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视效电影,奥斯卡视觉海报

时间:2022-09-13 15:46:01阅读:4415
前些天奥斯卡这个关键词刷爆了各大公众平台,虽说是借了小李陪跑终结梗,也算是成了一时热门。这些年来的奥斯卡每次都伴着小李梗,让广大网友玩的不亦乐乎,让小李都快成为了行走的表情包。也有不少人扼腕叹息不选小…

前些天奥斯卡这个关键词刷爆了各大公众平台,虽说是借了小李陪跑终结梗,也算是成了一时热门。这些年来的奥斯卡每次都伴着小李梗,让广大网友玩的不亦乐乎,让小李都快成为了行走的表情包。也有不少人扼腕叹息不选小李都是评委的错,都是世界的错云云……此梗的完结,让不少网民们痛呼奥斯卡丢了看点,当然了,这些都只是吐槽而已,单是奥斯卡这重量级的三个字就足够小李的真爱粉们兴奋一整年了。

去百度百科上随手一搜,你就能看到“是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媒体奖项,已成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电影奖项”、“每年的颁奖典礼都会在超过100个国家进行电视直播”这样的遣词造句,可想这个小金人在无数从影人员心中拥有多么至高无上的地位。这样的奖项下的作品之良心,是毋庸置疑的。

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共计16部电影揽获24个奖项,22年多次被提名的小李也凭借《荒野猎人》捧回了影帝之称,给本届奥斯卡划了个完满的句点。而说到这里不得不问,天天刷奥斯卡的你,都看这些电影了吗?

毫无疑问地,本次获奖影片可以说是带给了观众一个视觉的饕餮盛宴,不止是良心之作,更是个中翘楚。可是,当你打开电脑,总有几部让你忍不住想拉进度条。微博上,甚至有人吐槽获得最佳视觉效果奖的《机械姬》,视觉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你有没有想过,真的是这些影片拍的不够好吗?

以《机械姬》为例,这部获得奥斯卡奖项的影片在拍摄时便选用了索尼F65和F55摄影机,采用了16-bit 4K RAW无损格式,并与长期合作者,伦敦Molinare工作室的调色师Asa Shoul合作进行后期合成,可以说是在光线及色彩都达到了最优。然而,在一些逆光的场景下,电脑和普通电视都无法表现出暗部细节,不由让观众感觉眼前一抹黑,在光线亮的房间只能看见屏幕上自己硕大的脸。而对于高光的画面,则因为亮度过曝,更是让视觉效果大打折扣。正是这样的原因,让观众感受不到应有的视觉享受,才会对影片本身产生质疑。

事实上,想要感受奥斯卡影片所带来的视觉暴击,是有两种途径的。其一,去电影院观看。这个自不必多说,电影院观影是享受音画质的极佳途径。其实也并不一定是因为电影院的音画设备有多好,单是图一个氛围,就已是盛宴。其二,使用自带特技的电视观看。什么叫自带特技呢?那就要提到今年电视行业流行的HDR了。

“HDR”对大多数智能手机用户来说并不陌生,现在的智能手机或者相机中基本上都内置了HDR拍照模式。如今,HDR技术也出现在了电视上,它能够有效地提高画面的宽容度,让高光处不再刺眼、一片死白,暗处细节亦不再是一片漆黑。

目前HDR技术尚不够成熟,许多厂商号称自己的产品拥有HDR技术,实则在视觉效果上,却没有显著提升。而这在技术底蕴强大的索尼电视上,却是手到擒来。索尼4K HDR电视X9300D采用独有的动态背光系统精英版,并搭配引以为傲的精锐光控PRO,让画面明亮处亮度提升的同时,保证了细节表现,而暗处也在HDR的基础上,更添层次,真实细腻。

《机械姬》的摄影师Hardy说,“这部电影每一个元素都起了作用:伟大的表演,优秀的剧本,导演,声音设计,视觉展现。所有你想要的都有,真的能拍出这样一部作品是很棒的。如果有人说‘它看起来不错,但是……’的话,对我们也无所谓了。”

准备补奥斯卡获奖影片的小伙伴们,如果你做好了准备去欣赏一部佳作,却不得不因为观看设备而说出“但是”的话,你也能无所谓吗?So,正确看片的姿势不重要,重要的是选一台好电视,随时准备接受视觉暴击吧!

奥斯卡视效电影,奥斯卡视觉海报

求美国恐怖电影《迷雾》种子高清版

《迷雾》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Rskl8ZZEgX5NWlZD6hIdgg 提取码:skbt    

《迷雾》是由帝门影业公司出品的的恐怖片,该影片由弗兰克·达拉邦特自编自导,托马斯·简、纳桑·盖博、玛西亚·盖·哈登等主演,该影片于2007年11月21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改编自史蒂芬·金1980年同名中篇小说,主要讲述了被未知的迷雾所笼罩困于超级市场的市民,对抗怪物和宗教狂热分子以求生存的故事。

如果资源不正确,或者版本不正确,欢迎追问

奥斯卡视效电影,奥斯卡视觉海报

奥斯卡金像奖的相关评价

获得奥斯卡提名的演员和电影的风格总是受到历史和政治因素的影响。电影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媒体,统治精英们总能认识到其战略地位。奥斯卡与政治发生最密切关系正是美国50年代麦卡锡主义泛滥的时候。其中最突出的例子即查理·卓别林。而相对而言,纪录片和外语片比主流的美国电影更清晰地显露其政治倾向。如果用一种特殊的规则来审视这类影片,那些获得提名的外国影片都是政治化的。(看似与政治无关的《卧虎藏龙》其实也不能免俗)。无论学院是否喜欢,由于影片本身就是政治的传媒,奥斯卡与政治永远不可能分离。
在奥斯卡奖角逐的过程中,历史和政治因素总是会影响影片的类型和表现力。也就是说,在决定奥斯卡奖的归属问题上,社会环境、时代精神和主旨比影片本身的艺术含量更为重要。奥斯卡的选择永远是安全的、主流的、非争议性的电影,而且这些电影还要拥有被广泛接受的价值:如1997年《泰坦尼克号》获奖,《洛城机密》落选;1998年《莎翁情史》获奖,《美丽人生》落选;2001年《美丽心灵》获奖,《指环王》落选。
奥斯卡的主旨是怀旧,主题则在于强调传统的家庭价值观。 奥斯卡被认为是政治正确的娱乐。
会员终身制(已引入淘汰机制)和老龄化是电影学院面临的两大问题。在学院成员和电影工作者之间(被提名者)至少相差一代人。而在学院成员和普通电影观众之间则至少相差两代人。
学院会员的偏见最多的体现在获最佳影片的电影类型中,即节奏温婉、表现高尚主题,符合中产阶级审美趣味,反映主流文化,对于涉及敏感话题或大胆试验性质的影片者均不予考虑。
形式各异的怪异行为已成为男女奥斯卡奖得主的表演的共同特征。如嫩脸扮老相;表演一个行为怪异的人,一个天才或者甚至一个疯子;饰演一位基于现实人物改编的英雄角色;假装有很重的口音等。
评委们,就像普通的常看电影的人们一样,倾向于以主题来评判一部电影的优劣。
除了体裁和主题要符合奥斯卡评委的口味外,大多数奥斯卡获奖影片或题名影片都以宏大的视觉风格及伪实时的画面来炫耀电影华而不实的制作价值,这一切都体现在影片庞大的制作预算和极长的拍摄周期中。除少数作品外,这些电影都是高预算、大规模豪华制作从第一部最佳影片《》到《乱世佳人》一直到《泰坦尼克号》,都是如此。
归因于奥斯卡金像奖的正面的展示和被广泛的尊重,各工作室在所谓的“奥斯卡季节”,花费上百万美元更特地雇佣了记者来推销他们的电影。这也导致了奥斯卡金像奖被诟病为——其越来越受到市场化的影响,而不是影片的质量。William Friedkin,一位获得金像奖的导演和前典礼制片人,曾在2009年纽约的一次会议上表达了这种情绪,把它描述为“任何产业为了它们自己曾做过的最大规模的推销”。此外,一些获奖者,作为金像奖的批评者,曾联合抵制其典礼,并拒绝接受所获得的奥斯卡金像。第一位做这件事情的人是 Dudley Nichols (1935年,在The Informer电影上,获得最佳编剧)。Nichols 抵制了第8届金像奖典礼,因为金像奖和美国作家工会有冲突。George C. Scott 成为在第43届金像奖典礼上第二位拒绝接受其奖项的人(1970年,在电影Patton里,获得最佳演员)。Scott 把典礼描述为“行尸走肉的典礼“,并说”我不想成为其中的一部分“。第三位是 Marlon Brando, 他拒绝了他的奖项(1972年,在电影Godfather里面,获得最佳演员),引述了的理由是,电影工业里面的种族歧视,以及美国本土人过于主流化。在第45届金像奖典礼上,Brando 委派 Sacheen Littlefeather 阅读了长达15页的演说来详细描述他的批评。
Tim Dirks, 作为AMC电影网站 filmsite.org 上的编辑,曾为金像奖写过这样一段话:
不幸的是,有价值的评论,艺术家的洞察,文化上的影响力,和许多电影中高质量的创造力,并没有被给以相同权重的投票。特别是自1980年代起,高成本“公式化制作”,并有着骄人收益的商业大片常常被一哄而起的成为强势的大赢家(和最佳影片奖的获得者),但是 它们并没有伟大电影所具有的深度或者以任何方式被评论家广泛认可。
典型的对于金像奖中最佳影片的批评,既是,在获奖者和提名者之中,过多的出现了浪漫的历史类史诗片,传记类的戏剧,浪漫的戏剧喜剧,以及家庭类跌宕夸张剧情的戏剧,它们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在美国发行的,并且是在新年前三个月中发行的。这也导致了“奥斯卡之饵”专词的发明,用来描绘这样的电影。整体来说,学院的颁奖,似乎是经历了某种周期性的过程:1940年代的早期,是以战争为主题的影片;1940年代的后期,1960年代的后期,和2000年的的中期,是“社会问题”的戏剧; 而音乐剧和历史类的史诗剧是在1960年的早期到中期;家庭类跌宕夸张的戏剧和传记类的史诗剧是在1970年代的晚期,并贯穿了1980年代;一种特定的影片类型(这种前期的电影,现在被认为属于“B级电影“)位于1970年代的早期和1990年代;浪漫的历史类的史诗戏剧则位于1990年代的晚期和2000年代的早期;由被评论家认可和赞许的导演所制作的暴力内容的独立电影位于2000年代的晚期;而20世纪的历史电影则位于2010年代。[需要引用出处] 这导致了在许多时候,更多特定的批评指出,学院正在和观众分裂,例如,由于中意于”奥斯卡之饵“而不是观众的喜好,或者是中意于历史类有着跌宕起伏剧情的戏剧,而不是被评论家广泛认可的,对于当时生活中的问题有着深刻刻画的电影。学院似乎为了补偿这些电影,而提名这些电影在其它不同的类别里面,比如,为科幻和动作电影设置了视觉效果奖和影片剪辑奖,为喜剧类设置了剧本改编和辅助表演提名,以及为被评论家认可的艺术电影设置了导演,摄影和外国语言的提名。
表演的奖项在某些年代被批评为,并没有更多的认可那些高人一筹的表演,而是因为某种怜悯的原因,个人的倍受欢迎,对于过错的补救而颁奖,或者是为了认可某一个特定的提名者的终生成就而颁布“终生成就”奖。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