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王朝里的和珅接近历史吗「乾隆王朝中的和珅两种完全不同的角色哪一个才更接近历史」

时间:2022-09-15 13:49:14阅读:2528
我们现在的影视节目中播出的清宫戏,大多数演的都是康乾盛世时期的事。在这些作品中,和珅是所有描写关于乾隆时代的影视作品中的第一重要角色。但是,细心的观众通过这些各具特色的关于和珅的表演就会发现,这些影视…
  • 国家话剧院著名国家一级演员。曾在《红色摇篮》、《井冈山》、《开天辟地》等三十多部…

我们现在的影视节目中播出的清宫戏,大多数演的都是康乾盛世时期的事。在这些作品中,和珅是所有描写关于乾隆时代的影视作品中的第一重要角色。

但是,细心的观众通过这些各具特色的关于和珅的表演就会发现,这些影视作品中的和珅居然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角色:  

一种是在《宰相刘罗锅》和《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由著名演员王刚主演的和珅,是一个完全的反面角色:他靠溜须拍马为生,不但自私,而且极端贪婪。  

另一种是在《乾隆王朝》中由演员陈锐主演的和珅,是一个完全的正面角色:他忧国忧民,公而忘私,是所有正直人士的好朋友,是一个高大全式的正义者的化身。 

 不但如此,这两种完全不同角色的和珅的身边人物,他们与和珅的关系,也居然是完全不同的: 

 在《宰相刘罗锅》和《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刘墉、纪晓岚分别是各自影视剧作品中与和珅斗智斗勇的英雄,是一心为民除害、努力维护国家与朝廷正义的正直大臣。  

另一种是在《乾隆王朝》中,刘墉、纪晓岚又分别成了努力协助国家的栋梁和珅维护国家与朝廷正义的、与不法分子做斗争的两个普通的正面角色形象。  

这两种完全不同角色的和珅,两种完全不同的刘墉、纪晓岚与和珅的关系,哪一个才更加接近历史的本来面貌呢?

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的记载吧。  

通过查阅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在以《清史稿》为代表的正史中、还是在我们现行的初中、高中和大学的所有的教科书中,和珅这个角色,都是一个完全一面倒的形象,完全是一个中国历史上典型的反面教员的形象。  

通过这些历史书籍的记载,我们知道了他的家产,至少价值清朝十五至二十年收入的总和;通过这些历史书籍的记载,我们了解了大清朝、乃至整个封建社会晚期的中国社会惊人的腐败现象;通过这些历史书籍的记载,我们似乎懂得了中国社会到了近代以后落后挨打的深刻的历史原因—似乎这一切,都要由和珅负责—至少,他要负一定的责任。  

但是,如果我们的读者稍微细心一些,就会发现很多问题。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正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胜利者在书写历史的时候,本身就是带着有色眼镜书写的;他们一定会为自己避讳,这样就会使真实的、已经过去的历史发生扭曲和变形,从而使他们记载的东西失去某些历史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因此,我们可以据此判断,以《清史稿》为代表的正史上对于和珅的记载本身就很有可能是不真实的,是不可信的,很有可能就是对和珅的栽赃、陷害。  

如此说来,《乾隆王朝》中由演员陈锐主演的和珅,还真的有可能是历史的本来面貌了。《宰相刘罗锅》和《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由著名演员王刚主演的和珅,还真的有可能是对于和珅的诬蔑和陷害了。  《乾隆王朝》中由演员陈锐主演的和珅,《宰相刘罗锅》和《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由著名演员王刚主演的和珅,以《清史稿》为代表的正史上的和珅,到底三者孰是孰非?到底三者谁更加接近历史的本来面貌呢?  历史上关于和珅的疑问简直是太多了,除了上面说到的之外,还有许多许多的问题有待于我们史学工作者们解答:诸如和珅的家产到底有多少?为什么不同的史学工作者有着不同的答案?他最后身亡到底与他巨额的家产有什么关系?

自从一个叫王刚的演员,在一部叫《宰相刘罗锅》的戏说历史剧中,饰演了一个叫和珅的角色之后,和珅这个名字,以及以演员王刚为范本的这个形象,便几度搬演,成了妇孺乐道、热度持久、出镜率奇高的票房大户。恐怕连聪明绝顶的和珅自己都万万没想到,身后二百年之际—说来也真巧,和珅赐死于1799年,《宰相刘罗锅》中的和珅竟再度窜红,其附身于一个胖乎乎的大腕儿,成了时尚人物。  当然,王刚是个好演员,以他的演技,获得这样的成功是合理的。同时,和珅其人,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引起我们的兴趣和关注,也是合理的。不过,用上海人的话讲,应该“拎一拎清爽”的是,和珅其人的认知价值,大概不应仅止于王刚的演技。

人们对和珅的认识,大抵集中在一个贪字上,这当然不冤枉他。不过,若仅此一项,那么请王刚来秀一秀,也就胜任了。然而,能荣膺集大成者之名者,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子项,不过是题中应有之义而已。如果只从这一点上盖棺和珅,其谬大矣。  剖析和珅,从发迹到死,似乎集中了一个官本位制度中的所有为官的元素:自幼清贫、发愤苦读、幸识君王、连升三级、侍君如父、位极人臣、左右逢源、精明干练、阴险狡诈、贪得无厌……可以这么说,把能想出来的、对一个封建官吏的所有褒贬之词悉数用上,都能在和珅那里找到对应。我常想,大概也只有在乾隆的浩大版图中,在封建社会这席最大、最丰、最后的盛宴中,才能看到这样一个飘然而至的身影。

和珅姓“钮祜禄氏”,原名善保,上学以后才由学校的先生改名叫和珅。也就是说,他的全名应该是叫“钮祜禄善保”;后来改名字叫和珅,故其全名应该是叫“钮祜禄和珅”。“钮祜禄氏”,这是一个满洲人的姓氏,一个很不平凡的姓氏。

“钮祜禄氏”家族在大清朝可是一个很大、很古老的姓氏,清朝时期编撰的《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里面有关于这个姓氏来源的详细记载。

这本书里记载说“钮祜禄氏”是满洲人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是女真时期就有的一个姓氏。这本书里面还记载说“钮祜禄氏”原来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流域、牡丹江流域、长白山区。  “钮祜禄”,满语原来的意思是一种凶猛的动物“狼”。“狼”是满族的先世女真族崇拜的最为重要的图腾之一,女真人出于对“狼”的崇拜,而以其为姓氏。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钮祜禄”这个姓氏的称谓曾几度变化:辽代称“敌烈氏”,金代称“女奚列氏”,元代称“亦气烈氏”,明代开始称为“钮祜禄氏”。“钮祜禄氏”是典型的“一氏冠两姓”的满洲姓氏。有一些这个姓氏的满洲人在清朝灭亡后按照“钮祜禄氏”的汉语第一个音节的音译改姓“钮”了,还有更多的这个姓氏的满洲人则是按照“钮祜禄氏”一词的汉语意译“狼”的谐音而改姓为“郎”。也就是说,今天“钮”姓或“郎”姓的满族人,其先祖都应该与和珅的先祖同族。

乾隆王朝里的和珅接近历史吗「乾隆王朝中的和珅两种完全不同的角色哪一个才更接近历史」

乾隆王朝和雍正皇帝中的和珅截然不同,历史真实的和珅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真实的和珅

和珅,字致斋,姓妞祜禄氏,生于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满洲正红旗人,出身于一个中等武官之家。其五世祖尼雅哈纳巴图鲁在清军入关的争战中,以军功获三等轻车都尉世职。父亲常保除袭世职外,曾任福建副都统。

和珅童年时期曾在家中与弟和琳一起接受私塾先生的启蒙教育,十岁左右被选入咸安宫官学读书。和珅博闻强记,不仅满、汉文字水平有了很快提高,还学习了蒙古文和藏文,为日后通晓汉、满、蒙、藏四种语言打下了坚实基础。

和珅的书法、诗词、绘画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众多的八旗子弟学生中,和珅是出类拔萃者。

和珅于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踏上仕途。承袭三等轻车都尉,这年他20岁。第二年和珅参加乡试,没有中举,23岁时被授为三等侍卫,挑补粘竿处,即上虞备用处,负责皇帝出巡等仪仗事宜。

不久,他被调到銮仪卫充当侍卫,有了接近皇帝的机会。乾隆四十年,和珅被擢为乾清门御前侍卫,兼副都统。

乾隆四十一年正月,和珅27岁,任户部右侍郎,协助尚书管理全国疆土、田亩、户口、财谷之政令。

当年三月,擢军机大臣,开始步入中枢政务;四月,兼内务府总管;八月,调任镶黄旗副都统;十一月,充国史馆副总裁,赏戴一品朝冠;十二月,管内务府三旗官兵事务,赐紫禁城骑马,全家旗籍从正红旗抬入正黄旗。和珅如此被破格重用和快速提升,在清朝官吏中是极为罕见的。

和珅从乾隆四十年至嘉庆四年的24年中,担任军机大臣23年;以军机大臣兼步军统领22年;以军机大臣、步军统领兼户部尚书15年。在宫廷事务方面,他掌管内务府、圆明园、茶膳房、造办处、上驷院、太医院及御药房等事务。

在经济上他除了任户部尚书外,还将崇文门税务监督大权牢牢控制在手。在军事上,他虽一窍不通,但常出任领军委以钦差,镇压农民起义。和珅长期担任京师步军统领等职,并控制着健锐营和火器营。

文化上他曾担任《四库全书》正总裁及《钦定热河志》、《钦定大清一统志》、清《三通》、《清字经馆》、《石经》、《日下旧闻考》等书的正总裁、总裁。他还担任经筵讲官、教习庶吉士、殿试读卷官、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掌院学士等职。

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和珅逐渐掌握了清廷的宫廷事务、行政、财政、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等大权,成为乾隆的左膀右臂。

扩展资料:

和珅之死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嘉庆帝令和珅总理丧事 ;正月十三日,嘉庆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  ,下旨抄家,抄得白银八亿两。乾隆年间清廷每年的税收,不过七千万两。和珅所匿藏的财产相等于当时清政府十五年收入。时人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正月十八日,廷议凌迟,不过,固伦和孝公主和刘墉等人建议,和珅虽然罪大恶极,但是毕竟担任过先朝的大臣,应改赐和珅狱中自尽。最后赐和珅在自己家用白绫自杀。 

其长子丰绅殷德因娶乾隆帝第十女固伦和孝公主,得免连坐。为防止有人借和珅案进行报复,刘墉向嘉庆帝建言应避免案件扩大化,妥善做好善后事宜。结果,在处死和珅的第二天,嘉庆帝发布上谕,申明和珅一案已经办结,不大规模地牵连百官,以安朝臣之心。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揭和珅“真面目”:通晓四种语言 一年六次擢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和珅

乾隆王朝里的和珅接近历史吗「乾隆王朝中的和珅两种完全不同的角色哪一个才更接近历史」

和珅的正面反面评价

才干:和绅是个很有才干的人,善于处理各种事物,无论是查案,还是处理外交,又善于迎合乾隆,知道乾隆的心思,几乎是乾隆有什么心思,他都能在乾隆说出来之前办好,从而得到乾隆的宠信。
性格:完全不象电视剧中的小丑,他不但自己才干好,而且尊重知识分子,和各个大臣的关系也很好。
贪污:所以他的权利可以一手遮天,而当一个大臣权利过大,
已经达到功高盖主的时候,就必须转移皇帝的视线,象秦国发动灭六国的战争,其中大将军王翦独灭五国,尤其在灭楚的时候,他率领秦国倾国兵马六十万,权倾一时,为了消除秦始皇对他的疑心,他大肆贪污,几乎侵占庄园上千,秦始皇得知此事,知道王翦没有野心,从而让他安度晚年,和绅同样也是一样,他的权利实在太大,为了消除乾隆的疑心,他也选择了贪污。他在位时间很久,自然财产不会少,虽然没有所谓的十亿,但他的财产的确是个很了不起的数字。
宠信:乾隆对他的宠信到了无以复加的地度,只要他想要的都给他,而他一般从别人给乾隆的东西中先选取自己喜欢的,然后把剩下的交给乾隆,乾隆又把剩下的好的赏给他。
自从乾隆的女儿嫁给丰绅殷德,和绅的权利就没话说了
失败:得罪了嘉庆,嘉庆才干平平,却有个“十全武功”的老爹,自然眼高一切,为了自己的功绩,毫不犹豫把和绅当做自己的垫脚石!
我们现在的影视节目中播出的清宫戏,大多数演的都是康乾盛世时期的事。在这些作品中,和珅是所有描写关于乾隆时代的影视作品中的第一重要角色。
但是,细心的观众通过这些各具特色的关于和珅的表演就会发现,这些影视作品中的和珅居然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角色:
一种是在《宰相刘罗锅》和《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由著名演员王刚主演的和珅,是一个完全的反面角色:他靠溜须拍马为生,不但自私,而且极端贪婪。
另一种是在《乾隆王朝》中由演员陈锐主演的和珅,是一个完全的正面角色:他忧国忧民,公而忘私,是所有正直人士的好朋友,是一个高大全式的正义者的化身。
不但如此,这两种完全不同角色的和珅的身边人物,他们与和珅的关系,也居然是完全不同的:
在《宰相刘罗锅》和《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刘墉、纪晓岚分别是各自影视剧作品中与和珅斗智斗勇的英雄,是一心为民除害、努力维护国家与朝廷正义的正直大臣。
另一种是在《乾隆王朝》中,刘墉、纪晓岚又分别成了努力协助国家的栋梁和珅维护国家与朝廷正义的、与不法分子做斗争的两个普通的正面角色形象。
这两种完全不同角色的和珅,两种完全不同的刘墉、纪晓岚与和珅的关系,哪一个才更加接近历史的本来面貌呢?
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的记载吧。
通过查阅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在以《清史稿》为代表正史中、还是在我们现行的初中、高中和大学的所有的教科书中,和珅这个角色,都是一个完全一面倒的形象,完全是一个中国历史上典型的反面教员的形象。
通过这些历史书籍的记载,我们知道了他的家产,至少价值清朝十五至二十年收入的总和;通过这些历史书籍的记载,我们了解了大清朝、乃至整个封建社会晚期的中国社会惊人的腐败现象;通过这些历史书籍的记载,我们似乎懂得了中国社会到了近代以后落后挨打的深刻的历史原因—似乎这一切,都要由和珅负责—至少,他要负一定的责任。
但是,如果我们的读者稍微细心一些,就会发现很多问题。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正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胜利者在书写历史的时候,本身就是带着有色眼镜书写的;他们一定会为自己避讳,这样就会使真实的、已经过去的历史发生扭曲和变形,从而使他们记载的东西失去某些历史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因此,我们可以据此判断,以《清史稿》为代表的正史上对于和珅的记载本身就很有可能是不真实的,是不可信的,很有可能就是对和珅的栽赃、陷害。
如此说来,《乾隆王朝》中由演员陈锐主演的和珅,还真的有可能是历史的本来面貌了。《宰相刘罗锅》和《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由著名演员王刚主演的和珅,还真的有可能是对于和珅的诬蔑和陷害了。
《乾隆王朝》中由演员陈锐主演的和珅,《宰相刘罗锅》和《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由著名演员王刚主演的和珅,以《清史稿》为代表的正史上的和珅,到底三者孰是孰非?到底三者谁更加接近历史的本来面貌呢?
历史上关于和珅的疑问简直是太多了,除了上面说到的之外,还有许多许多的问题有待于我们史学工作者们解答:诸如和珅的家产到底有多少?为什么不同的史学工作者有着不同的答案?他最后被赐身亡到底与他巨额的家产有什么关系?
这就给我们史学工作者出了一个难题:还和珅的历史以本来面貌。
本书就是力图回答这个问题:还和珅的历史以本来面貌。
和珅(1750~1799年),字致斋,清满洲正红旗人,生员出身,袭世职。乾隆时任军机大臣,后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公。其略有文采,相貌英俊,善于察颜观色,乾隆对其极为宠任。其执政20余年,植党营私,招权纳贿。嘉庆即位后,俟乾隆卒后,列二十款罪将其押入大牢,责令自杀,并抄没家产。
一天午后,乾隆到圆明园散步,起初的天气阴沉,吹过阵阵凉风,谁知不一会儿,云开见日,白花花的阳光照在身上,司盖的太监忘了携御盖,被乾隆当场大加申斥,忽然随从中有人说:“典守者不得辞其责。”乾隆便回头问:“谁在说话?”那人忙跪倒磕头。乾隆见他唇红齿白,是一个美貌的少年,不觉心里一动,心想:这人仿佛在什么地方见过。朕和他从前是十分亲热的,怎么一时想不起来了?这么一想气便消了小半,随即问:“你是——?”那人说:“奴才名和珅,现充当銮仪卫差役,恭奉御舆。”“多大年纪?”和珅说:“二十四岁。”这时乾隆忽然想起来了,原来这和珅的面貌,和已死的马佳妃一模一样,丝毫不差。马佳妃死后到现在,恰恰二十四年。乾隆想起以前与马佳氏一番柔情蜜意的情形,不觉心中一酸,自己在椅子上跌坐下,唤和珅近身来,又让他把衣领解开来,见他颈子上果然有一点鲜红的痣。乾隆帝忍不住把和珅抱在怀里,掉下眼泪来,说到:“爱妃你怎么投了一个男身呢?”和珅呆呆地说不出一句话。乾隆忽然觉出自己的失态,连忙定了心神说:“这御舆的差使,未免委屈,充你别的差使,可好么?”这可真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和珅连忙磕了九声响头,朗声说:“奴才谢主龙恩!”乾隆便令他跟住身后,和珅有问必答,句句称旨,引得龙心大悦,回到宫中,竟命他做了内务大臣。
和珅骤得宠幸,便打起精神伺候皇帝的颜色,乾隆想着什么,不待圣旨下颁,他已暗中领会,十成中猜中八九成,因此愈加宠任,后来乾隆竟日夜少他不得,有时在御书房里同榻而眠。
乾隆素爱冶游,一天与和珅说起江南的风景,乾隆叹息说:“朕想去游幸一次,只虑南北迢遥,要劳动宫民,花费许多金钱,所以未决。”和珅道:“圣祖皇帝六次南巡,臣民并没有多少怨咨,反都称颂圣祖功德。古来圣君,莫如尧舜。《尚书·舜典》上也说五载一巡狩,可见巡幸是古今盛典,先圣后圣,道本同揆,难道当今万岁,反行不得么?况且国库充盈,海内殷富,就使费了些金银,亦属何妨。”乾隆生平最喜仿效圣祖,又最喜学尧舜,听了和珅的一番言语,正中下怀,便高兴地说:“你真是朕的知己!”遂降旨预备南巡。和珅督造龙舟,建得穷工奇巧,备极奢华,把康、雍两朝省下的库储,任情挥霍,好像用水一般,而和珅自己则从中得了数十万好处,乾隆还奖他办事干练,升他做了侍郎。御驾所经,督抚以下,尽行跪接,一切供奉,统由和珅监视。和珅说好,乾隆定也说好,和珅说不好,乾隆定也说不好。督抚大员,都乞和珅代为周旋,因此私下馈赠的金银珠宝以千万计。不到几年,和珅家里居然宅第连云,家财千万,奴婢成群,美人满室。
四方进贡来的宝物,乾隆吩咐和珅自己挑选,把十成里的三四成都赏给他。其实那进贡的东西先要经过和珅的手,他早已拣好的东西拿到自己家里去藏起来,却把拣剩的送给乾隆。有一天皇子七阿哥一不小心,打碎了陈设在宫中的一只碧玉盘。那玉盘直径有一尺宽,颜色翠绿,是乾隆最心爱的珍物,七阿哥吓的守着破碎的玉盘哭个不停。恰巧和珅从院子里走来,七阿哥知道这件事只有和珅能帮忙,忙给和珅磕头。和珅起初不肯管闲事,后来看七阿哥真急了,情愿给他十万银子,和珅才答应。到了第二天,和珅便在自家中拿了一只碧玉盘,悄悄去安放在长春宫里。和珅的碧玉盘比乾隆的要大一倍。原来碧玉盘是进贡来的,和珅把大的留在家里自己用了。
无论皇亲国戚,功臣文士,没有一个比得上和珅的尊宠。乾隆把和孝公主嫁他儿子丰绅殷德。和孝公主未嫁时候最为乾隆爱惜,她幼时女扮男装,常随乾隆微行,和孝公主见了和珅,叫他丈人,和珅格外趋奉。公主要什么,和珅便献什么。一日,同行市中,见衣铺中挂着红氅衣一件,和孝公主说了一声好,和珅便向铺中买来,双手捧与公主。乾隆微笑对着公主说:“你又要丈人破费。”这件故事,都人传为趣谈。从此和珅肆行无忌,内外官僚,多是和珅党羽,把揽政柄三十年,家内的私蓄,乾隆帝还不及他。他的美妾娈童,艳婢俊仆,不计其数。还有一班走狗,仗着和威势,在京城里面,横冲直撞,很是厉害。御史曹锡宝见他的家奴,借势招摇,家资丰厚,劾奏一本;乾隆令朝臣查勘,朝臣并不细查,只说曹锡宝风闻无据,反加他妄言的罪名。一个家奴都参不倒,何况和珅呢?乾隆五十五年,内阁学士尹壮图弹劾各省大员私挪库存银两,导致库存银两不足。乾隆大怒,派尹壮图到地方核查,和珅建议派户部侍郎庆成同往,郎庆成名义上是协同访查,实际上处处掣肘,每到一地,负责拖住尹壮图,让那些官员赶紧借钱填补亏空,结果尹壮图毫无所获,反而因为诬赖大臣丢了官。
乾隆四十一年,和珅授户部侍郎,不久升迁为军机大臣,居此要职二十四年,还兼任步兵统领、户兵吏等部尚书、理藩院尚书等,宠信冠于朝列。乾隆五十一年,和珅晋大学士。又历任四库全书馆、国史馆总裁。累封至一等公。乾隆甚至不顾他名份的低微,送给和珅小小的崇文门税务监督这一肥缺,可见宠信的程度。乾隆后期,他权势最大,又受贿无厌。政令传宣多由其手书口传,内外大臣恃为奥援;令各省奏折皆用副折送其先阅,各地进京贡品也多入其家。他广收贿赂,致府库空虚,吏治败坏。
乾隆六十年,乾隆禅位于嘉庆帝,自己称太上皇。乾隆在位时间与其祖父康熙一样长,他之所以禅位,因为不愿对祖父不恭,同时也可以有余暇享受后宫里的艳福。诸王大臣,倒也没什么惊疑。只有和珅心中忐忑,他想嗣王登位,未免失去尊宠,急忙启奏说:“内禅的大礼,前史上虽常闻,然而也没有多少荣誉。惟尧传舜,舜传禹,总算是旷古盛典。但帝尧传位,已做了七十三载的皇帝;帝舜三十征庸,三十在位,又三十余载,始行受禅。当时尧舜的年纪,都已到一百岁左右,皇上精神矍铄,将来比尧舜还要长寿,再在位一二十年,传与太子,亦不算迟,况四海以内,仰皇上若父母,皇上多在位一天,百姓也多感戴一天,奴才等近沐恩慈,尤愿皇上永远庇护;犬马尚知恋主,难道奴才不如犬马么?”这番话说得面面周圆。从前和珅怎么说,乾隆便怎么做,偏这次没有采纳。和珅暗中又运动和硕礼亲王永恩等,联名请乾隆暂缓归政。乾隆仍把对天发誓的大意申说一番,并拟定明年为嘉庆元年。
嘉庆元年元旦,举行归政典礼。和珅知事无可挽回,忙到嘉庆处贺喜,说了无数恭维的话。而嘉庆一向对和珅没好感,只是淡淡对答数语。和珅随即辞退,平生第一次拍错了马屁。幸亏乾隆虽已归政,仍是大权在手,乾隆活一日,和珅也活一日,因此和珅早夜祝祷,但愿乾隆永远活着
嘉庆即位后,大权仍在乾隆手里,和珅专权更甚,嘉庆有什么事反而要托和珅转告父亲,嘉庆的老师朱由两广总督升任大学士,嘉庆写诗祝贺,没想到和向太上皇告一状,说嘉庆帝在向下属“市恩”,结果朱降为安徽巡抚,嘉庆也因此得罪了太上皇。嘉庆帝隐忍不发,表面上显得更重视和珅。人算不如天算,嘉庆四年,太上皇乾隆一病而亡。不出所料,乾隆刚死,嘉庆便令侍卫锁拿大学士公和珅下狱。
自太上皇崩后,和珅一直栗栗危惧,不过想不到如此快。这天他正与姬妾们谈论后事,忽然十数个内廷侍卫直入府中,大声喝道:“有圣旨来,请相爷接读!”和珅硬着头皮出来接旨。宣诏官朗诵上谕道:“和珅欺罔擅专,情罪重大,着即革职,锁交刑部严讯!”和珅魂灵早飞入九霄,侍卫铁面无情,将他牵曳而去,并封锁了前后门查抄和珅家。
原来嘉庆帝素恨和珅,因太上皇健在日不敢如何,朝臣也不敢参奏。到太上皇已崩,御史广兴、给事中广泰、王念孙等,窥破嘉庆帝意旨,一个说和珅偷改朱谕,一个说和珅擅取宫女,一个说和珅私藏禁物,一个说和珅漏泄机密,此外如遇事把持,贪赃不法,勾结党羽,残害贤良等款,不计其数。计和珅有大逆之罪十,有可死之罪十六,真是一字一刀。嘉庆立即将和珅治罪。刑部严讯二十款大罪中,和珅虽赖了一半,有一半寻出证据,无可抵赖,只得招认。当下就着钦差查抄,和珅屋子很大,家产又多,直查了五日五夜,才一一查点清楚,回宫复旨。钦差到和珅宅内,便将前堂后厅,内室寝房,统行查阅。但见和珅的房屋,统用檀木造成,华丽仿佛圆明园,陈列的古玩奇珍,却比大内还多一二倍,顿时由侍卫带同番役,一一抄出。
《庸庵笔记》记载和珅家产清单统共一百零九号,其中第二十六号,当时估起价来,已值银二亿六千多万两。另外八十三号,还未曾估价。丁国均《荷香馆琐言》云“就有数可稽者”共一百亿两,这个天文数已是庚子赔款和利息总数的十倍。自古以来,无论王恺、石崇,均不及和珅的十分之一,就是中外的皇帝,也没有这种大家业。当时有传言“侯门深似海,和府财如山”。嘉庆帝见了查抄的数目,也不觉暗暗惊异,下旨赐和珅自尽。和珅弟和琳,追革公爵,只有额驸丰绅殷德,因顾着十公主脸面,曲加体恤,免他罪名,叫他在家安住,不许出外滋事。和珅次子丰绅殷绵等,概革去封爵,回本旗当闲散差。和珅贪刻一生,徒据《清史稿》记载,和珅出身于一个没落的旗人之家,父母也早亡,没有依靠,所以很多事情自己精打细算,百思而后行。在际遇巧合的情况下得到了乾隆的赏识,他的官职不少,但是他却不是科举考试出身的,所以被有些官员看不起。论学问和珅吃亏,所以他更加要把他的不足弥补在他的性格上,譬如他对别人都是笑面迎人,对上下都不带架子,再加上他是个理财的能手,所以得到重用。至于他被人诟病之处,主要就是表现在他的贪污和弄权。如果和珅没有一丝才干,只凭逢迎拍马,就能平步青云,大获乾隆宠信,那是不可思议的。其实当时只有和珅能解决当时乾隆所面对的最大的财务危机。大英帝国第一次派使和大清朝接触,就闹出大使马戛尔尼不愿行跪拜礼的风波,结果还是和珅处理得法,不亢不卑,既维护了尊严又免于了战争。
虽有“和珅倒,嘉庆饱”的说法,可是嘉庆一朝财务仍是捉襟见肘。只会讲大道理、以死相谏的,那叫忠臣;有能力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才称得上能臣。当时英国的中国通马戛尔尼曾向大英帝国描述说:和珅是中国当时最具有现代商业意识的大臣。文学名著《红楼梦》的流行也与和珅有关。他非常喜欢这部书并把它推荐给乾隆,使之得以印行,同时也是他找人删改了《红楼梦》中不和时宜的文字并请人续写了后四十回。
对一个皇帝来说,大臣是否忠心不在于是否贪污,皇帝最怕的是王莽那种卖直求名的所谓“忠臣”。这也就是历史上的忠臣大多没有好下场的原因,大概人一旦钻进钱眼里,便没有了政治上的野心。秦朝的王翦倾秦国之兵六十万攻楚,“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恳,前请美田宅园池甚珅。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又恳请善田者五辈。他的军师颇为不解:‘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珅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其实和珅与王翦一样是个聪明人,他身居高位,惟有贪污才可打消乾隆的疑心,才可以自保。不过物极必反,他贪污得也太多了,到了嘉庆手里,即使没有罪,凭家里那么多钱就足以获罪。《清史稿》有这样一段话:“诸劾和珅者比于操、莽。直隶布政使吴熊光旧直军机,上因其入觐,问曰:“人言和珅有异志,有诸?”熊光曰:“凡怀不轨者,必收人心,和珅则满、汉几无归附者,即使中怀不轨,谁肯从之?”上曰:“然则治之得无太急?”熊光曰:“不速治其罪,无识之徒观望夤缘,别滋事端。发之速,是义之尽;收之速,是仁之至。”连嘉庆都明白大臣所弹劾和珅为“曹操”“王莽”纯系编织罪名。可见嘉庆杀和珅除了一个“钱”字之外,就是和珅比他得到了先皇更多的宠信罢了。
经过现代媒体的演绎,我们所知道的和珅是个没有风采的胖子。其实和珅是当时著名的美男子,通满、汉、藏、维吾尔四种语言。也因为长得漂亮,所以有人怀疑乾隆与和珅有同性恋关系。不过多见于野史,因为历史上皇帝多有男宠,乾隆与和珅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不好妄下结论。
另外最被人津津乐道的是和珅与纪晓岚的故事。乾隆三十六年,开四库全书馆,把古今已刊未刊的书籍,统行编校,汇刻一部,命河间才子纪昀做总编修。纪晓岚阅历广博,性情诙谐,文字雍容淡雅。野史还说喜欢用大烟袋锅子。他是风流才子,八十岁还“好色不衰”。其中有个故事:纪晓岚因他身子肥硕,生平最怕暑热。一天在馆内校书,适值盛夏,他便光着膊圈了辫看书。恰巧乾隆进来,他不及披衣,忙钻入书案下藏起来,不料已被乾隆瞧见,传旨馆中人照常办事,不必离座。乾隆便踱到纪晓岚座旁,静悄悄地坐着。纪晓岚伏了许久,汗流浃背,不免焦躁起来,听馆中人寂静无声,以为乾隆已走,就伸首问众人道:“老头子已走了么?”语方脱口,转眼看见座旁正坐着乾隆。纪晓岚此时只得出来穿好了衣,俯伏请罪。乾隆道:“别的罪总可原谅,你何故叫我老头子?有道理可生,无道理即死。”众人都为纪晓岚捏一把汗。谁知纪晓岚却不慌不忙,从容奏说:“老头子三字,是京中人对皇帝的统称,并非臣敢臆造,容臣详奏。皇帝称万岁,岂不是老?皇帝居兆民之上,岂不是头?皇帝便是天子,所以称子。这‘老头子’三字,从此流传了。”乾隆听到后哈哈大笑,直夸纪晓岚机敏。
纪晓岚诙谐有余,但治世不足,仅是个文人,而且与和珅官位相差太远,不可能有与和珅对着干的机会。纪晓岚的一生只是与文学为伴,在大政方针与国计民生方面没有参与。乾隆亲口说过“纪昀本系无用腐儒”。所谓纪晓岚智斗和珅多来自野史,《清朝野史大观》卷六《清人逸事》中记纪晓岚为和珅书亭额“竹苞”两字,乾隆笑谕和珅说是讥“汝家个个草包”,和珅十分恼怒。但《清稗类钞·讥讽类》中《个个草包》条即说此事是某名士题某总兵堂匾的事。可见这是出于好事者的附会。令人惊异的是舒坤《批本<随园诗话>》“补遗”记载了纪晓岚为和效劳的情形:“晓岚父曾官太守。少年纨绔,无恶不作,尝考四等,为乃父所逐出。中年狡猾,为和珅文字走狗。所著《阅微草堂》诸种,大抵忏悔平生,惧有报应。”《清人逸事》也有纪晓岚为和珅文字走狗的类似记载。舒坤说纪晓岚“心地不纯”,“假道学”,“真小人”等等。谢芗泉《易·否·彖》评价纪晓岚:“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另外满人昭珅亲王的《啸亭杂录》和《啸亭续录》也是了解和珅年间和嘉庆初年的非常有价值的史料.归一场泡影。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