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剧中日军冲锋时喊的,抗日剧冲锋号响起
抗日神剧里,冲锋号一响,战士们就呐喊着冲上去,而且队形没有任何的可取之处,演员们一窝蜂的就冲上去了,之后很快就占领阵地了,而且还把儿童,妇女抗战情节夸大,几个小孩子把日本人耍的团团转,我们一方面是为了鼓舞自己的士气,不把日本人看在眼里,但是有些历史情节是错误的,毛主席说,我们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如果说藐视敌人的话,我们做的非常好,如果说重视敌人的战术的话,我们还很差劲。一些排电视剧的人过于追求商业性,夸大我们的战斗力。
当然咱们也不要做那种愤世嫉俗的人,看到抗日神剧就骂,实际上骂没骂我们不知道,只是很多自媒体人为了博眼球夸大而已,这个东西我们还是可以分为两面的。
抗战是很艰难的,我们是否要还远这样一段历史呢,那么我们的电视剧排成了什么样,不过一点战术还是要讲的,今天小编讲解一下关于抗日剧的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是冲锋阵型,这个我们做的不好,我们冲锋的时候总是一窝蜂的冲上去,而且大炮子弹都打不到,犹如神助,日本冲锋做的比我们好,他们首先会在300左右开始加快速度,到了100米的时候匍匐前进,到了30米左右的时候,站起来,前面一排士兵一般佩戴一个铁盾牌,然后开始刺刀战,拼刺刀我们不是他的对手,他们一般都是三个人一组,照看360度。而且日本的拼刺技术远胜于我们。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才有这个战术呢,是在解放战争中,东北野战军发明的,有林彪总结而成,称之为三三制,林彪把步兵战术发展到了巅峰,三三制战术整体就是一个老兵带领三个小兵,而且步兵不是一拥而上,而是分散的,让敌人的机枪打不到,而且自己的兵力布置炮兵,投弹兵等都分配合理。
林彪不愧是天才的战术大师,从四野开始我军的战斗素养已经达到了世界的领先水平,朝鲜战争要不是装备过于差劲,我们不会和他们僵持那么久的。
欢迎关注我头条号:行走的历量
曾经被央视紧急停播的抗日神剧,一部比一部辣眼睛,都有哪几部?
抗日剧里有《亮剑》这样的好作品,也有《怒江之战》这样的作品。曾经有些作品被紧急停播了,主要是这些作品的内容,有点“辣眼睛”,例如《抗日奇侠》、《孤岛飞鹰》、《铁血使命》、《雷霆战将》、《向着炮火前进》等等。
一、《抗日奇侠》的台词就很雷人
影视作品的好坏之一,就是说话做事的风格。很多观众喜欢看抗日剧,是因为可以从中感受那些年奋战的不易,但是这个“大剧”里的热血青年不少,但台词实在太雷人了,例如“我爷爷在九岁时就死了”。
听到这里的时候,都怀疑耳朵听错了,仔细看字幕,才知道不是自己的错。他爷爷九岁的时候就死了,他是怎么来的?难道不是亲生的?还是为了插科打诨,哗众取宠说的?要是剧中人物的爷爷知道了,会不会从墓里出来,将其带走?
这个剧不仅仅是台词雷人,还有手撕鬼子这样的“神仙手段”,要是真可以这样,在战场上,我们用这个人冲锋就可以了。毕竟,在很多战役中,我们跟鬼子有过正面交锋,吃亏不少。要是这个人上场,吓死“鬼子们”了。
这样的雷人剧,不是为了愉悦大家的,而是为了愚弄大家。看看大家的知识储备,是不是到位?要是不到位的话,还会用这样的方式来愚弄大众的。这样的影视剧,还是不要有了。生活且不易,我们回家以后看个电视剧,还要这么费劲,太难了!
二、《孤岛飞鹰》的台词,也是很雷人的
剧中的主角燕双鹰,属于那种半人半仙的人角色。在这样的角色设定中,他是想杀谁就杀谁,就能杀掉谁。因为剧中的燕双鹰说过,杀日本鬼子如杀鸡。杀鸡贩子的杀鸡动作,干脆利落,燕双鹰也是这样的。
他面对敌人的时候,没有丝毫的慌张,更没有胆怯,正所谓:艺高人胆大。面对敌人拿枪指着他,他不慌不忙地说出经典名句:我赌你的枪里没有子弹!这样的话,也敢说,不怕闪了舌头。
面对敌人的时候,要沉着冷静,而不是言语刺激;面对敌人进攻的时候,应该在合适的时机出手,而不是这种神人做法。这个神,可能是神经的神!燕双鹰的那只手,也是神仙抚摸过的,可以杀人于无形。
这样的影视剧,不知道是怎么过审核的。可能是审核人员也没有仔细看,所以才让这样的影视剧通过审核,进而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影视剧可以拍,但不能这样乱拍吧?要是抗日老兵看了,会不会心跳加速?
三、《铁血使命》的造型,太雷人了
剧中讲述的故事,还是千篇一律的抗战,抗战就好好抗战吧,将T台搬到影视剧里,就有点夸张了。编剧编写的时候,是不是真的以为,只要有了漂亮的女演员,大家都会看?剧中有俊男靓女,大家就会贡献流量或者收视率?
《怒江之战》中的摆造型,就被陈道明老师批评过,还质疑是在作秀还是在走秀?无论哪一种,都不是抗战。《怒江之战》被批评,主要原因是造型问题,当然还有剧情的设计,太夸张了。《铁血使命》也是这样的!
在这个“大剧”中,很多女演员,涂抹着浓重的妆容,穿着造型奇特的服装,摆着夸张的姿势,给人的感觉,不是去前线抗战,而是到舞会赴约。这样的人,难道可以抗战?这样的人,就能抗战成功?
这种行为,是对抗战的误解还是对老兵的侮辱?要是几个女子就可以抗战胜利,我们为何要打那么多年?要是几个女子就可以实现抗战胜利,我们那么多年的努力,岂不是白费?
抗战需要的是人力、物力、财力等结合在一起,最终实现了愿望。而不是一个女子,扭扭捏捏就可以了。如此侮辱我们的智商,不知道这个编剧,是怎么想出来的。
四、《雷霆战将》演员很出彩,怎奈剧本太雷人
《雷霆战将》打着“亮剑”的旗号,让很多人有期待。剧中的演员,有张云龙、高伟光等人,这些人的演技,还是很好的。只是,剧本拉垮,谁也没办法。面对着拉垮的剧情,大家的兴趣,提不起来了。
不仅如此,剧中的人,发式一点不乱,无论是什么情况下。这种情况,就跟《最后的城堡》里面的典狱长是一样的。这个典狱长,没有上过战场,偏偏喜欢战场上的东西。《雷霆战将》中的编剧,应该也没有上过战场,偏偏写战争题材的剧。
结果就是剧情雷人不说,造型也挺雷人的。大家看多了这样的影视剧,觉得是在侮辱智商。很多人觉得,战场上风吹日晒不说,面对敌人,还要管什么头型,只要能杀敌,光头都可以。
雷人剧的原因所在是为了哗众取宠,但是,网友的智商,不仅有,还很高。那些想用雷人剧将观众智商踩在地板上摩擦的编剧,注定会失败。无论是《雷霆战将》的编剧,还是《向着炮火前进》的编剧。
五、《向着炮火前进》中的吴奇隆,太尬了
在剧中,吴奇隆的发型不变,也就算了。穿个皮夹克,戴个大眼镜、骑个摩托车,好像要表达的感觉是很飒。很多观众看完表示这种造型,实际上很傻。在当年,朋克装好像不流行啊!
不仅如此,吴奇隆在剧中就愿意躺在一个欧式大沙发上了,这个情节比较雷。谁上战场还要带个沙发?是为了挡子弹,还是为了暴露目标的?无论是哪一种,欧式沙发与战争无关。
想要舒服,别上战场啊。但是,吴奇隆在剧中卖萌也就算了,每次战争胜利,都要躺在沙发上摆pose。给人的感觉,他是社会大哥一样。真的有种天雷滚滚的感觉。编剧先生,你过来,保证不打死你!
编写历史剧的前提,是尊重历史。虽然我们抗战胜利了,我们应该反思历史,应该尊重那些抗战老兵,可以看看《亮剑》是怎么做的,也可以看看《伪装者》是怎么做的,别秀智商下限,可以吗?大家对这些抗日神剧,是怎么看的?
李云龙独立团被称作拼命三郎精神,正宗独立团老兵,亮剑中他的经典台词都有哪些?
“二营长,你他娘的意大利炮呢?给老子拉上来!”“什么他娘的武士道,老子打的就是武士道。”,“什么他娘的精锐,老子打的就是精锐”,“只要我李云龙在,就不会丢下一个弟兄”,“我要死也要死的像个爷们,我不能这样窝窝囊囊的死了,要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独立团哪怕只剩一个人,也要继续进攻。”,“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等等。
《亮剑》我国历史上的著名抗日电视剧,该剧讲述了李云龙等革命军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等战争中所表现出的英勇无畏、浴血奋战的抗战历程,整部剧的爱国主义精神十分高昂,而以李云龙为首的抗战军人更是在战争中表现了所向披靡的抗战爱国主义精神。
李云龙这个角色是《亮剑》中的关键人物,他是电视剧中英勇无畏的带兵领导, 在李云龙的正确带领下,他的军队击败了许多的日本兵。而和其他抗日神剧所不同的是,《亮剑》这部电视剧并没有过分夸大中国军方的战斗力,并且一定程度上描写了日本军方的武器精良、士兵英勇,甚至连军官和领导都积极投入到备战状态,而李云龙作为这部剧的男主业没有被故意夸大形象,虽然他带领的军队拿下过不少的胜利,但也经历过不少的失败,甚至连他自己都身受重伤过,但也是这些负面的描写,才突出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不易以及中国战士们的英勇顽强和深深的爱国之情。
在一次李云龙带领战士们攻打平安县城的过程中,双方的战斗已经胶着了很久,这对彼此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于是,做事向来英勇的李云龙便冒出了这样一句经典台词:“二营长,你他娘的意大利炮呢?给老子拉上来!”,原来,二营长在之前和日军交战胜利后,从日军那儿缴获了许多的战利品,其中就是这意大利炮,这意大利炮的威力十分大,并且射程还远,这才有了李云龙这一经典台词的出现。
李云龙还是个十分重情重义的战士,在电视剧刚开始的阶段,李云龙带领战士们突破日军的包围时,张大彪因为受伤还没有冲出重围,这时的李云龙非常焦急地冲回去将受伤地张大彪背了出来,并说出了“只要我李云龙在,就不会丢下一个弟兄。”这一番感人肺腑的话。
让激励人心的恐怕还是李云龙那句“我要死也要死的像个爷们,我不能就这么窝窝囊囊的死了,要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这是李云龙和和尚被众多日军进行重重包围时说下的话,李云龙并没有因为敌众我寡的情况而产生惧怕的想法,血气方刚的他反而更加有战斗力,这也体现了李云龙负隅顽抗的精神,也正是他这一精神才能带领着他的战士们一步步走向胜利,帮助中国走向胜利。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