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给孩子造成的心理伤害,心理学家对孩子的伤害
《女心理师》是一部优点与缺点都极其明显的剧。
当看到钱开逸飞车救人、教学楼飞绳爬窗时,真的让人一瞬间出戏,这是什么浮夸操作?
但当看到剧中的每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案例时,又让人感动落泪,或是疑惑反思,或许,这才是制作这部剧真正的价值所在吧。
一口气看完前6集,出现的案例中,有2个让人极为不理解,只想问一句——为什么?
患癌母亲去世假称离婚如果妈妈得肺癌,第四期,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那该怎么处理自己的身后事?如何与亲人告别?
她最放不下的就是两个孩子,无法再陪伴照顾他们,这应该是她最大的伤痛,也害怕成为孩子们一生的伤痛。
剧中这位妈妈选择——欺骗。
在与丈夫商量后,她给了孩子们一个说法:爸妈离婚了,以后你们就跟着爸爸生活。
对着心理师贺顿说出这个决定时,这位妈妈泪流满面,恳求贺顿在她死后能帮孩子们度过心理上的难关。
这位妈妈认为,让年幼的孩子骤然承受丧母之痛,是太过残忍的事情;用离婚来作为借口,孩子们心中一直以为母亲尚在,会更容易接受。
作为心理师的贺顿,无法改变当事人的决定,可这个决定真的正确吗?
两个孩子找到了贺顿,大的那个女儿,应该是初高中的年纪了,面对贺顿,满目怨恨——自从妈妈向你咨询过,就天天要和爸爸离婚,你是拆散家庭专业户吧?
小的那个儿子,应该还只是将将上小学的年纪,没有姐姐那么强势,只能像个弱小无助的小兽,抱着贺顿的大腿,声声恳求——你别让我妈不要我。
两个孩子都深受被母亲抛弃的痛苦,心里都被植下了怨恨的种子,这真的是妈妈想要看到的吗?若干年后,他们得知了真相,是后悔还是遗憾?这份残缺该如何填满?
剧中父母对子女的爱毋庸置疑,他们总是希望保护孩子,让他们远离痛苦。
可是,爱,不仅仅只有陪伴和鼓励,也应该教会他们直面分离,谎言迟早会被揭穿,而且一个谎言需要无数个谎言去掩饰,难道不是一重又一重的伤害吗?
患上肺癌是事实,死亡也是必然,孩子与母亲的分离迟早会来,在这样的时候,在心理师的帮助下进行”死亡教育“又或者说是”生命教育“,以一种尽量不残酷的方式告知孩子事实,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
在生命的尽头,尽可能的陪伴,让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情感可以倾诉,让孩子知道,虽然妈妈走了,但妈妈对他们的爱永远都在,或许远远好过以”离婚“的借口,让孩子茫然间便失去妈妈。
高中生自残以维系父母婚姻尤娜,是一名学艺术的高中生,一出场就坐在了教学楼顶,随时准备着跳楼自杀。
短短几集里,她就有2次自杀行为,多次自残行为。
表面上来看,她的自杀,是源于同学的不信任和矛盾:明明是同学小哲将她推下舞台导致受伤,但没人相信;明明不是她弄脏了小哲的衣服,也没有人相信。
但在贺顿的观察之下,真正的原因,其实是父母感情的问题所致。
尤娜的父母,爸爸是郁郁寡欢不得志的艺术家,妈妈是努力工作养家的职场女性,两人三观并不一致,早就矛盾重重。
在尤娜高一时,一场争执之下,两人离婚,但为了女儿,离婚不离家,甚至没有分床,就是为了维持假象,等女儿高考结束。
而敏感的尤娜早已发现这个事实,假装不知道。眼见爸爸想要离开,她不惜让自己受伤、试图自杀,以留住他,维持这个家的表面和睦。
但内心她早已无法负荷这份沉重,所以我们看到她睡着觉爬起来自己扇自己耳光。
同样的,无可否认尤娜父母对她的爱,他们觉得尤娜还不够成熟,又正在高考这样人生的关键阶段,应该避免让她知道,但欺骗永远都不是最好的办法。
都是普通人,哪里有什么完美无缺的演技?夫妻离异了,哪怕住在一间房,也无法时刻控制自己的表情、语言,敏感的孩子很容易便会发现真相。
正因为她年纪小,不够成熟,没有成年人的心理适应机制,在骤然知道被欺骗的真相时,根本无法独自面对,她会受到打击,倍感焦虑,甚至误以为都是自己的错,做出不适合的事情来试图改变。
所以,我们看到剧中的尤娜偷东西、诬陷同学、试图自杀。
她当然不想自杀,不然也不会打电话给自杀干预中心,但她是真的心理出现了问题无法解决,也希望以这种行为来引起父母的注意。
自以为保护女儿而隐瞒的行为,最终却酿成更大的恶果。
与其欺骗,不如坦然说出来,父母的婚姻结束了,但父母对女儿的爱一直都不变;婚姻的结束与女儿无关,仅仅是两人的不合适。
作为父母,不可能一辈子保护孩子,当问题出现时,与其欺骗,不如正视,只要爱不变,相信孩子可以有渡过难关的能力。
《女心理师》引争议,这部剧的剧情有多真实?
《女心理师》开播以来,就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反响,小编也在追这部剧,心理师与来访者的双向治愈。而这部剧是由各个小故事组成的,这些小故事并不是胡编乱造,而是根据社会上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写出来的,看了它以后,小编深有感想。
对小编印象深刻的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少女尤娜与她的父母之间的故事,开始小编以为是校园霸凌,甚至愤怒于校方对尤娜在学校自杀行为的不负责,后来才发现是尤娜与她的离异父母之间的问题。是的,许多婚姻不幸福的夫妻,会因为子女而放弃离婚,但这样他们并不快乐。而有的父母感情不和决定离婚,但因为子女还在读书,只能隐瞒下来,殊不知这对孩子的伤害才是最大的。孩子是对自己最亲近的,朝夕相处下来,怎么可能不发现父母之间的感情破裂。在小编看来,善意的谎言也许是为了他人好,但是谎言毕竟是谎言,一旦被拆穿,对别人的伤害是毋庸置疑的。
还有一个就是妈妈可能会面临的产后抑郁故事,有人会发现,现在社会上患上抑郁症的人是越来越多,而其中较引人关注的就是产后妈妈的抑郁症,有的老一辈听到这个会嗤之以鼻,生个孩子就抑郁,那他们之前连心理医生都没有,生了孩子不还是没事。可是,随着患上心理疾病的人数增多,心理学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产后抑郁,看起来是产后妈妈的绝症,但其实只是跟妈妈得了一场小感冒一样,治疗的方式就是家人的陪伴与理解,还有支持。
另一个就是刚刚更新的女性遭到职场性骚扰,自古以来,女性一直处在低下的位置,就算现在倡导男女平等,但还是有的人会认为女性上班就是没用,甚至觉得她们可以随意欺负。其实不对,真正的独立女性从来不是别人的附属品。遭到了侵犯,我们女性也不是他们强奸犯随意欺负的目标,就像前不久的阿里巴巴女职员被侵犯的新闻,刚开始微博底下都是些受害者有罪论,一群键盘侠自以为是的喷击,而阿里巴巴的处理方式也是偏向男性。一直到石锤出现,阿里巴巴也没有表示出任何对其的严厉处罚。如此看来,社会上对女性受到侵犯的事件依旧是抱有偏见,受害者有罪论就是他们偏见的理由。无论穿着暴露还是穿着保守,都不是强奸犯实施犯罪的任何原因。
电视剧《女心理师》中,哪些剧情很真实?
都市情感大剧《女心理师》正在播出,将大众的视线聚焦于抑郁症、焦虑症、臆想症、讨好型人格、产后抑郁、高压父母等诸多需要被正视及给予更多关注的社会心理问题。我觉得这部剧之所以能够引起很大的反响,是因为这部剧里面有很多剧情都很真实。一,产后抑郁的无助。二,职场老好人总是被人欺负。三,父母离婚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
一,产后抑郁的无助。并不是每个女性都会经历产后抑郁,产后抑郁是指女性在生产后因为情绪低落引发一系列反常的行为。孕妇出现产后抑郁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治疗,这部剧情中有一个情节看得特别引人共鸣。就是二胎妈妈在送女儿上学的时候,情绪突然一激动引发了漏尿,当时旁边好多小孩子都在笑她,女儿看到这个情况想过来拥抱自己的妈妈,她却呐喊着不要过来。此时他心里是很憋屈的,同时也很无助,因为生二胎给他带来太大的影响了,除了身体上还有心理上。漏尿其实是产后的后遗症,每个二胎妈妈或多或少都会有漏尿的现象。
二,职场老好人总是被人欺负。职场小莫是一个老好人,即使自己的工作完不成也会帮同事的忙,早上想喝咖啡了,大家就会想到小莫,一个个在群里报菜单,让小莫帮忙买。面对同事各种无理由的要求,小莫的欣然接受,其实不只是对同事,对身边的人,小莫也很难拒绝。因为他就是一种讨好型人格的人,所以这样的人活得也特别的累。
三,父母离婚对孩子的伤害很大。父母离婚对孩子的伤害真的很大,剧中的尤娜是一个乖乖女,可是在得知父母离婚的时候,她就开始不停的伤害自己,认为只有这样父母才重新在一起,所以父母在离婚的时候,父母一定不能瞒着孩子,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告诉孩子,现在的孩子接受能力也比较强,与其欺骗他倒不如跟她坦白。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