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传情的古典美年末黑马衣袖红镶边暧昧名场面秘密
(公众号:霧風誌,欢迎关注!)
《衣袖红镶边》,开播一个月破10%,创下MBC电视台久违的2位数收视率,超越同时段《智异山》、《现在正在分手中》等,成为金土剧冠军,被媒体称为出乎意料的“伏兵”。是年末最强一匹黑马。
这部古装剧大获成功的理由是?
《衣袖红镶边》讲述了朝鲜正祖李祘和宫女成德任的故事。
饰演李祘的李俊昊演员说:“如果说(电影《李祘》)那时是李祘的生平传记,那这次是宫女的故事,从宫女的视角看待王世孙,这个视角是非常有趣的要素。”
从题目到内容,以女性视角揭示的浪漫悲剧史,强调宫女成德任的自我意识。同时导演用唯美的镜头语言,尤其是对空间的调度十分亮眼,延伸出一个个充满暧昧气息但又克制的想象空间,又擅用特写镜头。创造了史剧特有的古典、含蓄之美。
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场戏,是祘被禁足时,德任在门外读起了《诗经》: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 惠而好我,携手同归。 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莫赤匪狐,莫黑匪乌。 惠而好我,携手同车。 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两人虽隔着一扇门,但心意却从未像此刻一样贴近过。这段从台词到拍摄,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个多余的镜头,是我觉得目前为止最精彩的段落,比“沐浴”名场面还耐看。
德任说选了自己喜欢的章节,一首诗的选择,加上平淡的一句台词,却暗藏着两层意义。
一是德任选了她喜欢的诗,而不是觉得祘可能喜欢,也没有问祘想听哪一节,体现了德任的自我意识。
二是含蓄地传情。《诗经》里讲爱情的诗比较多,德任却选了一首表面看是逃亡诗的《北风》,所以祘试探她:“你是知道意思才读的吗?”
朱熹在《诗集传》解释过这首:“言北风雨雪,以比国家危乱将至,而气象愁惨也。故欲与其相好之人,去而避之。”
和祘理解的“与爱我之人携手离去”有相近的意涵。与前面祘上课时学的《蒹葭》相比,更显出这首《北风》所表达情感之含蓄。
而且,德任在解释到“惠而好我”时停顿了,祘接着解释“与爱我之人”,并在下一段诗中重复了一次。
这段感情中,祘是比较主动而坚定的一方,她没能说出的爱意,他可以毫不吝啬地重复两次。也与祘后面告白两次相符。
从导演拍摄的层面,这段戏最重要的就是影子,影子加深了含蓄传情的效果,看不见却比面对面还要心动。
花絮中导演为了影子呈现的效果好看,特别给祘垫高了4层坐垫。
场景十分简洁没有多余的背景,正反就是一个门的背景,实际的门是关的,但“心门”是敞开的,但因为没有相见的关系,两人之间虽有暧昧又是十分克制的。或许也是因为没面对面,才克制得了。
看得出导演在现场非常细致、严谨地把握好每个场景,包含小细节,几乎每一场戏都会先彩排,导演拿着剧本在旁边看演员演一遍,从男女主到老戏骨李德华都100%配合导演的方式,从花絮就感觉得到拍摄现场的用心。
上一次在别剧的花絮中看到用这种方式排戏的是申娜妍导演,她的作品已经获得今年百想艺术大赏的最佳作品了。明年也看好“小衣袖”~
同时,这段戏导演大量使用表达情感的特写镜头,使画面重点聚焦在人物的脸上,也就是聚焦在他们的情感上,是很考验演员细节演技的部分。
从以诗传情,这种氛围和一直延续到了祘表壮志,德任忍不住推门进来,对祘表明守护之心。
对于正隐忍着痛苦的祘来说,德任的“守护”是比任何告白都有力量的。一开始听到是怀疑,当德任解释后,祘真的被感动到了,恰到好处落下的一滴泪,是这段戏完美的ending~
比起读诗的段落,另一个名场面也很好地诠释唯美而含蓄的古典美。就是会让人翻来覆去回放无数遍的名场面“沐浴戏”了。
这段的空间也相对狭窄、简单,也正因局促感令两人气氛更加尴尬,水蒸汽让整个空间显得十分朦胧,而铺满花瓣的晃动的水象征着涌动的情欲。
透光的帘子和摇曳的蜡烛,都渲染着这一段暧昧的气氛。还有他若隐若现的湿衣服,露出的腹肌,沾了水珠的手特写和眼神特写······无一不在表达着美和情绪。
导演调度将空间的作用发挥到最佳,利用布景道具、细节特写镜头渲染出了这场戏的极致氛围感。
这部剧很神奇的一点,观众想看的都有,有套路却并不落俗,不会让人有“披着古装外壳的现代剧”的错乱感。
原因就是导演很巧妙地将容易拍得无趣的套路也变得新奇、玩出花样的同时,又确保画面是富有古典美感的,精致的。
无论演员的举止、仪态,包含说话的腔调,都能恰到好处地融入进史剧氛围中。
从最近一些剧的评价看来,观众一直都知道什么好看什么不好看,什么有趣什么无趣,什么拍得好什么拍得烂。观众的判断虽不能作为评价一部剧的唯一基准,但完全糊弄、无视观众的剧一定会一败涂地。
无论是上半年获得百想大赏的《怪物》也好,还是下半年的《衣袖》也罢,它们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原因其实很不难总结,我想就是所有人都一心想把作品做好的那份“用心”吧。
(首发于公众号:霧風誌,欢迎关注!)
观《衣袖红镶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喜欢看韩国古装剧,不是一天两天了。于我,朝鲜李朝历史几乎因韩剧而得来,通常看一部剧,就会上网查询相关正史,两相比对学习。印象最深刻的剧有:《公主的男人》、《大长今》、《同伊》、《李算》等,由此我对朝鲜文宗、端宗、世祖、中宗、肃宗、英祖、正祖等朝的故事,渐渐熟悉起来……与《李算》一样,《衣袖红镶边》的男主角也是被誉为李朝最后一位明君的正祖。两剧的区别是,前者是正祖的传记,侧重人生经历和政治作为;而后者以正祖与宜嫔的情感为主线,演绎了两人相爱却不能长相厮守的凄美故事。照理说,《衣袖红镶边》的剧情于我,即便不能说炒冷饭,顶多亦只能算新瓶装旧酒,然而,我却一头栽了进去…… 这是自看韩剧二十多年来,第一部让我如此上头的电视剧,真可谓白天黑夜,睡里梦里,寤寐牵挂之。 我统计了几个“第一次”,颇能证明本人为剧痴狂:
第一次追现播的韩剧,熬夜等更新;
第一次为剧上微博超话社区,混迹于一帮女学生中;
第一次像痴了般狂刷同一集(第十五集);
第一次不敢看大结局(可是没忍住,不愿在新年第一天哭的我,终究还是在新年第二天哭得涕泪交垂);
第一次明明很喜欢的剧,却不想重刷一遍(因为前面的乐突然也变悲了);
第一次为确认感动点,也为剧评更加严谨,不敢重刷的我还是决定重刷;
第一次需要写剧评,方能抚平看剧后久久不能平静的心绪;
第一次提笔写人生中第一篇剧评。
那么,《衣袖红镶边》,这部已被史实严重剧透了的宫廷历史剧,其魅力到底在哪儿呢?从我个人的感受,无外乎是以下数条:
1. 历史有魅力
朝鲜李朝五百来年,历经明清两朝,但作为藩属国的地位却是一贯的。俗话说,娶来的媳妇像婆婆,殊不知藩属国也会复制宗主国的历史故事。比如世祖发动癸酉靖难,抢侄子端宗的饭碗,取而代之,时间仅仅比明成祖朱棣造侄子建文帝的反晚五十年而已,依样画瓢得如此逼真,简直叹为观止!再有十八世纪,清朝最长寿的皇帝乾隆在位时,李朝也出现了一位寿星君王:英祖,且好巧不巧,两人都逼死了正值英年的儿子,事后又都后悔莫及。乾隆帝相对还“温和”些,只是痛斥皇长子永璜,导致其抑郁而亡;英祖的残忍则令人发指,他是将思悼世子关进米柜八天,活活饿死。
而英祖的孙子,思悼世子的儿子,就是《衣袖红镶边》的男主角正祖李祘。父亲被祖父逼死的那年,他才虚龄十一岁。有着这样不堪回首的童年经历,带着罪人儿子的精神枷锁,忍受着祖父的喜怒无常,每天生活在隐忍、小心、谨慎、防范中,却最终成为了勤政、好学、正派、儒士气质的一代明君。即使在史书中,正祖的魅力都是满格的。更何况,他还拥有绝大多数君王不具备的专情。
正祖是李朝子女最少的君王,仅有四名,两名系宜嫔所出,余者生于宜嫔去世四年后。正祖亲自为宜嫔写了墓志铭与悼文,今人得以窥知两人的故事:十五岁的王世孙李祘向宫女成德任(即后来的宜嫔)告白,遭拒;二十九岁的朝鲜王李祘再次向德任告白,仍遭拒;不得已,李祘使出卑鄙手段,惩罚其下人,迫使对方同意承恩;于是,三十一岁的李祘有了第一个孩子。
两度告白,两度拒绝,时隔十四年,这实在不像君王与宫女的故事!正是因为不寻常,所以才好看,才有魅力,不是吗?
2. 宫女题材
说到宫女,我总是不禁想起一本书:《宫女谈往录》,这是清朝末年慈禧身边负责敬烟的宫女何荣儿,于民国时的口述历史回忆。暮年的白发宫女,无论谈吐,还是举止,依旧大方得体,应该是得益于早年严格的宫廷训练,或许亦出于本人对曾经宫女身份的爱惜。正如《衣袖红镶边》中,宫女裴景熙不满出宫小伙伴的穿着打扮:“难道你不知道,当了一回宫女,就一辈子是宫女吗?”
衣袖红镶边指李朝宫女的服装,袖口的那一抹深红代表她们是王的女人,他人不得染指;同时冷冷地透射着:禁锢的美丽,残忍的鲜艳,痛心的浓烈……所以,从剧名便可知,正祖李祘虽贵为男主角,但以德任为代表的宫女们,她们的故事才是本剧主体。
其实,我特厌烦宫女为晋升嫔妃,挖空心思,机关算尽,想要飞上枝头变凤凰的剧情。幸好,《衣袖红镶边》没有这样讲故事。的确,生活中不乏野心家,但绝大多数是安分守己,想要安稳度过一生的平凡人,宫里宫外如此,古今中外如此。 《衣袖红镶边》则用两代宫女的故事对照,明白清楚地告诉观众:无关乎明君、暴君、昏君,身为宫女,承恩与否,皆是悲剧。试问,谁能逃得脱时代?
可是,看完剧,我还是将德任与三位好友的命运比较了一下。谁的结局稍好?是一贯冷静理智,并最终成为宫女最高段位的提调尚宫裴景熙吗?她是幸福的吗?职业人生的角度上说,她倒真是四人中唯一有所实现的那个呀!
而我心目中,真正美满结局的宫女形象,毫无疑问是《大长今》中的女主角。她获君王中宗赏识提拔,她有闵政浩生死相随,她厨艺医术双辉,她家庭事业皆好……即便搁在今天,她也是人人艳羡的对象。
3. 诗经元素
去年秋风起,我着手细细品味《诗经》,读至《邶风·北风》时,眼前浮现的是:《大长今》中闵政浩与长今雪中偕行的那一幕。谁知年底追《衣袖红镶边》,剧中的王世孙李祘被爷爷英祖禁足东宫,与当值的宫女德任,两人隔着一扇门,就着昏暗的烛火,借诗诉衷情,读的恰巧是《邶风·北风》:
这原是人民不堪卫国虐政,号召友朋共同逃亡的诗:“惠而好我,携手同行。”用到李祘与德任身上,似乎并不违和。赞成并喜欢我的人,不正是他俩之于彼此吗? 这便是经典的魅力,《衣袖红镶边》用经典的诗篇创造出了,让人久久难忘的经典场面。
除此,剧中明里暗里涉及诗经的元素还有几处。比如沐浴戏后,魂不守舍的李祘上经筵课,桌上摊开倒置的那页印着《秦风·蒹葭》,而讲官催促他解释的,正是那句:“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与剧情多么贴合!再比如德任怀孕后,李祘为其拟嫔号“宜”。德任问为何是此字?李祘考她:“你可知道‘宜室宜家’这个词的意思吗?”德任回答:“意思是结为夫妻后过着和睦的生活!”四字典出《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自然是李祘的美好愿望,同时也说明德任有认真读《诗经》。
李祘送给德任的《诗经》,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放在他的床头。《诗经》见证了两人的爱情,也陪伴了德任去世后,独自走过十四年君主生涯的李祘。自君别后,谁共我秉烛读诗?想来真悲凉彻骨!
4. 伏笔
《衣袖红镶边》的精彩还在于剧中有很多前后呼应的情节,或者说剧情的伏笔与对应。这让我想起《红楼梦》中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无意中看到诸钗的判词,而后来众人的命运果然与判词一一吻合。“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貌似韩国剧作家也深深吃透了曹公的写作精髓。 若论《衣袖红镶边》中最重要的伏笔,莫过于用暎嫔来暗示宜嫔,这出现在第一集中,更精确地说,是藏在英祖的话中。 因此,第一集之关键,犹如《红楼梦》第五回,观众岂能马虎掠过呢!
暎嫔,何人也?宫女出身的她,是英祖最爱的女人,是思悼世子的生母,是正祖李祘的亲祖母。可是,脱去华丽的外衣,她是一个不幸的女人。尤其生命的最后两年,她活在“害死亲生儿子”的悔恨中,用“行尸走肉”形容,毫不为过。暎嫔在第一集开头就死了,提调尚宫赵氏命小宫女德任前去吊唁……于是,她先是碰见了王世孙李祘,后又遇见了真情流露说着暎嫔的故事,而无意中却对自己下了判词的英祖。
英祖对暎嫔的回忆,是以“她年少时是十分美丽的人,像你一样曾是名宫女”起头的……细心敏感的观众或许立刻就会福至心灵——德任将来也是这样的吧!被君王爱,也被君王害;而粗心大意的观众则恐怕要到剧终才恍然大悟——第一集中英祖的那番话无缝对接德任的命运呀!
“神奇”的英祖在给德任下判词的同时,又给孙子李祘的未来伏了一笔:“王不能做的事情,你可知有多少呀?若全数知悉,你必会大吃一惊!”
两处伏笔,两人命运。这是一部开头就知道结局的电视剧啊!
5. 代入感
此剧开播恰逢我所在的西欧小国,因疫情再度封锁,且日愈短夜愈长、萧瑟、寒冷的季节。心理医生给市民的建议是:散步、听歌、唱歌、看搞笑电影……可是,我偏偏忽视建议,去看了一部代入感极强的悲剧:《衣袖红镶边》,并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李祘不喜欢德任读稗官小说,也反对她给同僚说书,理由是:“小说之类的,只会扰乱人的心智而已,目的不就是刺激无谓的好奇心,只是让人们对后续感到好奇,不是吗?”我深有同感,不止小说,电视剧亦如此;更糟糕的是,会勾起本已淡忘的往事,徒增烦恼。
我记不清重刷了多少遍第十五集,只知道它的基调:岁月流逝,一切都变了,这让正处于跨年之际的我,平添许多伤感。第十五集中,李祘与德任原本一直在吵架,在彼此伤害,从宫外到宫内,忽然转折出现——洪德老去世了!他是李祘登上宝位的功臣,是曾经亲密的战友、朋友,甚至家人;同时他又是李祘憎恶、防范的外戚、野心家。短短数年间,洪德老由天坠落到地,并很快殒没。当李祘流着眼泪焚烧写给德老的短笺……我不由地忆起那年,在阳台点了三根香,遥送那个我憎恶的人。那天风很大,呼呼呼;香燃得很快,刷刷刷,很整齐地燃完了。我对着香说:我与你恩怨已了!
第十五集的末尾,德任终于伸出手抓住李祘的衣袖,不再强硬拒绝。 我猜,最主要的原因是她代入了德老之死,原来人生竟是如此短暂、无常,既然活着,是不是应该怜取眼前人呢?
6. 华丽的监狱
早在李祘登基前,德任就曾向徐尚宫坦言,就算爱慕对方,也不愿成为后宫的原因:“邸下很珍贵,但我更珍视我自己!”她深知后宫的宿命——失去自由,失去自我,且不能完整拥有君王。聪慧如德任,绝不会将自己推入痛苦之中。后来,得知德任怀孕,李祘尽管欣喜若狂,却必须第一时间赶去安慰未能生育的正妻,以尽君王的责任;德任表现得似乎很淡定,她对徐尚宫说:“我知道殿下不是我的丈夫,而是中殿娘娘的丈夫。我不能奢望殿下什么……”这是一切尽在预料中的假平静与真痛苦。
那么,从中殿的角度呢?作为君王的正妻、后宫之主、母仪天下的她,是幸福的吗?历史上,正祖的正妻孝懿王后终生未育,自始至终不得丈夫欢心。剧中她没有出现,干脆被隐身了;但是另一位中殿,英祖的继妃,史称贞纯王后,出镜率颇高。英祖与她是李朝年龄跨度最大的王室夫妻,两人整整相差五十一岁。文人爱戏谑:“一树梨花压海棠”,你说这海棠是幸,还是不幸?
在等剧更新的无聊中,我观看了电影《思悼》,里边有个情节:英祖拣择继妃时,向众女提问:“世上最深沉的是什么?”有一个回答令他很满意:人心!《衣袖红镶边》中,李祘被禁足,德任向中殿娘娘求助,对方将当年英祖抛给自己的问题,游戏似的丢了出来……历史上的贞纯王后心计应该也不弱,正祖驾崩后,她以大王大妃的身份,在纯祖时临朝称制,掌握国政大权五年。而剧中的贞纯王后,无论身为英祖时的中殿,还是正祖时的大妃,她对德任都是欣赏有加,以其不为己所用,而不甘与遗憾。
关于贞纯王后,有两处剧情让我印象深刻。一是得知兄长在流放地去世的消息,不能服孝,也无法前去吊唁的她,悲叹了一句:“王宫,真是个华丽的监狱!”二是听到内官报告宜嫔逝世,她的脸上有一颗泪珠缓缓滑下…… 历史未必有,情理未必无,这是同为“狱友”的惺惺相惜。
7.感动与泪下
由于几年前看过电视剧《李算》,我深知宜嫔的悲剧命运:五年短暂后宫生活,俩孩子夭折,最后自己也怀着第三个孩子香消玉殒,所以对《衣袖红镶边》大结局之悲惨,算是提前打过预防针了。 又或许,我已人到中年,阅历多矣,感动与泪下处,自然与女学生有些不同。虽然我仍然被爱情打动,但却不是最多、最深的。
当提调尚宫赵氏拔出匕首,自尽于英祖面前,我泪下;当宫女金福燕在井边为德老之死而哭,我陪泪;当宜嫔挥手送别曾经的自己:宫女德任,我泪目;当福燕与景熙整理德任遗物,两人抱头嚎啕时,我泪如雨下;当徐尚宫哽咽并欣慰地说:“新入宫的绥嫔慈驾和宜嫔慈驾一点都不像!”我泪眼模糊。
而我无论重刷多少遍,依旧身心感动,依旧潸然泪下,依旧不能自已的,只有两幕。一是在第十五集的末尾,李祘的母亲惠庆宫说:“世上不会有任何人,对主上说:请您活得像个人,要活得幸福!只要主上当个明君,大家就满足了。但是我这母亲,想对您说:主上,请务必要幸福!祘,要过得幸福!”正因有了母亲的鼓励与祝福,才促使李祘彻底放下君王的身份,以低姿态向德任吐露心声……
另一幕在最终集,宜嫔去世多年后,年近半百的李祘打开装有德任遗物的箱子,一件一件仔细地翻看……最后出现眼前的是:德任当年穿过的、衣袖红镶边的宫女服。正祖李祘手捧衣服,睹物思人:“好小件!你本来是如此娇小之人吗?我曾爱慕着那样的你……”那一刻,我在屏幕前,与他一起失声痛哭。
“君是袖手旁观客,我亦逢场作戏人”,可是,一旦投入到剧情中,屏幕内外,谁又能做得到呢?
8. 精彩的台词
一部优秀的电视剧往往离不开精彩的台词。 除去上文已引的,《衣袖红镶边》中,还有一些令我或感动,或难忘,或正中下怀,或怦然心跳的台词:
“这冰块再寒冷,能冷过寡人的心吗?寡人是真的失去她了啊……”英祖对着暎嫔的遗体抹泪。
“究竟是你任我摆布,还是我被你动摇?”李祘向德任暗示心意。
“我正在做喜爱的事情,在我最喜爱的此处,和喜爱的人一起。”袖藏珍贵的柑橘,李祘第一次向德任明示心意。
“寡人往日的众多记忆都如浮云飘散,还留着的记忆没几个。然而却还记得这个,那就是寡人利用了你给予的真情,在利用完后便丢弃的羞愧感。”患老年痴呆的英祖对因爱生恨,近而报复的提调尚宫赵氏说。
“德任,我想要和你成为家人!”登上宝位三年后,李祘正式求婚。
“我很讶异王兄对宫女失望这事!有期待才有失望,不是吗?”清璿郡主旁观者清——不在你心上的人,永远也伤不到你。
“好君王不见得是好夫君啊!”徐尚宫一语道破天机。
“今日的我很幸福,但某日又会觉得悲伤。也许,人生在世就是这么一回事。没有永远的快乐,也没有永远的悲伤。”是成为后宫并怀孕的德任内心自白,也是人生真相。
诸位,先有熠熠生辉的台词,后有熠熠生辉的电视剧,对吗?
后记
《衣袖红镶边》于2022年元旦剧终,迄今已有月余,然而后劲依然很大。当我为提取台词,再再再……次回放时,泪珠儿还是多次滚落。幸好,编剧在不违背史实的前提下,设计了悲喜二合一的收尾,给观众一个小小的安慰:临死前的正祖李祘在梦中,回到了从前与德任携手看花的地方,两人相拥相依,瞬间成为永恒……
而身为女性,尤其是多愁善感的中年女性,《衣袖红镶边》引起我很多回顾与反思:
爱情是什么?情是施与,为人而非为己。不以占有为目的,而应充分尊重对方的想法与选择。
婚姻是什么?是互相成就,而非一方作出牺牲,成全另一方。
如何成为事业家庭双美满的女性?于我,只能期待来生!
剧中的德任在临死前,对李祘说:“若下辈子再见到臣妾,请您装作不认识,与臣妾擦身而过吧!”有一点,我可以肯定:如果有来生,不管遇见谁,我都不会再为谁,轻易改变人生轨迹,或者去到什么地方。我要做一个真正的新女性,为自己而活,一辈子做自己喜欢,且有成就感的事儿。
观《衣袖红镶边》,我还有个意外收获。过去读李商隐的《锦瑟》,感觉其情其味,仿佛一幕优雅的悲剧,像是倾诉了很多,又像是啥都没说。固然妙不可言,却云里雾里:
《衣袖红镶边》的第十六集,德任成为后宫,两人甜蜜的生活中,始终弥漫着淡淡的忧伤。是从德任的眼睛中流露的吗?还是配乐的关系?而我忽然间就读懂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剧照来自网络
《衣袖红镶边》历史原型是什么?
原型:李祘与宜嫔成氏。
《衣袖红镶边》的故事,始于朝鲜李氏王朝,取材于真实历史上正祖李祘与宜嫔成氏的爱情。
对于盛产历史爱情的韩剧来说,初闻不过又是一部《张玉贞》为爱而生、打破阶层的宫廷爱情,可再看却有着《周生如故》的锥心之痛。年度小众黑马剧《衣袖红镶边》,始于爱情,终于自我。
剧情特点:
《衣袖红镶边》改编自姜珉江的同名原著小说,由李俊昊、李世荣主演。原著小说以真实历史人物为原型,而影视化后的作品,凭借编剧的巧思、导演唯美的构图、演员的热情演绎,让该剧收视屡屡创下新高。
值得一提的事,《诗经》在该剧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贯穿和串联男女主人公情感的关键线索。有剧评人指出,该剧以古典浪漫唯美主义的风格,拍出了儒家文化的美感。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