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版的红楼梦电视剧无法超越的经典,红楼梦87版谁最经典
老戏骨杨俊勇因突发心脏病,不幸离世,享年不到60岁,令人惋惜。
大家对杨俊勇本人可能不是很熟悉,他在87版《红楼梦》中饰演的是长相一表人才,但生活作风荒淫无耻的贾蓉。
说来也奇怪,明明87版《红楼梦》堪称国内影视的里程碑之一,参与其中的演员们却并没有大红。
一般而言,一部剧的大火往往能让剧中主演甚至配角名声大噪,尤其是角色塑造出色的演员。
曾经掀起全国热度的87版《红楼梦》的演员们,个个都似从原著中走出来的,让人分不清是戏还是真。
但这部剧的演员们除了邓婕比较被人熟知,并没有作为演员大红大紫的。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的?
演员多素人87版《红楼梦》据说当年耗费了数百万经费,在当时来说算得上顶级大制作,曾得到中央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
导演王扶林闭关研读《红楼梦》原著和相关资料长达一年之久后,坚持“贴近人物”高于演技的原则,面向全国招募演员,大胆采用新人演员。
前来报名演戏的群众多达数万,他们有来自艺术学校、戏剧团的,也有来自车间厂、流水线的,有的人甚至是在大街上就被剧组相中,拉来试镜的。
因为想要筛选出各方面综合起来最贴切角色的演员,剧组常是就某个角色的演员定了又改,改了再改的。比如挑选薛宝钗的演员时,剧组是推翻了好几个演员后,最后才确定由原本饰演丫鬟的张莉来演。
演员确定后,剧组组织他们进行了几个月的专业培训、形体训练。由影视最终呈现的效果可知,上到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等主角,下到刘姥姥、闺房丫鬟等配角,都塑造得极为贴切,这是演员、剧组团队和指导专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但也正是这些经典的角色给演员们贴上了标签,让他们被观众记住的是角色,而非本人。再加上有些是素人演员,没经过专业培训和学习,再演戏也很难突破《红楼梦》中饰演的角色,难有发展。
与当下演员动辄数千万的片酬不一样,当时演员的每集片酬多以几十元为主,比如主角可能就是70元每集,次要的角色可能就是30、40元每集。
这样的片酬放在当时也算高的,但对大部分本来就没有很热爱演戏、演技资历平平的新人演员而言,吸引力并不高。
因此,离开87版《红楼梦》,多数演员又从大观园重返到浩瀚的世俗世界了,即便是演戏相对专业的主角团,也少有继续演戏的。他们大多出国留学、艺术深造、经商,或是工作。
比如饰演林黛玉的陈晓旭,接过几次戏后,转身成了商人,开办了自己的广告公司,良好的企业经营一度让她成为商业场上的风云人物。也许是看尽了世间繁华,也许是因为身患癌症,她最后选择了出家,并于同年病逝。
再比如饰演贾宝玉的欧阳奋强投身幕后,成为了导演;饰演薛宝钗的张莉选择出国留学,后来从事房地产事业;饰演秦可卿的张蕾赴美留学,着手经商.......
尚在懵懂期的影视市场剧开播时,市场经济还处在懵懂期,彩色电视也才在大众间普及没多久,更不用提通讯了。
少了通讯网络,也就少了演员们为自己营销造势的机会,且不提什么追星打榜了,观众们可能连演员名字都不知道,更不用说让他们爆红了。
当下因一部戏爆火的演员大有人在,不排除他们本身实力出众,但信息爆炸的互联网络,也是他们爆红的重要前提。
只能说上个世纪的演员要火起来,是要比当下困难的。
87版《红楼梦》演员不火,是种遗憾,也是种必然,他们不过是从平凡现实中踏入红楼,又抽身而出,回归了现实罢了。
为什么李少红版《红楼梦》带火了配角,主角却不温不火?
李少红版《红楼梦》主角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三人分别是蒋梦婕、于小彤、杨洋、李沁三人饰演,如今就杨洋、李沁两个人还算有名气,杨洋也算是大红了一把。而其中的许多配角比如杨幂、阚清子等人火了一把。
李少红版的《红楼梦》,主角不红配角红,但是配角的红也不怎么样,甚至可以说演员之所以不红就是因为被这部剧给毁了。《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其文化底蕴不是随便就能显示出来的,要拍成电视剧必得经过一番考究,用心去诠释好这部著作。然后李少红版的红楼无论是从选角、情节还是服化道方面都一言难尽。其中选角问题直接影响演员,而选角的严重不符也使得演员被强烈吐槽。蒋梦婕饰演的林黛玉缺失了林黛玉的纤细娇弱、文艺优雅、可爱灵动,一味只是无理取闹抹眼泪,毫无情致;于小彤饰演的贾宝玉没有公子哥的气质,一副猥琐情态,更没有风流倜傥的韵味儿;李沁饰演的薛宝钗还算可以,但是那份雍容华贵和心机城府也是表现不够。这三位主角直接将红楼最核心的意蕴给造没了。
个人感觉李少红版红楼主角之所以不火就是被这部剧被耽误了。蒋梦婕其实是挺可爱一小姑娘,如果去演绎现代小姑娘之类的角色会很可爱,不至于到现在都被嘲“带鱼”。导演选角是一方面,演员在选择角色时也要慎重。林黛玉本身是一个很好的角色,如果能够演好的话,对于演员来说的确是非常有利的,但正是因为她“太好”了,反而演绎的难度非常大,又有之前的经典放在那里。总之,这部剧的演员的确是被剧作本身给耽误了。
87版《红楼梦》好在哪?为什么现在拍摄技术先进了却拍不出经典?
八七版的《红楼梦》之所以无法被超越,主要是因为它的演员阵容。要知道在当时为了能够拍好《红楼梦》这部史诗级巨著,成立了我国最强的顾问团队。为了能够更好的还原剧本,所以在当时就请来了很多专业的学者为此出谋划策,其中就有周岭,刘耕路以及周雷来担任这部电视剧的编剧。除了这些之外,还邀请了一些学术大拿来担任这部电视剧的顾问,其中有王昆仑,吴世昌,杨乃济,成荫等学术界的老前辈。他们主要是对《红楼梦》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同时在孵化道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除了这些之外,作家沈从文也为这部电视剧担任过艺术指导。可以这么说,在当时《红楼梦》的拍摄团队基本上囊括了当时文学界的半壁江山,而且绝大多数文学界的泰斗也都参与了这部剧的改编工作。而且在演员的筛选方面,当时的导演要求的就是要寻找最适合剧中人物的演员。这些演员不仅仅在外贸特征上要符合原著的描述,特别是在气质上一定要达到导演以及顾问团队的标准。
所以这一次的演员筛选不仅仅面对的是上戏中戏和北戏。而是直接面向全国去筛选演员,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能够在茫茫人海当中找到最符合人物气质的演员。相信很多人对于《红楼梦》当中的一些人物形象,至今依旧是历历在目,就是因为他们的气质都是非常独特的。要知道以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去体现出当时的人物风光面貌是极为困难的。
但是不管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以及刘姥姥。还有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王熙凤,在演员的选择上都是极为突出的。整个筛选演员的过程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有数万人报名,最终才挑选出153名演员。其实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当时的筛选工作是非常用心的。也正是因为这些前期的准备,才导致八七版的《红楼梦》用现在的拍摄技术也没有办法复制出来。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