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人间正道是沧桑50集主要演员
话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剧照。剧组供图
2009年6月2日,革命战争历史题材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在央视电视剧频道首播。该剧通过50集的篇幅,讲述了出身官宦之家的杨家兄妹三人,迎着大革命的枪炮声走上三条迥异的人生道路。在国共两党的分分合合中,他们经历着狂风巨浪的考验,顽强坚守各自的信仰,常常陷入国家、阶级、亲情、爱情的纠葛之中,上演一幕幕人间悲喜剧。
整部作品主要表现了,从1925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间的众多革命历史事件,不仅人物众多,时间跨度也长达二十四年。观众可跟随剧情发展重返历史现场——从北伐革命到南昌起义,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南昌起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井冈山反“围剿”、万里长征、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皖南事变、重庆谈判以及三大战役、湖南和平解放等,不仅深刻展现了上世纪前半叶二十余年间各种重要历史事件,也随着剧中人物命运更迭感知他们各自在历史洪流中的抉择。
“人间正道是沧桑”渊源出自北京
1949年3月,中共中央进驻香山,毛泽东就住在双清别墅。在这里,毛泽东不仅指挥了渡江战役,还筹备了新政协,筹建了新中国,起草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尤其在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之后,欣闻此讯的毛泽东挥毫写下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不朽诗篇。而“人间正道是沧桑”正是出自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4个月后的8月25日,中共中央及毛泽东搬离双清别墅。虽然仅是半年时间,这里却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农村转入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及全国政协筹备过程中诸多历史性的瞬间。与话剧版《人间正道是沧桑》里,最后所展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历史节点完全契合。
四个月完成初稿
话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剧照。剧组供图
江奇涛的原著小说《人间正道是沧桑》近30万字,并最终改编成50集体量的电视剧,而如何将体量浩大的巨著搬上话剧舞台,并在四小时内将作品的内涵表达清晰,无疑是最初摆在编剧姚远面前的一大难题。姚远回忆,从2020年下半年投入创作起,他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对原著进行梳理,以艺术的形式书写了从北洋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纷繁复杂的近代史。
初稿完成后,剧本体量仍有近7万字,但考虑到中国观众的观演习惯,姚远只能继续“忍痛割爱”,在创排过程中“删繁就简”,不断精心打磨剧本。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姚远被剧中“董建昌”这位“丰满且有人性”的角色所吸引。在姚远看来,董建昌不是共产党员,但在国民党里又是一个另类。他既是局内人,又是一个旁观者,同时他又不顽固,比较跟着时代潮流走,所以“人间正道是沧桑”这句话在这个人物身上体现得相对完整一些。
最终,他与导演确立了以“董建昌”这个角色,来作为贯穿整部戏的主线。
张志坚 主动删除“董建昌”大量戏份
话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剧照。剧组供图
看过电视剧的观众都知道,其实张志坚在50集的篇幅里戏份并不多,据他回忆,其实只有60场,最后还删了一场,但却全程跟完了四个月零九天的拍摄,那段日子令他铭记一生。
作为话剧版《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第一视角,张志坚初读剧本时,发现编剧为“董建昌”这一角色增加引用了大量电视剧中的戏份。创作中,张志坚主动与编剧、导演进行沟通,希望为自己的角色做减法,把大量的空间与份额留给其他有高光的角色。
张志坚认为,电视剧可以通过镜头、音乐以及各种表现手段把更多的内容呈现出来,观众看起来不太会觉得烦,但是舞台上如果没有表达与人物的交流,观众会坐不住。在得到主创的认可之后,张志坚把自己的戏份在剧本上删掉了七八页纸之多。
电视剧“原班人马”舞台重聚
话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剧照。剧组供图
正是剧组首先邀请到了“董建昌”的扮演者张志坚加盟话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之后,他本人又先后向电视剧中“范希亮”与“楚才”的扮演者黄品沅 、石文中 发出邀请,三位当年电视剧版的“原班”阵容重磅登场。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三位“原班演员”中,张志坚的父亲早年是新四军抗大苏北第八分校的学员,后来在新四军军部文工团工作;黄品沅的外公则是长眠于南京雨花台的革命烈士吴振鹏,可以说他们二人身上都流淌着红色基因。
实力派与明星演员共创精彩表演
话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剧照。剧组供图
除了张志坚、黄品沅、石文中三位电视剧“原班人马”外,张桐、曾黎、王劲松、牛飘、施京明等明星演员的加盟,也成为话剧版《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另一大看点。
随着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热播,张桐饰演的“李大钊”形象已深深印刻在每一位观众的心里。作为当年电视剧版的“剧迷”,收到张志坚发出邀请后,张桐便毫不犹豫地答应出演“
在话剧版里,同样是被张志坚特别请来的两位“戏骨”级演员是施京明与王劲松,分别出演“
作为国家话剧院的实力派演员,牛飘饰演的“
57场戏用300余件服装
作为一部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创作的话剧,《人间正道是沧桑》是一部精良的大制作作品。120人制作团队、57场戏、300余件服装、200余件道具完成了对20世纪中国革命历史的讲述。
舞台上方,三幅象征远去记忆的“残片”随剧情不断升降,舞台中央,一个直径13米的转台将时空不断变换,正如时代潮流的映射,“人间正道是沧桑”七个红色大字从“天幕”降下,舞台上充满着视觉震撼。
服装方面,由于剧情跨越多个重要历史时期,为全面反映历史、还原历史,剧中服装大到一件披风,小到一个帽徽,都尽可能地反映剧中人物所处的年代、职业和社会地位。
据介绍,《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服装多达二百多套、300多件,仅“杨立华”这个角色就有6套服装,部分服装还采用真丝面料,加入苏绣等手工技艺,从细节处做到尽善尽美。由于剧情紧凑,时空转换节奏十分之快,全剧的抢装也成为一项艰巨任务,10人组成的服装部门保障了剧中众多演员的换装和登场。
新京报记者 刘臻
编辑 田偲妮 校对 翟永军
人间正道是沧桑剧情介绍分集介绍
人间正道是沧桑1-50集剧情介绍该剧通过1925年至1949年间杨氏兄弟姐妹不同的人生脉络,融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于一体,将重大主题与生动的人物、丰富的故事巧妙相融,集中展现了从黄埔时期的国共合作到共产党战胜国民党、国民党退逃台湾这一历史时期波澜壮阔的政治历史画卷,生动再现了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取代国民党,建立新中国的必然历史命运。
人间正道是沧桑剧情分集介绍
人间正道是沧桑剧情分集介绍:
第1集
1925年,湖南醴陵。北洋军阀政府指派的三省巡阅使即将抵达醴陵巡视,警卫队大肆抓捕革命党人。
第2集
杨立华为董建昌而未婚怀孕,由弟弟杨立青协助,在家偷偷的流产,结果发生大出血的意外。在梅姨的照顾下,杨立华化险为夷,被接回家继续休息调养。
第3集
瞿恩让妹妹
第4集
杨立青被分在了黄埔第三期六班,再度见到了谢雨时,并认识了背景各不相同的班长范希亮,同学吴融、
第5集
黄埔三期六班奉命去火车站搬运军服,
第6集
楚材指示立仁邀请瞿恩参与调查“廖案”,步步紧逼地要求共产党人尽快拿出调查结果。瞿恩感觉事关重大,顶住压力,审慎地对待案情细节。
第7集
杨立青领着三期六班一干学员等到瞿恩家做客,以和瞿霞讨论教材的名义留下蹭饭,
第8集
杨立青与班长老范配合,割断了敌军炸点的导火索,协助大部队顺利攻下淡水镇。范希亮、立青、谢雨时三人会合后又随军攻至北江前线,成功拿下了敌人据点,再立大功。
第9集
杨立仁为斗殴事件气愤不已,楚材则告诉他这是分清政治派别的重要手段,目的是找出哪些学员是共产党员。班务会上,吴融等人在自省讨论中避重就轻,穆震方批评大家的态度有问题。
第10集
立青变卖了梅姨送给他的手镯,为立华买了许多带去莫斯科的物品,立华语重心长地要求立青承诺不再去找董建昌,也不要再去瞿恩家,立青不明就里。
第11集
时局扭转,瞿恩等共产党人被解除了关押。立青曾受命去放人,但他自觉人格上过不去而未予执行。
第12集
毕业典礼上,军官生一一接受任命,立青未能如愿被分到共产党领导的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而是去了国民党的党员第二师。
第13集
立仁告诉父亲,他到上海来只是做生意,想通过父亲联络孙系军阀的旧相识,言谈中得知,瞿霞已来过杨家。瞿恩、瞿霞兄妹在上海乔装成夫妻从事着地下工作。
第14集
立仁正忙着接见上海的富商显贵,商议着如何接手上海政权。瞿霞以工人慰宣队的身份前往营部探望立青。
第15集
“四一二”事变爆发,立青也接到了上级命令参加清党行动。行动中,他亲历枪杀共产党人的残忍一幕,想要阻止,却无能为力。立青仿佛看见了瞿霞也倒在血泊之中,精神上遭受巨大的刺激。
第16集
立仁回家找立青,无意中发现了瞿恩,他感受到杨廷鹤对他持有戒心。立仁请父亲将瞿恩交给自己,信誓旦旦地承诺保证瞿恩的安全,杨廷鹤相信。瞿恩要求立仁将他送上开往武汉的船,立仁应允。
第17集
杨立华在上海的时装店里偶遇瞿霞,向她打听立青的近况,瞿霞不失时机地对立华开展工作。
第18集
立青带领大家不厌其烦地进行侦察后设下埋伏,成功截击了国民党的正规军,兵不血刃地打了一场大胜仗。
第19集
老范亲自给立青做了手术,自己则被押着随他们转移。转移中,范希亮伺机逃跑,恰巧遭遇白凤兰,被再度生擒,两队人马得以汇合。
第20集
具备超强数学天分的
第21集
瞿恩表扬了立青在上海的工作成绩,认为他成功扼制了中统的嚣张气焰。林娥私自做主,从无线电学校偷换了一只最新型号的电子管上交组织,违反了组织纪律,瞿恩派立青对她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第22集
立华答应瞿霞的要求,但作为交换条件,她要求立青必须一同离开上海到后方去,不能再直接面对立仁。瞿恩答应了立华的条件,安排立青执行完护送任务后就不再返回上海。
第23集
立华接到了传票,感觉莫名其妙,此时瞿母来到了杨廷鹤家,指明要找立华。立华答应瞿母尽力会营救瞿霞,并亲赴巡捕房为瞿霞作证。
第24集
经过一年的甄别,立仁将林娥招入中统上海站做无线电报员。瞿恩让林娥乘机打入中统内部,并重新为她设计身份和背景,而林娥此时已对瞿恩产生了炽烈的感情。
第25集
梅姨发现林娥有了怀孕的迹象,误会林娥和立仁的关系已亲密无间。林娥告诉立华她有男友,而和立仁只是工作上的上下级关系,杨家人倍感可惜。
第26集
林娥不顾自身危险,产下一个男婴。瞿恩不便露面,瞿母在医院照顾林娥母子。前去同一家医院探望妹妹范媛的范希亮认出了瞿母,但瞿母未予理睬。
第27集
范媛找到立华,告诉她事情的经过,立华当机立断要收养瞿恩的儿子,并做通了家里人甚至是立仁的思想工作。立仁帮立华办好了全部的收养手续,但提醒立华瞿恩依然是自己的敌人。
第28集
在长征途中,立青从林娥口中得知瞿恩被俘的消息,悲愤异常,林娥心情矛盾而痛苦,她坚信瞿恩的气节但也由此预感到永远的分离。瞿恩被送至范希亮的部队关押和处置。
第29集
董建昌告诉立华血脉是永远相连无法割断的,建议他找机会让瞿母和亲孙见一面。清晨,瞿母在一个菜市场终于见到了小费明,但她没有说破身份。
第30集
南京陆军监狱给瞿霞等一批政治犯提高了生活待遇,大家都在讨论国共是否会实现第二次合作。时隔八年,立仁到监狱探望瞿霞,透露国共合作已出显端倪,让瞿霞写一份申请释放的报告。
第31集
范希亮等三期六班同学也汇集到了南京,他们期盼着与立青、穆震方相聚。穆震方和瞿霞谈心,瞿霞情绪激动,抒发出压抑多年的内心感受。
第32集
立仁在门口欢迎立青和林娥,立青未予理睬,与之擦肩而过。立青不敢面见父亲,将林娥交与立华招呼,和范希亮等老同学热情地寒暄起来。
第33集
谈判结束,立仁被调去上海做对日情报工作,立青回到延安任八路军728团团长。
第34集
立青向屠村的日军下了战书,引蛇出洞,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将其全歼了日军的一个半中队。
第35集
立青因为给中央军上课获得好评而被上级调到延安抗大做教员,培养作战指挥人员。在延安集市上,立青偶遇穆震方、瞿霞和林娥,得知穆、瞿二人刚刚在一个月前结婚,立青大受刺激,情急之下,动手暴打穆震方,被瞿霞呵斥拦住。
第36集
林娥的领导拿杨立青没办法,通知了保卫局的穆震方。穆震方痛骂立青一顿,骂他不能将失去瞿霞的“恨”转移到林娥的身上。
第37集
杨立仁带费明一起来到八路军办事处,他与办事处首长谈情报合作事宜,将费明交给林娥照顾,林娥抚摸着长大的费明,心绪万千,她送给费明一本高尔基的《母亲》。
第38集
立青得知范希亮部队受困中条山,接到命令率领八路军新二团前去营救。东山峪口的战斗异常惨烈,范希亮率领两个团冲出包围,一边撤退一边阻击追赶的日军。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