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员大小,宫廷剧里面的职位
假期追剧了吗?清宫剧是不是很上头?
如何一眼GET清宫剧官员的官职大小?还真有小诀窍!
明清时以补子(官服的前胸后背处的图案)来标识官员的尊卑。补子或绣或织,以动物为主,这些动物标识了官员的大小。官员获得官职以后,就可以自行绣制相应的补子。
具体说来就是: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xián ),六品鹭鸶,七品鸂鶒 (xī chì), 八品鹌鹑,九品练鹊。还有一个御史官,补子是獬豸(xiè zhì )。
武官则是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清华大学艺术馆最近有关于古代服饰的展览,其中就有相关展品展示和知识介绍,接下来就是相关知识的搬运时间
文官补服图案一品:仙鹤
仙鹤有长寿的寓意,同时《诗经 小雅》云:“鹤鸣九皋,声闻于天”,一品采用仙鹤的图案,取其奏对天子之意。
二品:锦鸡
锦鸡传说能驱鬼避邪,古人十分喜爱用来作为服装的装饰,如戏剧舞台上插在武将的衣背头冠上等。
三品:孔雀
《增益经》称孔雀有“九德”,其文如下:“一颜貌端正,二声音清澈,三行步翔序,四知时而行,五饮食知节,六常念 知足,七不分散,八品端正,九知反复。”在古人看来,孔雀是一种大德大贤、具有文明品质的“文禽”。
四品:云雁
象征志向高远和搏击长空。
五品:白鹇(xián )
白鹇自古被视为吉祥物,同时还是一种忠诚的 “义鸟”。白鹇也是哈尼族的吉祥物。
六品:鹭鸶
鹭鸶亦称白鸟,陆机《诗疏》云:“鹭,水鸟也,好而洁白,故谓之白鸟。”鹭鸶是吉祥之鸟,被视作为人清白的象征。
七品:鸂鶒 (xī chì)
一种水鸟,传说有灵性,它呆的溪流肯定无毒,被视作忠诚的象征。
八品:鹌鹑
鹌鹑有“事事平安”和“安居乐业”的寓意。
九品:练鹊
练鹊别称绶带鸟。绶带是古代帝王、百官礼服的佩饰,是权力和富贵的象征。练鹊的尾羽与之相似,也因而具有了上述的象征意义。另外,《韵会》云:“谓之性喜”,喻绶带鸟能报喜,有吉祥的寓意。
御史:獬豸
獬豸是传说中的瑞兽,有很高的智慧,能够辨是非曲直,识善恶忠奸。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插一句嘴,獬豸和麒麟很像,但稍有区别,在北京故宫,很多宫殿前的瑞兽,都是一只麒麟,一只獬豸,你能分得清吗?
这是故宫门前的麒麟和獬豸,能分得出来它们是哪一个吗?
一品:麒麟
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四灵(龙、凤、麟、龟)之一,麒麟出现是“圣王之嘉瑞”。以麒麟为一品武官的官阶形象,既象征皇帝仁厚祥瑞,又象征皇帝“武备而不为害”的王道人君形象。
二品:狮
狮子,古代也称其为狻猊,《尔雅 释兽》曰:“可伏虎犳”。传说也是龙的九子之一,寓意勇猛。
三品:豹
《诗经 郑风》言豹:“孔武有力”。
四品:虎
《说文》曰虎:“山兽之君”,以喻威猛。古代天子的兵权象征即为“虎符”。天子和诸侯的大门上要画老虎,故称“虎门”。将军的营帐称“虎帐”。勇猛之士称“虎贲”、“虎夫”、“虎士”等。清代武科进士榜为“虎榜”。
五品:熊
《诗经 小雅》有云:“唯熊唯罴,男子之样”,取其阳刚之意。
六品:彪
宋代周密《癸辛杂识》记述:“谚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是一种凶悍残暴的动物。作为武官官阶形象,是取其对敌凶狠残暴之意。
七品、八品:犀牛
用犀牛做武官官阶的形象,是取其皮可制甲,角可制矛,兵器犀利之意。
九品:海马
并非海洋动物海马,而是背上长出翅膀的陆马,既能在天空飞翔,也能在汹涌的波涛中穿行,喻水陆皆可攻杀固守。
清朝的官职靠什么来分辨官职大小?
大清帝国官制设置严紧、细密,无论文官、武将均置为九品一十八级。品级高低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体现在胸前的补服图案上,使人一目了然。一品文官仙鹤补服
太师、太傅、太保、光禄大夫、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殿阁大学士等均穿戴一品仙鹤补服。
二品文官锦鸡补服
太子少师、少傅、少保、资政大夫、各省总督、巡抚、布政使、翰林院掌院学士、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等均穿戴二品锦鸡补服。
三品文官孔雀补服
通议大夫、左右副都御史、宗人府府丞、通政使、盐运使、大理寺卿、顺天府尹、奉天府尹、武备院卿、上驷院卿、按察使,均穿戴三品文官补服。四品文官鸳鸯补服
中宪大夫、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鸿扩寺卿、顺天府府丞、陵寝掌官防官、各府知府、翰林院侍学士、尚茶正、尚膳正,布政使司参政、各省巡守道、都察院俭都御史等均穿戴鸳鸯补服。
五品文官白鹇补服
通政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六科给事中、各道监察御史、内阁侍读、各部员外郎、盐运使司副史、各州知州等均穿戴五品白鹇补服。
六品文官鹭鸶补服
各部院主事、院判、都事、寺丞、内务府副管领、武备院库掌、太医院院判、各王府管领、京府通判、京悬知悬、兵马司指挥等均穿戴六品鹭鸶补服。
七品文官鸂鶒补服
各州州判、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舍人、翰林院编修、通政使司知事、皇史、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务府司库、各部院七品笔帖式、各悬知悬等均穿戴七品补服。
八品文官鹌鹑补服
太医院御医、内务府司匠、各悬悬丞、各州儒学学政、鸿扩寺主薄等均穿戴鹌鹑补服。
九品文官蓝雀补服
各部院九品笔帖式、各府知事、各悬主薄、刑部司狱等均穿戴九品蓝雀补服。 獬豸乃神兽,专司辨别忠奸,此乃都御史官服补子上之图案,都御史之职责为查辖官
武官篇
一品武职麒麟补服
建威将军、领侍卫内大臣、銮仪卫掌卫事大臣、八旗都统、各省驻防将军、提督等均穿戴一品麒麟补服。
二品武职狮子补服
武显将军、左右翼前锋统领、八旗扩军统领、九门提督、八旗副都统、各省驻防副都统、总兵、散秩大臣等均穿戴二品狮子补服。
三品武职豹补服
一等侍卫、圆明园营总、扩军参领、骁骑参领、陵寝总管、围场总管、参将、一等扩卫、驻防协领、游击等均穿戴三品豹补服。
四品武职虎补服
二等侍卫、佐领、南苑总管、宫殿总管太监、都司、指挥金事等均穿戴四品虎补服。
五品武职熊罴补服
三等侍卫、步军副尉、关口守御、守备、守御所千总等均穿戴五品戚罴礼服。
六品武职彪补服
蓝翎侍卫、亲军校、骁骑校、门千总、营千总、卫千总、步军校等均穿戴六品彪补服。
七、八品武职犀牛补服
城门更、游牧正尉、把总、武信骑尉、奋武校尉、委署亲军校等均穿戴七品犀牛补服。
九品武职海马补服
修武校尉、各营蓝翎长、外委把总、额外外总等均穿戴九品海马补服。
清代官员顶戴
一品 珊瑚
二品 起花珊瑚
三品 蓝宝石及蓝色明玻璃
四品 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
五品 水晶及白色明玻璃
六品 砗磲及白色涅玻璃
七品 素金顶
八品 起花金顶
九品 镂花金顶
未入流 镂花金顶
在清朝所有的大小官员从大排到小是怎么排的?
1、大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2、清朝官制有九品十八个级别,分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类。
3、清朝中央官职分中枢部、佐理部和帝室部三类。例如内阁、军机处、六部等。清朝地方官职分文官、武官等几类,例如总督、巡抚、将军、提督等。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官职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
夏、商两代,约1000年。夏朝君主称“后”、商朝君主”称“王”,手下主要官员称“史”、“巫”。商朝后期王族长老称“父师”、“少师”,对王负有辅佐之责,如箕子、比干。管理家务的臣仆称“臣”、“宰”、“尹”等。[殷纣王在位,昏庸无道,倒行逆施,他的哥哥微子辞职隐去;他的叔叔箕子多次力谏,被罚作奴隶;纣王的另一叔叔比干,则因进谏被剖心致死。孔子说,“殷有三仁焉”]
第二个时期
从西周到春秋,约600余年。周朝君主称“天子”或“天王”。王位继承人称“太子”。君主之妻称“后”。(《诗.小雅.北山》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诸侯的封地叫国,大夫的封地叫邑,王室是中央政府,而国和邑是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中除王以外,三公(太师、太傅、太保)职务最高,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王行事。
以卿士为首的政务部门管理军事、行政、司法、外事等职,以太史为首的教育文化部门管理神事、教育、秘书、历法等职,金文并称之为“卿士寮”、“太史寮”。卿士之下有司徒、司马、司空三大夫,司徒掌管土地和役徒,司马掌管军赋和车马,司空掌管筑城修路等重大工程。太史之下有内史、御史、太卜、宗伯、乐师等职,内史掌管策命卿大夫之事,御史掌管档案,太卜掌管占卜,宗伯掌管祭祀礼仪,乐师掌管音乐与教育。
临时设置的辅导君主礼仪的称“相”,总管王家事务的称“宰”或“太宰”、“冢宰”,负责王宫警卫并教习武艺的称“师氏”或“师”,王宫的卫士称“虎贲(bēn)”,王的近臣称“小臣”。地方政府设置大约与中央政府相同,不过,执政的卿由周天子任命,并世代相袭,只能称“卿”或“政卿”、“正卿”,不能称“卿士”。
第三个时期
从战国至清末,时间长达2300多年。
此时期的特点是:①君主的地位极大地提高了,权力高度集中;②在国家机构中,巫史和宗室贵族不占重要地位,而君主的臣仆和侍从上升的主要地位;③统治的地区越来越辽阔,机构也越来越庞大,职务上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变化复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朝官职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