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嵩的昨夜书赏析(许嵩的昨夜书这首歌的赏析)

时间:2022-08-11 17:20:52阅读:4473
【歌词】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 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 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 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 弦断有谁听梦里披荆斩棘铮铮之铁衣已乘昨夜长风随波东流去城外马歇摇首顿蹄 鹏举瞰冷雨…
  • 出生于1986年5月14日,知名作词人、作曲人、唱片制作人、歌手。内地独立音乐之标杆人…

【歌词】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 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 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 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 弦断有谁听

梦里披荆斩棘铮铮之铁衣

已乘昨夜长风随波东流去

城外马歇摇首顿蹄 鹏举瞰冷雨

只叹普天之下垂成的同庆

【创作背景】

《昨夜书》作为许嵩的原创新歌,出自2021-04-11央视的节目《经典咏流传》。由许嵩作词作曲并演唱。

继承

《昨夜书》主歌部分歌词源自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词作《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这首《小重山》是元帅帐内夜深人静时岳飞诉说自己内心的苦闷--他反对妥协投降,他相信抗金事业能成功,他已经取得了很多重大战役的胜利。

但现在他遇到了来自朝廷权要的掣肘,一种束缚他的手脚、遏制他的行动,使他无法反抗的命令,这就是绍兴八年(1138)宋金"议和"而不准动兵的历史时期。

岳飞于北宋末宣和四年(1122)参军,至北宋灭亡前的四年里,他在抗金名将宗泽麾下英勇作战,升为秉义郎,自那时候,他就献身抗金战场。

绍兴六年(1136)至绍兴七年(1137),他连续指挥军队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国土,形成西起川陕,东到淮北的抗金战线,准备大举收复中原,北上灭金。

但就在这时,不想伤害宋金关系以不让钦宗返回南方危及自己皇位的宋高宗赵构,起用极力妥协主和汉奸的秦桧为相,停止抗金、迫害主战派,王庶、张戒、曾开、胡铨等均被罢免、除籍、编管甚至杀害,而对岳飞,此时秦桧还不敢动,但坚决制止岳飞再与金国作战。大好的抗金复国形势,有付诸东流的危险。

《小重山》一词,正是在这种形势、气候下写的。岳飞内心极度郁闷,对投降派猖獗的极度愤慨,身为朝臣又极无可奈何的种种复杂心情,均写于词中。

发扬

许嵩将岳飞的歌词化为了主歌,并加入了自己原创的全新歌词——“梦里披荆斩棘铮铮之铁衣,已乘昨夜长风随波东流去,城外马歇摇首顿蹄,鹏举瞰冷雨,只叹普天之下垂成的同庆”。

以“知音”般文字美感,以及宛若附身于岳飞精忠报国之魂的慷慨力度,不仅穿越时光和将军的词产生了“共振”,更以他细腻而带有淡淡苍凉感的唱腔,诠释出了那份热血沸腾的英雄气概,是如何无可奈何冷却下来的悲壮历程:梦里仍然念念不忘战斗到最后一刻,睁开眼睛看到的,却是一片冷雨萧瑟。

【词语注解】

此处为《小重山》注释:

1、小重山:词牌名。一名《小冲山》、《柳色新》、《小重山令》。唐人常用此调写宫女幽怨。《词谱》以薛昭蕴词为正体。五十八字。上下片各四句,四平韵。换头句较上片起句少二字,其余各句上下片均同。另有五十七字、六十字两体,是变格。

2、寒蛩(qióng):秋天的蟋蟀。

3、千里梦:指赴千里外杀敌报国的梦。

4、三更: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

5、月胧明:月光不明。胧,朦胧。

6、功名:此指为驱逐金兵的入侵,收复失地而建功立业。

7、旧山:家乡的山。

8、付:付与。

9、瑶(yáo)琴:饰以美玉的琴。

10、知音:《列子·汤问》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琴音志在高山,子期说"峩峩兮若泰山";琴音意在流水,子期说"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后世遂以"知音"比喻知己,同志。三国·曹丕《与吴质书》:"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伯牙绝弦於钟期,仲尼覆醢於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唐·杜甫《哭李常侍峄》诗:"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明·唐顺之《谢病赠别高参政》诗:"逝将归旧林,复此别知音。"浩然《艳阳天》第六九章:"(弯弯绕)可见到'知音'了,哪还肯白白地放过去呢?"

11、昨夜长风:指南宋朝廷的班师金牌,朝廷的十二道班师令,据说岳飞在一天之内连续收到十二道金字牌发的班师诏,勒令他立即班师回朝。

12、鹏举:典故,典出《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北方的大海里的鲲,变化成为大鹏鸟,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后遂以"鹏举"等指奋发有为。此处一语双关,也为岳飞的字。

13、垂成:接近完成或成功。

《三国志·吴志·薛综传》:“实欲使卒垂成之功,编於前史之末。”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 李献吉 极苦思,诗垂成,如一二句弗工,即弃之。” 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二家邻居》:“为了这问题,几乎把垂成的婚姻打破。”

译文:

昨夜,寒秋蟋蟀不住哀鸣,梦回故乡,千里燃战火,被惊醒,已三更。站起身,独绕台阶踽踽行。四周静悄悄,帘外,一轮淡月正朦胧。

为国建功留青史,未老满头霜星星。家山松竹苍然老,无奈议和声起、阻断了归程。想把满腹心事,付与瑶琴弹一曲。可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纵然弦弹断,又有谁来听?

贼人断送国之机缘,梦想中披荆斩棘的保家卫国已经消失不见。现在战马在城外不再战斗,“我”也是词人岳鹏举,看雨斜冷落,感叹道我那被迫断送的,曾经的,梦想中的,即将成功的,不再受人压迫的普天同庆的山河无恙。

【作品赏析】

许嵩的四句把《小重山》续写得天衣无缝、完美无暇,主歌和副歌两段词对比起来毫无违和感,衔接得恰到好处,字句间古韵怏然、字字珠玑同时具有一定的深度,再次将岳飞内心的失落无奈、孤寂叹息和铁汉柔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可见擅长古风音乐的许嵩对于古文诗词的架构与表达有很深的功底,这与长时间的沉淀积累有关。

尤其是“城外马歇摇首顿蹄,鹏举瞰冷雨”这两句。此处为想象的场景,马歇后的摇首和顿蹄,这个状态一般都是马停留在原地时的懒散形态,说着说着画面是不是就出来了。

鹏举与马歇还有一个对比,马摇首顿蹄,我鹏举也就只能瞰冷雨,一语双关用的妙极。

只叹普天之下垂成的同庆

这一句,堪称绝笔。

是岳将军之叹。

也是岳家军之叹。

更是千年前南宋之叹。

最后,它还是我们如今学习历史,回望历史时的哀叹。

普天同庆,功败垂成。

一首《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是岳飞对于家国的碧血丹心。

而许嵩的一曲《昨夜书》,一番真情的诠释,传承的是当今的爱国主义精神。

正所谓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这样的歌,你会单曲循环一整天吗?

如何评价许嵩新歌《昨夜书》?

坦白说,许嵩这首《昨夜书》写得并不好,不好在哪里,我们一一解读。

这首歌里前半部分就是岳飞写的《小重山》,这里就不赘述了,我们来看许嵩写的后半部分。

梦里披荆斩棘铮铮之铁衣,已乘昨夜长风随波东流去。

城外马歇摇首顿蹄,鹏举瞰冷雨,只叹普天之下垂成的同庆。

这其中有一个最大的败笔——鹏举瞰冷雨。

古人避讳直说,可以各种侧面的描述,都在写一个人或物,但是最忌讳直接说这个人。

这首歌词里连岳飞的字“鹏举”都直接写出来了,一下就降低了整首歌的格调。

最后一句“只叹普天之下垂成的同庆”,这句话不知所云。

首先是不押韵,“衣”、“去”、“蹄”、“雨”押韵,“庆”则跟前面完全不押。

其次是什么叫做垂成的同庆?感觉词不达意,很是怪怪的感觉,有种想升华却东拼西凑硬凹造型的感觉。

再看整首歌词,名字叫《昨夜书》,内容跟昨夜书感觉没什么关联。

对于岳飞的这首《小重山》,我也写过一首中国风,也是化用了其中的词句,并不比许嵩的差。

《中国风·风波亭》

寒蛩不住鸣,夜半三更。千里梦惊醒,沙场鏊兵。天上走流云,夜深人已静。

院里秋风卷残音,帘外但见月胧明。薄衣起身寒,独自绕阶行。旧山松竹老, 冷月沁竹林。

独立檐下成孤影,人生坎坷路难行。靖康之难犹记,国破请缨。城下之盟未忘,沙场点兵。

三十功名执掌帅印,八千里路率军抗金。踏破贺兰山听万马嘶鸣,直捣黄龙府救天下万民。

立身立世,立不世功勋。却利却位,却不世功名。生死有命天注定,聚散离合总关情。

赤胆忠心有谁信,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何处寻,弦断有谁听?

可怜尽忠报国心,无奈魂断风波亭。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