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者之爱丨我只有一天属于你而你一生都将属于我
《贤者之爱》改编自山野咏美的同名小说,虽一共只有四集,可高能很多。忘年恋和母子恋的电影有很多,但这部剧未播先火,可见其剧情的诱惑之大。因为这不但是简单的母子恋,更是被闺蜜伤害后处心积虑二十年的复仇之剧。
男主龙星凉,93年的小鲜肉。和70年的美穗姐姐一比,两倍年龄的差距让这部剧的看点又多了一些
女主笑男主年少轻狂,但这些都是女主教他的,这里男主的反问,更多是想要宣示主权,对女主的占有。
对于一个不接触日剧的人,被《贤者之爱》吸引过去,起初也是抱着猎奇的心态,想窥探这个“你抢我初恋,我睡你儿子”的闺蜜情仇 跨度20余年的姐弟恋要怎么上演。
不过4集,戛然剧终。
在我们惊呼日本人变态脑洞、惊呼三观受到了强烈冲击时,将那层变态的表皮细细剥开,你就会发现,艺术永远是生活的提纯,表现手法越是变态,要表达的内涵就越是深刻。
女主真由子出身文学世家,独生女儿,家庭和睦,生活优渥,天真无邪,喜欢被父亲收养在家的少年作家晾一;女二百合是土豪暴发户的女儿,家庭鸡飞狗跳,家庭矛盾都用暴力解决,有两个弟弟,还被父亲的下属咸猪手,性格强硬淡漠,每天随身携带冰锥用以自卫。
搬来了真由子家隔壁,从小缺爱、除了钱一无所有,这样的百合对真由子是羡慕到骨子里的,她抢真由子的项链、耳环、娃娃、父亲、初恋男友、房子、最后甚至是生命,她希望成为真由子,
哪怕成为她的影子,这成了她存在的意义。真由子一开始不懂拒绝,步步退让,直到父亲因百合而死、初恋被百合抢走,她才酝酿起复仇大计,
把百合和谅一的儿子直巳从小调教成自己喜欢的男性伴侣。最后直巳如愿成为了执爱于真由子的优秀男人,得知真相的百合甚至想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但当真由子说出恨她的真相要和她友尽的时候,百合设局和真由子同归于尽。
人生处处是哲理。
贤者之爱
真由子:中山美穗!日剧《贤者之爱》的主题:复仇,忘年恋,情欲,闺蜜相爱相杀……但仔细想一想,你真的看懂了这部剧么?
在我看来,这可是一部角色刻画非常深刻的心理剧啊!《贤者之爱》的剧情简单粗暴且高能:优雅貌美女主真由子是一家杂志社的编辑,一个非常迷人的中年女性。她有一个年轻气盛的英俊小情人直已,才刚刚20岁一嗯,似乎是一个忘年恋的故事呢。但如果只是忘年恋的话,哪能成为刷屏日剧呢。真相是,在20多年,直已的母亲百合抢走了真由子爱慕的男子一一而且她俩还是闺蜜。于是,真由子花费了20年,慢慢调教“仇人”的儿子,让他爱上自己。你抢走了我男人,那我就抢走你儿子。所以,这是一个小小的报复,一出复仇大戏。
熟悉日本文学的人会立马在经典中找到这部戏的影子:日本唯美派文学大师谷崎润一郎曾在1925发表了一个类似的故事:《痴人之爱》。在那个故事里,男主为了自己的欲望,调教并养成了一个小女孩。真由子出生于书香世家,她在极小的时候就从父亲的书架上偷了《痴人之爱》来看,所以她非常熟悉这个故事。在那个故事里,男主爱上了自己养成的小女孩,反而对对方“奴役”。熟读了故事的真由子深知危险所在,所以,她不允许自己爱上小鲜肉。在小鲜肉按耐不住与女主发生关系的那一晚,真由子的旁白之音说:“我只有这一天属于你,而你一生都将属于我”。我不仅占有了你儿子的心灵,让他爱上我,一辈子都属于我。我还要折磨他,让他并不能完全地得到我。这,才是女主对自己闺蜜的终极复仇。
“只要是你的,我都要抢过来!”一种边缘型人格特质接下来让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尝试解释一下这部剧。一个人的任何所作所为,背后一定都有着自己的动机。从剧情上来看,真由子的复仇是积怨已久的。闺蜜百合在剧中表现的种种行为,在外人看来都是一个不遵守边界的“入侵者”。搬到真由子家隔壁,第一次见面,就说:你是O型血我是B型,据说O型的命运是照顾B型。两人刚熟识没多久,看到真由子带着漂亮的项链,就强行要了过去。去真由子家做客,看到她的父亲送给女儿一个从意大利带回来的漂亮玩偶,也想要过去。羡慕真由子有个好父亲,在雨夜以害怕的缘由冲到别人房间里拥抱别人的爸爸,结果被真由子撞见并误解。父亲承受不了心理压力(在当时的情境下,父亲的确对百合动了心思),最终自尽。
但其实,编剧在剧中也从百合的视角回忆了她的成长历程,给出了她的性格成因。百合一家是一个类似于暴发户的家庭,父母并不关心她,直接将她送入私立学校。两个弟弟教养差,在家总是打闹,整个家里也是脏乱无序的。和隔壁家境一直富裕,教养良好的真由子一家比起来,百合所缺失的被关心,被爱,显得尤其明显。这也是为什么,当认识真由并成为朋友之后,百合会无止境地索取。在真由子被女同学欺凌时,百合拔刀相助,并说“我要守护你的笑容”。在内心里,百合真心地将真由子当作自己的闺蜜。
得是多么奇葩的人,才能做出这些事情?而鉴于这是一个虚拟的人物,我也大胆猜测,百合有着一些典型的“边缘型人格”。边缘型人格主要以情绪、人际关系、自我形象、行为的不稳定,并且伴随多种冲动行为为特征。这种人格的主要成因是什么?一种解释是:当事人相信自己由于在童年被剥夺了充分的关爱而感到空虚,愤怒,有权要求抚爱。因此他们无休止地寻求关爱。但当他们害怕失去别人的关心时,其心境会发生戏剧性改变,往往表现出不适当的,强烈的愤怒。所以,当最后,百合抢了真由子男朋友(就是那位青年作家),直接告诉百合自己怀孕了,并直接了当地说:“把谅哥哥让给我吧。”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因人格作祟,她也会也会突破边界,索要真由子拥有的东西。“我对你那么好,把你当闺蜜。你有那么多东西,为什么不分享点给我呢?”也许,这就是百合的行事逻辑,是她的内心动机。这些动机和逻辑,不仅仅是青少年时不稳定的生活状态造成的,而是内化在她的人格里,贯穿她的一生。甚至在20多年后,两人已经年届40多岁时,百合看到真由子带着漂亮的耳坠,依旧会当着丈夫的面再次要过来。
比如,在百合抢走自己的男人并结婚生子后,真由子依旧愿意和他们保持关联。在产房里,真由子给百合的儿子取名,就取名直已。在日文发音中,直已和直美非常相似,而直美恰巧就是《痴人之爱》里小女孩的名字一—也许复仇的种子,从那一刻开始就埋下了。百合夫妻出国旅行,将年幼的直已托付给真由子照顾。真由子也开始“调教起了直已:直接用手指擦拭幼童嘴边的饭屑,两人躺在地板上玩耍时,会将腿放在小孩的腿上。这些场景,放在一个任何一个成年人和普通小孩身上时,似乎只是长幼之间亲昵的照顾而已。但一单想到真由子最终的目的:让直已对她产生依恋与爱慕,并最终控制他。这一切就显然有些不寒而栗。
而直已也的确如她所愿,小小年纪就会被真由子说,我长大了要给你买红鞋子。黏在真由子家里不愿回家。直至成年时,直已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年长自己20岁的阿姨,甚至为了她而不愿意和别的女孩交往,愿意“无条件投降”。复仇几近成功。但在这些表象之下,困惑很多人的另一个问题是,在仇恨产生之前,真由子为何能容忍百合做那么多的事情?索要自己的各种东西,害死了自己的父亲,还抢走了自己的男人。假设抢走男人是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那此前积累起来的那些怨恨,又是如何化解的?影片中有一幕令人印象深刻,在百合家里看到了她家的混乱状态后,真由子抱着百合哭了。百合惊讶地问,你是为我而哭嘛?真由子点头默认,百合非常惊喜。
在和妈妈的争辩中终于第一次把对百合的嫌弃像开玩笑一样地说出口,却遭到了妈妈的斥责。妈妈是小时候先于真由讨厌百合的人,在第一集中也表明了直到现在也不喜欢百合,但即使是在这种原本很轻松的母女聊天的环境中,妈妈也不允许真由做出背后议论朋友这种不礼貌的行为。父母对孩子这种人格的塑造在平时看来固然是好事,但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自己担负着一切的真由却难免会产生一些对于亲情的生疏感。由此可见,父母在日常的教育中,一味的纵容和一味的克制都会导致孩子的性格走向极端,无论是善的极端还是恶的极端都可能会酿成可怕的后果。
当真由子母亲逐渐老去,无法照顾老家的大宅,希望将房子卖掉时,百合知道后也立即动了心思,缠着丈夫,想将那幢老宅买下来。所以,在百合漫长的一生中,她都想进入真由子的世界。她的内心时刻都蛰伏着一个强大的动机。这个动机就是:只要是真由子的东西,我就要抢过来。只有抢走了你的东西,拥有了你的东西,我才能拥有你,成为你,和你同处一个世界。“她也许是缺爱吧,那不如给她好了”一种自恋型的人格特质日剧的套路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喜欢走人性的灰色地带。对于人物性格的塑造,编剧和导演们也往往展现出复杂性。一直令人称奇的女主真由子,是一个更值得探讨的人物。在长达20年的复仇岁月里,她显示出了自己精明的手段、缜密的心思,以及强大的韧性。
也许我们可以大胆猜测,在真由子的人格特质中,是带有着一些自恋特性的。面对显得有“侵略性”的百合,真由子是愿意让她进入自己的世界的。她同情百合,同情她的境遇,觉得这个女孩子缺爱。当百合解救被同学欺凌的她,并推心置腹地说了那样一番话后,真由子说:我把那个玩偶送你吧~!真由子和百合是一段闺蜜间相爱相杀的故事。家境良好的真由子有些懦弱,呆滞,不知如何拒绝别人。当百合配她玩耍,甚至为她挺身而出时,她为两人之间的友谊而欣喜。甚至,她那一点点自恋的特性,也化解了每次百合抢夺她东西时所造成的那些怨恨。“她缺爱,缺少关心她的人,只有我在她身边。那我给他一些东西,又何妨呢?”也许,这是真由子内心的声音。一种带着点自恋意味的同情之声。但怨恨最终会积累起来。如同很多影视剧里的那样,没有人永远是天使,老实人也会变成罪犯。
今日我所受之罪,来日必将加倍奉还。真由子最终依旧走上了《痴人之爱》里男主的道路,爱上了年轻的男孩。而后阴谋暴露,所有人都被置身于这个长达30年的深渊之中,背叛,复仇,绝望,爱与恨,通通纠缠在了一起。若干年后,真由子的复仇计划终于成功。正值两个女人摊牌之际,百合泪眼破碎地摇晃真由子的身体,哭喊着不要绝交。“真由,给我,把你的整个人生都给我。”百合抢夺着真由子的方向盘百合带着成为真由子的憧憬,结束了她的一生。这一生中,她似乎拥有过很多,又好像什么都不曾拥有。一年前,住在敞亮豪宅里的百合依旧固执地希望买下真由的旧屋,打算修缮后居住。是向竞争对手赤裸裸的侵略和愤怒的表达?是在闺蜜名义下边界不清的占有欲和控制感作祟?有没有可能—在那个秘密花园里记录了一个女人这辈子从未体会过的家庭幸福,承载了那遗失于遥远童年记忆中永无回响的绝望之爱。
当妈妈提到真由心里还记恨百合与谅一的时候,真由笑着摇了摇头。其实从这个时候开始就可以看出,真由已经放下了这段复仇,甚至会觉得“恨”这种说法现在听起来有些可笑。那么真由又为什么不愿意百合和谅一住进自己的房子呢?因为放下复仇、原谅对方,不代表会继续纵容对方的行径。可以说那些骄傲与心酸的过去已经成为了真由的底线,也是真由最想要敬畏和保护的东西。顺便一提,从第二集里就能看出真由根本没有一丁点留恋泽村谅一的想法了。妈妈误以为真由还对泽村谅一不死心之后真由这个情不自禁的朗笑,我简直太喜欢了。
最后真由子淡定且充满恨意的对百合说,自己和她从此将不再是闺蜜,不能接受这个事实的百合想通过欺骗将真由子的生命一起带走。百合为什么会选择走向死亡?因为她失去了丈夫?儿子?不,因为她失去了真由子。她真的爱真由子吗?百合从小就想占有一切真由子喜爱的东西,但百合又非常勇敢的保护着真由子,使真由子免遭他人欺负。其实,百合其实爱的不是真由子,她爱的是自己的可能性,爱的是自己缺少的东西,她爱的是她自己。百合把真由子当作了私有物,像装物的抽屉,随时索取;像听话的宠物,只有服从。所以,在百合眼里,真由子其实是物件,没有自我的物件,真由子可以不断满足百合的控制欲,占有欲。
但最后,两人得到了一样悲剧性的结局在最后的日子里,放下了复仇的真由终于懂得了珍惜自己眼中的那个人。在接到他的每一封短信之后莫名地产生期待,莫名地会心一笑,莫名地加快脚步。这一幕不禁让我想到了第三集中收到真由的短信之后狂奔回酒店的直巳。所以说,在长期的精神与肉体交流中所产生的吸引与同步一定是双向的。任凭真由再理性再聪明,也是无法从这份羁绊中脱身的。
复仇成功的瞬间,自己的内心就会生出破绽。其实应该是反过来才对吧,直巳的赤子之心始终不曾改变,正是因为真由自己的心出现了破绽,她从前被仇恨笼罩了的双眼才终于看清了爱的力量,她才会在一瞬间发现,自己其实已经不需要复仇了。
尽管真由下意识地明白自己不能放任自己的一切都被直巳牵制住,但在不得不面对自己的心迹之后,她已经越来越害怕失去直巳了。还记得在第一集开头的时候,当直巳吻她脖子的时候她都可以冷静地看着电脑工作,而现在的她却会在这种场景下显得心烦意乱。
第一集那个时候的她也绝对不会舍不得放开直巳的手,不会心有余悸地叫住他,不会跑向他,不会在他询问自己之前就对他进行这样的表白。在这段感情里,原本从小就奔放、开朗、不害怕主动告白的真由,终于在被直巳温柔的灵魂所感动之后,又慢慢喜欢上了付出的感觉。这是一种在十几岁的时候曾经有过却遭人辜负,以至于在后来的二十年里都没有过的感觉。
第一次,对他感到抱歉,也是第一次,属于直巳的、简单却完整的一个吻。而不是刻意的挑逗或者敷衍,或者以要去开香槟之类的借口躲闪了他的感情。
怪不得有句话叫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感情初期,目标性很明确的真由大可以点到为止、收放自如。在这个单纯的小男孩面前,她成熟得像个造物主。但当这个一直在为了她改变的男孩终于长成了她最喜欢的样子,这种拥有就变成了依赖。她开始常常想念他,甚至变得像之前的对方一样,明明克制着不去经常见面,又忍不住时常给自己找一些见面的机会。会被天气影响的工作或许是原始的,但会因为天气而想起来的人却是深刻的。
从第一集直巳过生日想要去真由去过的伊豆的下田就能看出来,他的向往如同真由一样,恬淡、自由、朴实无华。如果说小时候的他会下意识地去模仿真由,读真由读过的书,完成真由想完成的事,那么长大后的他实则是成为了又一个海岛般的人,有着苍郁的身世和蔚蓝的心态。在短短的四集中,直巳的人生看似围绕着爱情公转,实则却是像是音乐一般丰富而诗意。在这样一株参天的生命旁边栖息,即使什么也不做,都能享受到生活的消遣。更何况他们还是文学的知音、知识的良友,是能够坐在一起听着雨声、喝着香槟、品着菜肴、探讨着书里故事的那个人。
至此为止已经很好了,最适合柏拉图式的灵魂的柏拉图式的爱情。无关身份无关年龄,比起年轻的承诺和干柴烈火的肉欲,这两个人更在乎的是这种多年以来高山流水一样醇厚又清澈的灵魂碰撞。寻找爱情是为了什么?如果是为了迎合社会伦理,那叫婚姻;如果是为了避免孤身一人,那叫社交;如果是为了满足生理需求,那叫两性。可他们寻找的是爱情。没有了身体的负累与身份的填压,现实的羁绊与思想的默契成为了精神交流中唯二的介质,这种关系相处起来令人轻松又愉悦。略有遗憾的是,这种喜悦确实是除此之外的第三人所不能懂的。
真由和石田在泽村家开香槟庆祝的时候,有一幕情节非常有趣。泽村谅一看着真由,说:敬犯罪。真由没有和任何人对视,说:敬爱情。百合看着真由说:敬友情。年轻的石田看着自己即将负责的泽村作家,说:敬工作。这四个人都看向了自己心里最重要的人,说出了当下的自己最渴望的东西。只有真由最重要的人不在这张桌子上,所以她看向了别处。
悲剧,是把经历了一番挣扎之后终于走向美好的事物重新捏碎了给我们看。但希望,就是不会碎得彻底,至少不会碎成一切美好的迹象还没发生以前的那个样子。虽然人人生而在世却总是孤身一人,虽然命运对待我们总是有所倚重,但用对的方法向对的人付出的人,永远不会失去自己心里最宝贵的人。
与其说这是两个闺蜜间相爱相杀的复仇故事,倒不如说是带着明显人格症状的人在相遇后的纠葛与龃龉。编剧为大众塑造了一个唯美、残酷的复仇故事时,其背后却是一个个难以言明的灰色地带。谁能逃出深渊,谁会被恶龙吞噬?只有编剧,和我们自己的人心知道。
最后,回到题目《贤者之爱》。“贤者是什么意思?这是对应《痴人之爱》的“痴人”的,痴人是愚蠢的人,那贤者就是聪明的人。《痴人之爱》里的男主,因为爱而丧失了自我,所以是愚蠢的。所以,“贤者之爱”,聪明人的爱,是什么意思?大概就是亦舒说的:“自爱,沉稳,而后爱人。”先有自我,再去爱人。
看了日剧《贤者之爱》,你有什么感悟?
最近被人安利了一部大热的日剧《贤者之爱》,是当年演《情书》的女主角中山美穗演的。
我去b站看了一集,看完之后只有四个字来形容——
颠覆三观。女主角真由子,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大女人。看起来好有气质,对吧?但是,其实她内心超级腹黑。
她竟然把闺蜜百合和自己初恋谅哥哥的儿子,调教成了自己的情人.......
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能让真由子黑化成这样?连闺蜜的儿子也不放过?
我要剧透一点点啦。
真由子和百合十几岁时就成了闺蜜,真由子善良,个性平和,但是闺蜜百合相对来说很霸道。
百合第一次见真由子的时候就问对方的星座血型,知道真由子是O型血时,说自己是B型血,还说出了这样一句让人吐血的话:“据说O型的命运就是照顾B型。”
真由子个性比较软,真的平和到让我们这种看戏群众着急的地步了。她带了一条项链,百合说真好,给我,她就真的给她了......
讲真,百合也是不拿自己当外人,第一次见面就随便跟人家要东西,拿到之后还很厚脸皮地说,可能更适合我。
实在不知道为什么真由子还要和百合做朋友,因为她总是毫不犹豫地就抢走真由子的东西,包括自己的初恋谅哥哥。
谅哥哥是一个寄居在真由子家的青年作家,真由子的爸爸是一个出版社编辑,很欣赏他的才华,所以在财力物力精神力上,都无条件支持他。
真由子和谅哥哥算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有一个两个人在树下接吻的镜头,真的美爆了,看着就一副岁月静好地久天长的样子。
但是,他们两个这么美好,被住在隔壁的百合看到了。
“我要抢,我要抢”,这是我给百合设计的内心戏......
百合果然不负众望,就是这样做的。后来百合很直接地找到真由子说,“我怀了谅哥哥的孩子,把谅哥哥给我。”
当时真由子惊呆了,还以为对方在开玩笑,懵了好久才反应过来,这个女人说的是真的。
然后,真由子真的又给了.......好不懂真由子的人设啊,这得是多受虐,才能和这样的女人做闺蜜,这么久。不过别的东西,可能给你就给你了,但是最喜欢的人被抢走,这大概是真由子黑化的开始。
如果像别的电影,因为自己的闺蜜勾引了自己的初恋,可能两个闺蜜闹个绝交,或者真由子原谅并且祝福对方。
但是这部剧真的不是,人性要是真有那么真善美,容易原谅容易绝交就好了。谁也别低估对方心理,到底可以有多黑暗。
真由子表面上看起来祝福自己的旧爱和闺蜜,其实暗地里要下大棋了。
闺蜜后来请真由子给自己的儿子起名字,真由子起得名字是直巳,这个名字也是一个很腹黑的名字。
真由子的复仇计划灵感是来自一本小说《痴人之爱》,原作中有一个大叔按照自己幻想中的女神把一个少女养大,他把她培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但是少女最后变成了一个毒妇,男主角无法抵挡这魅力,发誓成为少女的奴隶。而这个少女的名字日文里和“直巳”同音。
虽然真由子发誓不能让自己愚蠢到和大叔沦落到一样的地步,但是她确实按着书里写的那样,调教着这个少年。
真由子虽然被谅哥哥背叛了,但她还是他的责任编辑,要经常给他送书送资料。有时候还去初恋和闺蜜家吃饭,不过对着他们,自己还是要演戏的,假装一个正常的阿姨。
一起吃饭时,真由子对直巳的调教就显露出来了。
她教给直巳很多知识,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对善恶的区分,对善恶的理解,也让自己的品味、教和习惯影响着他。
谅哥哥忍不住问儿子,这些都是谁教你的?
我又帮真由子设计好了内心戏:“我呗,我呗,还能有谁?”
真由子含笑,心里又一次腹黑:
“或许称得上,是宏伟的复仇大计了。”
真由子在直巳二十岁生日的那天,把直巳带去了海边,然后和直巳做了羞羞的事情......
她看着熟睡的直巳,说:“我只在今天夜里属于你,而你这一辈子都将属于我。”
真由子一直牢记着《痴人之爱》这部小说,但是她又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有小说里男主人公的悲惨又愚蠢的结局。她计划是让直巳爱上自己,然后自己把他狠狠抛弃,让他一辈子都活在痛苦里。
讲真,说黑暗,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脑洞,相比之下,什么《妻子的诱惑》这种复仇剧真的洒洒水啦。
其实这部剧虽然让人三观尽毁,但是又可以关注一下他们对真实又脆弱的人性探讨——因为人类所有的阴暗面,都不一定能找到一个出口,无法像很多喜剧片那样有一个happy ending,原谅这种事,不是谁都能做的出来。
那无法宣泄时,也没办法释怀,这种内心复仇的渴望,变成了一个人毕生的目标。
很多时候,我们在周围舆论甚至大环境的压迫下,强迫自己去原谅谁,这也真的没必要。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很多电影电视剧里一样,变成一个什么都不会计较的圣母。其实身边很多这样的事情啊,闺蜜睡了自己的男人,妻子最后和好兄弟在一起,很多圣母会跑出来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你要祝福他们,就是祝福你自己。可有时候,可别跟我讲什么人间有真情。
其实多一些这种“毁三观”的剧也好,看多了玛丽苏,看多了高富帅灰姑娘,来几碗烈酒,来一碗毒药。好歹也能提醒一些人,小心你的言谈举止,小心你那些看似“无心的伤害”,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女人报仇,二十年也足够.......
讲到这里,我又能理解那些古装剧里,背负血海深仇的人,为什么要处心积虑去刺杀仇家了.......
人间真善美,到底抵不抵得过人性的脆弱和欲望?
这部剧改编自一个小说,小说的结局还是蛮悲惨的,不知道这部剧的结局会不会有电不一样。
人性太复杂,别人我们管不着,先管好自己吧。
先从远离闺蜜的男朋友开始,不然“若二十年后,我未嫁,你已生,让你儿子放学小心一点”,可能就真的不是说一说这么简单了.......
每个女孩都是小妖精,要一半深情一半性感地修炼【王大纯】 ID:chun9276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