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美人》:屈原的一生将尊重历史展现出来!
据报道,由张孝正、丁仰国执导,马可 、张馨予 、乔振宇 领衔主演的青春历史传奇剧《思美人》正在热播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中国视协副主席、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李京盛等出席专家研讨会探究了《思美人》的历史背景。

《思美人》研讨会
《思美人》:历史人物的青春表达,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高度契合
曾就任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的刘玉琴女士表示:“这个题材是创作的富矿,传统文化精神和时代精神有高度的契合点,为什么多年以来

马可剧照
同时,她也认为,《思美人》对屈原形象是一个颠覆,用新的观念和形式,用青春、浪漫把沉重的历史内容归附于时尚现代的表达形式,从而让历史和现代,历史和现实有机对接,为历史人物,历史精神现代呈现提供一种别致的创作样式。“文艺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创新,对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当今文艺作品中新的语言,新的表达,新的风格产生的重要来源。成为立得住,留的下,传的开重要参照,这一点来说主创团队设想,胆魄令我敬佩,传递价值也是正能量的。”同时,她也对《思美人》中的艺术性创作表示认可。

《思美人》剧照
“作品试图在真实历史缝隙中驰骋创作的想象力,对内变法,对外合纵,他的政治理想,个人命运和家国情怀血肉相连。为此作品在屈原这个人物身上也融入了浪漫传奇的色彩,甚至男女相恋的情感,所以在他身边安排了莫愁,旷世奇恋,衬托出作为政治家、改革家屈原的命运,仕途坎坷、这也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带有冒险性,因为屈原这个形象在人们印象是比较固化的,轻易变要承担风险的,这种创作也让作品充满朝气。”

《思美人》人物图
《思美人》:依托诗歌内涵编织屈原一生,悲剧色彩凸显史诗品格
此外,另一位与会专家也对《思美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关于史实与虚构,尊重历史真实前提下,一定有想象中的历史,《思美人》从青年屈原写到跳入汨罗江,不同于其他历史人物,除了依据《史记》里面寥寥几笔真实记载,另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屈原流芳千古的诗歌作品,诗的境界包括天下大事,还包括了作者胸中之事,还有观天地有感,揽天地未有之事。再浪漫的诗,再超现实的文学作品,它都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现实。诗之情,诗之意,无不渗透着屈原眼中现实社会和诗人生活与情感,《思美人》与楚辞诗章是有交汇的,依托屈原的诗歌内涵及作品文学精神来编织屈原的一生,是有可能发生的历史。她说:“我们在《思美人》中不是看历史过程,不是看历史事件,我们看的是历史内涵和历史中人物的精神文化象征。”

同时,她也对《思美人》的社会价值表示了认可:“我们要感谢端午文化,让一代代中国人记住了爱国诗人屈原,战国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是伟大屈原从没有离开过我们,今天要感谢《思美人》把一个审美化的屈原,一个艺术化的屈原带进了现代观众。”屈原的一生其实就是人们最熟悉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的美政抱负贯穿了全剧。天意,君意,民意,都指向了修令。不同于其他战国剧中写国家兴盛统一,《思美人》写的是楚国的败落和灭亡,相信后半部分剧情会一直笼罩着悲剧,“这部剧具有史诗品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悲剧色彩和悲壮感。”

作为剧中成年屈原的扮演者,马可表示有压力:“重要的是每一个人对屈原都有不一样的印象和情怀。”“在《思美人》这部剧里面可以看到从屈原少年时期一直到投江的那一刻,他这一生的一个完整的呈现。”相比其他版本,马可认为,屈原在剧中的人物性格更加丰满、多面,出演角色前,马可做了很多功课,“了解了屈原生平的一些主要事迹,还有《楚辞》和他的一些诗歌。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