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误杀感悟,误杀2观后感简短
对这部电影,我是完全没有一丁点了解的,既没有看过海报也没有看过简介,甚至连影名也没有听过,算是孤陋寡闻了。初看影名就猜应该是一部悬疑片。
该片带人入境速度挺快,一开始由肖央饰演的林日郞拿打火机几熄几灭就把观众带入了屏息的境界。片头林日郞闯入新唐医院那段,他丢火机引燃垃圾桶调开保安避开监控,进入医院,用方向锁、铁链闩门、锁门、插卡止停电梯的动作一气呵成、行云流水,扣押人质时毫不慌张,与警匪片里的一流杀手一样,像是受过专业训练,立即激起我的无限期许。然而随着李记者的进入,故事情节的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剧情第一次反转,观众开始被引入到了情感之中。
警察局长的固执硬闯,让林日朗“杀”了一名警察,观众平复的心再次悬起。秘书长给送来“心脏”时,我还为小虫高兴了一把:终于有救了!看到那里时,我不再担心小虫了,因为他即将进手术室,并且有心脏专家在。而林日朗已经“杀”人了。直到看到那空空的箱子,才知道这是一个局,秘书长萨丁布下的局,其目的是让林日朗露面后狙杀,剧情又是一个反转。
该片利用剧情反转和蒙太奇的手法,让观众像坐过山车一样,从悬疑到情感,又从情感到悬疑,跌宕起伏。片中通过叙事的手法,让观众对林日朗一家从了解到同情,情绪上有同理心和代入感。又通过现场巧妙的悬疑设计,使故事情节进入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这里面没有对与错,有的只是父亲对孩子的爱和奉献、普通人对工作的执着和敬业、下级对上司的忠诚与服从,叙述的也只是将医患、警匪、权力监督等人民关注的社会议题直接展现并揭露出来。
剧中的经典台词让我感触颇深。
“爸爸,为什么灯下的萤火虫不亮了呀?”“因为他们太弱了,只有在黑暗的地方才能看得见。”多么让人深省的一对台词,很大胆地揭露着现实社会问题。让我们从基本的角度尝试着进行分析,人为什么会发怒呢?也许是对事情的进展不满意,也许是被人欺骗,也许是埋怨生活对他的残忍。这些繁杂的琐事就是引发愤怒的原因,当令人沮丧的事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我们便忍无可忍了,情绪就会如同火山一样喷发出来。狗急会跳墙,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为了救重症的小虫,林日朗卖房、跑摩的、求救助、献血,甚至连借高利贷这根高压线也触碰了,当他筹到手术费时,得来的却是本应属于小虫的移植心脏被抢走了,换谁也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尽管如此,这位怀才不遇的编剧林日朗,在按着自己编好的故事线走的同时,虽已愤怒到了边缘,但他依然守住了底线,没有杀人,这是人性善良一面的展现。所有的人都在忿忿不平,但有什么办法,因为平凡,因为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唯有引起社会和媒体的关注,才有扭转的一丝希望。“有时候,死亡也是一种胜利。”这种胜利,代价太大。当最后看到龙丹和萨丁走进法院那一刻才知道,这种付出还是值!
“你不知道,一个父亲为了自己的孩子,都能做出些什么。”林日朗对着达马医生咬牙切齿地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是泪目了。是的,为了孩子,父亲会无私地奉献一切,甚至生命。林日朗代表了绝大多数底层的父亲,他的爱是真实的,为了孩子,竭尽全力,不认输、不认命、不违背初心,这样的爱给孩子也是正能量的爱。市长虽然也是爱孩子,但他是掠夺、是自私、是不择手段,会让孩子负上一辈子的愧疚枷锁。
父母的爱,为诸德之基。剧中阿玲目露愤怒的眼神里,我们可以读出一位母亲为了孩子无助而又坚强:“谁敢动我的孩子,我和他拼命。”低沉的声音是多么铿锵有力,让旁边的人不寒而栗,不是为了孩子,一个弱女子怎么可能说出这么凶狠的话来。
这部影片中有三个父亲,肖央饰演的林日朗、任达华饰演的张正义、姜皓文饰演的龙丹市长,他们恰好代表了三个阶层。上层的市长动用手中的权力抢夺心脏,是为了孩子;张警官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处在社会的中层位置,即将退休的他,人如其名,大义凛然,最后也想通了如何与孩子相处和沟通;林日朗代表的是绝大多数父亲,大家都想过平凡而幸福的普通生活,然而在不幸袭来时,他们会发挥超能量,而这一切,就是为了孩子。
这部剧中最让我反感的是萨丁秘书长,为虎作伥,心肠极坏,同样作为反派的龙丹市长为了孩子愿意一命抵一命,而他却一心致林日朗于死地。最冤的当然是卫生局长,被随口一提就当了替罪羊。最敬业的无疑是那名女记者,虽然一开始有唯利是图的成份,但为了揭露真相,不惜铤而走险,差点丢了性命,没有她拿到的真相公布于众,剧情不会再次大反转。
作为贺岁大片,这部电影利用大胆的手法,架空了时间和空间,很客观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的不良现象,剧中肖央和任达华的演技入木三分,那眼神、那表情,直接将观众带入了现场,是一部值得花两个多小时好好去品尝的一道文艺大餐。
文|雲中飞
编|肖洋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