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顶一万句影评 将情感比作刀刀刀见肉
小说《一句顶一万句》是作家刘震云的扛鼎之作,销售达180万册,作为一部纯文学类著作,这个成绩在当下浮躁的速读时代简直就是个奇迹。作为一个大IP,《一句顶一万句》也成为影视作品改编竞相争夺的香饽饽。然而,小说的改编难度却极大,因为小说时间跨度特别大,从民国一直讲到当下,并且小说中人物众多,有100多个,怎么将100头大象装进冰箱里是个问题。连刘震云都承认《一句顶一万句》并不太适合改编成电影,很多导演都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改编角度来说服刘震云,直到刘震云的女儿刘雨霖导演给他打了一个电话。
既然不能将100头大象装进冰箱,那就只装两头大象,刘雨霖导演只截取了小说中后半部分中的主要两个人物:牛爱国与牛爱香,以这两个人物为线索来结构故事,两个人都想找一个说得上话的人,但是一个人想离婚,一个人想结婚,在结构上形成一种对比关系。这个改编角度打动了刘震云。

有人评价小说《一句顶一万句》是一顶绿帽子下的史诗,虽然小说是在讲述一个关于出轨的故事,但是故事中的主人公都经历着内心情感战争,情感的波澜与惊心动魄称得上史诗。导演刘雨霖将小说中的这种内心情感战争史诗很好的还原到电影中去,为观众奉献了一部看不见硝烟的内心战争史诗。
电影聚焦于当下社会普通人的情感生活,片中的主人公都在寻找一位能够说得着的人。影片开头便是民政局中的一场戏,有人离婚,有人结婚。离婚是因为说不着,而结婚是因为说得着。有意思的是,主人公牛爱国与庞丽娜因为说得着结婚,而十年之后却因为说不着出轨,闹离婚。导演对于婚后十年,两人形如陌路的麻木婚姻状态描写得极为写实。两人说不着,就算牛爱国做的松鼠桂鱼再好吃,也不如外面饭店的香。
为了表现片中人物的内心战争,导演将情感比作刀,在润物细无声中开战诛心,刀刀都能戳进观众的心窝。影片中,刀作为一个重要道具贯穿电影始终,每一次举刀都极具力道。从最开始牛爱国发现妻子出轨,愤怒的想提刀杀人;到听从朋友开导,慢慢平静下来,找另一位受害者想借刀杀人;到最后假装出去寻找妻子,最终明白了一个道理: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以前,从而放下屠刀,获得了解脱,走出迷雾。导演借片中的这把刀折射出现实中的每一个人,这把刀发生在我们真实的日常生活中,发生在你我身边,发生在婚姻内外,直戳人心。

影片文火慢炖,叙事风格看似漫不经心实际刀刀见肉。片中件件琐事在轻描淡写之中被桎梏操控,干净利落却又藕断丝连,让人心惊肉跳之余又生出丝丝悲凉之情,在无硝烟战争席卷过后,更觉意犹未尽。之前刘震云编剧的电影《手机》,将手机比作了手雷,将所有人性中隐藏的黑暗,婚姻中不为人知的秘密都通过手机见了阳光,扒了中国男人一层皮。而这次的《一句顶一万句》,又将情感比作刀,刀刀戳到每个人心窝深处。
好的小说是看不见作者的,好的电影是看不见导演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刘震云尝试做了一个倾听者,他不是在写,而是在听书中的人物在说什么。电影《一句顶一万句》中,刘雨霖导演同样也是隐藏在摄影机背后,用影像说话,导演只是客观真实的记录片中人物的行为。她主张演员要亲自去体验生活,这样演起来才真实。电影中牛爱国是一名修鞋匠,为了演好这个角色,饰演牛爱国的演员毛孩 去跟着老师傅学习了一个月,所以,观众在看到影片中牛爱国在修鞋的时候看起来真实自然,并不像是在表演,这都是从真实生活中得来的。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