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贺岁片陈佩斯,陈佩斯国产经典老电影
早期的贺岁片,大多以“恭喜发财”、“家有喜事”、“福禄寿喜”等象征吉祥如意的词来命名。
故事上基本满足以下两点:首先是喜剧,其次有一个相对圆满的大团圆结局。
在1995年,成龙的《红番区》是第一部以“贺岁片”的名义引进内地的影片。
当年,这部电影的票房收入仅次于好莱坞大片《真实的谎言》。
而在1997年,著名导演冯小刚拍出了内地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贺岁片《甲方乙方》,开启了中国内地的贺岁片市场。
但事实上,内地第一部贺岁片,其实另有其“人”。
而是由陈佩斯主演的《太后吉祥》,比《甲方乙方》还要早一年。
该片作为一部喜剧电影,与那些纯搞笑段子拼接的喜剧不同,它有着独到的理论支撑,而且结构严谨,整个故事氛围更倾向当时大众的娱乐需要。
故事发生在清朝,此时慈禧已经掌控了整个朝廷。
由于慈禧太后感染怪病,宫廷的太医们没人能够治好太后的病。
于是太后一气之下,下令将宫中的太医全部送到菜市口斩首。
按照规定,临行前都会让太医饱餐一顿。
而江湖郎中汤元元(陈佩斯 饰演),看到这么多可口的饭菜,打算偷偷吃上一顿。
没想到,身边的两个壮汉刽子手,以为汤元元是待斩的太医,所以对他的行为并没有阻拦。
等吃饱喝足后,负责行刑的官员洪禄,下令将犯人押上斩台。
而汤元元看着洪禄一直不停打嗝,便随口告诉了他一个药方:
萝卜就热茶,大夫满地爬!
可是对方并没有把这句话放在心上,此时汤元元才缓过神来,原来自己被误认为是犯人。
另一边,慈禧还在宫里为自己的病犯愁。
一旁的宫女却劝说慈禧:
“太后你把太医都杀了,以后谁来给老佛爷看病。”
太后一听言之有理,便下令免罪。
于是汤元元因此幸免,却又被稀里糊涂地被送进了宫里,当起了太医。
而洪禄回到家后,突然想起汤元元的忠告,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居然治好了自己的打嗝。
洪禄是太后的宠臣,两人的关系非同一般。
第二天,太后见到他不打嗝了,便问他如何治好这个病。
洪禄这才想到了汤元元,觉得这个人必定有办法医治好太后的病。
为了掩人耳目,汤元元被带到了郊外一家大院里。
起初,汤元元并不知道眼前的这个老太婆就是老佛爷,所以坚持当面问诊。
然后通过把脉,汤元元心中立刻明白了,眼前这个老太太哪里是得病了,而是有喜了。
而太后在得知自己有喜后,立刻慌了神。
要知道,虽说自己掌握着权力,但是这事被传出去,自己肯定会遭罪。
所以,她决定让汤元元帮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而汤元元以为这个老太太是想保胎,所以给她开了安胎的药。
门外的洪禄,在得知太后怀孕的事情后,内心七上八下。
原来,洪禄就是太后的情人,如果这件事暴露,他可能就会丧命。
所以,他想着等事情过去后,必须将汤元元除掉。
汤元元开的药,很快让太后舒服了。
随后,他就被召进宫中当起了太医,这时他才发现,原来之前那个老太太就是老佛爷。
与此同时,一直想要夺权的伍王爷,也从太后的异常表现中看出了端倪,就想看看药方上开的到底是什么药。
太后怕秘密泄露,幸亏汤元元脑子转得快,才躲过了这次劫难。
事后,汤元元才意识到,给太后治病不是一件好差事。
于是假扮太监想要逃出宫里,却一直找不到出口。
隔天,太后心里装着事,导致没有食欲。
而汤元元端着菜,随口报了一个菜名——太后肘子。
被太监总管瞪了一眼,立刻改口说成:太后吉祥!
没想到这句话讨了太后的欢心,当他抬头看这个“太监”时,立刻发现他就是失踪了好几天的汤元元。
在汤元元照顾太后的这段日子里,他闲着无事,开始猜测孩子的父亲到底是谁。
他先是怀疑到了伍王爷,为此他开始向宫女双喜打探消息。
两人相处久了,汤元元经常会开药为她调养身体,因此博得了对方的好感。
后来,太后得知汤元元并非给自己开得打胎药,于是要求他赶快换药。
但是汤元元死活都不同意,因为在很多年前,他就是给自己怀孕的妻子开错了打胎药,结果......
所以,他这辈子决定,绝不给别人开打胎药。
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太后命令汤元元给自己开药。
而且,在此期间,用计将伍王爷赶出了京城。
然而,汤元元无意中发现洪禄在监视自己,并得知自己一旦帮助太后完成任务,立刻就会被杀人灭口。
在思考再三后,汤元元心生一计,劝说太后要在热闹的环境下,吃下打胎药才能保平安。
于是,一场宫廷春节联欢晚会在京城举办。
趁着守卫疏忽之时,汤元元和双喜两人顺利逃离了宫中。
电影结尾处,太后吃了药后去世了。
而九个月后,汤元元和双喜生下了双胞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不难看出,《太后吉祥》的定位就是一部喜剧电影,非常适合过年家人团聚时观看。
虽说整个故事借鉴了历史和人物,但是戏说并没有胡说。
通过“仆人戏主子”的手法,使得不同人物之间产生意想不到的冲突,最终喜剧的效果自然就出来了。
而在演员阵容方面,这部电影可谓是大牌云集。
主演是陈强和陈佩斯这对父子组合,也是两人最后一次在银幕上合作。
此外,在片中,饰演老佛爷的是著名女演员斯琴高娃,而饰演刽子手的,其中一个是《东北一家人》中的“牛大爷”李琦。
在片中,陈佩斯扮演的江湖郎中汤元元与斯琴高娃扮演的慈禧太后,形成鲜明的反差。
不仅如此,在这部电影中,陈佩斯喜剧表演技巧的运用达到了新的高度,尤其影片中“太后吉祥”的喊话细节处理非常得当,首尾的呼应更是恰到好处。
影片以陈佩斯大喊“太后吉祥”开片,又以在“太后吉祥”的喊声中和心上人双喜逃出宫门结束,贯穿了影片主题。
只可惜,这部投资400万的电影,上映后并没有收回成本。
在我看来,并不是电影拍得很烂,而是当时很多电影院在弄虚作假,明明上座率很高,却谎报没人看。
总而言之,《太后吉祥》是一部非常诚恳的电影佳作。
陈佩斯式喜剧电影你了解过吗?
提起小品,很多人都怀念陈佩斯和朱时茂小品的高光时刻,可以说,也正是陈佩斯和朱时茂,才让小品这个节目种类诞生在春晚的舞台上。陈佩斯第一次上春晚是1984年,也是第二届春晚,当时和朱时茂一起表演《吃面条》。剧情很简单,就是一个导演让一个演员来演吃面条这场戏,是一个纯粹的滑稽搞笑小品。
第一次上之前,导演问陈佩斯:你们这节目叫什么啊?
陈佩斯不假思索地说:那就叫小品吧。
从此,春晚的舞台就第一次有了“小品”这个节目。也正是从《吃面条》开始,陈佩斯和朱时茂走上了中国小品的封神之路。
一共11次春晚,11个小品可以说个个经典,至今仍是许多人心中小品的巅峰。
1984年《吃面条》
1985年《拍电影》
1986年《卖羊肉串》
1988年《狗娃与黑妞》
1989年《胡椒面》
1990年《主角与配角》
1991年《警察与小偷》
1992年《姐夫与小舅子》
1994年《大变活人》
1997年《宇宙体操选拔赛》
1998年《王爷与邮差》
陈佩斯的小品究竟有什么魔力呢?
01、丰富的肢体动作+金句频出。
陈佩斯的小品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的小品并不主要依赖对话来表现人物,他更多的是靠丰富的肢体动作,然后再配上画龙点睛般的金句,往往一亮相一出口,这个人物就“活”了。
比如就拿《吃面条》来说,桶是空的,碗是空的,演可能很多人都会演,但能演到极致的人却很少。比如有一处细节是,因为吃了太多碗,实在吃不动了,最后有一个用筷子挤压碗边把面条“掐”断的动作,非常传神,再配上他的丰富而细腻的肢体语言,把一个一心想成名,但却连两句台词都说不好,却又很努力的小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
以至于后来有人说,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一听到有人说“你着什么急!”就会脱口而出下半句“你等我一会儿!”然后眼前浮现的就是那个陈小二呼噜呼噜吃面条的情景,本来是空桶空碗,却真的把人看得吃饱了。
再比如《胡椒面》几乎是没有语言的,依靠几个眼神,几个动作,就把两个人吃馄饨抢胡椒面的情景表现得惟妙惟肖。这个水准几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再比如最受大家欢迎的《主角和配角》,更是被封为小品经典之最。
一句“队长,别开枪!是我,是我呀!”
然后往旁边这么一立,这个天生当配角却又不甘心想当主角的活灵活现的小人物就立住了。
网友普遍对陈佩斯评价较高,这是为什么?
我觉得因为陈佩斯出身很低,没有接受过很好的教育,却凭着过人的喜剧天分,问鼎中国喜剧界泰斗的地位。
所以陈佩斯虽然有个著名演员的老爹,但可以说起步基本没沾光,反而吃了不少苦。进了八一厂,和老茂他们成了哥们,陈佩斯也一样跑龙套,演配角。老茂红的比陈佩斯早,一部《牧马人》让朱时茂拿了不少奖,也上了《大众电影》和《电影画报》的封面,那会陈小二只有羡慕的份。没办法,老茂长得帅,浓眉大眼,是那个年代的审美取向,正面人物。所以后来陈佩斯一句“没想到你老茂浓眉大眼的也叛变了”,才那么有笑果。
所以说从这个角度说,陈佩斯的起点不高,但基础非常扎实,而且受到的是系统的舞台戏剧训练,对于剧本,人物,表演,对白,形体都有自己深刻的理解,能够抓住特点,并用自己的理解,特别精准地表达出来。比如虽然他是小眼睛,加上秃头,看上去很滑稽,不像好人,但一眯缝起来,眼睛反而成了面部最突出的地方,他也很善于利用这个特点,把角色的内心演绎得活灵活现。在小品中曾经对此有过专门的表现,就是《警察与小偷》中“你怎么老是不从眼睛中间看人”。
而且我觉得从另一方面说,春节联欢晚会正在紧张的筹备当中,据调查,观众朋友特别想看到陈佩斯的出现,在陈佩斯所有的小品中,《警察与小偷》被认为是至今难以超越的经典。大家对他有怎么样的评价呢?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