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告别 电影(最后的告别撕心裂肺)

时间:2022-08-11 18:36:52阅读:3766
凌晨的医院八楼病房里,我辗转难眠,还是想跟宝贝你做一个最后的告别!最近这段时间,心情像坐过山车一般迭荡起伏。从-开始得知你的来临的惊,到知道后又害怕年龄大了照顾不好你的焦虑,再到失去你的痛……亲爱的宝…

凌晨的医院八楼病房里,我辗转难眠,还是想跟宝贝你做一个最后的告别!

最近这段时间,心情像坐过山车一般迭荡起伏。从-开始得知你的来临的惊,到知道后又害怕年龄大了照顾不好你的焦虑,再到失去你的痛……

亲爱的宝贝,当妈妈知道你不嫌弃我又老又穷,不远万里来投奔的时候。我是真的很感激,我想你大概是在天上看到妈妈,经常一个人在街头散步,怕我寂寞,然后朝我飞奔而来的……

人到中年,事业和家庭本就一地鸡毛。再加上爸爸的不给力,我是真的害怕你跟着我受委屈。因为妈妈太清楚人这一生投胎的重要性。

小的时候,妈妈家里也很穷。只不过八十年代初的中国农村,大都是一穷二白的。但是由于外婆身体不好,家里常年弥漫着一股中药味。

妈妈从十二岁开始懂事,就学会了熬药熬粥,照顾外婆。也是从那时候起顶替外婆帮外公撑起半边天。从妈妈开始懂事,就是妈妈顶替外婆下地务农,插秧、割稻都是一把好手。忙完外面的农活,回家还得帮外婆做家务,所有重活我来干。

那时候,家里边本身就穷,加上外婆常年生病。真的是,只见愁容,不闻笑语。还好有倔强的外公,他总说:“别怕,天塌下来我撑着。”

小学毕业生的我,同学们都在补课,而我却请假在家帮外公割稻子。那个时候的中学是必须要通过考试分数合格才能录取的,还没有实行九年制业务教育。

中学毕业生的我,也是大家都在补课,而我却要向老师请假回家务农,班主任得知后也直摇头。但是我没有办法,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外公一个人面对十几亩地,孤独无助的样子。

以前的中专同学总说我很忧郁,是的,我人坐在教室里,心里却时刻记挂着家里。身体不好的外婆,以及家里忙不完的农活。大概也是因为这样,我从懂事起就失去了快乐的能力,总是忧虑这,忧虑那……

长大后,遇到了你爸爸,虽然他一穷二白,但是妈妈想只要能找到一个懂我,爱我的人。那怕再穷,我也愿意跟他牵手浪迹天涯。但是我错了,没有经济基础的婚姻有多苦,我自己用了将近二十年终于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当时一个姐姐劝导我的:女孩子做人一定要现实点。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

人常说的,女孩子嫁人等于是二次投胎。我是从一个坑跳进了另一个坑。个中滋味,只能是自己慢慢体会了。

宝贝,这个是妈妈的前半生,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原始家庭跳到了另一个一穷二白的婚姻家庭。

一路奔波都在忙于生计,所以我非常害怕,人到中年的我,在没有好的经济支撑下,沒有办法养育好你。

现在,你悄悄的来,又悄悄的走了。本来妈妈想:如果你一切安好的话,那就为了你拼了这条老命。但是,现在一切都来不及了,医生告诉我:没有胎心。

我想宝贝,你是不是怕妈妈左右为难,然后偷偷的溜走了。不管怎样,谢谢你,我亲爱的宝贝,谢谢你来看我,谢谢你伴我一程,我爱你!

为什么说2018年将会是川藏线最后的告别?

2018年不是川藏线最后的告别,但曾经的那条川藏线却一直在告别的路上。

当春夏的暖阳逐渐融化了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冰雪,抽出了高山草甸嫩绿的新芽,川藏线上的进藏队伍也开始变得浩浩汤汤起来。

有人带着吉普车队,潇洒豪放,有人骑着炫酷摩托,风驰电掣,也有更多的人踏着山地车,面庞被炙烤成高原的颜色。

他们穿过森林和牧场,越过高山和莽川,在四千里路的原野上、村庄里或是寺庙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回忆和故事。

他们的回忆和故事在这个信息爆炸和感官放大的年代给了更多的人刺激和向往,于是年复一年,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在了这条中国最富盛名的景观大道上。

然而,年复一年,川藏线都在成为那个回不去的川藏线。

我时常想,如果让我有机会再走一遍川藏线,我将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是欣喜,但却是夹杂着各种复杂情感的欣喜。

2013年,我和友人开着一辆价值仅六七万的小破车,从上海出发前往拉萨,租车公司听说我们要进藏,极其不情愿把车租给我们。

从四川盆地进入青藏高原的川藏南线上,被奔腾大河切割出的峡谷肃杀凄美,繁花盛开的草原线条起伏,流岚和日光沐浴下的雪峰恍如天上宫阙,友人形容整条川藏线抵得上二十座美国国家公园。

但是2013年的川藏线,尚是危险与壮景并存,一眼天堂,一念地狱,饱览车外的风景时,却不得不对走过的道路小心翼翼。

2013年,从康定到理塘,还需要扎扎实实地翻过四座高山垭口——折多山、高尔寺山、剪子弯山和卡子拉山。除了靠近康定的折多山有修缮完好的公路以外,其他三座山都布满了各种滚落的碎石和塌陷的水坑,在这三座山上,你完全找不到一处柏油路面,有的地方甚至连“道路”都称不上,两百多公里的路段,仿佛就是先民拓荒的遗迹。

2013年,从波密到鲁朗,还需要经过让人闻之心怯的川藏第一天堑——通麦天险,脆弱到随时会垮塌的路基一侧是咆哮的帕隆藏布江,翻滚狂奔的水流几乎连坦克都可以嚼成碎片,另一侧则是号称世界第二大泥石流群的湿润山体,曾无数次断送过往行人的性命。由于塌方和泥石流的频率太高,雨季要通过通过通麦天险,就意味着没日没夜地等待道路疏通,那些年号称川藏线开始堵车的笑话也大多出自此处。

2013年,从林芝到拉萨,公路已经非常通畅,但还是需要翻过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垭口,那是川藏线上的最后一个垭口,也是川藏线上海拔最高的垭口,并且可能还是川藏线上最热闹的垭口。前往拉萨的人和从拉萨前往林芝的人在这里聚集,他们揣着氧气瓶,裹着冲锋衣,背朝米拉山后的卫藏大地留下自己的高原微笑。

但是五年后的2018年,虽然这一切的景象都在渐渐开始消亡。

2013年8月,通行了十几年的通麦大桥垮塌,至少四人坠江失踪。

2014年12月,剪子弯山隧道正式通车,全长2238米。

2015年12月,高尔寺山隧道正式通车,全长5682米。

2016年3月,通麦“五隧两桥”正式通车,通麦天险成为历史。

2017年9月,拉林高等级公路通车,拉萨和林芝过往车辆无需再走318国道,将节省4个小时的通行时长。

2017年9月,川藏北线雀儿山隧道正式通车,川藏第一垭口及川西第一垭口的雀儿山垭口逐渐淡出行者路线。

2018年1月,米拉山隧道正式贯通,全长5727米,林芝到拉萨更近一步。

从2013年到2018年的这五年,几乎是川藏线剧变的五年,川西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基建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人类生产活动在这片雪域大地史无前例地高效运转起来,一派欣欣向荣。

但是,作为旅行者的我,却不禁感到有些遗憾和失落,曾经那些垭口和天险,虽然让旅行者们吃尽千辛万苦,但是只属于这些地方的绝世风景又何不是对旅行者的最大嘉赏。

高尔寺山的盘山路虽然颠簸不堪,但是在垭口附近的黑石城,迎面扑来的贡嘎山脉和雅拉神山会让你觉得这段路是多么值得。

通往理塘的道路虽然艰苦,但是当你翻过垭口拐过最后一个弯,骤然看到夕阳透过云层撒在毛垭草原上的理塘城时,一路的疲倦也立刻成为过眼云烟。

通麦天险固然让人心惊,但是天险所在的帕隆藏布江山谷可以给你整条川藏线上最翠绿、最湿润和最原始的峡谷风光。

当逐渐被夯实的基建系统在川藏线上建立起来的时候,这些曾经与艰难险阻相伴的风光注定会渐渐淡出旅行者的视线。虽然那些老路现在还存在于曾经的地方,但是由于维护人员的缺失,或许总有一天会彻底凋敝吧。

我非常赞成和支持在艰苦地区开展的各种基建活动,但川藏线的变化就像是时间对旅行者开的玩笑一般。倘若2013年没有走一趟川藏线,那么在2018年有些景致就不会再遇到,倘若到了2018年你还没有走过一趟川藏线,那么在未来的某一天你再去的时候,它可能又变了一番模样。

所以,当你想去往一个地方的时候,就不要犹豫和等待,你永远都不知道在你犹豫和等待之后,那个明天的梦想之地是否可以满足你今天的期待。

你想走一趟川藏线,结果年复一年的计划和向往后还是没有成行,你不知道那些壮美的垭口是否还安好。

你想去一趟九寨沟,结果在等待一个合适假期和旅伴的时候,九寨沟发生了地震,你担心震后的九寨沟会不复从前的华彩。

你想去年保玉则看一场繁花的盛放,结果还在担心高反是否会带来不良反应时,迎来了年保玉则无限期关闭的消息。

你想去一次加德满都,结果还在纠结到底应不应该向主管请假时,喜马拉雅南麓的一场大地震将这个古城摧残得七零八落。

……

你类似的旅行愿望还有很多,并且还有越来越多的旅行愿望会在你的人生积累,如果你没有即刻出发的决心和勇气,你永远都无法预料到你将会错过什么。

所以,踏上你的旅程吧!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