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提拉最后的罗马人「盖乌斯埃提乌斯」
埃提乌斯是西罗马帝国的护国公,曾在抵御外强,保护西罗马帝国的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名噪一时,埃提乌斯也被人们称为了“最后的罗马人’,那么,埃提乌斯为什么被称为最后的罗马人呢?
埃提乌斯为什么被称为最后的罗马人呢?其实在罗马帝国的历史上,被称为“最后的罗马人”的并不止埃提乌斯一个,瓦伦斯、波伊提乌、查士丁尼一世、罗慕路斯·奥古斯都、尼波斯、查理大帝以及君士坦丁十一世等人都曾被赋予这个称号。这个称号并不是一种实际的人物称谓,而是一种精神的指代,“最后的罗马人“是罗马精神的传承和发扬者,最后的罗马人死后,这个人身上所代表的罗马精神就彻底消失了,这也就是埃提乌斯为什么被称为最后的罗马人的原因。
埃提乌斯自幼从军,在军队中成长和成熟,为了西罗马帝国,他来到蛮族作为人质,先后在西特人和匈人手下隐忍度日,他不但没有放弃和堕落,反而在敌营中积累经验和实力,并在回国后大展才能。
在日渐衰微的西罗马帝国中,埃提乌斯的崛起就像是一道脊梁,硬生生的撑起了西罗马帝国二十几年的稳定与平安。面对蛮族强敌,埃提乌斯运用智慧和武力顽强抵抗,甚至战胜了不可一世的匈人阿拉提,谱写了罗马后期的末世之光,成就了自己和西罗马帝国的神话。
但是很可悲的是,勇猛无敌的埃提乌斯没有战死沙场,而是死在了权谋之下,落了一个血溅朝堂的凄惨下场。
埃提乌斯阿拉提
埃提乌斯阿拉提是一对生死之敌,却又曾是一对挚交好友,有人曾将他们的关系比作郭靖和托雷。但是身处历史的漩涡,两人各有家国和使命,最终只能在战场兵戎相见,一战高下。
埃提乌斯是西罗马帝国的英勇战将,被尊为护国公,堪称是西罗马帝国的守护神。埃提乌斯十六岁时曾到西特人手下充当人质,后辗转到了匈人手中,并在那时结识了匈王的侄子阿拉提。被称为“上帝之鞭”的阿拉提是匈人王朝中最负盛名的领袖和皇帝,而埃提乌斯同样是西罗马帝国最负盛名的将军和统帅,被人们誉为“最后的罗马人”。
而这其中最难对付的莫过于好友阿拉提所率领的匈人,但是标志着埃提乌斯与阿拉提彻底决裂的事件还是日耳曼族继承人之争,后来瓦伦提尼安三世的姐姐又企图争夺王位,在波谲云诡的权谋和战争中,埃提乌斯与阿拉提成为了死敌。
但是最终,埃提乌斯联合西特王国共同阻击阿拉提,小胜一筹,阿拉提败守匈牙利,并转攻意大利。而守护了二十多年西罗马帝国的埃提乌斯则受人诬陷,被皇帝杀死了。
埃提乌斯如果没死会怎么样
埃提乌斯是西罗马帝国的忠勇守将,虽然后期他有些骄傲和跋扈,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具有骄傲的资本和实力,他对于西罗马帝国的功劳也是不可漠视的,很多人都曾疑问,埃提乌斯如果没死会怎么样呢?
其实,埃提乌斯如果没死会怎么样呢?对于西罗马帝国来说肯定是一件幸事,因为埃提乌斯的威望和震慑力至少可以帮助西罗马帝国维持的更久一点。毕竟,埃提乌斯出身军旅之家,从小在军营长大,十六岁又被父亲当作人质送到了西特人手中,后来又被匈人接手。
那么,埃提乌斯如果没死会怎么样呢,会恢复罗马的强盛吗?历史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存亡而发生改变,埃提乌斯虽然战斗力强,经验丰富,但毕竟已经是五十八岁的老人了,无论是精力还是体力都大不如前,而且埃提乌斯在军功和战绩中自我膨胀,权力欲望也日渐强大,他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爱国猛将了。另一方面,西罗马帝国积弊已深,并不是埃提乌斯一个人能够挽回的,所以无论埃提乌斯是否存在,西罗马帝国的毁灭都将是个历史必然。
那些年我们一起玩过的《大海战II》现在又出正统续作《大海战:烈焰与重生》,目前火爆封测中,封测报名网址: nf2.kupai.me 加入我们一起重温那逝去的青春。
俄罗斯人曾号称“罗马人的皇帝”,最后为什么却被欧洲抛弃了?
谢小秘书邀;
俄罗斯就是罗马帝国继承者,它的别称是鲜为人知“罗马第三帝国”(排在西罗马帝国,东罗马拜占庭帝国之后)。
俄罗斯的双头鹰国徽就是东罗马帝国的徽记;俄罗斯皇帝被称为“沙皇”。“沙”就是罗马帝国奠基人凯撒(Caesar)的译音,“沙皇”的意思就是正宗的罗马帝国皇帝。在欧洲,“罗马”二字是神圣的。
由于罗马人创建的欧洲首个罗马大帝国,罗马教庭的权力很大,只有受教皇加冕的国王,才能被称为皇帝。算起来;欧洲只有罗马人,俄罗斯人,德意志人,法兰西人当过皇帝。教皇之所以让非罗马人当皇帝,其实是被迫、勉强的。
下面简述俄罗斯“第三罗马帝国”由来”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升级为罗马帝国,成为以地中海为中心,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东罗马帝国继续维持在南欧和地中海的统治,它把东正教作为国教,将罗马帝国的单头鹰国徽改为双头鹰。寓意东罗马帝是东西两个方向的王者,既要统治南欧和北非,还要统治西亚。
1453年,在中东伊斯兰世界坐大的奥斯曼,攻破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东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东罗马帝国灭亡。
奥斯曼灭了东罗马帝国,又攻占了南欧巴尔干半岛,直接威胁着意大利等西南欧各国。这引起罗马教皇焦虑。为了遏制奥斯曼,教皇被迫选择俄罗斯做“罗马人的皇帝”。
当时的俄罗斯东斯拉夫人受东罗马帝国熏陶,信奉了东正教,而且已经统一了东欧的罗斯公国。罗马教皇企图促成天主教和东正教联合,借助俄罗斯对抗和牵制奉信伊斯兰教的奥斯曼。
1472年,教皇将流亡罗马的东罗马帝国末代公主
俄罗斯沙皇帝国没有辜负罗马教皇的期望,它与奥斯曼打了长达超过百年的“俄土大战”,打衰了奥斯曼,并通过一战,打崩了奥斯曼,只给奥斯曼留下面积不到原来30%的孤独土耳其。总算给奥斯曼灭东罗马帝国报了仇。
至于欧洲在一战以后,为何又抛弃了俄罗斯?说来话太长。
归根结底原因;俄罗斯帝国太有出息,竟然发展成比奥斯曼更大更强、对欧洲更具威胁的大帝国。欧洲感到害怕,并试图依靠美国遏制。再说点题外话;962年,古德意志王国崛起,奥托一世请求罗马教皇加冕后,也成了“罗马皇帝”,改国名为“德意志民族罗马帝国”。到了12世纪的腓特烈一世时期,德国已成为欧洲最强。腓特烈一世干脆将国名加上“神圣”二字,称为了“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民族罗马神圣帝国与后来诞生了沙俄(罗马第三帝国),倒是英雄惜英雄,通过贵族连姻,德国皇室与沙皇皇室搞成了血缘亲戚关系。至于拿破仑胁迫罗马教皇去法国为他加冕皇帝,那非常勉强。拿破仑自称了法兰西皇帝,但没敢冠以“罗马”头衔。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