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庶子谁的地位高这5部电视剧已经把答案告诉我们了

时间:2022-09-13 10:25:26阅读:363
很多人都问黑狸狸,在古代,嫡女和庶子的地位谁更高?为什么和敬公主穿金戴银对谁都不屑一顾,却还是极力讨好庶出的弟弟们?其实,这5部古装剧已经把答案告诉我们了!在电视剧《如懿传》中,和敬公主儿时一口一个庶…

很多人都问黑狸狸,在古代,嫡女和庶子的地位谁更高?为什么和敬公主穿金戴银对谁都不屑一顾,却还是极力讨好庶出的弟弟们?其实,这5部古装剧已经把答案告诉我们了!

在电视剧《如懿传》中,和敬公主儿时一口一个庶出的弟弟妹妹不配跟她玩,又各种讥讽如懿这个继后。但当她嫁人以后,她的态度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比如在五阿哥去世以后,和敬公主竟然出席了五阿哥的葬礼!甚至还顶礼膜拜!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和敬公主一口一个庶子庶女地乱叫,渣渣龙早就开始扇她大嘴巴子了!

①《红楼梦》中的惜春和贾琏

惜春作为嫡幼女,千宠万爱般长大。但是家里出现大事了,从来不让她出面,反而是选了探春和宝钗管理家事。除了惜春年纪小、能力不足以外,就是惜春的身份高贵,作为嫡女,她没必要出来管这些闲事。

而贾琏作为家里的庶子,为了能跟别的庶子竞争基业,几乎什么事情都做,成了贾府里的一把手。他还迎娶了王熙凤这个有王家当大靠山的媳妇,管理家事。可见,贾琏这个庶子的地位真的很高贵,几乎就是贾赦的继承人了…

②《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如兰、华兰和长枫

华兰是盛家的嫡长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盛老太太、王大娘子和盛纮都特别重视对她的管教。出嫁的时候,更是跳了伯爵府,还备了十里红妆。一有什么难事,家里人都出来帮忙。戏份不多,但却是家里最重视的那个。

如兰是嫡幼女,在家里的时候无法无天惯了,但是盛纮从来都舍不得打她。唯二两次打她,都是因为她在外人面前出了丑,一次是被墨兰陷害,一次是被顾廷烨陷害。虽然挑了一个墨兰挑剩的女婿,但同样的是百里红妆送嫁娘。

反观长枫,动不动就挨打,而且因为穷手头紧,日子过得还不如华兰和如兰的心腹。但是盛纮对他的教育是真的上心啊!

③《独孤天下》中的独孤家的般若、伽罗和皇室的宇文邕

独孤般若作为嫡长女,在两任嫡母去世以后,她成了独孤家的当家主母,而且还在成年以后嫁给辅成王,成了正妃,甚至是皇后。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独孤伽罗作为嫡幼女,虽然有些任性,但是她还是在般若出嫁以后,成了家里的当家主母。她的老公是随国公世子杨坚,非常显赫。

宇文邕作为先帝的庶子,被皇帝宇文觉各种欺负,动则打骂,甚至让他当奴隶。害得宇文邕的身体越来越差。到了年纪,也不给他找对象。

④《步步惊心》里的明玉和十爷

明玉是郭布罗家的嫡幼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那些皇子们没有人敢欺负她。因为她身上就躺着爱新觉罗氏的血脉。

十爷虽然是康熙所有儿子中,除太子在身份最高贵的皇子,但他归根结底还是庶出。所以,在他的婚姻生活中,他对明玉算是抱着敬畏之心啊。毕竟庶子小时候天天挨打,她怕明玉这个母老虎会打她!

⑤《甄嬛传》中的纯元和大胖橘

纯元作为乌拉那拉氏家族的嫡女,她身上流淌着爱新觉罗氏的血液,她一出生就注定要当皇后。即便是宜修已经成了侧福晋,但依然还要给她让位。因为她受到的高水平教育,让她琴棋书画诗酒茶,样样都举世无双。把大胖橘迷的团团转。

大胖橘是庶子,小时候就被亲爹送给别人养,造成了他自卑而敏感的性格。又因为亲眼目睹了生母的情变,从此他变得生性多疑。而他爸爸的爱和资源,都偏向于嫡子、长子和出身高贵的皇子,就他慢慢被忽视了。还好他努力,他争气,他有手段,不然他就没机会当皇帝。

【编后话】

在上述6部剧中:

《如懿传》中的和敬和永琪、《红楼梦》中的惜春和贾琏,《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华兰、如兰和长枫,这三组属于同一家族中的横向比较,她们有的是同父异母兄妹,有的是同族兄妹。

《独孤天下》中的般若、伽罗和宇文毓,《步步惊心》中的明玉和十爷,《甄嬛传》中的纯元,这三组属于不同家族的纵向比较。

不管是哪一组,都能明显感觉到,嫡女们在家中属于大富大贵的存在,而庶子们则是度日如年。如果家族中没有嫡子,一群庶子要竞争一个继承人的席位,这是他们的高光时刻。如果家中有嫡子,那庶子们只能靠边站。

总而言之,嫡女们出嫁前,在家里的家庭地位还是高于庶子的,什么她们得到的都是好东西。但是在出嫁以后,她们在母家的家庭地位就属于亲属关系,属于客人,地位是低于庶子的!

所以,和敬小时候,一张嘴就是她不喜欢庶出子女渣渣龙没太针对她,但她长大成人后,就再也没有这种大不敬的话!因为她的爸爸渣渣龙也是庶子……

​嫡女庶子谁的地位高这5部电视剧已经把答案告诉我们了

古代嫡女和庶子谁的地位高?

嫡女与庶子地位的高低在不同情况下是有差别的,在讨论嫡庶之别时,首先有个前提,即豪门望族。也就是说除了妻子不育,由法律规定民间可以纳妾的情况外,有资格纳妾的非官即贵,这里不排除富贾巨商捐个功名获得纳妾资格的现象,皇家自不必说。那么嫡庶子女的地位高低由什么决定呢?

嫡庶之别的第一要素就是对宗庙以及家产的继承权,这个在皇家最有体现。比如千百年来的嫡长继承制,它是宗法制的核心,规定了嫡长子的优先继承权,其主要思想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也就是说妻子生育的男子从长到幼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如果妻子未能生育男子,则由妾生庶子从长到幼进行继承,这是第二顺序继承人。爵位、官位、宗祧继承都是如此,所以庶子没有那么糟糕,反而在嫡子空缺的情况下,庶子的地位与嫡无异。

“礼,大宗无嗣,则择支子之贤者,为人后者,为之子也。”——《三国志·魏书·齐王芳纪》

从宗族上讲,广义上称嫡系子孙为大宗,旁出子孙为小宗,宗法里除妻妾之分,并无女儿的位置,这也可以看出,古代继承法则里,女儿并不列为继承人。在魏晋时期,嫡妻不育的问题有了一种解决方式,即嗣养制。也就是说妻子没有生育男孩,以庶子为第一嗣养顺序,收养到嫡妻膝下,用以继承宗庙和产业,这也是嫡长继承制的补充。但这个法则一般只适用于皇家,普通官家或者巨贾,若是妻子不生育男子,则可休妻另娶;若是男子不育,则可从堂兄家里过继收养。皇家为了维护体面,避免政治动荡,一般不以无子废后。

到了明朝,继承规则更趋长幼之分,而淡化了嫡庶之别,继承规则是长房继承制。这个继承制度是朱元璋树立的,长子长孙虽为嫡系,但突出的是个长字。这是解决封建社会千百年来冲龄即位、子弱母壮,外戚专权的重要举措。

比如以兄终弟及规则即位的朱由检为例,也就是崇祯帝,在他之前,哥哥天启皇帝朱由校是朱常洛长房。而这个朱常洛只有一嫡女,且七岁夭折,而无嫡子,在朱常洛驾崩后,庶出的长房朱由校即位,朱由校绝后,所以驾崩后以兄终弟及的规则,由在世年龄最大的弟弟朱由检即位,这也是朱常洛另外一个庶子。放眼整个明朝,唯一企图废长立幼的是万历皇帝立储时的“国本之争”,而且还未成功,万历皇帝最终因此事罢朝。

以上还是皇家的继承问题,到了民间,娶妻成本是很大的,一般的家族如果没有那么多的男丁,就会以“兼祧”的方式一子顶两至三门。也就是说一个大家庭里,几个儿子只有一门继续繁育了男丁,其余几门无嗣,为了减少休妻另娶的成本,就以这一个男丁,分别继承两到三门的宗庙家业。并且这个男丁除了在本门娶妻生子,还可以为所顶之门娶“平妻”,说白了也是纳妾,但这个平妻若是生下男丁,虽为庶出的儿子,却成为所顶之门的香火继承人,平妻的地位也就顺理成章的扶正。

除了上述的宗庙继承,其实嫡庶子都享有家产的继承资格,只不过有多少的差别。嫡子是根正苗红的象征,庶子则同样是宗族兴旺的主要力量。而在财产继承上,嫡庶女都是没有继承资格的,但在女子出嫁上,嫡庶女的嫁妆会有天差地别,甚至有庶女作为陪嫁一同送往男方家的。

所以嫡女从家庭获得财产的方式只有出嫁,而当家庭单位的男主去世时女儿尚未嫁人,其吃穿用度基本随着母亲。如果是嫡女,男主的儿子都有奉养嫡母的义务,所以嫡女沾光,吃穿不愁;如果是庶女,则看其母是否生下庶子,若有庶子,也是可以分到家产的,这一门的庶女撑不死饿不坏,但若其母无子,那么娘俩的生活全看男主临终前的安排了。

在继承规则下,庶子是拥有嫡女不具备的天然优势,但庶出儿子也就只有这个资格与嫡出女儿叫板。毕竟继承宗庙的位置只有一个,倘若确定了继承人选,那么嫡庶之别的区分就会非常明显,不为别的,就因为嫡女的母亲是法定的唯一正室。

当然,古代纳妾是有正式的文书聘礼的,这种妾生庶子倘若凭借男子的优势考取功名,任个一官半职,那又另说了。而通房丫头、媵、婢女这些没有通过正式文书收的偏房,往往不能称为妾,她们生下的儿子也不叫庶子,而名庶孽。这种身份不太可能拥有继承宗庙的资格,哪怕是从堂兄弟家过继嫡庶子,也很难以庶孽作为继承人,除非是皇家或是大族,会以先立嗣、后名分的方式敲定继承权,所以一般官家的这类儿子见到嫡女还得低声下气。

另外,古代婚配不仅讲究门当户对,还讲究嫡庶之分,嫡女是豪门大族最佳的政治资源,她们是政治联姻的绝对主力。嫡女一般是嫁给对方家庭的嫡子做正妻,但也有上攀下附之别,如果是上攀,嫡女有可能嫁为嫡子妾,也有可能嫁为庶子妻,比如大臣的嫡女嫁给皇帝为妃嫔、或是庶出的皇子为妻;下附则只做嫡子的正妻。所以嫡女与庶子的高低地位,完全是不同情况而定的。

​嫡女庶子谁的地位高这5部电视剧已经把答案告诉我们了

古代嫡女和庶子谁的地位高?

嫡女更受宠,便是十分自然的事了,而受宠,也标志着地位更高,利益更多。

古时候的人家,子女众多,虽说重男轻女,男女有别,儿子的地位远远高于女儿,但即便在女儿当中,仍有嫡女和庶女之分,那么,在历史上,嫡女和庶女到底是如何区分的,其地位又究竟有着怎样的区别呢?


中国古代,是传统的封建社会,在封建宗法制度之下,均实行一夫多妻制度,也可谓一夫一妻多妾制。按照制度,贵族男子可娶正妻一人,姬妾数人,妾还分为良妾与贱妾等,其它如通房等的更是多少不拘。

正妻,也称嫡妻,包括正妻早亡,或其它原因未生子女而另立妻妾的继室,也可谓之正妻。正妻所生的子女,都算嫡出,乃正宗之意。正妻所生女儿为嫡女,非正妻的侧室、偏房以及妾,她们所生的孩子叫庶出,所生的女儿称庶女,也叫旁支。

在古代大户人家或贵族人家里,虽然表面上来说,庶女与嫡女都是主人的女儿,千金小姐,二者在吃穿用度上有时差别不是很大,但庶女与嫡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利益和心理层面,却有着天壤之别。

在古代大户人家或贵族人家里,家里当家理事的,往往是正妻,像在《红楼梦》里,贾政府上管事的实际是王夫人,只是他委托侄女王熙凤管理而已,家里大事,最后都要请示他定夺的。正因为正妻的这个经济实权,对自己所生的嫡女高看一眼,或厚爱一层,这也是人之常情。于是,嫡女更受宠,便是十分自然的事了,而受宠,也标志着地位更高,利益更多。


庶女与嫡女的区别还表现在谈婚论嫁上。在古代达官贵族之间谈婚论嫁的时候,男方如果是门当户对的人家,男方家庭挑选对象,大都倾向于嫡女,因为嫡女代表了女方家庭的地位,而庶女则是没有嫡女或嫡女已嫁之后万不得已的选择。

与此同时,因为嫡女母亲一般也都是大户人家或贵族人家的女儿(个案另当别论),嫁入夫家时,大都带来丰厚的嫁妆,这些嫁妆包括金银细软,都是归嫡女母亲个人的,她自己的女儿出嫁,嫁妆自然丰厚些。而庶女母亲大多出身仆从,甚至有的还是从人贩子处买来的,嫁来时一般不会有多少嫁妆的,这意味着属于她的私产有限,所以她的女儿,也就是庶女出嫁时,嫁妆上与嫡女自然会有较大的区别。

而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心理层面。社会各阶层谈论女眷时,嫡与庶经常成为话题。而女孩自己,也往往因嫡出或庶出而在内心的优越程度很不一样。骄傲如公主的,往往是嫡女;失落如配角的,往往是庶女。

像《红楼梦》里的探春,虽是主人贾政的女儿,但她却是贾政的妾赵姨娘所生,因此常常因为庶出而生出莫名其妙的痛苦和怨恨,甚至因此对庶母非常不敬,母亲说起舅舅,她还说没有那个舅舅,这却是自卑心理产生的异常言行。而且,探春后来在婚姻上也非常不幸,被嫁到了很远的地方,作为嫡女的元春就不一样了,嫁给了皇帝,这就是非常明显的差异了,倘若探春也是嫡女,她虽然不一定会嫁皇帝,但婚姻状况肯定会因此而有所不同。


对于嫡女与庶女,之所以在经济、地位、心理层面造成千差万别的原因,关键是宗法社会在伦理上有着尊卑高下的排序,人一生下来就决定了贵贱高下,所以,嫡女与庶女的区别,既是传统造成的,也可以说都是人为造成的。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