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香港武侠电影有哪些,香港早期武侠电影有哪些
1993年,香港电影迎来了最辉煌的一刻。这一年香港累计上映了四百多部电影,其中本土影片(含合拍片)一百七十余部,坐实了“东方好莱坞”这个称号。
另一方面,由徐克、李连杰、林青霞等人缔造的武侠热越烧越旺,也在这一年达到了顶峰。每天都有武侠片上映,令观众应接不暇,所以1993年又被称为香港电影“武侠年”。
那么,这一年究竟上映了哪些武侠片呢?根据福胖不完全统计,至少有以下36部:
一、《新流星蝴蝶剑》,导演:麦当杰,主演:杨紫琼、林志颖、梁朝伟、王祖贤。
二、《花田喜事》,导演:高志森,主演:许冠杰、张国荣、毛舜筠、许冠英。
三、《东方不败风云再起》,导演:程小东、李惠民,主演:林青霞、王祖贤、于荣光、王静莹。
四、《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导演:刘镇伟,主演:梁家辉、梁朝伟、刘嘉玲、张曼玉。
五、《黄飞鸿之鬼脚七》,导演:午马,主演:元彪、吕秀菱、元华、任世官、午马。
六、《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导演:徐克,主演:李连杰、关之琳、莫少聪、刘洵。
七、《方世玉》,导演:元奎,主演:李连杰、萧芳芳、李嘉欣、胡慧中。
八、《笑侠楚留香》,导演:王晶、杨伟业,主演:郭富城、邱淑贞、张敏、徐少强。
九、《剑奴》,导演: 朱延平,主演: 陈宝莲、倪淑君、莫少聪、楼学贤。
十、《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导演:王晶,主演:李连杰、张敏、张卫健、袁咏仪。
十一、《黄飞鸿对黄飞鸿》,导演:李力持,主演:谭咏麟、郑裕玲、毛舜筠、吴孟达。
十二、《水浒传之英雄本色》,导演:陈会毅,主演:梁家辉、王祖贤、徐锦江、刘青云。
十三、《赤脚小子》,导演:杜琪峰,主演:郭富城、张曼玉、狄龙、吴倩莲。
十四、《神经刀与飞天猫》,导演:朱延平,主演:张学友、梁家辉、张曼玉、林志颖。
十五、《黄飞鸿之男儿当报国》,导演:刘国伟,主演:王群、邱建国、郭秀云、黄一山。
十六、《武侠七公主》,导演:王晶,主演:杨紫琼、张曼玉、郑裕玲、张卫健。
十七、《黄飞鸿之四王者之风》,导演:元彬,主演:赵文卓、莫少聪、王静莹、熊欣欣。
十八、《正牌韦小宝之奉旨沟女》,导演:柯受良、罗舜泉,主演:梁朝伟、张卫健、叶玉卿、汤镇业。
十九、《水浒笑传》,导演:高志森,主演:许冠杰、毛舜筠、许冠英、沈殿霞。
二十、《唐伯虎点秋香》,导演:李力持,主演:周星驰、巩俐、陈百祥、郑佩佩。
二十一、《一刀倾城》,导演:洪金宝,主演:狄龙、关之琳、杨凡、杨丽青。
二十二、《方世玉续集》,导演:元奎,主演:李连杰、李嘉欣、郭蔼明、萧芳芳。
二十三、《新仙鹤神针》,导演:陈木胜,主演:梅艳芳、梁朝伟、关之琳、刘松仁。
二十四、《飞狐外传》,导演:潘文杰,主演:黎明、张敏、李嘉欣、徐锦江。
二十五、《白发魔女传》,导演:于仁泰,主演:林青霞、张国荣、吕少玲、吴镇宇。
二十六、《少年黄飞鸿之铁马骝》,导演:袁和平,主演:甄子丹、于荣光、王静莹、曾思敏。
二十七、《刺客新传之杀人者唐斩》,导演:钟少雄,主演:张丰毅、莫少聪、关之琳、张光北。
二十八、《边城浪子》,导演:陈勋奇,主演:狄龙、陈玉莲、陈勋奇、袁咏仪。
二十九、《苏乞儿》,导演:袁和平、陈千松,主演:甄子丹、袁洁莹、吴孟达、陈淑兰。
三十、《太极张三丰》,导演:袁和平,主演:李连杰、杨紫琼、钱小豪、袁洁莹。
三十一、《白莲邪神》,导演:郑兆强,主演:杜少津、叶全真、袁洁莹、计春华。
三十二、《武状元铁桥三》,导演:冯柏源,主演:杜少津、叶全真、袁洁莹、黄锦江。
三十三、《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导演:王晶,主演:李连杰、邱淑贞、张敏、吴镇宇。
三十四、《白发魔女2》,导演:胡大为,主演:林青霞、钟丽缇、钟淑慧、李香琴。
三十五、《新碧血剑》,导演:张海靖,主演:元彪、张敏、李修贤、吴孟达。
三十六、《七侠五义之五鼠闹东京》,导演:陈木川,主演:杨丽菁、方中信、郑浩南、李志希。
从这一份长长的片单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当红明星都投身了这股大潮:男有李连杰、甄子丹、周星驰、张国荣、张学友、梁朝伟、梁家辉、郭富城、黎明……;女有杨紫琼、关之琳、胡慧中、李嘉欣、杨丽菁、张曼玉、林青霞、张敏、邱淑贞……
当然也有例外:极少涉猎古装武侠片的周润发和成龙便没有趟这趟浑水。另外,劳模刘德华竟然也缺席了,令人费解。
由于人人都想分一杯羹,以致于部分影片胡编乱造、偷工减料、良莠不齐。即便如此,随便拿出一部来放在今天来看,都不失为合家欢乐、放松解压的娱乐精品。
本年度的票房前三甲都是古装武侠片,周星驰毫无悬念地摘下了票房冠军。他的《唐伯虎点秋香》和《武状元苏乞儿》分获冠亚军,第三名是《花田喜事》,李连杰的《方世玉续集》和《黄飞鸿之狮王争霸》名列第六、七,排名第十的是众星云集的《东成西就》。
在周星驰和李连杰的重压之下,其它武侠片很难出头。
广东十虎的故事被翻来覆去的拍,比如黄飞鸿这个大IP,相关影片就有《黄飞鸿之鬼脚七》、《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黄飞鸿对黄飞鸿》、《黄飞鸿之男儿当报国》、《黄飞鸿之四王者之风》、《少年黄飞鸿之铁马骝》、《苏乞儿》八部之多。
元彪演过了梁宽又演鬼脚七,但《鬼脚七》一片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黄飞鸿,也算一奇观;李连杰在徐克手下拍了正经的《狮王争霸》,又去王晶那里拍了不太正经的《铁鸡斗蜈蚣》;《黄飞鸿对黄飞鸿》完全就是谭咏麟在玩票;借《狮王争霸》东风,赵文卓的《王者之风》差可告慰;《少年黄飞鸿之铁马骝》中的黄飞鸿则由女生反串。
值得一提的是《黄飞鸿之男儿当报国》与《苏乞儿》,黄飞鸿分别由王群、王珏饰演。两人作为李连杰的师兄弟,却不得不拾人牙慧,令人唏嘘。
遗憾的是,这些跟风影片只学了个皮毛。大同小异的剧情令观众审美疲劳,很快就无人问津。即使是李连杰自己的《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虽然有着巨星光环加持,但由于王晶的魔改,也落了个一败涂地。
平心而论,这些影片中不乏沧海遗珠。譬如当时票房惨不忍睹的《一刀倾城》、《少年黄飞鸿之铁马骝》、《水浒传之英雄本色》、《赤脚小子》,终于经住了时间的考验,重新被观众认识并焕发出了原有的光彩。
1993年的香港影坛,神仙打架、群魔乱舞。经历了这一场盛大的狂欢之后,很快,香港电影尝到了自己粗制滥造酿成的恶果。制作精良的好莱坞大片来势汹汹,台商纷纷撤资;再加上电视业的崛起和盗版的猖獗,从次年开始,香港电影走上了江河日下的衰败之路。
END
不是只有周星驰年,还有成龙、周润发、武侠电影和“古惑仔”年
提到香港电影的话,就绕不开双周一成,一个喜剧之王,一个功夫巨星,一个演技之神,三人在各自擅长的类型影片中都是翘楚。他们曾经都有自己最辉煌的年份,大家最为熟知的就是1992年的周星驰年。1992年香港年度票房榜前十,前五名都被周星驰占据,其中冠军《审死官》和亚军《家有喜事》还一度打破之前票房纪录,接着是两部《鹿鼎记》和《武状元苏乞儿》,这一年也是周星驰连续第三年取得香港电影票房榜冠军,前面两次分别凭借的是《赌圣》和《逃学威龙》。
1992年周星驰出演了7部电影,除去上面前5名的影片,还有两部分别是《逃学威龙2》和《漫画威龙》,分别排名11位和13位(统计的都是香港电影,不包含外国影片)。除了票房上面的成绩之外,那一年星爷还凭借《审死官》获得了第37届亚太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只可惜在金像奖上败给了梁家辉的《92黑玫瑰对黑玫瑰》,金马奖上败给了成龙大哥的《警察故事3超级警察》。
1992年的香港电影票房冠军是《审死官》,可是本片在台湾却水土不服,当年台湾最卖座的华语片是成龙大哥的《警察故事3超级警察》,那么《审死官》的失败有哪些原因造成的呢,许多人认为本片不是石斑鱼配音造成的,这是一部分原因没有错,可是在香港是星爷的粤语配音,不照样取得冠军嘛,所以这并不是主因。个人觉得是影片本身删减的因素,毕竟《审死官》的题材还是相对敏感的。值得一提的是,《审死官》当年在台湾上映的名字是《威龙闯天关》。
都说双周一成,有周星驰年,自然也有成龙年和周润发年,我们普遍认为1985年是成龙年,那一年香港电影票房榜前4名都是成龙的,冠军是五福星系列第二部的《福星高照》,前半段 搞笑 ,后半段看成龙、洪金宝、元彪铁三角,当然还有九叔林正英客串的“坏人”。然后亚军是五福星第三部的《夏日福星》,最大的亮点就是关之琳了吧。
接着季军是成龙大哥的《警察故事》,不仅让成龙大哥多了一个名字陈家驹,而且也真正意味着成龙大哥的电影从民国时代正式转向现代,这个系列至今已经拍了6部了,加上于荣光和杨紫琼那部番外篇算7部了,据说成龙大哥还有意继续拍摄这一题材,很大程度上是《警察故事2020》。之后第四名是《龙的心》,本片有点偏文艺类型,当年新艺城的《搭错车》大卖,洪金宝和成龙这对师兄弟也想拍一部温情类型的影片,所以有了《龙的心》。
说完成龙大哥,再来看周润发,1987年被誉为周润发年,不过先来说一下1986年的周润发,那一年凭借《英雄本色》小马哥成为万人迷,自此成为票房灵药,而且在1987年的金像奖上首次斩获影帝。有了1986年的转折,1987年迎来巅峰,虽然那一年的票房冠军是成龙的《龙兄虎弟》,不过周润发却有5部电影进入年度十大卖座电影,分别是第2名的《监狱风云》、第5名的《秋天的童话》、第6名的《英雄本色2》、第8名的《鬼新娘》以及第9名的《精装追女仔》。
除了上面5部之外,1987年周润发还有《江湖情》《英雄好汉》《小生梦惊魂》《义本无言》《江湖龙虎斗》等几部作品,而且在奖项上也是收获颇丰,上面提到凭借《英雄本色》斩获金像奖影帝,而且还凭借《秋天的童话》斩获了金马影帝。值得一提的是,1988年周润发凭借三部电影三个角色提名金像奖影帝,分别是《监狱风云》《龙虎风云》《秋天的童话》,最终凭借《龙虎风云》获胜。
介绍了双周一成的年份,下面再说说1993年的武侠年和1996年的古惑仔年,1993年香港武侠电影达到一个巅峰,足足有几十部武侠电影,单单李连杰一个人就有6部,分别是《方世玉》《方世玉续集》《黄飞鸿3狮王争霸》《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太极张三丰》。
其中两部《方世玉》和《黄飞鸿3》进入了年度十大卖座电影,王晶的 搞笑 版黄飞鸿排名17位,斩获1817万港币,之后是26位的《太极张三丰》,斩获1254万港币,最后是29位的《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票房1185万港币,我们经常说《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票房扑街,却不提《太极张三丰》,主要是前者投资的比较大。
除了李连杰的几部,1993年上映的经典武侠片还有《东成西就》《白发魔女传》《白发魔女传2》《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新流星蝴蝶剑》《水浒传之英雄本色》《武侠七公主》《神经刀与飞天猫》《飞狐外传》《新仙鹤神针》《刺客新传之杀人者唐斩》《一刀倾城》《苏乞儿》《少年黄飞鸿之铁马骝》《黄飞鸿4王者之风》等,试问哪一部放到现在不会大卖,只可惜它们当年扎堆上映,导致票房大多都不理想。
接着是1996年的古惑仔年,那一年最卖座的十大电影,《古惑仔》占了三部,而且是一个系列,一个班底,放在今天绝对是不可能的,更厉害的是,《古惑仔2之猛龙过江》当年拍摄只用14天。当然了,香港电影人拍片快这是大家熟知的,《92家有喜事》也才13天,目前阵容最强大的香港电影《豪门夜宴》也只用了4天时间。
《古惑仔》当年影响比较大,不仅青少年纷纷模仿,而且不少电影人也开始跟风拍摄这一类型作品,比如《古惑女之决战江湖》《洪兴仔之江湖大风暴》《龙虎砵兰街》《旺角揸Fit人》《去吧!揸fit兵团》等。
其实上面这些年份,和1994年相比还是差了不少,那一年全世界都精品不断,据说是上帝想要看电影了,随便列举几部:《肖申克的救赎》《这个杀手不太冷》《阿甘正传》《醉拳2》《九品芝麻官》《活着》《阳光灿烂的日子》等等。
1993年12部票房惨败的武侠片:两部改编自金庸,三部改编自古龙
在香港电影史上,1993年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年份。这一年可以被称为王晶年,因为香港导演王晶在这一年的时间里,竟然推出了9部导演作品和4部编剧作品,堪称空前绝后。
这一年也可以被称为黄飞鸿年,据不完全统计,1993年香港总共有七部黄飞鸿题材电影问世,而且每一部都制作精良。
这一年同样能被称为武侠年,在全年上映的130多部港片中,差不多有三分之一是古装电影或武侠片。
而1993年,也正是香港电影由盛及衰的拐点。
关于这一年,我们《全球票房档案》以后会做很多选题,本期节目首先带来的是:1993年票房惨败的12部武侠电影。
第12名:《武侠七公主》,香港票房:981万港元
王晶在这一年总共执导了三部武侠片,分别是《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武侠七公主》和《笑侠楚留香》,这三部影片的票房都不理想,其中票房最好的《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也只收了1100多万港元,恐怕凭借的还是李连杰的个人光环。《武侠七公主》群星云集,汇聚了杨紫琼、张曼玉、张敏、关咏荷等七位知名女星,融入了大量无厘头 搞笑 元素,可以看作是同年上映的另一部王晶电影《超级学校霸王》的古装版,极尽浮夸,超级烂俗,票房失利应在情理之中。
第11名:《神经刀与飞天猫》,香港票房:969万港元
这也是一部王晶编剧的武侠片,导演是号称台湾省王晶的朱延平。影片风格与《武侠七公主》类似,但质量要远高于后者,从头到尾妙趣横生,梁家辉、张学友、吴孟达等都尽显 搞笑 本色。林志颖的热门歌曲《戏梦》就是本片的主题歌。
第10名:《新流星蝴蝶剑》,香港票房:916万港元
在香港电影圈,麦当雄和麦当杰兄弟被认为是一对奇才,麦氏兄弟主要以黑帮片闻名于世,港片时代最著名的几部黑帮电影如《跛豪》《上海皇帝》《黑金》等,都是麦氏兄弟监制或导演的作品。实际上,武侠片也是麦氏兄弟的拿手好戏,早在混电视圈时,弟弟麦当杰就参与执导过《大内群英》《太极张三丰》《武侠帝女花》等港剧,而哥哥麦当雄也监制过《天蚕变》《十大刺客》等热门剧集。面对1993年的武侠片浪潮,麦氏兄弟也不甘人后,重操旧业,弟弟麦当杰执导了这部《新流星蝴蝶剑》,质量相当不错,可惜票房不理想,哥哥麦当雄监制的《飞狐外传》票房更差,我们后面还会提到这部影片。
第9名:《新仙鹤神针》,香港票房:817万港元
上世纪90年代初,徐克监制了大量武侠片,其中就包括这部《新仙鹤神针》,导演则是后来擅长火爆动作片的陈木胜。徐克除了担纲监制外,还是本片的编剧之一。在徐老怪创造的武侠世界里,往往会加入大量奇幻元素,早年的《新蜀山剑侠》如此,后来的《蜀山传》亦如此,而《新仙鹤神针》也是一部充满奇幻色彩的影片,部分情节已经超出武侠的范畴,迈入仙侠的领域,这也成了本片的一大缺点。当然,影片的优点也不少,比如台词就很有特色,片中关之琳的那句:你留在我身体里的东西,我会用内力逼出来。直男影迷每每想来,嘴角便忍不住挂上猥琐的笑容。
第8名:《飞狐外传》,香港票房: 686万港元
本片由麦当雄担任编剧和监制,导演是执导过《跛豪》和《上海皇帝》的潘文杰。黎明饰演胡斐,张敏出演袁紫衣,李嘉欣扮演程灵素。影片制作精良,但在剧情和人设上对原著改动极大,加上《飞狐外传》在金庸小说中的知名度相对一般,所以本片的票房失败,应在情理之中。
第7名:《水浒传之英雄本色》,香港票房:600万港元
在香港电影中,涉及到四大名著题材的影片,多以恶搞为主,比如1993年的《水浒笑传》、1995年的《大话西游》、1998年的《超时空要爱》等,这部《水浒传之英雄本色》虽然也有很多 搞笑 桥段,但总的来说,还算是一部比较正经的作品。由于本片的导演是武行出身的陈会毅,所以影片的动作场面尤为精彩。
第6名:《赤脚小子》,香港票房:397万港元
网上一直传言,这部杜琪峰执导的武侠片,在上映时由于片方与院线方发生纠纷,影片仅收了几千块钱票房。不过据相关影人回忆,这种纠纷在当年确实存在,但几千块票房的说法实为讹传。影片于1993年4月3日在香港上映,由于片方与院线方发生矛盾,影片在上映12天后就被强行下映,最终票房不足400万港元。
第5名:《杀人者唐斩》,香港票房:338万港元
在《霸王别姬》轰动世界影坛之后,香港电影人便瞅上了人高马大、相貌英俊的张丰毅,接连为其打造了好几部港片,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杀人者唐斩》《西楚霸王》等。《杀人者唐斩》拍得色调灰暗,风格凌厉生猛,气氛极为压抑,票房失利应在情理之中。
第4名:《笑侠楚留香》,香港票房: 315万港元
在1993年王晶执导的九部影片中,只有两部影片票房没有卖过千万港元,就是前面所提到的《武侠七公主》和这部《笑侠楚留香》,王晶在接受采访时,无数次提起自己1993年的辉煌岁月,但从未提及过这部影片,恐怕也很少有人能记得,郭富城原来也演过楚香帅吧。
第3名:《一刀倾城》,香港票房:197万港元
在武侠片盛行的年代,曾为李小龙成功打造过《唐山大兄》和《精武门》的香港老牌导演罗维,突然心血来潮,拿出自己的养老本,找来洪金宝、张炭、狄龙等顶级电影人,联手内地 文武兼修的演员杨凡,倾尽全力,打造了这部《一刀倾城》,影片拍得慷慨激烈,动作设计精彩,每一句台词都像是精雕细琢过,没想到票房却意外惨败,令人扼腕叹息。三年后,罗维在郁闷中病逝于香港。
第2名:《边城浪子》,香港票房:154万港元
毫无疑问,罗维投拍《一刀倾城》是一场悲剧,而同样的悲剧,在同一年也发生在陈勋奇身上。陈勋奇被称为鬼才,是香港影坛最全面的电影人,这里没有之一。他独立执导过数十部影视剧,协助洪金宝、成龙等人完成过多部作品,而在这些作品中,陈勋奇的身份多变,从导演到编剧,从监制到武术指导,从出品人到演员,不一而足。而其最擅长的还是电影配乐,陈勋奇为上百部港片做过配乐工作,其中包括王家卫的《东邪西毒》《重庆森林》、尔冬升的《烈火战车》、程小东的《冒险王》、刘镇伟的《天下无双》等著名电影。《边城浪子》是陈勋奇与内地电影公司合作,自编自导自演的武侠力作,虽然口碑尚可,可惜票房大败。
第1名:《新碧血剑》,香港票房:151万港元
如前所述,1993年是香港电影由盛及衰的拐点,也正是在这一年前后,很多香港老牌电影人,如许冠文、许冠杰、洪金宝、元彪等,都渐渐光芒暗淡,准备离场。洪金宝执导的《一刀倾城》以惨败告终,而其小兄弟元彪主演的《新碧血剑》,同样以难以置信的失败收场。长江后浪推前浪,他们都已不再属于那个时代,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本文为视频解说文案,视频版可在主页查看,切勿转载或使用,违者必究)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