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立春 保定「保定江姐梅立春」

时间:2022-09-16 21:11:42阅读:4575
保定江姐梅立春江姐的地下党经历,在我们今天熟悉谍战剧的时代,看惯了《暗算》、《潜伏》和《风筝》的话,感觉江姐的被捕经历实在是平平常常。军统利用红旗特务策反了叛徒甫志高,这个叛徒接着出卖了自己的同志江姐…

保定江姐梅立春

江姐的地下党经历,在我们今天熟悉谍战剧的时代,看惯了《暗算》、《潜伏》和《风筝》的话,感觉江姐的被捕经历实在是平平常常。军统利用红旗特务策反了叛徒甫志高,这个叛徒接着出卖了自己的同志江姐。所谓“红旗特务”,就是军统小特务冒充进步左翼青年,利用各种机会打进党的外围组织。甫志高是开书店的过程中遇到了这种人,他以为高喊几句进步口号、喜欢左翼文学的就是进步青年,结果着了保密局的道。

江姐的过人之处在于,在军统的监狱里面被上了竹签穿指酷刑,还是坚持自己的立场不动摇,最后在重庆解放前夕被杀害。

江姐在就义前夕,在监狱里面写下了自己的遗书。这封遗书后来经过曲折的途径传递出来,成为了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今天还是重庆三峡博物馆展出。

不过在保定还有一位“江姐”——梅立春,如果看过淡歌的《大舞台》就会知道,梅立春在抗战期间打入军统保定站,“八一五”光复后被封为保定站电讯室主任——中校军衔。梅立春在解放战争时期传递了许多珍贵的军事情报,最后因为叛徒的出卖被捕,在保定解放前夕英勇就义。

出卖梅立春的叛徒就是她的丈夫——地下党员孙於鑫,作为地下党铁的的纪律,夫妻二人都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孙於鑫是抗日战争时入党的老交通员,在保定解放前夕,作为特派员前往保定布置暴动工作,然而因为另一个北平地下情报员的叛变而被捕,他在被捕后立刻叛变,他的叛变使军统怀疑到了梅立春。

梅立春和江姐不同之处在于,她出身杂技世家,从小习武、身怀绝技,又经过军统和保密局十二年的锻炼,可谓文武双全,而且在北方军统内部人脉很广。

孙於鑫的叛变,导致了梅立春的被捕,其经过也是非常曲折复杂,比很多谍战剧都好看的多,军统在利用叛徒方面很有一套的。

因为地下党禁止横向联系的纪律,孙於鑫知道的东西很少,而且因为北平叛徒已经曝光了,孙於鑫被捕消息很快就会被保定市委知道。

保密局保定站长马凯旋审问孙於鑫以后,知道了这个叛徒已经暴露,剩余价值不大了,但是利用他布置了连环计,企图把中共保定市委一网打尽。

第一步,为了试探梅立春和保住孙於鑫的利用价值,故意让梅立春把地下党特派员押送路线和时间发电报给北平站,梅立春立刻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保定市委书记杨昆平。接着,在马凯旋的“关照”下,杨昆平顺利在半道组织游击队解救了“特派员”。

第二步,“特派员”被救后,杨昆平应该立刻和他对新的暗号,因为孙於鑫已经被捕两天了,原来的暗号已经失效了。但是杨昆平一疏忽没对新暗号,造成了“特派员”顺利打入了地下党内部。孙於鑫立刻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要求交通员通知保定市委召开紧急会议。这个老交通员对这个特派员的决定产生了怀疑,没有通知保定市委,而是把自己的疑问告诉了杨昆平,杨昆平让梅立春考察“特派员”的真伪。

第三步,梅立春和孙於鑫一见面,孙於鑫不知道新的暗号,这个叛徒立刻暴露了。尽管两个人是夫妻关系,但是他们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梅立春被捕后,被保密局特别行动队押送,半路被“保定市委敌工部锄奸队”解救。“锄奸队长”要梅立春带领去和杨昆平见面,结果他们的拙劣表演没有瞒过梅立春,她看出这是一帮军统特务假扮的,马凯旋的连环计彻底失败。

最后的高潮是,梅立春被关进监狱以后,保定地下党另一个高级情报员不惜暴露自己的身份,解救了梅立春。梅立春被救后想起了,前几天传递了一份解放区叛徒名单是马凯旋的离间计,等她几天后回到解放区,这份假名单会给党组织造成巨大损失,她毅然回到保密局保定站电讯处,发出了永不消逝的电波——把这份假名单曝光了,让马凯旋最后的毒计也落空了。

我们这些后人无法想象,当年的谍战是如何的诡诈多变,如果《潜伏》里面余则成的妻子翠平是保密局特务会怎么办?这也是有真实事件的,30年代一个地下党员在保定市里开了一个粥铺,他是代号“水”的重要情报员,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搜集了大量社会情报,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上级从天津派了一个女党员作为“水”的妻子做掩护。这个“翠平”到了保定和“水”接头之后,“翠平”在粥铺的举动非常诡异反常,引起了“水”的怀疑并报告了党组织。没等到党组织审查,“水”被捕在解放前夕遇害,“翠平”反而作为“地下党员”参加了保定解放。结果,保定党组织在解放后通过天津市委查清了,这个“翠平”是一个军统高级特工,在抗日时期屡立战功,这次作为卧底被精心安排潜伏下来,为了保住她的身份,途中接送的天津地下党交通站被军统天津站全体灭口。

还有一个真实事件,解放后,保定市公安局怀疑内部有保密局特务,结果经过内查外调,查出一公安局个科长是军统特务。表面他是解放军某部侦查科长转业过来的,其实这位解放军战斗英雄在去往保定途中遇害,保密局利用他的身份精心布置了这个卧底。这个特务的交通员是保定市里某个饭馆老板,表面这个老板的两个哥哥都是八路军烈士,其实保密局在解放前夕把饭馆老板家里人全部杀害,让一个特务冒充老板的身份。

说了这么多惨烈的谍战细节,就不能看出梅立春这个革命前辈为了党组织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她不是没有其他出路,为了活命可以做“顾顺章”,可是为了革命理想毅然牺牲了自己,这才是最宝贵的革命精神。

作为高级谍报员,梅立春在被捕以后一直到死继续传递绝密情报,其手段和《暗算》的钱之江有异曲同工之妙。

梅立春的被捕,引起了军统的高度重视,北平站派出了特使专门审问梅立春。根据监狱看守解放后的交代,自然梅立春受尽了酷刑,可是面对审问她只有一句话:“你想知道的,我都知道,但是我不能告诉你”。

在保定解放的前夕,毛人凤亲自下令处决了梅立春。

梅立春和江姐一样,在最后时期写下了自己的遗书,拜托同监房的程黛琴带了出去。程黛琴是保定师范的学生,因为参加游行而被捕。

这封遗书历经曲折保存了下来,后来在保定革命纪念馆展出。

根据淡歌的《大舞台》抄录如下:“

爹娘在上:

女儿立春问候了。女儿的死期将至,却仍有几件事情放不下。女儿不愿欠人家的钱物,人死帐不烂。只要爹娘替女儿还清,女儿就没有人家憾事了。

账目如下?

欠上台村老凤家清酱一瓶;

欠同村王庆友姑爷棉花二斤;

欠城中‘清风客栈’的打尖饭钱一元五角,

欠乡亲刘春儿枣面一斤。

以上账目望二老一定替女儿还了,越早越好,免得人家惦记。

女儿又上:或是账目有误,二老还账之前,还要查实账目,不要还错了人家。再,万分感谢我在狱中结识的程姑娘,给爹娘带去女儿的最后这封信。

晚安!

女儿立春叩拜

民国三十七年秋上”

这封遗书程黛琴交给了进城的解放军,军方交给保定市委,由市委秘书迟家川接收。可是迟家川太忙了,没有把这封革命烈士的遗书当回事,后来他调往北平工作后,在1949底发现了这封遗书,立刻寄往保定市委。1951年初,保定市委组织部接到这封遗书后,作为革命遗物存档,在1952年保定革命博物馆竣工后,梅立春的遗书作为革命历史文物陈列。后来有领导参观后发话,还是交给她的妹妹梅天凤保管合适。

梅天凤也是一个老资格的地下党员,接到姐姐的遗书以后,仔细阅读,发现其中的端倪,这是梅立春传递的最后一份情报。

《暗算》里面的钱之江在死后,利用暗示让地下党接到了自己传递的最后一份染血的情报。柳云龙在拍这部电视剧时候,肯定想到了梅立春这个原型。

梅天凤后来写文章说出了自己是怎么破译这封密码遗书的。

根据淡歌的《大舞台》抄录如下:“

大姐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写这样一封信,必有重要的原因。可惜,这封信被人带出来,转交的过程中,那些同志都不了解解放前保定的地下工作,所以粗心马虎了。大姐信里写的‘爹娘二老’,本意就是指当时的地下党组织。我娘早就已经牺牲了,大姐写的‘爹娘’,除了暗示党组织之外还能指什么呢?后面写到的四笔欠账,一概都是地下工作的密码用语。

‘欠上台村老凤家’一句,上台村刘姓是大姓,我协助公安局去那里调查,上台村根本没有一个叫老凤的人,大姐应该是暗指一个叫刘丰或刘峰的人。

‘欠同村王庆友姑爷’一句,孙家庄确实有一个名叫王庆友的人,他姑爷叫乔木山,可是乔木山和棉花有什么关系呢?乔木山是一个卖酒的贩子,大姐应该暗指一个叫乔九的人。

‘欠城里客栈的打尖钱’一句,应该是暗指尖的谐音‘奸’,大姐是不会欠客栈里钱的。

‘欠刘春枣面’一句,公安局详细问过刘春了,刘春却说,他从来没有借过梅立春枣面。那大姐是什么意思呢?枣面是保定周遭穷人家过年的细粮,即红枣去核晾干以后,在碾子上磨成面粉状,逢年过节将其掺在荞麦面或玉米面里面,当细粮吃。枣面,也称细面,这一句,应该指的是‘细’字。

这几句联系起来,大姐是告诉组织,刘凤和乔九是国民党安排潜伏下来的奸细。大姐在信里嘱咐组织,要尽快解决这两个奸细,‘越早越好’她或是担心自己判断有误,最后叮嘱组织要‘查实账目’,也就是调查清楚再处理。

而且,大姐已经看出了程黛琴是国民党特务,如果程黛琴把这封信带出来,程必定要潜伏下来。大姐在这封信的末尾写了要感谢程黛琴,意思是让组织审查程黛琴,大姐真是个机警心细的人呀!”

程黛琴绝对不会想到,她为梅立春带出来的这封信,竟如同给她自己带来了一道催命符。

梅天凤和公安局的相关人员,最终研究破译了梅立春的那封遗书,认定梅立春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为党组织指认了两个潜伏很深的奸细。那两个名字确如梅立春所指,一个名叫刘丰,另一个叫乔万九。”

梅立春不亏是干军统电讯的,她写的密码信很讲究,不经过仔细调查根本发现不了。而在解放前夕的保定,保密局上下乱做一样,没有人关心这封密码信的内容。程黛琴毕竟是一个小特务,她以为这封烈士遗书就是她潜伏的介绍信,没想到这是她的催命符。梅立春成功通过敌人的手传递了最后的情报,真是高级谍报员的杰作。

刘丰曾是中共保定地下党的交通员,在1934年被捕叛变,又被军统派回地下党卧底,在抗日胜利后他担任保定地下党市委某交通站站长,任务是搜集解放区的经济情报,因为这个很久没有暴露他的叛徒身份,做了将近二十年的“甫志高”,堪称军统版“余则成”。刘丰最后的身份是保定市公安局档案科科长,如果他继续潜伏下去,以他的手段,还会传递许多情报而不会暴露。

乔万九是刘丰发展的下线,他们在保定解放前夕接受的任务是“深睡”,也就是不暴露、继续潜伏下去。没想到,保定解放前,地下党召开了一个组织暴动迎接解放军的会议,刘丰和乔万九参加后通知了军统,导致了保定市委遭到了很大的损失,交通员陈帆被认定为泄密的叛徒。

梅立春在坐牢后,仔细回忆这件事的详细经过,利用自己手头掌握的军统内部绝密情报一分析,判定刘丰是一个隐藏很深的特务,陈帆没有叛变。

程黛琴也是刘丰的下线,她在牢房接近梅立春也是军统的特意安排,打算利用这一点撬开梅立春的嘴巴。可是梅立春毕竟是十二年的老军统了,眼光犀利,她没有拆穿程黛琴这个“红旗特务”,反而利用她来给党组织传递一份密码信。

程黛琴在解放后,因为坐过牢,又带出了梅立春烈士的遗书,被视为党组织外围的积极分子,后来在保定第一中学当老师,在她的真面目暴露以前即将入党。被捕以后,程黛琴交代她的真名是李娇月,程黛琴是她的表姐,抗战时期程黛琴一家全部遇难,她才冒名顶替下来,这桥段和电影《蓝色档案》里面的红色特工沈亚奇一样。于是,李娇月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第二年查出她在保密局执行任务时有命案,被枪毙。

刘丰和乔万九被捕后,因为罪恶滔天,没有作为逆用特务使用,在1953年被处决。

梅立春那份“遗书”,经过梅天凤的同意,最后还是作为革命历史文物在保定革命纪念馆展出。

我没有去过保定革命博物馆,不知道这封信背后曲折的故事是否也在博物馆展出呢?不过要感谢保定的淡歌老师写出来《大舞台》,让我们这些后辈才能知道革命前辈的光辉事迹。

江姐的事迹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写出来,因为当时的局限性,很多东西无法展示出来。到了21世纪,很多革命前辈的详细资料被披露出来,尽管有很多惊心动魄的谍战故事,可是从梅立春前辈来看,她和江姐一样,作为一个革命者的意志从来没有动摇过,为了革命事业毫不犹豫地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而且在死亡以后还在为革命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这真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