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穿越不科学,星际穿越电影太空镜头

时间:2022-09-11 23:58:55阅读:2285
作为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大事,登月离我们实在遥远,但毕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座永远的丰碑,它又总是离我们很近,有无数的影视作品都描绘过人类这一最伟大的壮举。像去年的[登月第一人]、科幻、搞笑的[黑衣人3]、HB…

作为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大事,登月离我们实在遥远,但毕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座永远的丰碑,它又总是离我们很近,有无数的影视作品都描绘过人类这一最伟大的壮举。

像去年的[登月第一人]、科幻、搞笑的[黑衣人3]、HBO的精品剧集《从地球到月球》……

[登月第一人]屏气凝神的登月场面

[黑衣人3],威尔·史密斯在发射台上和外星人PK

今年一部讲述阿波罗11号的登月纪录电影横空出世,好评无数。它用93分钟全景展现阿波罗11号登月的全过程,气势磅礴,恢弘大气,着实不该错过。

国内外好评如潮

这部[阿波罗11号]为何能够如此受人喜爱?

首先在于它的“真”。

能拍[阿波罗11号]是个机缘。

先和导演托德·道格拉斯·米勒结缘的是阿波罗17号,他们最开始在拍研究17号带回的月石的片子。因为它,拍摄团队接触、合作NASA、国家档案馆。谁曾想这次合作竟拉开制作[阿波罗11号]的序幕。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阿波罗登月任务期间,NASA曾有计划地将整个登月计划的种种拍摄下来,它们包括地球上的素材,也包含宇航员们在月球拍摄的画面。然而这些宝贵的影像资料,却被NASA直接封存……

在搞定阿波罗17号的月石之后,2017年5月左右,导演接到一封来自档案管理员的电邮,内容是: “嘿,朋友,我们发现了有关阿波罗11号的大宝藏!”

由此当年被NASA尘封已久的珍贵资料被呈现在托德·道格拉斯·米勒面前。

要我说,这老哥是点子好,也是命运使然

所以[阿波罗11号]展现的音频和视频、画面,全部来源于当年阿波罗11登月的真实影像,当看这部电影时,就相当于1969年7月16日站在卡纳维拉尔角看着土星5号起飞并在之后和三位“大大”一起登上月球。

看吧,等待吧,这个激动的时刻!

我在老鹰号上注视着你

拍摄团队整理出超过11000小时的音频记录和数百卷16mm、35mm拍摄的片段。这些数据是构建[阿波罗11号]的基础,不过在如今的数字时代,不修复怎能让世人目瞪口呆。

在数字化的修复(团队所处理的数据高达1PB)和将音频、视频完美结合后,[阿波罗11号]才达到了真正的无与伦比。

色彩饱满、胶片颗粒的厚重质感,都让画面富有史诗意味,这种来源于现实的“真”,让所有逼真的特效都败下阵来。艺术化的处理,永远没有现实映在眼前刺激。

远方浮动的云层清晰可见,影像的力量霎时彰显

优质的素材并不能决定[阿波罗11号]是否好看,更重要的在于如何呈现。

导演米勒二话不说为[阿波罗11号]选了一条“电影”路。

不同于传统解读式的科普纪录片,[阿波罗11号]没有背景导读,没有人物访谈,没有旁白啰里啰嗦的介绍。

电影直截了当,第一个画面就是镜头跟拍巨大的火箭运输车缓缓驶入肯尼迪航天中心39号发射中心,颇具气势。

阿波罗11号由此踏上旅程,电影也正式开始

如此特立独行的开始,像极了电影的叙事风格。

应该说我们都被“纪录”两字迷了眼,与其说是“纪录片”不如说是用绝佳素材拼接成的院线电影,导演是用电影的规则表现故事,而非纪录片的模式。

像在宇航员准备阶段,前一秒,他们还在发表登月感言,后一秒,电影竟切换镜头,从阿姆斯特朗开始,将三位宇航员的前半生迅速表现,不断闪回中,黑白与彩色的回忆片段将过去和现在联结。之后,他们将踏上月球,挑战深空。

前行的未知和回忆杀发生奇妙反应,更衬托他们的英雄之举

而等待发射时,为了不让电影沉闷,导演顺势,又将镜头从火箭和研究员身上拉开,对焦围观人群,普通人的散漫和工作人员的紧张产生对比;观众们的期待又继续了故事的进程。

早到睡觉的、买饭的、拍摄的、等待的,登月是壮举,也是又一次的狂欢

为了更加全面、不遗漏的表现,有时又会切屏展示(巧妙利用素材)

还有类似第一人称的观望,整部电影要的就是浸入式的体验,要的就是观众的一次次感叹。

影像的好,更推进了电影的优

当然这样制作是导演最开始就定好的,他喜欢这个style,传统纪录片的做法恰恰是他厌恶的。

但毕竟是纪录片,[阿波罗11号]仍有自己的优势和弊端,导演也有自己的解决方法。

即便是全民皆知的登月行为,阿波罗11号的具体细节对于大多数人仍是模糊的,既然是“电影”的方式,时长和节奏,必然要考虑。

[阿波罗11号]的做法是少解说,多展现。

电影只对登月计划的每一步做了阐述,剩下的看影像

同时导演也“门儿清”自己的电影优势到底是什么,所以,所有要加标注的,时间,燃料这些必要点,通通以不影响画面美感为第一前提。

最终效果嘛,自然是很出众的

看完[阿波罗11号],会对一些电影人的执着豁然开朗,会明白为啥昆汀、诺兰等一众大神希望胶片别死;

也懂得在CGI已经泛滥的今天,为何某些导演仍要坚持实景拍摄,比如乔治·米勒之[疯狂的麦克斯4]。

毕竟有些东西的确是无可替代的

当然对于我们观众来说,能享受到这样一部电影就是幸福。

星际穿越不科学,星际穿越电影太空镜头

星际穿越》深度解析是什么?

《星际穿越》深度解析是如下:

《星际穿越》是一部探索人性的科幻片,更是一部美轮美奂的太空科教片。在天体物理学研究领军人之一、同时也是影片制片人的基普·索恩的科学理论支持下,该片在历史上首次把基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方程的“虫洞”理论展现在了好莱坞银幕上。

就连索恩自己也表示,虽然在理论上已对“虫洞”和“黑洞”熟知已久,但真正在眼前看到还是头一遭。因此对所有观众而言,这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视觉享受,是一场揭开神秘太空面纱的奇幻之旅。

在索恩的帮助下,诺兰和他的团队一起从观众的视角,把震撼人心的“虫洞”穿越和美轮美奂的土星相遇完美呈现在了银幕上。诺兰始终坚持的实景拍摄与70毫米IMAX胶片的运用也都保证了最佳观影体验,而当飞船的强大混音带动影院座椅一起震动时,有那么一瞬间,观众可能会觉得自己真的就坐在那艘轰鸣的飞船上。

作为一种将一小部分人能欣赏的高雅艺术科普给普罗大众的艺术形式,《星际穿越》的触角伸到了严谨的科学领域。这一定观众们看过的最美科教片之一,感谢电影人在充分发挥想象力,为人类探索星空中无限未知可能的同时,仍然扎根于最原始最真切的人类情感,带给人们一段超越时空的美好。

剧情简介:

该电影主要讲述了,地球农作物因气候变化变得枯萎,成为农民的库珀是美国航天航空局的工程师和驾驶员,库珀十岁的女儿在自己房间发现了奇怪的现象,书架上的书老是往地上掉,后来,库珀在一场风暴后,在自家发现了一个现象,风沙组成了一个坐标。

库珀和女儿变开车来到这里,发现是一个美国航天航空局的秘密基地,随着他们的介绍,库珀了解了他们的计划,多年来他们已派遣了多名科学家去穿梭虫洞寻找能够让人们居住的行星,为了防止人类灭绝,男主答应请求,去穿越虫洞。

其中跌宕起伏,发现了一些秘密,但是这一去就去了91年,最后库珀回来的时候,他的女儿墨菲已经年老垂死了,他的女儿不想让父亲见到自己离开,就让他去寻找艾米莉亚。最后男主再次出发。

星际穿越不科学,星际穿越电影太空镜头

《星际穿越》深度解析是什么?

《星际穿越》深度解析是:

《星际穿越》是一部探索人性的科幻片,更是一部美轮美奂的太空科教片。在天体物理学研究领军人之一、同时也是影片制片人的基普·索恩的科学理论支持下,该片在历史上首次把基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方程的“虫洞”理论展现在了好莱坞银幕上。

就连索恩自己也表示,虽然在理论上已对“虫洞”和“黑洞”熟知已久,但真正在眼前看到还是头一遭。因此对所有观众而言,这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视觉享受,是一场揭开神秘太空面纱的奇幻之旅。

在索恩的帮助下,诺兰和他的团队一起从观众的视角,把震撼人心的“虫洞”穿越和美轮美奂的土星相遇完美呈现在了银幕上。诺兰始终坚持的实景拍摄与70毫米IMAX胶片的运用也都保证了最佳观影体验,而当飞船的强大混音带动影院座椅一起震动时,有那么一瞬间,观众可能会觉得自己真的就坐在那艘轰鸣的飞船上。

《星际穿越》在内地正式重映:

8月2日,诺兰导演的旧作《星际穿越》在内地正式重映,据专业票务平台统计,该片重映首日票房已破千万,并再次占据内地票房榜榜首的位置。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星际穿越》片长为169分钟,7月16日国家电影局发布的影院复工通知中要求电影院目前放映的电影每场不能超过两个小时。

《星际穿越》的上映和放映要求显然是相悖的,对此,郑州的影院在放映《星际穿越》时会安排必要的中场休息时间,“中场休息”这一规定也会延续到今后上映的超过两个小时的影片。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