,她硬生生地把自己腹中第二个孩子舍弃,只身一人辗转去了台湾。此生不复相见。
而面对李宁玉的死与背叛,顾小梦是恨不起来的,在她的心里更多的是悲悯。
恨是欲望不被满足时而产生的情感。李宁玉用自己的死传递情报的那一刻,顾小梦的悲悯之心就被激起,无论多危险、多艰难,她都一定会帮李宁玉将情报传出去。
正如麦家在《人生海海》中说:“当一个人心怀悲悯的时候就不会去索取,悲悯是清空欲望的删除键。”
03
通过《风声》,麦家更想表达的是人性
原著分东风、西风、静风三个部分,麦家通过潘老(李宁玉的哥哥)、顾小梦本人和作者“我”的讲述给出了3个不同的答案。类似于罗生门事件,谁都有证据证明自己说的是真的,最终谁是“老鬼”的答案却在读者心里。
但“老鬼”的坚韧是真的,是那个时代,乃至现在到未来都让人动容且震撼的信仰,在这个更多地关注“小我”的年代,那个为了民族正义向死而生的壮举一定会感动一代又一代人!
麦家说:“《风声》里面有一些力量,我觉得它是面对挫折、面对一个信念,怎么去实现自己、完成使命的力量。”
这句话说的是李宁玉,更是他自己。
麦家是孤独的,他出生于杭州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因为家里成分不好被全村人看不起,他常常被排斥、被歧视,以及父亲泄愤的暴打。直到现在他都是孤独的,但好在写作给了他深情的爱和善良。
麦家的第一部小说《解密》,被退稿17次,写了11年,其中的孤独与苦楚只有他自己清楚。但《解密》一经出版就一战成名,揽获8项文学奖。
其实,《风声》似乎比《解密》的原型更早呈现,只是在麦家的笔下挨了一刀又一刀,才得以成型。
因为电影的成功,《风声》成了谍战的代名词,人们津津乐道里面的故事情节,却鲜少有人探究里面的人性。
麦家说:裘庄是他们的地狱,生活是我的地狱。我是经历过人心的险、人生的痛的,也在书写这些的,但不是要人绝望,而是要你有坚守的德道,有坚韧的意志。
所以,趁这次《风声》重版之机,麦家在小说的最后用访谈的形式增加了一篇代跋。里面很好地诠释了《风声》的起源和初衷,他希望读者能够更多地看到人性。
世间多难,人生多险,我们注定孤独,也注定坚韧。不论你身处热闹,还是正品尝孤独,这部《风声》都值得一读。
读过才知道,拥有几千万忠实影迷的电影《风声》,仅仅只表达了原著1/3的精彩,不读一读原著实在是有些亏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