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为什么留着浣碧,甄嬛传原著中浣碧的结局

时间:2022-09-06 10:24:48阅读:4273
‍‍‍‍看过《甄嬛传》的许多人都不喜欢浣碧,她作为甄嬛的婢女,企图勾引过皇帝,背叛过甄嬛,最后还抢了甄嬛的果郡王,觉得她不安分,是个心机女,干什么都不得人心,反正咋看都不招人喜欢。我第一次看《甄嬛传》…

‍‍‍‍看过《甄嬛传》的许多人都不喜欢浣碧,她作为甄嬛的婢女,企图勾引过皇帝,背叛过甄嬛,最后还抢了甄嬛的果郡王,觉得她不安分,是个心机女,干什么都不得人心,反正咋看都不招人喜欢。

我第一次看《甄嬛传》时,也不喜欢浣碧,实事求是地说,她既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也没有什么恶毒的心思,只是处处都是小心思,做出来的事情,总是显得小家子气,让人实在喜欢不起来。

再一次仔细地品读原著,再看浣碧的出身,她的处境,忽然就同情她,理解了她的小心思,理解了她的小家子气,因为她的身份,她的素养使她大气不起来。

浣碧的母亲何绵绵原是摆夷女子,原名碧珠儿,她与甄嬛的父亲甄远道相爱,因其是罪臣之女,不能嫁给甄远道为妻为妾。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碧珠儿与甄远道深深相爱,不能名正言顺地在一起,就改名为何绵绵,可见对甄远道是情深意切。

命运弄人,何绵绵生下浣碧不久就过世了,甄远道把浣碧抱回家中,养在府里,教她摆夷话和摆夷礼节,可见甄远道对何绵绵亦是情深意重。

甄远道与甄嬛的母亲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是普通的夫妻关系,并没有太深的夫妻之情,浣碧却是他与何绵绵的爱情结晶,在心里更疼爱浣碧这个女儿。

如果何绵绵不是罪臣之女,浣碧就是甄家名正言顺的二小姐,或许因为母亲与父亲相爱的缘由,她可能比甄嬛更得宠,估计像墨兰一样在甄家是个父亲娇宠着长大的小女儿,一样能够学习诗词歌赋,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家闺秀,能够选秀入宫,过上皇帝宠妃生活,为甄家争光,成为甄家的骄傲。

可是因为母亲是罪臣之女,她连入甄家的资格都没有,不能享受甄家小姐该享受的一切,只能作为婢女侍候甄嬛,生生从主子变成了奴仆,你让她如何甘心。

梅长苏说:这世上有许多事,不知道时很知足,可一旦知道了,反而会添许多的杂念与烦恼。

浣碧就是这样,她知道自己的出身,知道自己的身份。

在她心中,她认为自己是甄家的二小姐,应该和甄嬛一样,可是在现实中,她却是甄嬛的奴婢,这种心理上和实际中的落差,让她不平衡,无法接受身为奴婢的事实,所以她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一切。

浣碧在心里处处和甄嬛对比,一方面嫉妒甄嬛,一方面又以甄嬛为榜样,想要学她,成为她。

所以她身穿碧色衣服、脚穿粉鞋,头戴红花想要引起皇上的注意,可是没想到品味太低,遭到皇帝的嘲讽,自尊心极强的她哭着跑了出去。

其实不能怪浣碧穿这么一身红配绿,她的奴婢身份决定了她的文化素质,她不像甄嬛那样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穿衣打扮说起来头头是道,她就是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小丫头,没有什么见识,哪懂什么穿衣搭配,就觉得红花、绿叶既好看,又惹人眼,就全穿在身上了,这是她的眼界决定了她的品味,不是她的错。

再说到浣碧背叛甄嬛,其实那不是浣碧的本心,她只是没有认识到后宫争斗的残酷,不知道甄嬛一旦被打压,有可能万劫不复。

她在宫中绕纸祭奠母亲时被曹贵人看到,对她连骗带威胁,再许她一些好处,什么甄嬛失宠,她长得像甄嬛可以得到皇帝的注意,顶替甄嬛成为皇帝的宠妃等等。

曹贵人攻于心计,心思缜密,又有一张巧嘴,可以把死人说活,浣碧那点心思在她眼中根本不够使,关键是曹贵人的许诺恰恰好是浣碧做梦都想得到的,真是正好瞌睡,有人送了个枕头过来,两人一拍即合,傻傻的浣碧就这样被曹贵人利用了。

其实在这件事情上,甄嬛对浣碧也没好到哪去,她知道浣碧有可能暗中与曹贵人联手了,立即设了个圈套,利用浣碧一把,一方面设计了华妃,小小报了个仇,离间一下华妃和曹贵人的关系,另一方面把浣碧逼向死角,使她无法再继续投向曹贵人,只能死死地抱住自己这个大腿。

甄嬛到底是比浣碧聪明,有心计,反过来设计了浣碧、曹贵人和华妃后,再告诉浣碧她早知道两人的姐妹关系,利用亲情捆绑浣碧,再告诉浣碧,自己对她早有打算,带她入宫就是想要给她找个好人家,让浣碧对她心生感激,从此一心一意对她。

浣碧到底是单纯的,相信了甄嬛,开始依靠这个长姐,实际上她也见识了宫中争斗,明白自己已经无路可走,只能紧紧跟着甄嬛,甄嬛好了,她才能好。后来她一心一意对待甄嬛,像奴婢对待主子,又像妹妹对待长姐一样,全心全心为甄嬛。

甄嬛怀孕时在华妃宫中罚跪,是浣碧找来果郡王救了甄嬛。

甄嬛失去孩子,萎靡不振,是浣碧找果郡王半夜吹笛,引甄嬛过去,开导她。

甄嬛想要复宠,需要蝴蝶,大冬天捉不来蝴蝶时,又是浣碧去找果郡王,给甄嬛捉来了一瓶子蝴蝶。

甄嬛甘露寺出家,浣碧一路跟着她,侍候她,保护她,依然像她主子一样侍候着,在这么艰苦的情况下,浣碧也没有和甄嬛平等相处过。

甄嬛回宫后,与祺贵人斗,与安陵容斗,与皇后斗,哪一处缺了浣碧,可以说,没有浣碧,就没有后来的甄嬛,她从甘露寺赶去凌云峰,大雪封山的路上,如果没有浣碧去找果郡王,她或许就此陨落了。

后来的浣碧是甄嬛的左膀右臂,是她的得力助手,可是浣碧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有情感,有生活目标的女子,她有爱的权利,有爱的自由。只不过,不幸的是,她和甄嬛爱上了同一个男人,果郡王。

爱过的人知道,爱是自私的,是排她的,是无法兼容的,再好的姐妹也不可能心无芥蒂地共侍一夫。

浣碧爱果郡王,长眼晴的人都能看得出来,可是她知道果郡王与长姐相爱,就把自己的心深深的隐藏。

可是一旦爱了,不是像自来水似的,关了开关就不流水了,她依然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偶尔被果郡王夸一句,就高兴得不得了,为了果郡王一句秋海棠好看,浣碧无论是在宫外,还是回宫后,一直戴秋海棠,她的这份心思让人动容,心疼她傻,心疼她痴。

甄嬛明知道她喜欢果郡王,即不开导她,让她忘记果郡王,也不撮合她和果郡王,只是任由浣碧痴情,任由浣碧傻傻地等着。果郡王受伤,甄嬛同意浣碧出宫服侍果郡王,她一方面给浣碧希望,一方面又让她什么也得不到。

果郡王对于浣碧就像天上的风筝,看得见,抓不着,只能痴痴地仰望着。而甄嬛就是扯着风筝的线,她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牵扯着果郡王的心,可是她既不把这根线交给浣碧,也不放了他,就那样扯着他,不能收回来,又舍不得放了。

浣碧对甄嬛一心一意,对她忠心耿耿,可是对于果郡王她是有私心的,长姐要不了,又不帮她,她只能自己帮自己了,这就有了她设计小像掉出来,逼果郡王娶了她。

或许这件事情,很多人说这是浣碧的心机,说她是心机婊,可是在我看来,这是浣碧的无奈之举,这是她为情所困之下的困兽之斗做出来的背水一战。

如果你站在浣碧的角度为她想一想,就可以理解她了,她是甄家的二小姐,和甄嬛一样的千金小姐,凭什么甄嬛能嫁皇帝,她就不能嫁果郡王,再说她爱果郡王,想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有错吗?

她这样做,并没有伤害谁,你说伤害甄嬛,我却觉得她这样是帮甄嬛了断,彻底断了念想,免得生出不必要的枝节,免除后患。

你说她伤害果郡王,我不这样认为,果郡王娶了她,又娶了孟静娴,虽然不能与浣碧琴瑟和鸣,但是孟静娴的知书达理,温婉端庄,后来不是渐渐走进了果郡王的心,我曾写过一篇文章《甄嬛传:孟静娴正在奔往与果郡王伉俪情深的路上,不想半路死于浣碧之手》,分析过后来果郡王与孟静娴已经是奔往伉俪情深的路上,所以果郡王也并不是一棵树上吊死,只不过后来孟静娴阴差阳错喝了甄嬛儿子的粥,中毒后又再次被浣碧下毒,香消玉殒,果郡王又把心放在了甄嬛身上。

浣碧唯一害过的人就是孟静娴了,对甄嬛,我认为她虽然曾经背叛过,但是后来对甄嬛的真情,足以说明她是一个好姑娘,只是身份问题,使她一生都在努力要跳出这个桎梏,却失败了。

有时我想,如果浣碧不知道她的身份,或许就会像流朱一样,安心做一个奴婢,对甄嬛一心一意,没有任何小心思,也就没有那么多烦恼,快快乐乐地做个小婢女,到了年龄,凭着甄嬛宠妃的地位,给她指个好夫婿,幸福地做个小妇人,不是也很好吗?

可她终究不是流朱,她是浣碧,她是甄远道的私生女,她一生都想得到甄家承认,为此花了很多小心思,背水一战设计了果郡王,成了侧王妃,站在了她期盼许久的位置,她终于心想事成。

可是,浣碧终究是一个奴婢,她成了王妃,却没有站在王妃位子上的实力和素养,就像是把一只鸡放到鹰巢,让它在高峰上看到远景却没有居于高峰的力量,不是跌落而死就是在风中恐惧痛苦。浣碧就是这样,在侧王妃的位置上战战兢兢,时刻想着得到果郡王的心,却一直没有得到,最后随着果郡王的死而一头撞死,这或许就是她的宿命。

浣碧是可怜的,是可悲的,她一生都在不甘中度过,一生都在努力跳出私生女的桎梏,想和甄嬛一样,成为甄家堂堂正正的甄家小姐,可是努力了那么久,她也只得到甄家义女的身份,没有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

可是她的一生,她奋斗过,她努力过,纵然并不理想,可是她不后悔,她也曾短暂地得到过她想得到的,也不枉此生,只是有时想起她,只能深深地一叹,命运弄人。

甄嬛为什么留着浣碧,甄嬛传原著中浣碧的结局

甄嬛传里,请大家评价一个人物!浣碧

浣碧的遭遇和安陵容有些相似,都是家里弱势群体,那面会对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只是二人走的路数不同,但根源是相同的,安陵容的母亲虽然是正室,但是人老色衰,性子又懦弱,父亲又不念旧情,浣碧自不必说,私生子在那时是大忌讳,一个是嫡亲的大小姐,一个是必须“玉隐”的浣碧,自是咽不下这口气,如此环境使他们的心理过于敏感脆弱,总是注意一些枝节的事情,加之各有位不称职的父亲,没有好的引导教育,见到母亲的屈辱,久而久之养成了偏狭的性格,这不是他们的错。作者让甄远道流放宁古塔,安比槐斩立决,是否也是对他们作恶的惩戒?只是视他们作恶的程度罢了。
在此,我不想纠结浣碧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都走了,谁来伺候老爷、夫人啊?”,但这句话就足够了,他最终决定了浣碧的命运。在和曹琴默暗通事发后,甄嬛对他说:“你是我的亲妹妹,我必定给你一个好归宿,你若在家,也只能嫁个匹夫草草一生,如今在宫里,我必定为你筹划个好的。”父亲是个注重名节的人,也是个死板的人,虽然他是作俑者,但在那个环境中,他确实给不了浣碧应得的归宿。甄嬛却看得远,而浣碧不能,他的性子已经注定。
这样就可以解释浣碧那些匪夷所思的做法了,他虽然有些心思,但却不似长姐,鼠目寸光,在利益的诱使下,极端的狭隘和自私使他失去了应有的判断力,我不相信浣碧真的想和曹琴默串通害长姐,虽然不知,但可以知道曹琴默这天花乱坠之口连华妃也可以蒙蔽,甄嬛也是惧他三分,几句甜言蜜语、晦涩不明的话就可以蒙住浣碧的心智,浣碧其实是极其愚蠢的,
以至做事不计后果 。有人不喜欢浣碧,大概是印象他很聪明吧?那只是表象,你如果把他看做愚人,一切就顺理成章了。其实引诱皇帝就是他极其幼稚的绝佳表现,此时长姐尚未在后宫稳固,浣碧的才貌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但在他心里一切都貌似简单,浅薄的思维使他觉得凭着和长姐几分神似便可搏一搏,他并未看的那么深,那么透,也不能强求他。
心思浅薄狭隘的人往往做事不考虑他人,无意中也伤害了别人,同样,那冰冷无情的面貌也是他人挥之不去的阴影,最起码有个人至死对他已暗下“死生不复相见”的毒咒。在凌云峰,当甄嬛得知王爷的死讯,悲愤吐血,而浣碧不仅不去规劝长姐,却在一旁火上浇油,“温大人,你怎么能替代了王爷?你怎能视王爷的孩子为己出?王爷能给的你都给不了!”这句句话似一把把匕首戳向甄嬛的心窝,这时甄嬛斜看了浣碧一眼,我不知他此刻想到了什么,但是除了甄嬛,别人定被这几句话击垮,而甄嬛却如当头棒喝,他要回宫,他要用皇帝的权力保护自己的人,这不是每个人可以承受和做到的,甄嬛每逢逆境必重新崛起,浣碧的这几句话起到了当年齐妃的那几记耳光的作用,只是如此的别扭,如此的自私,如此的再次扮演了敌人的角色。
当槿汐让甄嬛喝坠胎药送掉孽障时,浣碧再次扮演了负面的角色,他只有王爷,哪会想到孩子生下来可能面对的惨烈后果,甄嬛当初犹豫,又是一句极端自私的话使他如醍醐灌顶,化不利于有利,只是不是浣碧一心为长姐着想,而是长姐才是天生的小姐身子丫鬟命,是长姐自己的命硬,与任何人无关,与浣碧更是无关!
甄嬛将浣碧的身份挑明是否明智?我也不想讨论了,只是从此浣碧变了一个人,不知收敛,愈发的张狂,宫里的人可不知道你是熹贵妃的同父异母妹啊,你如此只能为长姐徒惹祸患罢了,依旧不能责怪浣碧,因为他的性情并不敦厚,自私二字显然已经代替了智商二字,他可真是扶不起的阿斗,因为性情已注定,难改!甄嬛似乎对他又多了一重母亲的角色。但是人的承受是有限的,即便是甄嬛,在此,我依旧不像探究甄嬛是否有能力让浣碧从女字,但那时他不屑的眼神和语气已是不妙的征兆,只是浣碧愚顽不懂,他的目光始终就是一跬之步。
最终,当响当当的甄玉隐说出那句气冲霄汉之语:“王爷,为了你,我可以伤害任何人!”“你以为长姐回宫是为了你?他是为他自己罢了!”此刻,我再追究瑛贵人的死显然已是愚笨,他的口气似乎连亲生父母、恩重的长姐也无视了,自私到极致便是可怕,玉隐做到了这一点,他似乎完成了蜕变,蜕变的比甄嬛还要彻底。
不得不再说最后一次,浣碧真是使人无语了,他若聪慧,断是应该处处极力维护长姐,你要知道,在王爷心中,你只是一个甄嬛的模糊影子,你如果想要让这影子变得清晰,变成真正的甄玉隐,你应该知恩图报,懂得宽容、包容,懂得理解,只有情深意重的人才可以征服王爷,而最好的选择就是一直守护对自己关怀备至的长姐,这既是功利的,也是人伦的,终有一天,你会名正言顺的成为王爷的妻子,而甄嬛只是一个局外人罢了。
但是这些对你来说都是不可能,不是你不懂,而是你根本未曾想,你也无法想的那么宽广,滴血验亲时,王爷让你尽快回宫,你却恋着不走,王爷自嬛儿回宫之后,始终对他不放心,你去了便多重保障,你依旧是不懂,不懂得欲擒故纵,王爷始终在乎的是嬛儿,你用真心维护嬛儿,也是在维护自己,还怕等不到柳暗花明的一天吗?
孟静娴中毒临盆时,你在一旁只是冷冷的看,眼中透出嫉恨的目光,毫无半点仁慈之心,孟静娴和你究竟有多大仇?他对你还不算礼让吗?你的长姐是贵妃又如何?他的家世远高于你,他原本没必要讨好你!
你最后那句绝情的话,终于彻底送王爷上路了,王爷终于明白,影子就是影子,未曾想还是如此恶毒的影子,连最后一丝自欺欺人的慰藉也没必要了,真正的嬛儿正驶向那茫茫荒漠,他已无牵挂了,可以不计生死的放心去追了!!!
浣碧,从小未得父母宠爱的孩子,那心想必也是冷的吧,只想渴望得到别人的宠爱,谁也怨不了,就怨命吧!

甄嬛为什么留着浣碧,甄嬛传原著中浣碧的结局

《甄嬛传》中如何评价浣碧这个人物,从你的认知谈一谈?

这个人物很丰满,也很动人,我一开始看的时候确实不喜欢她,觉得这个丫头心机深重,不知天高地厚,但是后来看这部剧的时候反而有点看懂她了,她也是甄远道的女儿,却一出生就是丫头。

她想出人头地,便把心思算到了皇帝那里,这里面,我看到的是一个年轻的不择手段的傲气十足的向上爬的女人形象,但是后来,他喜欢上了果郡王,在这里开始,我觉得这个人物十分的悲戚。

人这一生有许多选择,唯一不能选择的便是出生,她小半生都在为出生争,也争不过她姐姐,她后来爱上的男人也爱她的姐姐,是一个可以为她姐姐去死的男人。这辈子,注定她是争不过她姐姐。看到这里,其实我的同情不至于那么泛滥。

令我真正喜欢上这个角色的最后她殉情的那一段。那种决绝,那种孤勇,那种深情其实我是真的感触到了。心爱的人因为自己长姐而死,我不知道那一刻她的心里想的是什么,,但当她红着眼眶,留着眼泪撞棺材的那一刻,一个浣碧就完整了吧。这就是真的爱一个人爱到骨髓里的样子了。

一个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人,想往上爬没有错,谁不想过得更好呢。可是你不能只允许自己往上爬不允许别人往上爬啊。最讨厌有人说讨厌浣碧的是因为站在甄嬛的角度,其实换个人的角度,浣碧更讨厌。更不要说浣碧经常挑拨甄嬛和安陵容的关系,唯恐天下不乱,这点跟宝娟挺像。

事实上浣碧不仅看不起的不止安陵容,她还看不起叶澜依,觉得人家不佩喜欢果郡王。也看不起孟静娴,觉得孟静娴做作。可她们两个都比浣碧强啊。

浣碧的出生是值得同情,但她从不体谅和她经历类似的人,反而处处觉得高人一等,真不知道是哪来的优越感。《 甄嬛传》里,我认为她的人物设定很好,甄嬛太苏作为人她似乎毫无缺点,远不及浣碧来得真实。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