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爱一生顾忆罗与外婆,顾忆罗个人简介
顾家豪的妻子苏苏说:
“你们顾家的人,个个都宽厚善良,唯有顾忆罗,自私刻薄。”
顾忆罗,她一看就不是顾家的人。
怀疑顾忆罗身世的,不仅一个苏苏。
因难产去世的顾家慧,温柔贤淑,有文化,有才情,是个愿意为家庭奉献一生的女子;她的“女儿”顾忆罗,却嚣张跋扈,阴险狡诈,完全没有顾家慧的影子。
就连样貌,顾忆罗和顾家慧也相差甚远。
苏苏暗中调查了顾忆罗,顾家当年的保姆刘妈说:“我这辈子,亲眼见过一次狸猫换太子。”
顾忆罗,就是那只“狸猫”。
当年顾家慧下乡,挺着大肚子找不到产婆,找到了兽医陈金鹏帮忙接生,恰巧陈金鹏的妻子凤姑也在生产。
那个雨夜,同时出生了两名女婴。
凤姑觊觎顾家的财产和地位,为了让亲生女儿过上好日子,偷换了孩子。顾忆罗,本该是兽医的女儿,可她却鸠占鹊巢,霸占了豪门千金的位置。
顾家真正的骨肉,留在了乡下,成了上不起学的陈想南。
老关伯,他是知情者,他因此格外照顾陈想南。他教陈想南医术,鼓励她去上海学护理,他说陈想南不属于乡村,她该回到上海。
陈想南到了上海,半工半读,下课需要给人家做保姆,勉强维持学业;恰好,顾家豪夫妇为找保姆的事情焦头烂额,陈想南的出现,让他们眼前一亮。
陈想南,她像极了顾家慧。
顾家的人,有人看出来不敢说,有人认为这是巧合,还有人自欺欺人,不愿面对现实。
顾忆罗的外婆,就是那个自欺欺人的人,甚至在知道顾忆罗的身世后,她还把大部分家产都留给了顾忆罗,这样做,对陈想南是极大的不公平。
身为顾家真正的孩子,陈想南被顾忆罗抢走了人生,外婆明明知道了真相,却仍然偏心顾忆罗,陈想南被排挤在外,太寒心。
重温《错爱一生》这部剧才看懂,外婆邱婉默女士,她从来都不是个糊涂的老太婆,她有学识,素养高,她其实早在陈想南以保姆身份踏入顾家的时候,就觉察到了两个孩子的真实身份。
外婆也是喜欢陈想南的,她说见到陈想南,就觉得亲切,她给陈想南讲述顾家慧的故事,让陈想南搬过来同住,陈想南母亲生病住院,外婆特意拿钱接济陈想南。
外婆,她善待陈想南,但却把所有的爱,都给了顾忆罗。
外婆对顾忆罗,溺爱到了极致。
顾忆罗十岁生日,外婆就拿店铺产权给她当生日礼物;顾忆罗二十岁,外婆资助顾忆罗男朋友留学,帮扶他的事业,只要顾忆罗需要的,外婆从不犹豫。
明知道顾忆罗不是顾家真正的骨肉,外婆仍然“掩耳盗铃”,不去面对真相,继续纵容顾忆罗,外婆的所作所为,可恨也可悲。
细品《错爱一生》的剧情才懂,外婆早就看穿了顾忆罗身世,还会纵容她是因三个隐痛。
外婆说:“我都这把年纪了,没有承认错误的勇气了。”
两个孩子被偷换,外婆有一定的责任。
当年凤姑带着孩子来认亲,顾家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外婆为了保全家人和孩子,拒不接受这个孩子,也就给了凤姑偷换孩子的机会。
顾家走出阴霾,恢复了名誉,凤姑在利益的诱惑下,起了歹念。
凤姑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了外婆,互换了孩子,凤姑后悔过,又跑去上海想换回来,顾家人以为凤姑是来偷孩子的,没有查清原委,就把她赶了出去。
在孩子身份这件事上,外婆不够慎重,为这段家庭悲剧,埋下了隐患。
当二十岁的陈想南出现在了面前,外婆意识到了当年的“换子阴谋”,可是她没有纠错的精力了。
养育顾忆罗,耗尽了外婆的心血,如果揭开真相,她又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和陈想南建立亲情关系呢?
从外婆立遗嘱这件事就可以看出,她年事已高,对自己的晚年没什么把握,而且岁数越大的人,越害怕承认自己半生都错了。
用一件事,否定她的人生,否定她对亡故女儿付出的爱,这个老人,早就没有勇气去面对真相了。
外婆对陈想南的慷慨,远超过了雇主和保姆,但她又不敢认下自己的亲外孙女,她在矛盾里挣扎过,可她做到的,也不过是在遗嘱里写下了“把一部分财产赠予陈想南”。
其实,如果顾忆罗和陈想南,同样都是外婆的亲外孙女,得宠的也一定会是顾忆罗。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顾忆罗,她懂得示弱,懂得去讨好,更会千方百计去索取。
而陈想南太懂事,太习惯为别人着想了,这样的孩子注定是会为家庭付出最多,却得到最少的那一个。
《乔家的儿女》里面的乔四美,经常嫉妒大哥乔一成更喜欢乔三丽,实际上乔一成为乔四美付出的才最多。
乔四美任性,贪玩,做事不计后果,乔一成为了她的学业和婚姻,头顶“滋滋冒白发”;相反,那个懂事识大体的乔三丽,乔一成是省心的。
陈想南,就是那种最让人放心的孩子。
陈想南可以一边读书,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卧床不起的养母,她不抱怨,不消极,没有别人的帮助,她好像一个人也很好。
而顾忆罗懂得人性,她总是在恰到好处的关头,展示自己的脆弱。
舅妈和顾忆罗吵架,顾忆罗会刻意说自己“没有妈妈,没人疼”;马奔和陈想南藕断丝连,顾忆罗会说“你是自由的,但是我真的很脆弱”;同样,在外婆面前,她给出的讯号也是“外婆,我需要你”。
顾忆罗在十岁的时候,就懂得利用人心,为自己铺路。
她故意跑丢鞋子,再“冒险”去马路中间捡,外婆吓得不轻,也因此更加珍惜这个外孙女;顾忆罗想要的东西,她都会说出来,她的索取,主动且目的性极强。
在爱情上,顾忆罗可以赢过陈想南,顺利嫁给马奔,其实也是如此。
含蓄的陈想南,不会主动说爱,再深的感情也只是藏在心里;而顾忆罗可以高调追求马奔,喜怒哀乐全都表现得很明显,对于同样在感情里被动的马奔来说,主动的顾忆罗,才更适合他。
顾忆罗的“付出”,从来都是明面上的,她为马奔的事业铺路,也会“不经意”让马奔听到她在托人为他办事,马奔为此感动不已。
顾忆罗的“小心机”,最适合收买心软的人,而顾家的人,最吃这一套。
外婆把对女儿的爱,全都转嫁到了顾忆罗身上。
当年有一个下乡名额,顾家慧主动承认责任,把吃苦的差事揽到了自己身上,弟弟顾家豪得以留在了城里。
无论是外婆,还是舅舅,他们疼爱顾忆罗,很重要的原因是顾家慧。
外婆也因此,纵容着顾忆罗的“恶”。
顾忆罗毁掉古董扇子,外婆说“没关系,就是一把扇子”;顾忆罗故意撞舅妈的孕肚,外婆说“她还是个孩子”;顾忆罗二十岁还和舅妈吵架,外婆说“你们没有做长辈的样子”。
外婆疼爱顾忆罗,她在顾忆罗身上,倾注了后半生的心血。
顾忆罗从小就学习了钢琴等特长,长大了又顺利出国留学,外婆对顾忆罗的培养,用心至极。
二十年的亲情,不是说断就能断的,就算没有血缘关系,外婆对顾忆罗也有着很深的感情,就像她对律师说的那句:
“就算是养个小猫小狗,也是有感情的,更何况是人呢。”
顾忆罗欺负陈想南,榨取顾家的财富,她的“坏”,外婆看在了眼里,外婆说:“忆罗变成这样,我有责任,我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
外婆对顾忆罗,有爱又有愧疚,这样的感情,最难割舍。
从血缘上来讲,陈想南是外婆的亲外孙女,可陈想南人生的前二十年,和顾家几乎都没有交集,这种疏离感,最让人无力。
追求过顾家慧的涂大庆,在看见顾忆罗和陈想南后,主动说出陈想南才像顾家慧,连一个外人都能看出来,外婆又怎会不了解?
可是她已经上了年纪,再让她去面对“养错孩子”的真相,她已是既无心也无力了。
陈想南和顾忆罗的人生,错换了二十年,这二十年,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太久远,久到顾忆罗再坏,外婆都舍不得抛下她;久到陈想南再好,外婆也无法瞬间与她建立亲情关系。
凤姑的歹念,毁掉的是两个家庭。
错爱一生,最后没有赢家。
顾忆罗为了争家产,失手把外婆推下了楼;凤姑以为女儿进了豪门就能过上好日子,殊不知女儿的贪念也正是因此而起,就连她自己,也险些折在顾忆罗手里。
舅舅顾家豪建议陈想南找回顾忆罗的本名,可是名字能回来,失去的亲情,失去的人生,却再也找不回来了。
重温《错爱一生》才看懂,顾忆罗的亲生父亲,为何要拆穿她的身世
顾忆罗的一生,犹如过山车,起起落落,反复无常。造成她悲剧的根源,一方面是她骨子里遗传了亲生父母的自私,另一方面则是顾家对她的娇生惯养。
顾忆罗本是兽医和村妇的女儿,如果没有“换子阴谋”,她会在那座闭塞的小山村里长大,清贫,但或许不会有太多的欲望。
顾忆罗的亲生母亲凤姑,本是个老实厚道的女人,她和女知青顾家慧同一晚生产,两人生的都是女儿,顾家慧难产去世,把刚出生的女儿托付给了凤姑。
人性,经不起考验,这句话在凤姑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之前,凤姑没做过坏事,一直本本分分,任劳任怨,她是真心要完成顾家慧的遗愿的。
凤姑背着顾家慧的孩子,找到了顾家慧上海的娘家,可当时顾家正处于特殊时期,顾老太太不敢认下外孙女,凤姑便自己收养了孩子。
凤姑的丈夫陈金鹏,找了人贩子想把顾家慧的孩子卖掉,凤姑拦着不肯,她是有善良的一面的。
可很快,顾家转危为安,顾老太太来村里接孩子,凤姑这才知道,顾家是书香门第,有钱还有文化氛围,于是,凤姑起了贪念。
凤姑心疼自己的孩子,想让她去城里过上好日子,她偷偷把两个孩子调了包,她的女儿成为了上海豪宅里的小公主,而顾家慧的女儿则被凤姑养在了乡下。
顾忆罗和陈想南的人生,从此错换了二十年。
留在乡下“穷养”的陈想南,心思纯净,懂得感恩,勤劳善良;而被顾家“富养”的顾忆罗,却刁蛮任性,阴森偏执。
顾忆罗一步步堕落,一步步疯魔,凤姑后悔自己当年犯下的错,她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凤姑以为给女儿铺好了路,女儿就能过上富裕快乐的生活,而实际上,正是凤姑的自私,才间接导致了顾忆罗早逝的悲惨结局。
除了亲生母亲凤姑,亲生父亲陈金鹏,也是顾忆罗坠入深渊的一大推手。
顾忆罗十岁那年,陈金鹏得知了两个孩子错位了,他身为父亲,没有思念亲生女儿,更没有对养女有愧,他的第一反应是靠此勒索顾家。
陈金鹏找到了顾忆罗,残忍地拆穿了她的身世,从此顾忆罗担惊受怕,活在梦魇里。
以前不懂陈金鹏为何做这种伤害亲生骨肉的事,毕竟他看见女儿脱离了贫穷,过上了千金小姐的生活,以他的品性,应该保全女儿的荣华富贵才对。
重温《错爱一生》才看懂,陈金鹏对顾忆罗的“恨”,才是最大的恶。陈金鹏拆穿顾忆罗的身世有3个原因,全是他的自私和凉薄。
1、利用顾忆罗捞顾家的钱
陈金鹏的职业是兽医,顾家慧临盆,找不到接生婆,求助于兽医陈金鹏,陈金鹏只得硬着头皮为顾家慧接了生。
陈金鹏的“医术”连马马虎虎都算不上,因为他的心思从不在工作上,他平时喜欢打牌,各种恶习不断,还偷鸡摸狗,品性恶劣。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陈金鹏几乎没给家里做过贡献,还要靠凤姑辛苦劳作,一家人才能勉强温饱。
陈想南读书的钱,陈金鹏拿去赌了,他是只追求自己享乐的男人,对妻女毫不关心。
对金钱的渴望,让他完全不顾家人的死活,亲生女儿顾忆罗,成为了他的摇钱树。
陈金鹏威胁她,恐吓她,他说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她根本不是顾家的孩子;顾忆罗怕了,她拥有的一切,都只是泡影,想要守住这一切,她必须要很“努力”才行。
陈金鹏正是利用了顾忆罗的“担惊受怕”,一次次伸手管她要钱,最后顾忆罗不堪其扰,动了除掉陈金鹏和凤姑的念头,陈金鹏也折在了顾忆罗的算计里。
2、顾忆罗的存在,是陈金鹏的耻辱
陈金鹏重男轻女,在意“血脉”,还因凤姑生的不是儿子发脾气,他对女儿本身就没有多少好感。
但看见顾忆罗被养得骄傲漂亮,他的心态崩了。
顾忆罗被顾家人捧在手心里,不仅有大房子住,有漂亮的衣服穿,还有保姆伺候,从小就培养了弹钢琴等特长,这样的生活,是远远凌驾于陈金鹏之上的。
陈金鹏一家过得是什么日子?
是粗布烂衫,清汤寡水,花一毛钱都要计较半天,顾忆罗的花裙子和小车子,是陈想南连见都没见过的。
顾忆罗越“金贵”,陈金鹏就越“恨”,因为顾忆罗身上,处处显示着陈金鹏的无能。
女儿养在别人门下,骨肉不能相认,这件事对于陈金鹏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失败的表现;顾忆罗被养得越好,就越能看清陈金鹏和顾家的差距,这种难以跨越的阶层鸿沟,让陈金鹏恼羞成怒。
陈金鹏把顾忆罗拉到镜子面前,对她说:
“你好好看看,你看看你自己,你的鼻子,你的脑门,你的眼睛,你是陈家的人,你不是顾家的人,知道吗?”
这段带着怒气的话,乍看是陈金鹏在说服顾忆罗,实际上他是在宽慰自己。
顾忆罗身上,根本没有陈金鹏的影子,他的亲生女儿,几乎要脱离他血脉的影响力,于是陈金鹏慌了,他偏激地搜寻着顾忆罗脸上有长得像他的地方,好证明他这个父亲还有那么些许意义。
住进了豪门的顾忆罗,是人群中的焦点,她聪慧,美丽,跋扈;而她的亲生父母陈金鹏,落魄,邋遢,寒酸,浑身上下都是一事无成的模样。
这样强烈的反差,让陈金鹏的心态失了平衡,顾忆罗的存在,成为了陈金鹏的耻辱。
见不得女儿好,陈金鹏的见识决定了他的行为
凤姑自私,但她是希望女儿过上好日子的,她偷换孩子,是出于母爱;而陈金鹏的自私,远胜于凤姑。
陈金鹏这种男人,见不得别人好,就连家人也是如此。
他剥夺了陈想南读书的权利,阻挠她进步;他又亲手撕碎了顾忆罗的美梦,让她活在不安之中,他就是想看着家人,和他一样,身处泥潭,永远不能翻身。
陈金鹏的狭隘,注定了他会伤害身边的人。
现实中也有这样的人,自己没本事,还不让家人上进,因为停在原地的人最害怕被落下。
《安家》里的潘贵雨,为何最讨厌房似锦?绝不仅仅是重男轻女那么简单。
房似锦的出生,就不被欢迎,母亲潘贵雨把她扔在了井里,可她活了下来,房似锦好不容易在爷爷的贴补下长大成人,潘贵雨却一再压榨她。
房似锦上面还有三个姐姐,潘贵雨只针对房似锦,不是因为房似锦好欺负,而是房似锦和潘贵雨不一样。
房似锦聪明,好学,从小就成绩优秀,更有能力考上重点大学,她随时都可以脱离潘贵雨的掌控,这才是潘贵雨所忌惮的。
房似锦飞得越高,潘贵雨就越担心自己够不到她,得不了她的好处。
陈金鹏和潘贵雨,心理上多少是有些相似的。
顾忆罗结婚,陈金鹏送来写着威胁话语的“贺卡”,喜庆的日子,因他的出现,顾忆罗变得紧张不安。
陈金鹏,他见不得顾忆罗过得好。
陈金鹏不是拿一次钱就消失,而是阴魂不散,随时威胁顾忆罗,顾忆罗被他折磨得精神恍惚,然后动了除掉他的心思。
陈金鹏低估了顾忆罗的恶,他以为女儿永远不会对父母下手,就像他对顾忆罗,只是虚张声势而已。
陈金鹏丢了性命,顾忆罗走上了他的老路。
写在最后
重温《错爱一生》才看懂,顾忆罗的亲生父亲,为何要拆穿她的身世。
陈金鹏对顾忆罗的利用和伤害,激发了顾忆罗的疯魔。
为了保住豪门外孙女的位置,顾忆罗小小年纪就懂得了琢磨人心。过马路的时候故意跑丢鞋子,然后回去捡,外婆吓得不轻,顾忆罗正是用这样的方式,让外婆在意她,宠爱她。
顾家只能有她一个小孩,顾忆罗的占有欲,害得舅妈多次流产,后来在她的挑唆下,舅舅和舅妈竟然被顾老太太“扫地出门”了,两个中年人也比不上她的手段。
陈金鹏在顾忆罗心里埋下了罪恶的种子,导致顾忆罗没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其实“害怕失去”,远比“失去”本身更让人坐立不安,陈金鹏这种“慢刀子伤人”,才是真的诛心,他还不如直接让真相大白,顾忆罗失去富贵,但不至于活在恐慌里。
最无能的父母,是嫉妒孩子过上更高层次的生活。
可是顾忆罗衣食无忧,就真的代表她过得好吗?
顾家慧难产离世,让她未婚怀孕的那个男人不知所踪,顾忆罗被外婆养大,外婆再怎么疼爱她,也比不过父母双全,家庭完整。
《为何家会伤人》里写道:“一个人太脆弱,很少是宠出来的,而多是幼时没被看见。一出坏孩子,我们社会最容易找到的理由是,这个孩子被宠坏了,他的父母对他太溺爱了。可真实的理由却常常是,父母根本看不到他。”
陈金鹏没看到女儿的缺憾,只看到了她享福,这样的父亲,以剥夺孩子的快乐为快乐,他阴险的用意,真的细思极恐。
凤姑的恶,是没经得住利益的诱惑;陈金鹏的恶,才是真正的泯灭人性。
《错爱一生》陈想南为何要给凤姑养老?并非“以德报怨”那么简单
《错爱一生》的女主角陈想南,有多善良?伤害她的人,她不还击;背叛她的人,她一再原谅;就连偷走她人生的恶人,她也一笑泯恩仇,用“大爱”化解了三代人之间的恩怨。
善良,要有棱角。
过度善良,是变相的助纣为虐,自讨苦吃。
陈想南没底线的善良,是软弱到了极点,她“认贼作母”的行为,让很多人无法认同。
凤姑偷换孩子,豪门千金变成了乡野姑娘,陈想南原本应该有安逸富足的人生,在凤姑的暗中作梗之下,陈想南失去了一切。
女知青顾家慧和兽医的妻子凤姑同时产女,顾家慧大出血去世,临终前将女儿托付给了凤姑,凤姑贪慕顾家的财产,将两个孩子调了包,把自己女儿送进了顾家。
凤姑的女儿,摇身一变,成了顾家的小公主顾忆罗;而真千金却被凤姑草草养在身边,粗布烂衫,缺衣少食。
陈想南上不起学,幸好村医照顾她,收她为徒,传授给她医术,陈想南这才有了一技之长,没有荒废时光。
而顾忆罗,从小就学习了钢琴等高端特长,十岁就得到了外婆送的房产,二十岁出国留学进修,回国后大刀阔斧开公司,她的见识和气质,都是陈想南无法相比的。
如果没有凤姑的偷换,陈想南该有光明璀璨的前程。
顾忆罗鸠占鹊巢,霸占了陈想南的位置二十多年。
真相揭开后,陈想南没有怨恨天意弄人,没有欣喜“意外之财”,她平静地接受了这一切,对于差点毁掉她整个人生的凤姑,她更是没有说一句不好。
陈想南说:“我的养母凤姑,她是个善良的女人,但是善良的人也会犯错。”
《错爱一生》的结局,顾忆罗难产去世后,陈想南主动承担起了为凤姑养老送终的责任。
凤姑明明是整个悲剧的始作俑者,却得以善终,陈想南,她背负了本不该属于她的压力。
顾忆罗,天性阴毒,搅得顾家天翻地覆,舅妈被她害得流产,险些无法生育;外婆宠爱了她二十多年,她却为了侵占顾家的财富,逼着外婆修改遗嘱,导致外婆意外坠楼身亡。
凤姑原以为把亲生女儿送进豪门,就能让她过上幸福的生活,没想到物欲成就了顾忆罗,也激发了她的贪念,看着顾忆罗为财疯魔,凤姑悔不当初。
凤姑觉得愧对亲生女儿,便主动替她背了外婆坠亡的命案,凤姑对顾忆罗的弥补,全是对陈想南的伤害。
凤姑看到了亲生女儿的不幸,顾忆罗虽享受了顾家的锦衣玉食,却从小没得到过父母双全的温情,因此性格叛逆极端,需要靠物质填补安全感。
母女重逢,凤姑涕泪交零。
但她只看到了亲生女儿受得伤害,却完全忽视了养女陈想南才是“错换阴谋”中最大的受害者。
陈想南十岁的时候,凤姑被丈夫陈金鹏推下山坡,摔成了植物人,陈想南细心照顾了凤姑多年,凤姑才得以苏醒,捡回了一条命。
此后凤姑需要常年坐在轮椅上,陈想南没有嫌弃,主动要为凤姑养老,这份孝心,应该让凤姑羞愧。
以前不理解陈想南为何要大度原谅凤姑,重温《错爱一生》这部剧才看懂,陈想南非要给凤姑养老的背后,并非“以德报怨”那么简单。
1、凤姑夫妇对顾家慧有恩
女知青顾家慧大着肚子找不到接生婆,暴雨之夜摸索到了兽医陈金鹏的家门,陈金鹏帮助顾家慧接了生。
陈金鹏和凤姑这对夫妻,各有各的自私,但对于收留顾家慧这件事上,两人却表现出了大义之处。
顾家慧是未婚先孕,在当时属于道德败坏,品性恶劣,“追捕”顾家慧的人跟到了陈金鹏家里,陈金鹏以“见女人血不吉利”为由,软硬兼施,劝那帮人离开了。
本就是萍水相逢的关系,凤姑夫妇没必要为自己惹上麻烦,把顾家慧交出去也属于人之常情,可他们还是没有丢下顾家慧这个“烫手的山芋”。
顾家慧向凤姑托孤,凤姑带着顾家的骨肉,一路饥寒交迫,颠沛流离找到了顾家慧上海的娘家。
凤姑主动送孩子到顾家,是有情有义。
凤姑到上海后,人生地不熟,没有粮票,无法买食物,只得饿着肚子坚持到了顾家门口,可见了顾家人之后,顾老太太却不承认这个孩子,凤姑只得抱着孩子悻悻而归。
在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之下,顾家正处于挨批的阶段,如果认下顾家慧未婚产下的女儿,无疑是“罪加一等”,孩子也必然跟着遭殃。
顾老太太怯懦地逃避了认亲,拒不承认凤姑怀里的孩子是顾家的。
《错爱一生》剧中有一段陈想南的独白:
“外婆没有留下我,很多年后,我想,外婆是知道有我存在的,只是她不敢面对,在那个人人自保的年代,人都是很脆弱的。”
血亲为了自保,拒绝她进家门,而陌生人凤姑却好心收养了她,这份恩情,是难以磨灭的。
如果顾老太太当时留下了孩子,也就不会有凤姑后来的偷换了,顾老太太的犹豫,给孩子的命运增加了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错爱一生”的事件,要承担责任的,不仅是凤姑一人。
2、凤姑养育陈想南的初心
凤姑回到家里后,丈夫陈金鹏把凤姑骂了一顿,说她的善举是犯傻,还不如直接把孩子卖了更实在,凤姑不顾陈金鹏的暴力,坚持留下了顾家的孩子。
而后陈金鹏因偷牛被抓,关了十年。
是凤姑一个人,拉扯着两个女儿,她一边劳作,一边哄孩子,两个孩子她不偏不倚,并没有嫌弃顾家慧的女儿是累赘。
顾家平反后,顾老太太找上门来接外孙女,凤姑依依不舍,为孩子细心收拾着衣服和尿布。
凤姑对陈想南的爱,从这些小的细节里,是可以感受得到的。
村长嘲笑她说:“你还怕上海没有这些东西呀?孩子到了上海,就是掉进了蜜缸里,别看两个孩子都吃过你的奶,以后可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正是村长无意的暗示,凤姑才有了偷换孩子的念头,她的一时兴起,改变了两个家族的命运。
在顾家不认可这个孩子的情况下,凤姑明明一贫如洗,自身难保,却仍旧没有抛弃这个女孩,而是拼尽全力也要养育她,她的无私,是陈想南感激她的一大根源。
凤姑说:“我要对得起家慧妹子的嘱托。”
顾家慧没有给凤姑任何好处,一句“大嫂”就让凤姑愿意为她奔赴遥远的上海,凤姑,的确如陈想南所说,有她善良的一面。
3、一家三口短暂的温情
凤姑偷换孩子后,陈想南在这个贫穷的家庭里渐渐长大,陈金鹏懒惰又好赌,经常抢陈想南的学费,凤姑护在女儿面前,一家三口日子过得鸡飞狗跳。
但就是这样不堪的家庭,也有它温暖的一面。
《错爱一生》剧中有这样一个画面,陈想南青梅竹马的恋人小马哥离开村子,去上海后,陈想南听说小马哥是坐火车离开的,而她家里正好可以望见火车轨道。
于是陈想南迎着夜色,跑回了家,打开了窗户,痴心追着看火车离开的影子,寒风吹进屋,凤姑和陈金鹏,没有作声。
夫妻两人都不懂陈想南的行为,但都没有制止她。
陈金鹏在吃着花生,喝着酒,风把花生吹了一地,但一向脾气暴躁的他,没有埋怨女儿,而是纵容着陈想南莫名其妙的少女心事。
这一幕,难得让人看出了家庭中的温情。
孩子到了青春期,懵懵懂懂地成长着,父母没有文化,不知如何教育孩子,但他们陪在了她的身边,这就已经让陈想南感到心安了。
顾忆罗害怕陈金鹏,知道陈金鹏是她的亲生父亲后,顾忆罗做了十几年的噩梦;而陈想南对这个凶神恶煞的养父,从没有惧怕之感。
陈金鹏惹下命案后逃亡了,陈想南找到他的踪迹后,不是害怕,而是期待着与他见面,陈想南说:“爹,我们等你回来,我们还是完整的一家三口。”
陈想南虽然从小受穷吃苦,但她对物质没有过高的追求,唯独对感情很用心,她渴望亲情,坚守爱情,对待每一份感情都尽心尽力,哪怕是“一无是处”的养父母,她也无法割舍。
写在最后
《错爱一生》陈想南为何要给凤姑养老?并非“以德报怨”那么简单。
顾忆罗自私野蛮,但外婆在得知她的身世后,仍然愿意把遗产留给她,主要原因是外婆养育了顾忆罗二十多年,早就有了深厚的感情。
凤姑偷换孩子,害苦了陈想南,陈想南却仍旧愿意为她养老送终,同样离不开“养育之情”的羁绊,二十多年的母女情,无法说断就断。
这是最现实,也最残忍的结果。
故事的最初,凤姑也是保持一颗善心对待顾家慧母女的,连亲外婆都不愿意认下来路不明的孩子,是凤姑给了陈想南初始的母爱。
对于凤姑的付出,陈想南是感触最深的,以她的心软和善良,根本做不到抛弃“爱她又伤害了她”的养母。
明知道不该去爱,却不得不去爱,这才是“错爱一生”的悲哀之处。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