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提的智商,阿凡提是最聪明的人吗
对全国人民来说,如果要在维吾尔族中选出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那大约不管怎么选,排在第一的也是阿凡提。甚至可以这么说,如果要在中国的所有民间传说中,选出一位最有代表性的机智人物,那么阿凡提都很有可能拔得头筹。
咱们关于阿凡提的图书浩如烟海
反正只要是咱们一提阿凡提,脑海里首先想起来的就是机智、诙谐、嫉恶如仇、戏弄权贵这些标签。
然而,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阿凡提这个人物,却并非完全如此,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中,更多的时候阿凡提等同于笨蛋、傻瓜、吝啬鬼,完全是一个智商欠费的形象,很多方面更像是咱们的尼古拉斯·赵四或者克里斯蒂安·刘能这样的“东北F4”。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说是在中国某所学校在面对各国留学生的一次汉语比赛中,老师将一个印有阿凡提图像的杯子作为一等奖的奖品,颁发给获得第一的一位塔吉克斯坦的学生——意思很明显,就是表示获奖者是一个如阿凡提一样聪明机智的人——未曾想这却引起了这位塔吉克斯坦留学生的不满:为什么给我一个画着笨蛋的杯子?因而拒绝领奖。
因为在包括塔吉克斯坦在内的很多国家中,如果说一个人是笨蛋和傻瓜的话,往往会说:你是阿凡提吗?
这与我们中国人心目中的阿凡提形象可谓大相径庭了。
记忆中似乎咱们在很多少数民族中,都曾大力挖掘、塑造过类似于阿凡提这样的人物,但好像到最后也只有阿凡提成功的深入人心。这个原因,很大一部分大约应该归于从1979开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木偶片“阿凡提的故事”系列,这个系列一直拍摄到1988年,尤其是最初的几部,如《种金子》、《卖树荫》、《兔送信》等最为人所熟知。在今天的豆瓣上,《种金子》评分8.8,其他的十来部似乎评分都在8.7,分别好于94%和90%的其他短片。1980年,北京电影制片厂还拍过一部阿凡提的大电影,这些都使阿凡提这个人物的知名度在相同类型的人物上无可匹敌。
咱们的《阿凡提》大电影
但是阿凡提这个人物却并非是一个本土诞生的人物形象,或者说,不完全是。
在世界范围,主要是阿拉伯地区和中亚地区,阿凡提的形成有着多个源头,一般认为,阿凡提这个人物最主要的源头,分别是来自阿拉伯的朱哈和来自土耳其的霍加·纳斯尔丁(也译写为霍加·纳斯列丁)。至于中国版,或者说维吾尔版的源头,除了来自于阿拉伯的朱哈与土耳其的纳斯尔丁之外,则还和鄯善县鲁克沁的一个历史人物毛拉翟丁有关。
因为了这个缘故,世界范围内的阿凡提故事,因为不断地融合与交汇,既有着高度的一致,但是又因为地域和文化氛围的不同,有着很大的差异。甚至是同一个故事,内容一样,但是所反映的“三观”却也大相径庭。简单地说,阿拉伯的朱哈更像是一个蠢萌蠢萌的笨蛋;土耳其的纳斯尔丁更像是一个幽默的智者,而中国的阿凡提,则更像是一个“三观”正确、根红苗正,具有阶级斗争思想的革命斗士。
举个例子:比如一则阿凡提的故事是这样的:国王和阿凡提一起洗澡,国王让阿凡提评估一下自己值多少价钱,阿凡提随口说了一个数目,结果国王大怒,说:我身上的珠宝就已经值这个价钱了。
国外的纳斯尔丁版本是这样的:
纳斯尔丁不慌不忙地说:没错,我说的就是珠宝的价值,因为国王您是无价的。
而国内的阿凡提版本则是:没错,我说的正是珠宝的价值。
两个版本放到一起看,就能看出纳斯尔丁对国王是赞美和奉承,而阿凡提则是嘲讽国王一钱不值。一点细微的差异,价值观差之千里。
而在阿拉伯的朱哈身上,更多的故事是蠢萌型的,如在一间漆黑的屋子里,有人让朱哈拿一下他左手边的某个东西递过来,朱哈说:屋子里什么都看不见,我怎么知道我的左手在哪里?
还有一则很著名的段子是,朱哈丢了自己的驴,然后对别人说:幸好当时我没骑在驴上,要不就连我也一起丢了。
如此种种。
除了朱哈的蠢萌,朱哈还十分的吝啬。
比如一则故事说:有邻居去找朱哈借驴,朱哈说:我去问一下我的驴,然后煞有介事地问了一下自己的驴后,对邻居说:我的驴不愿意去。
但是这个故事到了纳斯尔丁这里,就变成了纳斯尔丁问过驴后,对邻居说:我的驴告诉我,上次你借它的时候,挨打太多,不愿意去。
这两个版本放在一起看,朱哈是吝啬,还死要面子,而纳斯尔丁则是委婉地对邻居进行了批评和拒绝,人物的本质便完全不同。
那么无论是朱哈,还是纳斯尔丁,直到中国版本的阿凡提,他们的渊源大致上是怎样的呢?
霍加·纳斯尔丁是土耳其的一位学者,生活在十三世纪,也就是中国的南宋时期。霍加·纳斯尔丁去世后,其故事广泛流传,后人便专门搜集整理有霍加·纳斯尔丁的笑话故事集。而在霍加·纳斯尔丁之前,阿拉伯地区就已经广泛流传着关于朱哈的笑话和故事。
朱哈生活的年代更早,大约在八世纪阿拔斯王朝早期,大体上是中国的初唐到盛唐这一阶段。十世纪时,朱哈的故事就已经见诸文字,广泛流传于两河流域和地中海东岸一带,是阿拉伯地区妇孺皆知的人物。而且朱哈的故事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而不断流传到很多国家和地区,比如在埃及,朱哈被称为戈哈;在北非的柏柏尔人中,被称为杰哈;西西里人则称为久法,其他在不同地区还被称为贾哈、休哈、朱希等等。
朱哈故事的形成和当时阿拉伯上层的风气有关,当时无论是国王还是显贵,饭局的时候都爱听笑话助兴,于是一批当年的段子手就应运而生,专门在宴会之上讲段子,很类似于今天我们酒桌上讲段子的风气,大概唯一的区别是今天我们的酒桌上更受欢迎的是黄段子。
而当朱哈的故事传入土耳其后,很快就与霍加·纳斯尔丁的故事合流,在民间逐渐演变成了一个人,被人编为“霍加·纳斯尔丁·朱哈趣闻轶事集”,也被称为“阿凡提故事集”。因为“阿凡提”这个词汇,在突厥语系中,除了是对有学问的人尊称之外,还可以用作对一般男性的统称,大约类似于汉语的“先生”。
霍加·纳斯尔丁与朱哈的故事合流后,随后也进入了新疆,然而,新疆的阿凡提故事在流传中,却又与新疆民间的一位智者相融合,形成了维吾尔版本的阿凡提,这个智者,就是生活在今天鄯善县鲁克沁镇的毛拉翟丁。
毛拉翟丁,又译写为毛拉则丁,出生于1815,卒于1881年,生活在清嘉庆到光绪年间。毛拉翟丁的“毛拉”二字实际上是对他的尊称,意为老师、智者。
据记载毛拉翟丁出身于鲁克沁镇托格拉村的一个瓜农家庭,也的确是根红苗正。因为其天资聪颖,自幼便在鲁克沁的麦德里斯清真寺,也就是俗称的双塔清真寺学习维吾尔文、阿拉伯文,饱读了大量波斯和中亚著名作家的诗文集,是吐鲁番一带著名的饱学之士,名望很高。
鄯善县鲁克沁镇的双塔清真寺 末胡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绘制
而毛拉翟丁本身的性格诙谐机智,应该也是当年著名的段子手,所以在他20岁时就被当时的吐鲁番郡王召进王府服务。
从现在留下的资料看,毛拉翟丁的秉性和后来中国版本的阿凡提极为接近,毫不谄媚,性格直率,虽然身在王府,却常常嘲讽达官贵人,包括郡王府的上上下下,大概逮着机会都会被他刺一下。因而毛拉翟丁曾经8次被郡王逐出王府,但又8次被请回王府。郡王可以说对他是又爱又恨。据说毛拉翟丁第8次被郡王请回王府时,郡王对他说:“你应该知道你身上的缺点了吧?”毛拉翟丁说:“我知道,我的缺点有三:一不该有眼睛,看见好坏;二不该长耳朵,听到人们的议论;三不该长嘴巴,什么都要说。”郡王对他无可奈何,只好一笑了之,称他是“我难以割舍的敌人”。
甚至毛拉翟丁在去世前,他都不忘对达官贵人的嘲讽。据说在当年毛拉翟丁卧病在床,即将去世,当地的维吾尔族执法官员特意去毛拉翟丁家进行挑衅,说:“你虽然见多识广,但是你还没有见到过魔鬼吧?”
毛拉翟丁则说:“谁说没有?我当然见过魔鬼。”
执法官员很得意,问:“那你见过的魔鬼长什么样呢?”
毛拉翟丁说:“哦,你回去照照镜子就知道了。”
维吾尔民间流传有大量关于毛拉翟丁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基本都成为了后来中国版的阿凡提故事。包括这段临终对话。
但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阿凡提故事与影片,仍然和以朱哈、纳斯尔丁和毛拉翟丁为原型的阿凡提故事不同。阿凡提的形象从民间走向庙堂,还有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造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版本的阿凡提更加体现了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国内最早对阿凡提故事的整理是1955年,当时的《民间文学》七月号第一次整理发表了《纳斯尔丁·阿凡提故事集》。随后从1958年到1978年,国内很多出版社都出版了各自的阿凡提故事集,直到阿凡提系列木偶片的诞生。
在中国搜集、整理阿凡提的故事过程中,简单地说,第一是大量剔除了朱哈那种蠢萌类型的故事,而这类蠢萌类型的故事在国外的“阿凡提”故事集中,所占比例很高,有的占到了四分之一,还有点甚至占到了三分之一之多。这也就是为什么前面所说的那个塔吉克斯坦的学生不愿意领一个印有阿凡提形象的奖品的原因了;
第二,则是有意识增加和拔高了反抗权贵,讥讽权贵的故事,这倒不是说以前的“阿凡提”类故事中没有这方面的内容,而是没有我们后来看到的那么突出。我们看阿凡提的故事系列木偶片就能很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基本上所有的内容都是对伯克大人(官员)、巴依老爷(地主财主)这样权贵阶层,亦即剥削阶级的批判和嘲讽。这一点非常符合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精神,底层劳动人民反抗统治阶级是最正确的方向,是讲政治;
咱们卡通形象的阿凡提
第三则是淡化了宗教内容。在朱哈与纳斯尔丁的故事中,既有拿宗教开玩笑的内容、离经叛道的内容和对宗教人士嘲讽的内容,也有宣扬宗教或者表达对宗教虔诚的内容,而在纳斯尔丁的故事中,对宗教的虔诚这一点则更为突出。国内版的阿凡提故事中,同样也有一部分对宗教人士嘲讽的内容,但是在木偶片中,宗教内容则被完全淡化,14部木偶片中,只有第一部《种金子》中出现过一句话和宗教有关。剧中阿凡提对自己不做礼拜的回答是:“真主正为有钱人造天堂,还来不及管我们呢。”而其余的木偶片中,除了偶尔会有“真主保佑”这句话外,便再无涉及到宗教的内容和场所。这大概也是接受了大电影《阿凡提》的教训。在大电影《阿凡提》中,由于片中的阿凡提对宗教有所嘲讽,并表现了宗教法官喝得酩酊大醉等场景,引发了一些人的不满,提出“伤害了信教群众的感情”。
大电影《阿凡提?中的阿凡提形象
最后一点,则是抹去了阿凡提的婚姻状况。
无论在什么版本的阿凡提故事中,阿凡提的婚姻状况都很明确,是有老婆孩子的,但是在电影里,阿凡提似乎一直是单身。这一点大约也很符合当时的时代特色和要求,正面人物好像都是没有儿女情长的。因此中国版的阿凡提有意无意的就成了单身狗,一刻不停的奋斗在和剥削阶级作斗争,为劳苦大众打抱不平的伟大事业上。
不管怎么说,阿凡提这个人物形象在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经典的形象,一个文化流传过程中典型的“箭垛式”人物,就是各种与其相类似的故事,都会往这个人物身上汇集,使其的故事越来越丰富。在汉文化中,这种“箭垛式”人物也屡见不鲜,比如我们熟知的包拯、关羽、鲁班、狄仁杰等等。
今天,阿凡提的故事广泛存在于世界上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版本的阿凡提在经过维吾尔化,融合了毛拉翟丁等维吾尔民间智者的形象,以及经过政治正确的改造之后,也向外倒流传播,使其成为了一个跨越了国家和地区,文化交融和演化的样本。
《阿凡提的故事》读书心得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心得,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心得而烦恼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阿凡提的故事》读书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阿凡提的故事》读书心得1寒假里,妈妈陪我到图书馆借了许多书,而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阿凡提经典智慧故事》,十分有趣,里面讲的是足智多谋的阿凡提智斗各种坏人,大快人心的故事。
阿凡提简直是聪明无比,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落后的小村庄这个小故事。故事讲的是在一个异乡的山寨,农户种的麦子,上面的麦穗到收割时都被地主收走,下面没用的麦秆留给了农户们,因为这里的地主有一个上缴下留的规定。这是要饿死人啊!地主也太狠心了,简直比半夜鸡叫里的周扒皮还可恨!阿凡提知道了这件事,就教农户们种番薯,给地主缴上面不能吃的番薯藤,下面的番薯留下来。气急败坏的地主又改成了缴两头留中间, 聪明的阿凡提又教农夫们种玉米,中间的玉米棒农夫留下,缴给地主两头的玉米杆,地主再也无计可施,被打败了。看到这里我忍不住为阿凡提的聪明智慧拍手叫好。这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啊!纵观大千世界,像阿凡提那样用智慧解决困难,帮助大家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十几年如一日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低头弯腰,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终于在1973年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奠定了基础。阿凡提绝顶聪明,用他的智慧打败地主,帮助了善良的农户们。
袁隆平刻苦努力,用他的智慧解决了世界性难题。可见,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从小刻苦努力,学习丰富的文化知识,多读书,多动脑,做一个有智慧的人,遇事多想办法,不慌张蛮干,用我们的智慧帮助他人,造福社会!
《阿凡提的故事》读书心得2《阿凡提的故事》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里面有的故事我已经看过好多遍了。这本书主要写了阿凡提的幽默和智慧。他用他的幽默和智慧去惩罚坏人,帮助穷人。
小时候,阿凡提的爸爸带他去别人家做客,别人给他一块糖,爸爸问他应该说什么,阿凡提说:谢谢!再给一块!他的话带给了别人快乐!有一次,他丢了驴,且见人就说,谢谢上帝!妻子生气地说:你丢了驴还说谢谢上帝?阿凡提说:如果我坐在驴上,岂不是连我也丢了!他妻子哭笑不得,没法生气了!因为他的幽默,使大家的生活更加的快乐。
另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国王要一个老头在三天之内找到一物三吃的食品,但第三天了,老头还没找到,所以他愁眉苦脸。阿凡提带着老头买了一个哈密瓜交给国王,国王看见了准备杀老头,阿凡提说:这哈密瓜,瓜仁您可以吃,瓜皮羊可以吃,瓜子鸡可以吃,这不就是一物三吃吗?国王听了只好放走了老头。阿凡提靠自己的智慧救了这老人。阿凡提还救了和帮助了很多人。
阿凡提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多帮着有困难的人,也要惩罚坏人。我们要学习他的智慧和幽默,才能和阿凡提一样聪明!
《阿凡提的故事》读书心得3从《阿凡提的故事》一书中,我认识了勤劳、勇敢、幽默、乐观的阿凡提。阿凡提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他的话总是令人心服口服。
阿凡提的若愚不是外貌看起来傻呵呵的,而是经常用玩笑忽悠大家,使对方无话可说。所以,玩笑可以解决不少的问题。有一次小朋友嫉妒阿凡提的红鞋,想趁什么时候拿走阿凡提的鞋子,终于有一天,小朋友和阿凡提比爬树,那时,小朋友暗算:等他脱鞋的时候,再穿一穿,藏起来,看你怎么下来!嘻嘻!阿凡提胶下鞋,爬上树,咦?阿凡提的鞋呢?哦!原来插在阿凡提的口袋里,小朋友们有些疑惑,问:阿凡提叔叔,你为啥不把鞋放在地上?其实阿凡提早看透了孩子们的心,回答:啊!孩子,要是上面还在一条路的话,我没鞋怎么走啊!树下的小朋友无话可说,打消了这个念头,不在对阿凡提做出暗算了。所以,智慧是可贵的,没有它就没了一切,所以大家发尽量大智若愚,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有很多爱心包围我们,爸爸妈妈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环境,老师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也许,我们不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但是,我们一定要像阿凡提一样正直善良、乐观勇敢,做一个积极向上、坚强不息的人。
《阿凡提的故事》读书心得4我读的这本书是关于阿凡提的,在每一个小故事里面都会让你觉得阿凡提真笨。比如有一个小故事:名字叫《我把猫扔进去了》,内容是一只老鼠掉进了阿凡提家的水缸里。小阿凡提冲着爸爸喊道:爸爸,一只老鼠掉进我们水缸里了!快把它捞上来。爸爸喊道。不用了,我已经把我们家的猫扔进去了!小阿凡提答到。
这个故事可不可笑,小阿凡提都把猫扔到水缸里了。还有一个名字叫《瞎了眼》。阿凡提应召征兵不久,参加了一次攻城战役。他举着一个特大的盾牌向前冲去。突然,从城墙上飞来一支箭射中了他的腿。他暴怒地朝城墙上的敌人喊道:喂,你们真是瞎了眼,这么大的盾牌看不见吗?为什么把箭射到我的腿上?
这个故事里阿凡提虽然拿着盾牌,可是敌人可以用箭射到没有盾牌挡着的地方。
这些故事都会让我们眉开眼笑。
《阿凡提的故事》读书心得5我读了《阿凡提的故事》这本书,在读的过程中,我每时每刻都十分快乐,一有时间就读,终于读完了一口气读完了。《阿凡提的故事》这本书是由一个个精彩的故事编辑而成。其中的主人公阿凡提语言幽默、平易近人。他机智聪明、勤劳勇敢、富有正义感。他蔑视一切统治阶级的腐朽的东西。
阿凡提变化机智,从事过许多职业,给他了很大的灵活性和随机性。阿凡提用巧妙地语言让国王、富商等洋相尽出、狼狈不堪。让坏人受到了讥讽,让他们难堪,甚至是无言以对。阿凡提的一生十分的有影响力,他有时机灵,有时愚蠢,有时自己解嘲,大脑时刻不停的运转着。阿凡提喜欢开玩笑,但是,常常有人抓住他的话柄来让他下不了台,而他则会用巧妙地语言来使他们无言以对。究竟阿凡提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答案是热心、乐于助人,是一个十分热心的好人。但是,他也有不足之处:爱贪小便宜,不礼貌等。所以,阿凡提在我们心目是一位与坏人斗志斗勇的智者。阿凡提,铭记在我心中,让我骄傲。我要学习他的能言善辩与幽默,为我的生活填一份彩,增一份乐!
《阿凡提的故事》读书心得6我很喜欢读书,尤其喜欢《阿凡提的故事》。书里每个故事都非常有趣,写得都是发生在生活中的真实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触很多。
书中讲了阿凡提做的每一件事都表现了阿凡提的聪明才智。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阿凡提和巴依老爷斗智斗勇的内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例如《拆我的那一层》这个故事,内容是这样的:阿凡提向一位巴依借钱盖了一栋两层高的楼房,但巴依很贪心狡猾,他一心想着把楼上那一层弄来自己住,于是他要求阿凡提拿房抵债,要不就马上还钱。阿凡提没有钱,没办法,阿凡提只能把二楼给了巴依住。后来聪明的阿凡提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假装拆了自己住的一楼,巴依见阿凡提要拆一楼,害怕自己的二楼会倒塌,只能花高价把阿凡提的一楼买了下来。
巴依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啊!《阿凡提的故事》突现了阿凡提充满智慧,他遇到问题沉着冷静,善于思考。今后我要向阿凡提学习,做一个有智慧的人。
《阿凡提的故事》读书心得7我一口气把《阿凡提的故事》读完了,我为阿凡提的聪明喝彩。
阿凡提这个名字从小就在我脑海中埋下了根,那时,我经常听比我大一点点的姐姐给我将阿凡提的故事,他是一个很典型的人,长得虽然不怎么好看,但是他很善良,热爱帮助别人,关心别人,特别是贫困人们他更加爱护。他讨厌权贵,而且勇于和权贵做斗争《阿凡提的故事》讲的正是这样的一个故事,他在故事中机智与皇帝做斗争。他善于抓住皇帝的弱点,胜利地救了自己一命,逃过了一劫。
《阿凡提的故事》虽然简短,但是却把阿凡提的聪明机智淋漓尽致地描述了出来,使人目睹为快。儿童通过看这样的故事,很容易从故事中学到知识,非常利于儿童的思维成长。
《阿凡提的故事》读书心得8许多人都听说过阿凡提的故事吧!我也很喜欢看阿凡提的故事,讲的都非常有趣,而且写得都是发生在生活之中真实的故事。这本书讲了阿凡提的许多故事,而且每讲一件事都体现出阿凡提很聪明,而且有时却为了某一件事,弄得心烦意乱。
读了阿凡提的故事事之后,我一直深受感触,做事不能慌张,要认真思考。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要向别人的好处学习,不要向坏人学。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难题,都会有正确的答案。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找到自己想得到的答案。
故事讲的是阿凡提看见人家在吃东西的时候,偷偷摸摸把食物放进口袋里,所以阿凡提担心人家的口袋渴了,于是把茶水倒进人家的口袋里。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对于贪婪的.人来说,阿凡提用这样的方法来讽刺他是再好不过了。
《阿凡提的故事》读书心得9最近,我读了《阿凡提的故事》这本书,我被阿凡提的聪明、机智、乐于助人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书中,阿凡提一心帮助穷苦人民、教训富人的故事篇篇都很感人。我通过阅读,从中读懂了很多道理。
当我读到《种金子》这一篇时,不禁哈哈大笑,尽然有这么愚蠢的国王。同时,我也被阿凡提的聪明机智感动了。
阿凡提利用国王的贪心,第一次满足了国王种金子的请求并付给了国王金子,谁知贪心的国王继续让阿凡提种金子,聪明的阿凡提巧借天旱种不出金子惩罚了国王。
在这个小故事中阿凡提非常聪明,非常勇敢。我一定要向阿凡提学习,做一个善于思考、勤动脑筋的聪明孩子。
有时,阿凡提是皇帝身边的近臣,有时他又是云游四处的单身汗,他从事过许多职业苦力、车夫、医生等等,但是他始终都是一名勇于反抗的斗士。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有很多爱心包围我们,爸爸妈妈为我们创造了美好条件,老师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我们一定要向阿凡提一样正直、善良、乐观、勇敢,做一个积极向上,将强不息的人。
《阿凡提的故事》读书心得10阿凡提是我国维吾尔族及全国各族人民家喻户晓,且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的人物,并具有“宇宙级幽默大师”的称号。《阿凡提的故事》这本书汇聚了阿凡提的经典故事有《吝啬鬼》、《井与馕》、《撒谎》及《我是大忙人》等。
我被书中阿凡提的聪明智慧所吸引,被书中阿凡提的惩恶救善的行为所感动,被阿凡提诙谐幽默的语言而捧腹大笑。尤其是《臭烘烘的黄金》这个故事,让我更是笑得合不拢嘴。故事讲述了阿凡提在一个钱罐里存了41枚金币藏在了杂货店老板的后花园,杂货店的老板发现后将金币全部盗走,阿凡提发现金币被盗后,猜到是杂货店老板偷的,但是阿凡提没有证据。于是阿凡提想出了一个惩治杂货店老板的好办法。这天,阿凡提跑去杂货店在老板跟前自言自语说:“老板,36个金币加上72个金币是多少108个金币,108个金币再加上41个金币是149个金币,还差一个就150个金币。”杂货店老板一听觉得其中大有文章,于是将41个金币又放回阿凡提的钱罐中。第二天一大早,阿凡提在后花园放存钱罐的地方半天才出来,杂货店老板一看阿凡提走了,就飞般地跑到了后花园放存钱罐的地方,迫不及待的去拿钱罐里的钱,谁知他却摸了一手便便。
阿凡提利用自己的智慧打败了杂货店老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老老实实做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的财富才是属于自己,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要去拿,贪婪会给自己带来应有的惩罚。
阿凡提的故事,要概括的哟~~
聪明的阿凡提阿凡提游过了许多国家,这次他又来到了富贵王国。富贵王国里面有一个瞧不起人的地主王八皮,阿凡提为此准备了一番,让王八皮输得心服口服。
有一天,王八皮对阿凡提说:“阿凡提听说你很聪明,我要考考你。有三个人要住旅馆,他们每人拿出10元,其实只要25元,掌柜应找给他们5元,他自己拿掉2元,给他们每人1元,他们是不是每人付出9元?聪明的阿凡提,你今天什么时候能给我一个答案?”阿凡提笑眯眯地说:“亲爱的王八皮先生,给你答案的时间不是凌晨1点到中午12点,也不是下午13点深夜24点。王八皮先生你就到那个时候我再告诉你吧? ”
听了这些话,周围的老百姓都高兴地欢呼起来。至于王八皮吗?已经遮住脸,跑回家去里了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