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过去了,耳朵风声一阵一阵的
文 | 杨三喜
在朋友圈看到有不少影视行业的从业者都感慨过当下的影视剧,尤其是剧的排播和上线的随机性,确实,档期不可测的原因或许有很多,但这种随机性和所谓的“零宣发”其实对于剧的伤害也是巨大的……
毕竟,在当前这样一个空前碎片化和注重噱头的大环境下,想要重现“自来水”的自然发酵放大成为爆款的几率是不太可能的。比如,新版的《风声》已经收官,但对于很多网友来说,这部剧似乎就没有出现过,“轻轻的它来了,轻轻的它又走了”。
为什么,这样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改编的电视剧在市面上近乎“失声”?而曾经扛起国产电影口碑的IP为什么这次不灵了?
1
《风声》的故事其实很多人都很熟悉,毕竟,当年的电影版是相当成功的。
2009年,由陈国富和高群书执导,周迅、李冰冰、张涵予、黄晓明以及苏有朋等联袂主演的电影《风声》,不仅票房达到2.25亿,更是让诸多参与其中的演员都达到了他们电影生涯的一个小高峰。
作为国产优秀电影的代表作,这部电影也使得其原著作者麦家进入到很多人的视野。
确实,在前IP时代,创作过诸多谍战小说的麦家,可以说是很早就享受了影视改编的红利。
2005年,麦家《暗算》改编的电视剧正式开播。由谍战剧之王柳云龙亲自操刀,王宝强和陈数等主演,这部剧可以说开创了全新的谍战剧时代,而且也让更多人看到了王宝强作为演员的可塑性——在这部剧之后,在出版圈早已成名的作家麦家,也可以走出圈层,成为公众层面的名人。
2009年,麦家同名作品改编的电影《风声》上映,票房和口碑双双爆棚……之后,麦家和他的作品也都迎来更加高光的时刻。
2011年,或许是一个转折点。虽然有三部作品上线,但细究成绩却较之前有很大的回落。
《风声》改编的《风声传奇》,汇集了廖凡、刘威葳、张歆艺、胡可等一众实力派的演员;胡军、郭晓冬等领衔主演的《风语》以及梅婷、王志飞主演的《刀尖上的行走》——三部电视剧分别登陆央视和卫视,但成绩只能说是良好,较之前《暗算》和《风声》的差距很大,就是在同期的电视剧作品中也难称得上“头部作品”。
为什么到了2011年麦家的作品改编剧没那么受欢迎了?原因其实也并不复杂,一方面,虽然每个作品都很优秀,但总体的脉络或者是风格其实是近似的,观众短时间接受这么多同一个作家的改编剧集必然会产生审美疲劳;另外一方面,谍战剧其实很考验创作者尤其是幕后团队的功底。
事实上,在2011年前后,谍战剧开始进入到小小的爆发期,从孙红雷的《潜伏》到张嘉益的《借枪》,以及胡歌和靳东等主演的《伪装者》……可以说,这些谍战剧不仅故事精彩,也使得孙红雷张嘉益以及靳东们纷纷迎来了作为演员生涯的全新高度。
只是,麦家的作品影视剧改编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了曾经光芒。
之后,或许出于家庭原因,或许是出于人生的思考期,至少在公众层面以及影视化的泛娱乐内容层面,麦家作品的影视化之路进入了漫长的蛰伏期。
2
这,不仅仅是巧合。
在过去很多年里,文学作品给影视行业提供IP源头的惯例被打破;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作品在2015年之后崭露头角,成为电影、电视剧的IP源头,而且不仅有女频作品,更有玄幻、悬疑乃至军事题材的网络小说等等都有着影视化改编的意向。
而传统的文学行业,不仅是因为创作频次的问题,更是因为越发年轻的观众群体对影视剧题材需求的变化,也使得曾经作为影视剧创作源头的传统文学日益式微。
当大小屏幕上,越来越多的网络IP登堂入室,和鲜肉小花们开始收割话题和流量,如果还是以曾经的经验来面对市场又会是一种什么效果?尤其是,当品质只能说是水准线左右,没有真正的拔尖的品相的时候。
腾讯视频独播的新《风声》就在这样的时刻开播,并且没有经受住观众的考验。
圣诞前夜,《风声》上线。根据猫眼专业版、灯塔专业版等第三方数据显示,上线首日该剧在全网剧集热度排行中并没有计入前20,没有突破开门红后的收视情况也是不容乐观,关注度、话题讨论情况以及热度始终是不温不火。
这其中,和相对平淡的宣发也是不无关系。剧集惯用的宣发讨论,无论是正向的还是炒作类的,剧版《风声》的片方和平台方似乎也没有行成体系的投放。只是不知道是因为对于这部剧的信心不足,还是出于其他方面的场外因素的影响。一直到收官,这部剧都保持着相当冷清的收视局面。
如果在网络里搜索这部剧,其实还是有一些网友在追这部剧的,但无论是觉得这是一部优秀的谍战剧的网友,还是觉得这是一部抗日神剧的网友,他们各自的争议和交流都没有引发足够的冲突和热度——这究竟是为什么?
很多网友和读娱君观点较为一致,认为是因为没有宣传而导致这样惨淡收视情况。
也有部分网友认为,因为这部剧和麦家之前的作品相比,虽然为了收视率妥协了一部分,但妥协的不够彻底。比如演员阵容,徐璐、文咏珊、周一围、张志坚、杨祐宁等也都是观众的熟脸,但确实谈不上流量,这和近年来谍战剧大量启用流量演员的路数也是不一样的;可如果是拼实力,徐璐、文咏珊等也不是真正被市场认可的实力派……
此外,电影版《风声》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类似高阶班的密室杀人事件中,每个角色都不是单纯的,都是有着复杂性的;但到了剧版,或许是为了篇幅,影版集中的刺激感和紧张感大幅度的降低。此外,这一版《风声》也是启用了AI换脸技术,演员表中最初并没有周一围,后来因为赵立新事件后,才用AI换脸更换为周一围,但效果也是被吐槽为五毛特效。
而且,有影版珠玉在前,新版《风声》里诸多不合理的细节也被很多观众所不接受,这也使得这部剧始终没有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热度或者说热议程度或许不能代表一部剧集是否有品质,但缺乏问津的剧集只能被束之高阁,即使豆瓣评分在7分之上,也难掩新版《风声》的乏善可陈。
但对麦家而言,新版《风声》或许也是其在IP影视化浪潮中的一次果敢的弄潮。
3
2019年,麦家携新作《人生海海》,在很多大型的活动中亮相,一方面推介新书,另外一方面也为之后在影视市场的新动作做铺垫。
作为谍战影视剧天花板的《风声》,是华谊兄弟出品的,可以说2009年前后也是华谊兄弟作为制作公司最风光的年头;之后的剧版《风声传奇》同样也是出自华谊兄弟,但那个时候,华谊兄弟的剧集开发层面较之电影已经是有所逊色,这或许也是剧版未能大火的缘由之一。
《刀尖上行走》的主要出品方是绿城传媒,曾经风光无限好的绿城曾经的影视化跨界的作品……之后因为绿城集团陷入危机,传闻被某床垫品牌溢价收购,但现在也是渺无踪迹。另外一部剧《风语》的出品方皓翰影业也曾经对影视行业虎视眈眈,如今,这家公司也早已经销声匿迹。
到了2020年,影视行业的主要出品方都是来自于互联网,新版《风声》的出品方是企鹅影业和麦挺文化,企鹅影业无需赘言,早已经是当下影视行业的平台级的巨头,麦挺文化则是麦家的关联公司,或许未来,麦家的经典作品的影视化开发还将会和企鹅合作。
相对传统的文学作品的影视化开发和网络文学作品的影视化开发,究竟有何差异?题材或者说文本的能量才是根本,但到了电影以及剧集作品上的时候,更多的还是需要主创团队和演员们的努力——所以,如果麦家的作品后续想要重现辉煌,就要看出品方可以给匹配什么样的阵容,这或许才是新版《风声》带给行业的思考吧。
最后:
《风声》金身破了两次,但并不能改变原著文本的优秀;但麦家的作品又经得起几次的折戟?还是说,既然最好的时光已经过去了,那就顺流而下,多捞一笔是一笔?
*原创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声音的声的组词
声的组词 : 男声、 风声、 大声、 声音、 回声、 声明、 笑声、 高声、 声乐、 和声、 响声、 喊声、 掌声、 声望、 声部、 鼾声、 轻声、 声息、 声谱、 呼声、 声请、 应声、 童声、 噪声、 恶声、 声援、 上声、 蜚声、 声名、 声旁、 声势、 失声、 双声、 曼声、 声速、 声口、 声调、 做声、 连声、 谐声声的组词有哪些
声明 shēng míng声色 shēng sè
声音 shēng yīn
声望 shēng wàng
声誉 shēng yù
声气 shēng qì
声名 shēng míng
声调 shēng diào
声讨 shēng tǎo
声称 shēng chēng
蜚声 fēi shēng
心声 xīn shēng
厉声 lì shēng
循声 xún shēng
噤声 jìn shēng
风声 fēng shēng
失声 shī shēng
应声 yīng shēng
名声 míng shēng
悄声 qiǎo shēng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