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觉悟的电影,佛陀观后感

时间:2022-09-12 07:51:32阅读:4029
#影视杂谈#电视剧《佛陀》由莫迪导演,全剧《54》集,2013年公映。目前在国内有中文字幕版。本剧讲述了佛祖乔达摩.悉达多,从小时候出生即为太子到后来独自悟道成佛,直到进入大涅槃的一生。他从小就心怀众生,慈悲…

#影视杂谈#电视剧《佛陀》由莫迪导演,全剧《54》集,2013年公映。目前在国内有中文字幕版。

本剧讲述了佛祖乔达摩.悉达多,从小时候出生即为太子到后来独自悟道成佛,直到进入大涅槃的一生。他从小就心怀众生,慈悲广大,童年期就展现出非同一般的能力,比较善于思考人生奥秘;再到青年期的聪慧优秀,对生死疾苦等的思考,以及放弃婚姻和奢华,决然出家,访求道法,修持苦行六年,到重新认识苦行并放弃,再到发愿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经降伏心魔后悟道成佛。后又教化众生,最后到大般涅槃。

看这个电视剧,我一天最多只看两集,不敢多看,一怕很快看完,二怕看多了囫囵吞枣,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看完。对佛教知识短缺的我从这部剧学习到好多新知识。如沙弥、比丘等入门等级;沙弥尼、比丘尼;行者等等。字幕组也非常尽心尽力,出现新的佛教词汇他们会在屏幕上进行字幕解释,比较贴心。

本剧服装道具组应该说尽心尽力,把王宫的奢华和后宫穿着的华丽表现得淋漓尽致,小轿、马车、各种兵器也都无可挑剔。

其中佛教中的各种故事也讲述的相当详尽,比如让逝去儿子的女人去城里上下三代里没有人曲世过的的人家借东西,借以点化她生死是常事。拈花一笑大迦叶的感悟,明白每一朵花、每一个叶子的生长也是经过萌芽、生长、枯老的必然过程,清楚认识什么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些高深境界。

有人说本剧掺杂的宫斗戏太多,对成佛后的弘道描述太少。我倒是没有感觉到哪里不妥,只是佛学水平低,有些不能领悟。请各位方家阅后再讨论吧。

佛教觉悟的电影,佛陀观后感

印剧《佛陀》观后感

写观后感需要正确把握文章内容。
常见的观后感一般包括三大块内容:
1、内容简介。用简单几句话概括影片内容,就像我们平时读了一篇课文归纳主要内容一样,做到既完整又简练。
2、发表评论。写这部分时,同学们可向自己提这样几个问题:你对影片中哪件事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哪个人物你最喜欢,为什么?哪个场面最使你感动,为什么?只要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深入思考并写下来,就构成了自己对影片中某人或某事、某个镜头的个性评价。
3、抒写感受。这是观后感的主体部分,学生往往言不由衷,空喊口号。最有效的方法是作比较:或将片中人物与自己比较,寻差距,找不足;或与身边熟悉的人相联系,阐发自己的观点;或将电影中的先进事迹与生活中、社会上的现象比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谈感受。在写作时,同学们可简单列举一些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或人)使自己的感受有血有肉,叙议结合。一句话,只有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和实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佛教觉悟的电影,佛陀观后感

求《佛陀2》的影评。500字就可以了。急!!!

穷尽了无尽的苦衷,菩提之下的觉悟,世纪以来的先人和悟者,终于在觉醒中即将带领世人前行,寻求毕竟终身的解脱之道。
第一部看似平常的背景介绍,杀戮以及对世人苦衷的粗描淡写终于进入了正题。一路追寻解脱的无尽之路。尽管其中不乏还是存在一些世俗的故事,人物剧情,却也终于明白。苦的形式正是存在那平常的生活中,世人不断尝试和斗争中,也正是因为苦的表面化存在,使的动画一次次从基本的感触中感动,从基本的生活中体会那种伟大的寻求解脱之路的困难,目的,意义,体验众生的无限慈悲情怀。
整部的剧情发展非常推进化,前后联系,以及佛陀的悟道也在不断的发展。最初的苦行修行,体验无尽苦海后,从苦海中发现和寻找生命的真谛,脱离苦海的方法。正如所想象的,无尽之旅的开始并非一帆风顺,总是在反复众生和自身的苦中思索,却并没有体会出道路的光明点。
阿说示的角色存在,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点缀。由一开始的可爱单纯开始,到指引佛陀的路途,到阐述每个个体存在的生命的意义。似乎回忆起了《虫师》中银谷那句意味深长的话语:大家都是以自己的方式存活,没有什么对与错。生命的存在终有自己的方式和道理,所有生命体之间的存在相互联系的,思索的牵扯,才成就了世间的真理。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那些之前存在心目中的怨恨,苦恼,随着时间的加续,带来的只有不断的折磨和痛苦,每个日夜里,心目中的恶念,憎恶,欲望,只是折磨者自己使自己受到无尽的苦衷。那不断的念头,终究带来了事物和身体上的疾病和苦,越是因为这些苦,怨悔,愤世嫉俗,循环的遭受到苦果。动画中,塔塔等人终究因为佛陀的感悟,走出了恶果的循环,确实,每当一天的生活中,抱着怎么的心境,必然出现怎样的结局,在终究放下那些过去的苦和难时,回头向往,之前的一切纠结和迷恋,其实不过是无常,飘渺的梦影;望着前进的方向,原来路途是那样的宽广和自由,潜力是无限的,未来也美好的。 印度婆罗门教中种姓的地位分布,直接导致了印度几千年来的落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的地位象征,成了人间地狱的象征,苦难的形式。因为地位的差异,刻意疏远母亲,疏远自己的心,无论是地位最高,地位最低的世人,都抱有那不断的苦。所有的人都拥有自己形式的苦,无论是看的见的,不为人知的,深陷身心的,无法言语的。佛陀的指导,都在指导世人解脱苦海的方法,从无尽的旅程中体验,悟道,怀着体验世人苦衷的大慈悲心,不断追求真理的之路,终于在菩提树下修成正果,穷尽生命去说道,以解世人之苦。
相比第一部的流水争斗,纯粹的低俗动画,第二部良好的体会到了苦衷的真正含义,体会到了那遥远,坚信的解脱之路,剧情和人物的设置虽然有些夸张,却因为如此,对感情的把握细致得当,能够真实的从佛陀的视角体会了世界的苦衷,也同一个普通人中的成长,视觉,带来了光明。当最后成道涅槃时,带来了一种释然和解脱。当心能够体会到感触时,带来的结果也必然是震撼,感人,优美的。
对于相关佛学的解释,鄙人不才,如有错误,请指正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