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曲唱主题曲,片尾曲,插曲,推广曲 哪个比较厉害,流行音乐最佳影视歌曲含金量高吗

时间:2022-09-10 22:44:27阅读:477
从上世纪90年代的《渴望》(毛阿敏演唱)之于《渴望》,《千万次的问》(刘欢演唱)之于《北京人在纽约》;到本世纪《咱们结婚吧》的主题曲《终于等到你》(张靓颖演唱),《延禧攻略》插曲《雪落下的声音》(陆虎演…

从上世纪90年代的《渴望》(毛阿敏演唱)之于《渴望》,《千万次的问》(刘欢演唱)之于《北京人在纽约》;到本世纪《咱们结婚吧》的主题曲《终于等到你》(张靓颖演唱),《延禧攻略》插曲《雪落下的声音》(陆虎演唱),《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主题曲《知否知否》(胡夏、郁可唯演唱)……对电视剧而言,一首好的歌曲无疑是锦上添花。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主题曲《知否知否》截图。

但当剧集歌曲产量日益剧增后,我们却发现,过去“一部剧捧红一首歌,一首歌唱火一部剧”的现象不复出现,反而经常一部剧六七首歌曲,大多籍籍无名。剧集歌曲市场正进入良莠不齐、大浪淘沙的发展节点。新京报记者采访青春繁花音乐创始人刘靖,韶愔音乐总经理王锋,音乐唱作人陆虎等业内人士,揭秘剧集人声音乐如何成为直击内心的力量。

发展历程:从“借用”歌曲,到大体量原创市场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电视剧第一个黄金时期,剧集歌曲还未专业化、具象化。大多数剧方考虑到时间、成本等方面,都选择由“歌手授权”而非“独家原创”。被大家熟知的《最浪漫的事》(赵咏华演唱)发行于1994年,直到2003年才成为电视剧《浪漫的事》主题曲。而2005年播出的电视剧《向左走,向右走》更是用了《当爱在靠近》《勇气》《我是真的爱你》《爱的代价》等诸多经典老歌。

即便是原创音乐,早年间大部分剧集的歌曲也仅有两三首。例如,电视剧《亮剑》的主题曲和片头曲都是《中国军魂》。资料显示电视剧《金粉世家》只有《暗香》《让她降落》两首歌曲。像《神雕侠侣》《仙剑奇侠传3》等观众基础盘较大、投资相对充裕的作品,才会有3首以上歌曲。

《金粉世家》主题曲《暗香》截图。

2015年左右,影视产业开始发生变化——从电视剧到电影,整个产业都仿佛按下了加速键,剧集尤为明显。剧方推广需求的增加,以及更为充沛的资金投入,都让原创剧集歌曲数量阶梯式疯长。

电影领域率先涉足宣传、推广曲,在发行、增加国民度、提高版权收益等方面拥有不俗收获——例如2014年电影《老男孩之猛龙过江》的宣传曲《小苹果》,2018年《后来的我们》中五月天演唱的同名曲等。曾有研究对1100位社交平台用户进行调查,64.5%的用户“在某部电影推出了一首很喜欢的音乐之后,考虑去观看这部电影”;27%的用户“选择观看一部电影最主要是由于主题曲、宣传曲、推广曲等”。

这种规律也开始被剧集行业效仿。剧方发现,“人声歌曲对于剧集可以有多维度的提升。”韶愔音乐总经理王锋表示。也正因此,剧集人声音乐也从片头、片尾、插曲的“常规搭配”,垂直细分为如今的推广曲、主题曲、人物主题曲等。甚至剧中的不同情侣都拥有不同的固定曲目。

此外,数字音乐版权的规范化,音乐平台的激烈竞争,也让剧集歌曲市场价值大幅提升,大量歌手涌入其中。它正在从一个小而美的行业,快速迈入中大体量原创市场。

发展瓶颈:三大原因造成作品爆红几率走低

根据腾讯音乐由你音乐研究院发布的《2020华语数字音乐年度白皮书》,伴随影视IP在影视音乐的生产制作及营销投入的增加,2020年影视音乐总产量保持上升趋势,其中影视剧音乐共发行751首,同比涨幅达到47%。

近五年,市面上也有不少优质剧集歌曲家喻户晓。例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主题曲《知否知否》,《长歌行》主题曲《光的方向》,《我们与恶的距离》主题曲《路过人间》等。

但,《北京人在纽约》主题曲《千万次的问》距今29年,《仙剑奇侠传3》剧集音乐《偏爱》《此生不换》《忘记时间》距今13年,热度仍只增不减……与产量显著增加相类比,当年发行几首红几首,一红就是十几年的盛景,却似乎不再了。

《长歌行》主题曲《光的方向》截图。

1)音乐收听、观剧习惯变化,导致歌曲难被听到

20年前,大众收听音乐的渠道大多是电视机、收音机、手机彩铃、流媒体。曾有数据显示,2003年数字音乐市场规模只有3亿元。“那时候歌曲数量少,精品相对多,很多歌曲总被听到自然就被熟知。”在王锋看来,伴随互联网和数字音乐市场快速发展,如今大众从单向被灌输,到主动筛选,对音乐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大,甚至一些音乐在筛选阶段就会被用户自动屏蔽掉。

其次,2021年有400多部剧集播出,以每部剧4首歌曲来算,就有将近2000首涌入市场。音乐唱作人陆虎比喻现状,就像过去街上只能看到10个人,总有1个人你能记住;如今街上有1000个人,大家都会眼花缭乱。“你之前听到一首好听的歌,你会下载去听。现在一首歌你可能只听副歌,你没有心思再去了解、去循环了。”

剧集歌曲不仅被淹没于浩如烟海的数字音乐市场中,同时也被快节奏的观剧模式所“屏蔽”。大热剧集歌曲多数都在剧中重复多次,或在重场戏中有完整展现。像《雪落下的声音》又被称为《延禧攻略》的“盒饭歌”——只要有人物下线就会“如约”响起。但如今,一部剧储备多首剧集歌曲,导致很多歌曲在片中很难被完全展现。“在切片、剪辑之后,一首歌可能就出现一两句。大家都还没品出味儿,就没了。”陆虎坦言。

此外,视频网站观剧成为主流,绝大部分观众都习惯“跳过片头片尾”,也导致很多观众竟都没听过片头曲和片尾曲。

《延禧攻略》片尾曲《雪落下的声音》截图。

2)反垄断降低版权收益,片方投入或减少

随着数字音乐版权日渐正规,剧集歌曲极具潜力的版权变现能力,一度让无数投资方趋之若鹜。根据腾讯音乐由你音乐榜《2019华语数字音乐年度报告》,某古装爆款剧音乐专辑2019年全年销售额达到3597万元。无独有偶,2021年另一古装爆款剧推出原声音乐大碟,几小时内众筹金额达近百万元。

据一位业内制片人T先生透露,以前剧方做几首歌曲主要看艺术需要,甚至不在乎版权所属或如何后续发行,有时只要歌手授权即可。但2019年、2020年,随着数字音乐版权竞争异常激烈,平台为剧集歌曲提供了非常可观的版权费用,且需求也有所提高。“这对制片方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收益渠道。后来大家就觉得,歌曲数量多一些,可能在数字平台的版权收益也会好一些。”这也导致一些剧方在音乐制作,尤其是歌曲部分的资金投入、宣传力度、重视程度均有所提升。很多剧也开始不考虑功能性,泛滥邀请大牌歌手演唱宣传曲、推广曲。一部二三十集的剧,七八首剧集歌曲的情况屡见不鲜,大部分却无人问津。“像之前有的二三十集的电视剧,做了好几十首歌。这种其实没有太多必要。毕竟剧很短,一首歌可能出现不了一两次,它的价值也不是很高。”T先生坦言。

这样的情形开始改变了。2021年7月2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责令腾讯及关联公司解除独家音乐版权、停止高额预付金等版权费用支付方式等。2022年1月6日,国家版权局约谈了主要唱片公司、词曲版权公司和数字音乐平台等,要求数字音乐产业各方协力维护数字音乐版权秩序。“独家版权时代”正在走向终结。

T先生坦言,如今剧集歌曲的版权收入、市场价值正在逐渐回归最初的时代。“反垄断之后,音乐平台在采购资金上会减弱。不管是对于片方,对于剧集音乐的投入和产量上,肯定也会有减弱的影响。”

3)大量创作者涌入,鱼龙混杂导致“行活”出现

剧集歌曲需求量剧增,也令该市场成为新的蓝海。为诸多幕后音乐人、腰部歌手提供机会的同时,也难免有良莠不齐的创作者涌入,将剧集歌曲沦为剧集工业流水线的“牺牲品”。

近些年也有一些并不专业的团队涌入,导致整个市场竞争激烈,剧集歌曲品质也开始参差不齐。陆虎便看到行业里出现了“干行活”的人——他们不是在创作作品,而是硬往歌词里塞旋律。“以至于当不好听或者不认真的音乐被大家听到后,我们也会被归类说,剧集歌曲都越来越不认真。”

未来:创作者更应重视歌曲本身的艺术性

如今,剧集产业正在进入平稳发展、降本增效的全新阶段,音乐创作人也在思考如何让剧集歌曲市场长久发展。

青春繁花音乐创始人刘靖为好的剧集歌曲总结了四个“好”字。首先,项目要好。导演、演员、剧本、拍摄画面、剪辑成片等缺一不可。这是不可或缺的土壤。例如正午阳光出品的高口碑剧集让不少剧集歌曲“出圈”,《红颜旧》(《琅琊榜》)、《生活总该迎着光亮》(《乔家的儿女》)、《知否知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等。

其次,歌本身要好。好听、好记、好传播。例如《知否知否》虽然是古风歌曲,但旋律朗朗上口;李清照的词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和传播度,团队考虑到流行音乐传播,还在前一部分又补充了几句歌词,产生了更为精妙、“跨越古今”的合作。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剧中歌曲广为传唱。

此外,好的、有知名度的歌手演绎,好的传播与运营也是锦上添花。刘靖表示,市面上比较火的剧集歌曲首先有较高的贴片频次。这个道理和广告宣传一样,只要在戏剧高潮部分出现,就更容易有传播度。例如电视剧《有翡》里的《无华》便不管男、女主甜或虐,都会反复出现。另外,像当年《知否知否》在片外的传播渠道上也下了不少工夫,包括超市、加油站等全国公共播放渠道、全国电台立体式的宣传运营、数字音乐平台推广运营等。

但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理念永远是纸上谈兵。刘靖对于剧集歌曲能否“命中”,还是抱着顺其自然的心态。在他看来,任何流行音乐的发展都是一样的,需要天时地利人和。10至20首好歌能“中”一首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音乐团队只能尽心把每一首都做好。

王锋则多次强调,剧集歌曲本身的“艺术性”更值得创作者重视。如今,他们已经把每一首剧集歌曲都当成独立的音乐作品创作。“剧集播得好,会把歌曲带出来的概率大一些,但也有一些剧没有歌红,这个就是音乐本身的能量。”

如今越来越多有才华的年轻音乐人关注到剧集歌曲市场,王锋对此很欣慰,“人才越来越多,我们可选择的余地也越来越多。”而版权反垄断后,观众也可以在多个平台听到一部剧集的原声带,一首歌被听到的几率又成倍叠加了。

“像今年《人世间》‘中’了两首歌,我替创作者开心。”陆虎坦言。刘靖则表示,十年之后,观众或许不再记得那些爆款剧的剧情、细节,但歌曲却能始终被铭记、被哼唱,这才是剧集歌曲成功的标志。“它能够给大众带来更多艺术欣赏,或者是审美价值,或者更长久的记忆,这个是最重要的(价值)。”

新京报记者 张赫

编辑 佟娜

校对 赵琳

影视曲唱主题曲,片尾曲,插曲,推广曲 哪个比较厉害,流行音乐最佳影视歌曲含金量高吗

越来越多歌曲因短视频爆红,这对音乐创作是好事还是坏事?

某主播在家中进行国风音乐直播。新华社记者 任 超摄
步入数字化时代,音乐作品的表现形式发生重要变化。数字音乐成为音乐产业的主流传播形式。不过,相较于传统唱片等实体音乐产品,数字音乐更易获取,也因此引发了许多版权问题。加强数字化时代的音乐著作权保护,成为平台、用户等多方主体面临的共同任务。

更多好音乐被听见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和智能手机普及带动下,短视频平台快速崛起,成为人们日常消遣的主要方式之一。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2021年中国短视频头部市场竞争状况专题研究报告》,2020年中国短视频市场规模达1408.3亿元。短视频用户规模超7亿人,预计今年将增至8.09亿人。
短视频走红拓宽了作为其重要组成要素之一——背景音乐的传播渠道。借由短视频推广,许多老歌再度翻红,一些鲜为人知的小众音乐被更多听众知悉并喜爱。为扶持国内原创音乐发展,一些头部短视频平台还策划推出了相关产品。2018年,抖音发起“抖音看见音乐计划”,在该计划带动下,2019年共有超2200万人在抖音上获得417亿元收入。
防疫期间,线下演出被大规模取消或延期,“云上赏乐”成了用户宅家娱乐方式之一。《2020抖音音乐生态数据报告》显示,去年抖音平台音乐人直播次数超204万次,吸引超98亿用户观看;平台共举办124场官方线上音乐会,累计共吸引超4200万人次观看。短视频搭起了音乐与用户之间的桥梁,让更多好音乐被听众听见,也让更多热爱音乐的人得以体会多元音乐文化。
部分作品或涉侵权
短视频平台带火了不少网络金曲,然而部分传唱的音乐作品却存在侵犯著作权的问题。
据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发布的知识汇编,音乐作品的著作权指音乐作品的创作者及通过继承、转让等合法途径获得著作权的民事主体对音乐作品依法享有的权利。通过网络方式公开使用他人的音乐作品,包括在线音乐、在线MV、网络翻唱音乐作品、网络K歌、网络短视频等,除了使用已过权利保护期的作品和合理使用的情况外,都需获得音乐著作权许可。
有专家统计,目前短视频平台中容易涉及版权纠纷的情况包括:未经授权将音乐作品作为短视频主要内容而应用的、未经授权对音乐作品进行二次创作的等。近些年,部分短视频平台上还出现了“音乐裁缝”乱象:一些音乐创作者截取其他音乐作品片段,七拼八凑再创作出一首新歌。美其名曰二次创作致敬经典,实则侵犯了他人音乐著作权。
专家表示,二次创作属于改编、汇编行为,征得原著作人授权许可且注明版权来源后方可对音乐作品进行二次创作。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未经授权许可使用音乐的,可能承担责令停止演出和停止播放、行政处罚、司法判赔、刑事法律责任等后果。
合力保护音乐版权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人享有包括表演权、复制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在内的13项财产性权利,著作权人可以许可他人行使该权利,并依法获得报酬。在使用他人音乐作品时,不仅要依照法律规定合理使用,还应获得著作权人许可,并为其支付相关报酬。
不过,保护音乐著作权确有一定难度。南京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副院长黄德俊指出,音乐著作权保护存在两个困难,一是音乐著作权不可能发生有形占有,无法像其他物权一样通过占有形式被有效控制和保护,因而容易受到侵害;二是音乐著作权的使用不受空间限制、使用不发生有形损耗,容易反复遭到多人同时侵权和异地侵权等大规模侵害。较低的侵权成本,也会导致侵权行为的扩大和加重。
专家建议,保护音乐著作权需平台和使用者共同努力。在翻唱他人音乐作品时,用户应在作品起始或结束处署明词曲作者姓名;改编了他人歌曲内容的,应向作者获取改编权;如出于盈利目的超越作品合理使用范围的,还需获得相关音乐作品的表演权、摄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
平台也应担起积极监测、打击侵权的责任。在完善自身曲库音乐版权的同时,平台应提前审查相关作品内容并开发侵权举报和处理机制。如发现涉及侵权的,平台应及时删除相关作品,配合著作权人积极维权,并按照实际情况给予相应赔偿。
【责任编辑:李丹萍】

影视曲唱主题曲,片尾曲,插曲,推广曲 哪个比较厉害,流行音乐最佳影视歌曲含金量高吗

林志颖出道29年了!当年的绝对顶流,席卷亚洲似旋风

就是下面这个男人,你能想到他已经出道近30年了吗?

2021年2月最后一天,是林志颖出道29年的日子。林志颖本人也在社交平台发文,谢谢广大粉丝朋友的支持与祝福。

1992年,对于华语乐坛来说,是偶像市场全面爆发的一年吧。在香港,四大天王横空出世,以无可抵挡之势大杀四方;而在台湾,很不巧,作为偶像代表的小虎队,刚好因为陈志朋服兵役而解散了。但不要紧,他来了,他来了,他唱着《十七岁的雨季》来了!

这个人就是 林志颖 。

乖乖,不得了,这少年来势汹汹,一出道便以旋风姿态席卷亚洲,以一己之力抗衡四大天王,完全是现象级的顶流偶像。也有人将林志颖与吴奇隆、苏有朋、金城武四人并称为“四小天王”,但无论如何,在92-93年间,林志颖是最红的。

1992年称之为“林志颖年”都不为过,17岁的他,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出道即巅峰”。

1992年2月28日,林志颖发行首张个人专辑《不是每个恋曲都有美好回忆》,正式宣告出道。里面有两首歌曲火到爆,一首是《十七岁的雨季》,另一首是专辑同名曲《不是每个弯曲都有美好回忆》。

这两首歌太火了,尤其是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十七岁的雨季》当时简直是神曲!很多人也是因为这首歌曲才知道,原来16岁的花季过后就跨入了雨季呀,于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地学会了伤感。

当时的林志颖还是台北华冈艺校的在校学生。他是1991年读书期间被星探发掘的,随后签约飞碟唱片。

到1992年6月,林志颖才从学校毕业。毕业后全力投身演艺事业,推出第二张个人专辑《今年夏天》。依然火爆,其中同名主打曲《今年夏天》和《野菊花》相信当年听过的,现在都依然耳熟能详。

到年底,林志颖再推出第三张个人专辑《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不用说,一看到这个专辑名称,相信每个人都能唱出那首歌来吧“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到底我是做错了什么,我的真情难道说你不懂……”

就这样,林志颖一年内连发三张专辑,张张火爆,首首经典,横扫整个华语乐坛。当然,更主要的还是他的偶像吸引力。林志颖当时青春帅气,真的无敌,虽说身高不算高,但一张俊俏的脸足以令无数人为之疯狂。

1993年,林志颖继续着辉煌。当年发了新专辑《牵挂你的我》,其中《牵挂你的我》和《戏梦》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传唱金曲。

这一年林志颖的演唱足迹踏遍了香港、泰国、印尼、美国等世界各地。18岁的他,创造了在香港红馆开演唱会最年轻歌手的纪录,且一连4场,场场火爆。

1994年,林志颖推出专辑《火热的心》。同年,因为即将服兵役,他不得不告别乐坛。离别前推出了最后一张精选辑《再见旋风舞》,整张专辑就是一首近50分钟的串烧舞曲,由一首诉说离别之情的新歌《Goodbye My Friend》,再串起之前的近20首热门歌曲所组成,是一首不可不听的蹦迪神曲。

到此为止,作为歌坛顶流偶像的林志颖,迅速从巅峰滑落,甚至从此消失在了大众视野外。虽然在服兵役期间他也推出过一张《梦在前方》,退役回归后他又推出一张转型之作《男人是很好骗的》,但都反响平平。

多年后再次引发关注,已经不是那个歌坛偶像小志了,而是《绝代双骄》里的江小鱼,《天龙八部》里的段誉,《放羊的星星》里的 仲天骐,还有作为 知名职业赛车手的林志颖,再后来,又成了《爸爸去哪儿》中Kimi的爸爸……

虽然林志颖现在露面的时候并不多,但每次露面都会让人感慨——哇,他怎么还不老?出道时17岁,出道已经29年,掐指一算现在已经46岁了,居然还跟个帅小伙一样,跟当年差不了太远。见证过林志颖当年辉煌的歌迷,最年轻的恐怕也是80初吧,主力可能是70后。如今大家都不年轻了,可作为当年偶像的他,依然年轻着,还真是不老男神啊!

当年林志颖正当红时,台湾歌手黄安还以他为原型创作过一首歌,叫《样样红》,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首歌,曾经也很红的,歌词是这样唱的: 青春少年是样样红/你是主人翁/要雨得雨/要风得风/鱼跃龙门就不同……

这就是林志颖当时的盛况,真的是青春年少样样红,如鲤鱼跃龙门一般幸运。但歌里也说了“青春少年是样样红/可是太匆匆/流金岁月/人去楼空/人生渺渺在其中”,大概说的就是,人不可能一直处在巅峰,即使家财万贯也难买太阳不下山,尤其像小志这种出道即巅峰的爆红偶像,终归是有周期性的。

现在看来,当年的林志颖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小鲜肉”“流量歌手”。偶像派嘛,主要是靠脸吃饭,林志颖那时的颜值和流量,不输于现在任何一个流量歌手。不过有一说一,论歌唱实力,林志颖还是不算突出,大约跟现在的流量歌手普遍水准差不多。

但与现在的流量歌手相比,他那是真出圈的,他的歌是广为传唱的,不是纯粹靠尬捧。虽然背后也离不开公司的商业包装与动作,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作品很重要,不像现在的偶像,啥作品没听到,就看整日打榜刷销量,搞虚假繁荣那套。

当时林志颖比较热门的歌曲,大多出自陈大力&陈秀男之手,这两人有特别敏锐的商业嗅觉,携手打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流行金曲。飞碟公司在打造偶像这方面历来擅长,小虎队、王杰和林志颖,甚至还有天王郭富城,都是最成功的典范。

大概这就是过去与现在的流量歌手的差别,虽然都靠脸吃饭,但一个有广为传唱的作品,一个没有,所以现在的流量歌手总会有各种质疑,而以前的比较少。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