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国不演电影,陈宝国2019年拍了几部电视剧
“陈老师,这两年看您的戏怎么少了?”在近日开幕的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同行们见到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代表、著名演员陈宝国,好心地提醒他:“得多演啊。”陈宝国点点头:“我演呢,得挑本子。”他的这两年确实不算“高产”,只演了一部电影。陈宝国在接受本端记者独家采访时说:“这不是坏事,我在主动待业。”
一定要演感动自己的题材
多年来,陈宝国给观众留下了太多经典形象,从《大宅门》中的白景琦,到《汉武大帝》中的汉武帝,再到电影《湄公河行动》中的公安部部长,近年来他还凭《老农民》《老酒馆》两度获得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但这两年中,陈宝国为何只拍了一部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
“这部电影讲的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这是共和国的历史上一段人间大爱的故事,来自南方的那么多孩子在草原上被养育长大。”陈宝国在影片中所演角色的姐姐,就是当年被送到内蒙古的孩子,“几十年后我去寻找姐姐,中间有一幕幕闪回的往事,讲述这些孩子怎么从海边到了草原,如何在草原上成长、成家。”
为了拍这部电影,陈宝国在内蒙古过了一个夏天,“特冷!”想起那时的经历,他还不自觉地打了一个寒战,“我一直穿着羽绒服,而且风沙特别大,拍一会就来一阵风,紫外线也特别强烈,早晚温差特别大,晚上太阳一落,简直就是另一个季节。”
尽管这么辛苦,陈宝国依旧觉得非常值得,“这两年找我的戏很多,但我看似在主动待业,其实不是坏事,我一定要找感动我的作品。”他想起近些年影视市场很多悬浮剧、玄幻剧,在题材上很难打动人,“我觉得我们不要走很远,就在我们身边,就在共和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去表现人世间大爱的题材。”
不能凭接戏的惯性选角色
在文代会分组讨论会上,陈宝国提到一个词“保险系数”,“有些演员就凭保险系数塑造角色,如果只凭这个,那角色肯定不会太感人。”
陈宝国说的“保险系数”,指的是演员们接戏的惯性:“一看本子,大概齐这类人物我演过,保险,我演一演就过去了。”这样演戏显然轻松,“那真是不累,要想动心动情,演一个好作品好人物,用大白话讲,不扒几层皮是出不来的。”陈宝国也自我反思,“有的戏我动心动情了,整个作品作为综合艺术,班底很强大,主旨思想强大,那就是精品,当然也有稀里哗啦下来就不行的,我不能说自己演的戏部部是经典。”
陈宝国说,看一个角色在不在“保险系数”之内,并不是要关注这个角色是否有独特的形体、外化的行为,“不是靠造型上的冲击力,关键在这儿。”他指了指自己的胸口,“得看内心的感受。”他又提到了《海的尽头是草原》,他饰演的角色生了重病,“一个白了头发的男人站在空旷的草原上,到晚上满天星斗离你那么近,苍穹之下,你觉得每个人都很渺小,但在他人生走到尽头的时候,不但找到了亲人,还感受到了民族的大爱。”
“我到了这个年龄,不想演太浮夸的角色。我有演技,我也有舞台经验,我可以自如地调动我的肢体和面部表情,但我希望演一些能触动我心灵的东西。”陈宝国停了一停,“这个状态是真实的,内心激动的时候一定会眼含热泪,需要点眼药水,那是假的。”
没事儿特愿意去农贸市场转
近年来,文娱领域行风道德建设受到密切关注,弘扬行风艺德,营造天朗气清的行业风气成为文艺工作者的共同追求。陈宝国也是中国视协电视界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的委员,他对此也颇有感慨。
“跟我们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相比,行业变化很大,载体大了,现在的文艺工作者机遇很多,当然你就要有鉴别能力,要把控自己,因为你成名的可能性更多,更容易有影响力。”陈宝国说,所以这个行业曾经出现浮躁的问题,也有一些害群之马,“但经过这半年的扭转,已经见到了成绩。”
陈宝国说,行业出现种种乱象,归根到底是演员没有走到人民中间。“我们本身就是百姓,就是百姓中的一份子,当然不能离开百姓。”陈宝国说,作为演员,演戏必须深入生活,“我特别愿意没事儿的时候去农贸市场转转,这就是生活。”
说到这,陈宝国想起来一件特别得意的事,“我演《老农民》的时候,那个戏里农活干得最好的就是我!”他伸手比划出接近小臂的长度,“就这么一把锹,我一锹下去,锹头都能进土里,同样的地,他们就砸不下去。”他又说起挑水,满桶水是80斤,前后两桶悠荡着走,那是种感觉有力的美感。组里有人不会挑水,一边喘一边挑,不仅不好看,一会儿肩膀就发紫,旁人都问陈宝国肩膀上是不是垫了什么。“其实我什么都没垫。”
陈宝国说,这部戏凭的是他多年的积累,为了这个角色他又多学了三个月,在他看来这是演员的必修课,“农活都不会干,你怎么演农民?当演员别胡思乱想,你那个角色就在土地上。”
为演好瞎子眼睛戴纽扣,差点导致失明,陈宝国拍戏有多敬业?
现往常文娱圈中有很多的演员明星,关于他们来说演戏属于他们的工作,为了将工作做好,不论吃什么苦都是应该的,和我们平常人上班一个道理,指导交给的任务就应该尽可能地完成。可现往常文娱圈某些明星掌管节目,就叫嚣整场站着受不了。
拍戏的时分明明本人能够完成的动作,非要找替身。当然专业的动作找替身是能够了解的。但其他时分找替身或者一位的希望特效,这样的人只能称之为明星,间隔演员这两个字的确很远。他们和文娱圈的老戏骨比起来,的确不在一个层次。就像陈宝国,当初演戏为了演好瞎子,将纽扣磨光放进眼睛差点招致实名。这样的人是当之无愧的演员,也称得上大家喊他一句“老戏骨”。
曾有人说好的演员离不开天赋和勤奋,假如没有天赋,那根本上能够思索转型,而陈宝国属于有天赋又很勤奋型的,关于每一个角色都用心去演绎,圆满的诠释了演员的立命之本是角色。
陈宝国毕业于中戏,是地道的科班出身,在他们那个年代没有实力,想要考入中戏是不可能的事情。毕业之后他并没有急于拍戏,而是演了一段时间的话剧,直到毕业4年后才接拍了首部电影《大渡河》,之后有主演了电视剧《赤橙黄绿青蓝紫》,凭仗出色的扮演获封金鹰奖视帝。
1986年,出演了电影《神鞭》,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义和团对立八国联军的故事,在影片中他饰演混混玻璃化,和他自己的形象相差甚远,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特地跑到天津,找到一位73岁曾经当过混混的老人学习。
起初遭到了对方的回绝,毕竟谁愿意将年少时所做的荒唐事说给外人听。特别是他当初混过街头,还坐过监狱,这些事情在那些年都是很丢人的事情。固然被回绝,但他没有畏缩,每天陪着老人喝酒聊天干活。最后老人被他的诚意感动,于是决议教他。
于是老人将本人阅历的事情,以及怎样喝酒骂人等全部示范给他看,在学习的过程中陈宝国找到了人物的神韵,可这个角色还有个特性那就是瞎眼、坡脚。坡脚好模拟,这个瞎眼怎样弄呢?
假如用眼罩遮住一只眼看起来不真实。由于角色之所以叫“玻璃花”,是由于他一只眼睛犹如玻璃一样。但那个时分也没有特效和美瞳,后来他为了逼真,便找到一颗纽扣,将其花纹打磨平整,将其像隐形眼镜一样放进了眼里。平常我们眼里进沙子都很难受,更何况放一个大纽扣。每天放入和取出的时分都是一场折磨,眼泪总是止不住地流。为了少受点罪,他纽扣一戴就是一天。
眼睛长时间地塞着纽扣自然受不了,即使如此他还是很投入的拍戏。后来戏拍完后他发现本人看不见了,于是马上去医院治疗,经过检查才晓得,由于长时间放纽扣招致视网膜有些损坏。还好及时送到医院处置,否则会惹起失明。但从这开端他的眼睛会经常流泪,有时分还不自主地眨眼。
还好电影上映后好评如潮,也没有让他的付出白费,多年后眼睛里放纽扣这件事还是经过他人曝出来的。对此陈宝国没有主动提起过。想想那些生理期拍下水戏,然后找营销号翻来覆去炒作看到陈宝国如此敬业会不会脸红?
从这部电影之后,陈宝国戏约越来越多,他也凭仗着本人的实力降服了大家,拿下了各种含金量极高的奖项,比方飞天奖、华鼎奖、百花奖等等。
事业上如此胜利,他的婚姻生活也很圆满,和同班同窗赵奎娥相恋8年便注销结婚,婚后育有一子。两人携手走过38年恩爱如初。儿子陈月末在文娱圈开展得很不错。如今的他能够说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工人化身偶像,拍戏险些丧命,陈宝国如何从底层变为著名演员?
截止目前,宝国叔已获得2次金鹰、3次飞天和2次白玉兰,实现了“双圈大满贯”。
金鹰和白玉兰只各差一个,陈宝国就能实现“三圈满贯”。
毫无疑问,陈宝国暂获内地视帝之王!那么,他是怎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呢?
普通工人变青年偶像1956年三月,陈宝国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普通家庭。别的小孩喜欢吃喝玩乐,小陈宝国却偏偏喜欢表演。
70年代赶上裁员浪潮,陈宝国的母亲下岗,家里仅靠父亲的微薄工资过活。
为了维持生活,陈宝国不得不到工厂做一名普通搬运工。
陈宝国并不喜欢这份工作,做着做着他就想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
恢复高考之后,陈宝国立马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力求学习表演技艺。
央戏当时考核是对唱歌、跳舞、朗诵和工作经历都作严格要求的,可陈宝国这些方面并不具备优势。
在面试环节,陈宝国的帅气外表首先吸引了评委。一上镜头,陈宝国的形象更是鲜明。
加上北京人特有的良好语言功底,陈宝国被破格录取到了央戏。
四年的系统学习下来,陈宝国已经初步具备上荧幕的条件。几年的跑龙套,更是让陈宝国积累了经验。
1982年,陈宝国出演了一部只有三集的电视连续剧——《赤橙黄绿青蓝紫》。
这是陈宝国的荧屏处女作。他一角成名,一举夺得首届电视金鹰奖最佳男主角。
英俊潇洒的外表加上动人心弦的表演,陈宝国获封“冷面小生”,成了那个年代的电视青春偶像。
少年得志的陈宝国并没有骄傲,他有着常人没有的成熟态度:
“车不能老在一条路上跑,这样艺术生命是长久不了的”
电视领域有所建树之后,陈宝国把精力转向了电影角色。
1986年,陈宝国推掉《四世同堂》,选择参演电影《神鞭》。在里面,陈宝国演了一个“玻璃花”的配角。
“玻璃花”的人物设定是一只眼睛有毛病的混混。
为演好角色,陈宝国去天津一个做过混混的老人那里询问揣摩,他还在混混堆里过了三个月。
苦于替代产品技术不成熟,陈宝国只能把一个磨成薄片的扣子扣在眼膜上。
陈宝国一边演戏,一边流泪不止。即便十分难受,陈宝国还是坚持忍着疼一场一场地演角色。
十几场戏下来,陈宝国的眼睛受到很大磨损,视力急剧下降。
到医院一检查,陈宝国发现自己的视神经遭受很大损伤。直到现在,陈宝国的左眼视力依旧很差。
电影界摸爬滚打几年后,陈宝国再度转回电视剧领域。
他接连饰演了《大宅门》里的白景琦、《汉武大帝》的汉武帝刘彻、《钢铁年代》的杨寿山和《正者无敌》中的冯天魁。凭借这些角色,陈宝国拿到了一个又一个演员大奖。
电视剧《大宅门》里,为演好踢腿打嘴巴的情节,40多岁的陈宝国天天起来压腿一小时。
两个月以后,陈宝国踢脚踢得有模有样。
那时候的陈宝国每天花十几个小时待在片场。有戏就上,没戏他就在一旁看别人演,学习揣摩。
他拍戏的认真刻苦可见一斑。
2007年,拍摄电视剧《越王勾践》时,陈宝国差点没了命。
勾践的吃苦过程里,有个给吴王拉马的情节。剧组用四匹真马,陈宝国和几个群演拉绳子跑在马前面。
陈宝国做“头马”,在前边跑。马的步距大约是人步距的两倍,剧组没考虑到这个问题。
二十米的距离一出去,陈宝国就真切地感受到了后脖颈上马的喘息声。
得知危险,陈宝国心想着把绳套接下来,可时间来不及。
陈宝国高度紧张,一瞬间里他的嗓子甚至发不出声音。在危急时刻,陈宝国往下一趴,身子直接进到马蹄子和车轮底下。
人倒是捡回一条命,可陈宝国的后背、胳膊肘都擦破了,胳膊上有的地方还露出来点骨头。
把伤口紧急处理完之后,场戏停拍,陈宝国一个人返回了招待所。
躺在床上,陈宝国依旧心有余悸,赶忙给老婆赵奎娥打了电话:
“差一点儿,我和你就见不着了”
演戏靠吃苦和演技拍摄《茶馆》演“王利发”,陈宝国直接把多年留的标志性眉毛剃掉。
眉毛是他最喜欢的,为演戏,他做出了牺牲。
电视剧《大河儿女》,陈宝国有个“黄河活埋”的戏份。
戏在深秋的河南拍摄,还是大沙尘天气,环境十分糟糕。陈宝国既要激烈打斗,又要下跪磕头,体力消耗的很快。
可陈宝国坚持不休息,力求一步到位。累的厉害,他就在旁边扶墙喘息一两分钟,接着又继续上。拍完下来,陈宝国累的直大喘气。
始终坚持不懈的陈宝国最终成功塑造出“贺焰生”平民英雄的角色。这部剧也深受观众喜爱。
演老农民“牛大胆”,陈宝国几天不吃不喝,硬生生把自己的脸弄浮肿。
顶着疲惫的身体,陈宝国连续演了两个月的戏,最后坚持不住被送往医院。
2018年,陈宝国主演《老酒馆》。拍戏之前,他已经戒酒十多年。
为满足观众和作品效果,陈宝国拒绝以水代酒,重开酒戒。
陈宝国还从东北买了几百斤小烧酒,在很多关键戏份,他都亲力亲为,大口喝着。
回忆和秦海璐斗酒差点被喝倒的经历,陈宝国说:
“原本戒了很多年的酒,必须得喝。老酒馆怎能无酒?”
“戏好,咱没办法,就得喝。糊弄观众不行。”
除此之外,陈宝国还在开机前熟悉剧本、背台词、预演角色,他足足准备了四五个月。
拍戏过程中,陈宝国拍完前一场就马上投入到第二场的台词预习,中间只休息几分钟。
600多场戏,陈宝国对戏时几乎可以做到完全脱稿。连导演都感慨:
“头一次见男主角在现场是不用带剧本的,这个太厉害了。”
写在最后镜头之下的陈宝国,军人、农民、皇帝和混混等诸多领域的角色都能驾驭,并演绎地十分出色。
陈宝国配得上“千面戏骨”这个称号。
一路走来,陈宝国靠的是艰苦耐劳和磨炼出来的精湛演技。他的演艺才能不禁让人敬佩。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