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剧的衰落,tvb港剧巅峰时期

时间:2022-09-05 14:50:42阅读:1780
有视帝的故事,当然也会有视后的故事。特别是,今年的TVB视后大战,很自然又牵引出了观众对于钟嘉欣那波“五花”的回忆,这位曾的无线亲生女,这些年已经淡出江湖离港定居,但今年主演的《星空下的仁医》口碑炸裂,…

有视帝的故事,当然也会有视后的故事。

特别是,今年的TVB视后大战,很自然又牵引出了观众对于钟嘉欣那波“五花”的回忆,这位曾的无线亲生女,这些年已经淡出江湖离港定居,但今年主演的《星空下的仁医》口碑炸裂,创下了年度港剧的最高评分,虽然收视不佳,但为大台挽回了不少面子。

早前她发文提到了自己正在隔离,隔离地点是中国香港的某家酒店。

根据无线的一贯操作,她应该有很大把握击败手握“年冠”剧集《逆天奇案》的林夏薇,拿下今年视后。

钟嘉欣夺奖是众望所归,但对于老港剧迷,又忍不住慨叹一句沧海桑田,曾几何时,手握“年冠”剧集《护花危情》的她,也曾是被观众吐槽的资源咖,演技更是被狙,如今却成了为TVB撑场的“末代花旦”。

可讲归讲,当年的五花很厉害吗?

其实当年大家心尖尖上的“四大花旦”,还是宣萱蔡少芬郭可盈陈慧珊 张可颐。

所以当年的“四大花旦”很厉害吗?不如让我们回到首届万千星辉颁奖礼视后大战的现场——

那一届是什么情况?是随便拿一个七强名单放今年,大家都会觉得视后已经可以现在宣布的情况,巧不巧,“四大花旦”就有三花入围。

分别是《刑事侦缉档案Ⅲ》的郭可盈、《壹号皇庭V》的蔡少芬、《难兄难弟》的宣萱 张可颐,

其他的也不是“善茬”,还有每次《天龙八部》翻拍就被搬出来吊打一遍新一届王语嫣的李若彤,还有在当年的收视年冠《大闹广昌隆》里达到颜巅的周海媚。结果呢,她们全被一个人秒杀了。

如果说那年视帝大战罗嘉良是险胜黄日华吴启华,那么视后投票就是断崖式的,有她在,四大花旦就还只是四小花旦——《苗翠花》,关咏荷。

对于70、80、90后来说,这些真正让视后大战成为视后大战的经典场面已经恍如隔世,时光一去永不回,但那一张张盛世美颜,每一个角色都能把人瞬间带入到某种复杂的情境里,她们的演技,她们的形象,她们的人生,俨然已浑然一体,随便触动一个开关,便能有无数回忆纷至沓来,随便一个当年的角色名,都是TVB剧曾经的余晖晚照。

甚至于这些角色,还成为许多人的启蒙,起码对于我来说:到底女人可以活出怎样的人生呢?答案在小时候看了无数的港剧里。

看过关咏荷陈慧姗邓萃雯她们,我才知道女子可以活出那么英姿飒爽的人生,虽然那时候还没有这个词——大女主。

当年还有哪些经典的视后大战呢?你心中的港剧视后,又曾是谁?

1997年 关咏荷 《苗翠花》

1997年,正是中国香港回归的年份,那一年的经典和爆款太多了,多到随便分几部过来也可以让如今的TVB没那么尴尬的地步,黄日华版《天龙八部》当年已经是大受欢迎,收视也仅排当年第六。

当年的邵逸夫说,那就干脆搞一个万千星辉颁奖典礼。

结果第一届就把评委逼出了选择困难症。要不是有关咏荷,真不知道怎么选!

郭可盈入围的角色是《刑事侦缉档案3》里的高捷。这应该是许多80后最早接触的刑侦剧类型,那句经典的“你可以有权保持沉默,但是你所说的一切将成为呈堂证供”当年可谓如雷贯耳。

这个系列许多案件都堪称童年阴影,简直是集惊吓、搞笑以及感动于一剧,让观众看得欲罢不能。哪怕是廖启智、汤宝如这些配角也个个表现精彩。

这也是郭可盈最接近视后的一次,这之后她就与本剧男主陶大宇共浮沉了。

周海媚《大闹广昌隆》中饰演的“女gui”小芙蓉也很经典,为了寻找失散多年的丈夫,她常年被困于油纸伞中,一直到林家栋饰演的许大广出现,才把她放出来。

虽然故事奇幻,但本剧并非是恐怖类型,周海媚更是凭借一身清丽婉约的民国装扮惹人垂怜,尤其是那哀婉凄迷的眼神,让全港观众都为之动容。

令该剧如虎添翼的是这部剧的主题曲和插曲的演唱者都是梅艳芳,在那段无线剧还有钱有面请天后的日子里,梅姐自带故事感的烟嗓又为周海媚的角色大大加分了。

李若彤当年也不是陪跑,《神雕侠侣》之后,她又继续出演了金庸笔下另一个“神仙姐姐”。她说自己演过最不喜欢的角色就是“恋爱脑”王语嫣,主演自己不喜欢,可挡不住观众喜欢得要死。

这个几代人心中念念不忘的白月光,当年看演技也没什么,不过唐伯虎点秋香说得好:红花是要靠绿叶衬的。这个版本的王语嫣多经典,观众已经深有体会了。

但输给关咏荷,她们又不得不服气。

亚视一姐关咏荷的长相在TVB不算惊艳,但绝对是历届一姐中最有亲和力和观众缘的那个。

《苗翠花》中关咏荷把性格爽朗、爱耍小聪明、为人好打不平的侠女风范演得太生动了,和江华的化学反应在我心中排第二,仅次于她跟欧阳震华,强过《金装四大才子》中和她老公张家辉。

当年只要有她参与的剧,无线从来不担心收视率。

收视率不好,放她和欧阳胖胖合演的剧就行了。《醉打金枝》和《陀枪师姐》都太经典了。

所以四大花旦都该感谢张家辉,他2003年娶了关咏荷,娱乐圈多了一对神仙眷侣,少了一个当家花旦,四大花旦的时代才真正到来了。

1998年 蔡少芬 《天地豪情》or《妙手仁心》

到底娘娘当年获奖的剧是哪一部呢?这也是港剧迷争论不休的一桩公案。

当年最奇妙的是,无线播放的提名片段和蔡少芬本人的获奖感言都能听出是《妙手仁心》,但负责颁奖的李司棋念的是《天地豪情》。

有人说她入围了两个女主角提名,可我当年看到是郭蔼明才是获《天地豪情》最佳女主角提名的那个,所以真相到底是什么?解不开了。

蔡少芬这些年女喜剧人的形象过于深入人心,以至于观众都忘了她当年有多美,记得她当年多美的又忘了她多有演技。

但看看当年她击败的女演员就知道四大花旦不是吃素的。

手下败将一:《陀枪师姐》,娥姐,关咏荷。

这部剧多经典还用说吗?看故事娥姐跟《我的前半生》里的罗子君遭遇不要太相似,但跟罗子君最大的不同是,罗子君大女主逆袭靠的是沿路帮扶她的各路男角,娥姐是靠自己从一个师奶变身第一代陀枪女警。

当年的“银幕上十大理想警察”的票选中,关咏荷成为唯一的女性得奖者,足见货真价实大女主的影响力。

但当年的无线剧经典职场大女主简直是井喷。

同一年,另一位经典的职场女性也走出来了——法医聂宝言。

相比国产剧大女主穿上各种浮夸的职业套装、踩着高跟鞋,走路一定要霸气凌人走出气场全开的感觉。

当年的聂宝言只需要穿着普通职业装,快步奔向工作现场,不需要分分钟让华尔街翻江倒海的浮夸台词,你也会相信她是一名超厉害的职业女性。

所以这已经算职场剧天花板了吧。

可你能想象吗,《妙手仁心》也是当年开播的。

该剧一举捧出吴启华、林保怡、马浚伟、苏永康、张家辉等师奶杀手就不说了,蔡少芬饰演的急诊室医生唐资礼也完全是走路带风,工作时尽显干练帅气,对病人又细心温柔的职场典范。

当年娘娘有没有演技,看一看这个她跟程至美的牵手段落就清楚了,扮可爱就撅嘴吐舌头的国产当红小花们能不能学一学呢?

这所有角色都输给《天地豪情》的孙桦,很大程度是因为金牌监制戚其义这部剧太经典,太牛了。

从轻松幽默、家长里短到痴男怨女、姐妹情仇,再到豪门恩怨、生死虐恋,称得上豪门剧教科书。

蔡少芬在剧中的角色又美命运又凄惨,很多人分析她的结局是被张家辉饰演的甘量宏吃了……有多少人是当年看了满墙孙桦的血晚上做噩梦的?

无论如何,拿了视后的蔡少芬,终于揭开了TVB“四大花旦”争夺视后的序幕。

1999年 宣萱《刑事侦缉档案Ⅳ》

这一年的竞争终于没前两年那么残酷了,但宣萱还是击败了关咏荷《烈火雄心》、陈慧珊《鉴证实录Ⅱ》、陈妙瑛《命转情真》和蔡少芬《千里姻缘兜错圈》。

靠的就是让无数观众至今为她和古天乐意难平的“武俏君”。

说这是最可爱的刑侦剧女主应该不夸张了,见到男主长成古天乐这样,武俏君就主动出击了,故事前半段发糖的精妙值得国产甜宠剧编剧看三遍,平台大佬看三百遍。

但最厉害的是最后几集,比案情更惊心动魄的谜团是——徐飞你到底爱谁啊,能不能给个准话?

是因为拿了视帝的黑古演我才没把徐飞算作渣男。

他心里从没忘记向海岚饰演的芊芊,又和武俏君日久生情,还跟陈锦鸿饰演的江子山生死与共,好吧江子山不算。

这部剧能成为少有的包揽视帝视后的无线剧是有原因的,君飞恋最后的告别真是一代人的眼泪。

芊芊重新出现之后徐飞反而去跟武俏君求婚,本想彻底告别旧爱,但武俏君发现了芊芊为徐飞的付出后却主动退出了,飞蛾扑火哪有错?但扑火的飞蛾选择主动成全就更动人。

故事的大结局让人无解又意难平,这么多年来,观众们反反复复问:徐飞有没有爱过武俏君?古天乐到底有没有爱过宣萱?

让观众入戏太深,能怪观众吗?

2000年 郑裕玲《男亲女爱

郑裕玲在70年代末已经是活跃于电视圈,90年代在影圈走红,号称郑九组,就是同时有九部戏开拍。

港片沉寂后她又回归电视圈,最终凭《男亲女爱》一剧夺得最佳女主角奖,堪称传奇。

《男亲女爱》厉害的是唯一一部不是在晚间黄金档播出,还是唯一一部情景喜剧,却创下50点最高收视记录的神剧。

老实港这部剧能爆最大的原因还是鬼才黄子华,他的台词几乎都是自己修改或创作的,但这与国内大明星带着编剧进组乱给自己加戏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论编写鬼马台词还有哪个编剧能超过黄子华?

“栋笃”味十足的余乐天给打工人带来的共鸣太深了 “社畜”表情包穿越时光20年还不过时。

郑裕玲能接住了黄子华的戏,视后就无悬念。

相比演技,当年郑裕玲讨论度更高的其实是她的OL打扮,据说剧组没钱买大牌,郑裕玲穿的都是自己的私货。

不过当年的一桩公案是港剧经典《创世纪》第二部在港收视大败,被diss太沉闷,四大花旦中的蔡少芬陈慧姗郭可盈集体失意颁奖季,间接成就了郑裕玲。

但当年郑裕玲的手下败将中,还有一个冉冉升起的小花值得一提,就是收视年冠《十月初五的月光》中的 “祝君好”佘诗曼。

当年佘诗曼被港媒群嘲演技,每天早上念报纸念到邻居投诉,演祝君好终于演技蜕变,塑造出一个真实可爱、灵气十足的角色,彻底逆转了口碑。

但谁能想到,这也是无线“最后的花旦”。

2001年 汪明荃《婚前昏后

虽然是阿姐,但这个视后多少有些争议。

击败蔡少芬《陀枪师姐Ⅲ》、薛家燕《皆大欢喜》、佘诗曼《酒是故乡醇》就算了,问题是还打败了宣萱的《寻秦记》。

乌家大小姐在原著中篇幅不长,也远不如其他几个女神让人印象深刻,但宣萱演过之后大家就自动认为乌廷芳女主了,原因是宣萱把这个前期嚣张跋扈后期身世坎坷的角色演得太过动人。

最后汪明荃夺奖,很大程度可能是评委印象分和德高望重四个字。

从1971年转投TVB后,阿姐就是TVB首席女演员及当家花旦,演技是不是最佳不重要了,她自己已经活成无线的最佳大女主。

2002年 陈慧珊《绝世好爸

这是唯一一次“四大花旦”同时在提名中相遇。

当年大家更看好的是《洛神》中达到古装剧颜巅的蔡少芬和《流金岁月》的宣萱,谁也没想到最后胜出的是《绝世好爸》中跟郭羡妮平摊女主戏份的陈慧珊。

虽然任何人都知道陈慧姗最好的演技留在了《壹号皇庭V》和《鉴证实录》里,但她还是凭借这个家庭喜剧中的角色拿下了视后和“本年度我最喜爱的电视角色”,在无线的观众缘达到巅峰。

可惜拍完《冲上云霄2》她就因为耳疾半隐退了,再归来已经不是四大花旦的江湖。

这一年的遗珠之憾是另一位新崛起的小花——《再生缘》的叶璇,

但后来的故事发展,谁能料到。

2003年 张可颐《九五至尊

这一年的颁奖礼其实是两部王炸之间的对决:《憨夫成龙》VS《九五至尊》。

结果郭晋安凭借“丁常旺”一角让他打败了当年的大热对手《九五至尊》的江华。

而他在剧中的“小媳妇”宣萱败给了《九五至尊》的张可颐。

关于90年年代的四大花旦,其实名单一直是桩公案,相比第二代四大花旦关咏荷、邵美琪、郭蔼明、陈松伶的名单相对固定。

九十年代后期被公认的四大花旦是:蔡少芬、宣萱、陈慧珊、郭可盈。但张可颐又十分耀眼,只能每次把她列入“四大花旦”,但其实是第五花旦。

她以28岁这个国产剧里已经可以演妈的年纪跻身“四大花旦”之位,凭的也是演技。

《九五至尊》吕四娘一角,被她演得重情重义,豪气干云,对朋友一诺千金,为义气两胁插刀,这么帅气的角色,才称得上大女主。

国产都市剧那些从不正眼看人、永远横着走的女主角,不是。

2004年 黎姿《金枝欲孽

这一年的视后之争就是《金枝欲孽》剧组团建PK,除了去年拿了视后的张可颐,邓萃雯、黎姿、佘诗曼全都拿到提名。

结果被认为演技相对较弱的玉莹小主黎姿拿下了视后。

之前黎姿是以神颜被观众认识的,就连颜值巅峰期的张柏芝也说:只承认黎姿比她美。

但黎姿的演技其实从来不弱,《金枝欲孽》更是让所有演员的演技达到了个人巅峰,这部剧之后TVB作品的深度和厚度便开始走下坡路了。

再不会有一部港剧,能达到甚至接近这部剧的演技高度,因为演员演得根本不是宫斗,而是人性。

剧中的每个人,不论男女,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比起争宠上位的女人,角色首先是“人”。

可以是蛇蝎美人,但也有菩萨心肠。

这就是为什么看完之后想一想,你根本恨不起她们中的任何一个。

演技发挥最淋漓尽致的邓萃雯饰演的如妃,这么一个心狠的女强人,在失去小格格的时候,变成一位哀戚的母亲,但痛下杀手的,其实又是她自己。

佘诗曼饰演的尔淳,所谓流水的模特铁打的tony,佘诗曼的梳头手艺自此埋下伏笔。

谁才是演得最好的哪个?没有答案。每个都值得。

她们演得好看,是因为斗争的对象其实不是彼此,而是命运的不确定性和宿命的不可抗拒。

剧集最好的就是在紫禁城的四面围墙中,被一群女人演出的那一团摇曳生姿的温暖与苍凉。

只可惜这样的人性翻滚,可一不可再了。

2005年 汪明荃《我的野蛮奶奶

这一年阿姐击败的是黎姿《胭脂水粉》、宣萱《阿旺新传》、郭可盈《酒店风云》、胡杏儿《我的野蛮奶奶》。

还是那句话,阿姐自己就是无线永远的最佳女主角,至于演技是不是当年第一,不重要了。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点是,和陶大宇的绯闻曝光后,陶大宇就迅速沉寂了,郭可盈却一次次凭演技杀回来,只能说无线“四大花旦”的生命力,实在太强。

2006年 佘诗曼《凤凰四重奏

这是堪称分水岭的一年,从这一年起,“四大花旦”就很少入围甚至拿下视后奖杯了。

新崛起的花旦,除了这一年封后的佘诗曼,还有冉冉升起的胡杏儿,五花的时代,即将到来。

佘诗曼自参选1997年香港小姐夺得季军九年后,终于凭一人分饰四角获得了视后,但她的演技真正成熟,还要到五年之后的女卧底丁小嘉。

这也是蔡少芬和黎姿最后一次提名视后,入围的都是《火舞黄沙》,可惜这部《金枝欲孽》团队的野心之作最终在这届颁奖礼颗粒无收。

这部大戏成为遗珠,标志着无线剧深度路线的昙花一现,从此无线剧就在套路化的道路上一去不返。

而将无线剧套路发挥到极致的,正是接下来两年制霸颁奖季的——

2007年 李司琪《溏心风暴

当年的“溏心风暴”实在太猛,年底颁奖典礼的获奖名单几乎都被溏心家族承包。

这个系列最大的特色,就是将无线剧中的戏剧冲突和狗血发挥到极致,剧集几乎每集一小撕,三集一大撕,一次比一次狗血和夸张,但越夸张观众越叫好。

好在演员的表演都十分精彩,观众才没有出戏。

第一集大放异彩的是“荷妈”李司琪,各种反婊、反套路的片段简直是大快人心。

一句 “唔使惊,荷妈系大厅”,更成为贯穿全剧的精神宗旨,夺奖也是势如破竹。

2008年 米雪《溏心风暴之家好月圆

到了第二集,最耀眼的女角就成了米雪饰演的殷红。

这位曾经的亚视“一姐”,1993年转投TVB后演了无数贤良淑德的角色,一直不声不响,反倒这个外表温柔美艳,内在蛇蝎美人的恨角色,一边让观众看到咬牙切齿,一边震得观众耳膜炸裂,也终于一举轰开了视后的大门。

不过这种谁音量大谁赢的演技模式也只成功了这么一次,下一次拿视后的,就不再是比声浪最强了,她一出场,就不怒而威。

2009年 邓萃雯《巾帼枭雄

原本这一年最大热的,应该是无线台庆剧《宫心计》里的佘诗曼和杨怡。

作为当年台庆剧,该剧不止是当年的收视冠军,还创下了自91年以来最高的大结局收视。

剧中几乎每集都有一个高能宫斗名场面,角色善恶就写到脸上,杨怡饰演的反派姚金玲,妆容变化就意味着人物性情和品质的转变。

女主角刘三好更明显,谁还记不住那句“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呢?

但这种最受本港师奶观众欢迎的表演却最终败给了一个人,唯一的原因就是邓萃雯太厉害了。

《巾帼英雄》本来是部不被看好的小成本剧,没想到播出后,收视很快达到40点,如果无线像国产都市剧一样把剧集拍到50集,收视率很可能能反超《宫心计》。

邓萃雯则是把剧中那个性格坚毅不屈,外刚内柔,做人坚守信诺的康宝琦演到让观众无可挑剔。

她给观众的感觉,绝不是靠声量胜出的表面化演技,而是你能感受到角色本身的自我认同,更能感受到她比所谓硬汉更硬的内心深处的那种坚毅。

只要她和黎耀祥一出场,观众就能感受到那种穿透屏幕的巨大张力,这就是演技的魅力。

每部剧都有它的命,《巾帼枭雄》这部剧,就好像一直在等它的男女主,所以《巾帼枭雄》的命,也是黎耀祥和邓萃雯的命。

当年要囊括视帝视后是很难的。但对于《巾帼枭雄》来说,囊括一次还远远不够。

2010年 邓萃雯《巾帼枭雄之义海豪情

是的,这两年颁奖礼的其他入围者主要就是来给邓萃雯和黎耀祥鼓掌的。

44岁,邓萃雯连庄两届视后。

颁奖礼上,颁奖嘉宾狄龙都竖起大拇指说:“九妹啥都能拿到,九妹啥都自己来”。

但这一部邓萃雯演技大爆发的段落恰恰不是九姑娘最英姿飒爽的时刻。

而是人物最脆弱的时刻。

虽然这部豆瓣9.3分的神剧有许多让观众动容的场面,但让所有人哭出来的还是最后一集。

从四九年到七九年,男女主身处一个时代里,却俩处相思,各自白头,半生里没再聚首,直到青春耗尽,两人终于再见,邓萃雯和黎耀祥一个眼神就胜过千言万语。

九姑娘和刘醒无数次共同出生入死,三十年里的俩地等待,似乎都只为迟暮之年的四年。

当片尾黎耀祥亲自演唱的第一部主题曲《红蝴蝶》响起——“雨水冷洗情不会淡 猛风再吹而不散 愁云和月之间 也不孤单 ”。

那种不声不响却张力十足的表演,至今深深感染着我,每每看来总是热泪盈眶,感叹邓萃雯和黎耀祥演技的同时,也感叹港剧的顶级对手戏曾经那样璀璨过。

虽然我知道故事是假的,可演出来了就是真的,那些惆怅和人世间的百转千回,也是真的。可惜就像剧中的人物命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从此以后,无线剧都不再有如此天衣无缝的表演了,那就是无线剧顶级演技盛宴,最后的夕阳。

2011年 胡杏儿《万凰之王

这一年胡杏儿击败了汪明荃《居家兵团》、钟嘉欣《点解阿Sir系阿Sir》、陈法拉《潜行狙击》、张可颐《法证先锋Ⅲ》,罗家英还吐槽,以阿姐现在的身份,怎么可以输呢?

但无线也该出新一代大女主了。

胡杏儿这“五花”的一代,演技上都称得上是以勤补拙,没有一个是邓萃雯那样天生的女主角。

胡杏儿从挨骂开始,出演多部电视剧,在《肥田喜事》中短短两个月时间里,迅速增肥40斤,然后又减肥。

直到《我的野蛮奶奶》演技逐渐开窍,终于凭《万凰之王》中火力全开的演技成为最年轻的“视后”,接下来,“五花”要接连证明自己了。

2012年 杨怡《名媛望族

这一年,杨怡击败了钟嘉欣《护花危情》和徐子珊《雷霆扫毒》。

杨怡在TVB花旦中被认为是最励志的一个,相比胡杏儿这样的港姐,钟嘉欣一出道就成无线亲生女,她却从礼仪小姐做起。

因为一个笑容得到赏识,才有机会进组拍戏。

直到2012年夺得“最佳女主角”,已经历经13年,视后到手,女演员的花期也将近了。

2014年 佘诗曼《使徒行者

中断了“五花”视后之旅的,是“无线最后的花旦”——佘诗曼。

这一年她击败了钟嘉欣《飞虎2》、杨怡《守业者》、徐子珊《点金胜手》,以《使徒行者》中的“钉姐”,再一次夺得双料视后。

比起上一次一人分饰四角用力过猛的演出,钉姐的角色才真的将佘诗曼的演技展现的淋漓尽致。

文伟鸿打造出钉姐这个形象,就是要尽可能打破观众对卧底的刻板印象。

钉姐在第一集出现,形象一下就立住了。经营一家浴足店,表面上做生意,暗地里收风。三个养母负责看店,她偶尔闪现一下。一边给人捏脚,一边让人办卡,伶牙俐齿的,爱钱,喜欢贪小便宜,但其实有情有义。

至今忘不了她和爆seed一起去狗圈里找毒品,钉姐一跑,一屁股坐在钉子上,然后走路成了这样。

但搞笑只是钉姐的表面,片尾卧底身份被公布,两个人被一群人围攻命悬一线,钉姐用枪顶头的戏,佘诗曼简直是演技大爆发,把深情、决绝、不舍都全部演到一起。

这个视后她不拿谁拿?

到了第三部林峰回归,没了钉姐的爆seed就孤掌难鸣了。

2015年 胡定欣《鬼同你OT

《使徒行者》很可能是许多普通观众听过的最后一部港剧爆款,之后的视后质量就和港剧一起进入下行轨道了,有多少人看过这部当年的港剧收视冠军剧集呢?

我也没有。

2016年 胡定欣《城寨英雄

这一年的《城寨英雄》算是打出了超高的人气,但很难说胡定欣这个视后到底是因为打得好还是演得好。

相比当年的邓萃雯,都是连庄视后,却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2017年 唐诗咏《不懂撒娇的女人

这一年一举击败鲍起静《同盟》、胡定欣《同盟》、宣萱《不懂撒娇的女人》夺得视后的唐诗咏,也被称为当时TVB史上最水的一位视后。

但接下来几年的视后评选,只能证明视后没有最水,只有更水。

2018年:李姓女演员 《BB来了

这一年颁奖礼讨论度几乎为0,视后更是毫无讨论度。

当年邓萃雯出场就是女主,熬到视后花了24年,新一届小花从出道、演女主到夺视后只用4年,看似TVB真的已经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了。

但这一年李演员可是击败了黄智雯《三个女人一个因》、胡定欣、陈炜《《宫心计2深宫计》、杨怡《再创世纪》。

到底李演员的演技哪里胜过了当年黄智雯《三个女人一个因》中一人饰演多重人格的多元演技,或是杨怡压场感十足的演出呢?无线的演技标准,已经看不懂了。

那也是黄智雯距离视后最近的一次,之前她已经拿下了星马双料视后,最后却大热倒灶。昔日的电视王国为何落到今日田地,不够清楚吗?

2019年 惠英红《铁探

这大概是近几年无线唯一拿得出手的一届视后。

观众印象中三夺金像影后的惠英红是回归电视圈强势夺奖。

回归是真的,但有谁还记得当年在无线剧里打了十几年酱油的惠英红?

当年在无线剧中,从《皆大欢喜》到《巾帼枭雄》,所有的无线监制为她指定的角色都是软弱可欺的配角姨娘角色,但惠英红是打女出身啊。

在影坛翻红后回归无线,《三个女人一个因铁探》中的万晞华,人设就变得盛气凌人、心狠手辣、不择手段,对权力的渴望盖过亲情,惠英红不但演出了角色的独断专行,更演出了人物的可怜又可悲。

表面的霸气背后,其实是极度的患得患失。处处防备、歇斯底里,是因为人物心理早已如履薄冰,能将极度的强势与极度的脆弱融为一体,

今日的香港女演员中不会超过三位。

惠英红当年夺奖在台上说:“原来真是比金像奖还紧张!好开心、好感恩,十年没有返香港拍剧,一拍就有好剧本,我在TVB出身,如果广大观众不嫌弃,我会拍更多的剧。”

没人能质疑惠英红的演技,但今日的TVB,还有多少好剧可以拍吗?

2020年:蔡思贝《盲侠大律师2

蔡思贝夺奖,也标志着无线视后评选正式跌破底线。

相比她在剧中的表演,更有戏味的反倒是台下的演出。

2018年,王浩信首夺视帝奖杯,发表感言时,蔡思贝手里拿着刚获得的最受欢迎电视剧女主角奖杯,中断采访从幕后冲到台前,目不转睛的看着王浩信,“望夫石”由此得名。

相比之下,2020年信号王再夺视帝,太太陈自瑶在台前看老公得奖,一脸的萧瑟冷清。

戏里缺少的好戏,戏外都演出来了。

写在最后:感谢那些无线大女主教会我的事

港剧已死,已经说腻了。

港剧沉寂,邓萃雯和佘诗曼之后夺得TVB视后的女演员,在内地观众这儿几乎没有任何水花。

抛开收视不讲,这些年无线剧集也再难出圈。

港剧没落,是天时地利之下的结果,但事在人为,假设TVB能像阿姐汪明荃所说的:少点派系争斗,以作品为先,即使衰落,也不至于走到今日田地。

但正因如此,才更令人怀念视帝视后交相辉映的港剧叱咤风云的岁月。

当年TVB正值鼎盛,台前幕后人才济济,才涌现了一批以陈慧珊、宣萱、蔡少芬等为代表的英姿飒爽的港剧经典女性形象。

那时TVB的当家花旦个个貌美如花,又演技在线。有冷艳逼人的蔡少芬,甜美可亲的宣萱,美艳大方的郭蔼明,戏路开阔的佘诗曼,但2008年正当红的黎姿在拍完台庆剧《珠光宝气》后宣布息影,现在看来仿佛无线花旦走向衰落的一个标记。

之后的五花虽然争奇斗艳热闹一时,但无论演技还是影响力,但难敌“四大花旦”和佘诗曼时代了。

更没想到“五花”之后,TVB几乎再无拿得出手的小花,当年五花中性格最低调,演技被吐槽最多的钟嘉欣回巢,已经能吊打新一届小花,这些年无线在搞什么呢?

无线视后演技坐标的微妙变化,散见在港剧发展轨迹上,也是一部视后蜕变史。值得我们在今天回头打量。

为什么我们曾经那么爱TVB的大女主?

首要原因,不是因为她们够美,而是因为她们够飒,够专业,也是因为这些大女主背后的港剧,曾经那么引领风气之先。

令陈慧姗封神的《鉴证实录》,一部以警察和法医为主角的刑侦剧,现在看囊括了大龄女青年、社会不平等多重议题。

《妙手仁心》现在看也不过时,因为这部剧精细地描绘了当时兰桂坊中产人群的感情生活和生活方式。

当年的港剧女主生活的重心始终是自己,陈慧姗在剧中不会为林保怡要生要死,宣萱一个转身主动放下古天乐,那些都会女性是不用靠男人拯救自己的人生的。

二是当年的无线大女主每一个角色都非常饱满立体,经常并非大善大恶的人物,各自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

关咏荷饰演的女主永远缺点一箩筐,但小生和娥姐,还是成了不少人心中最搭的CP之一。

因为平凡人就是不完美的,不会像国产剧刘涛们饰演的大女主一样永远所向披靡,看到这么不完美的女主,才更容易联想到自己的日常生活, 她们和我们一样,都是为活着努力打拼的人。

有闺蜜有家人,干一行爱一行。

看着她们的喜怒哀乐,我们才忍不住跟着欢笑或难过。

接地气,才是TVB剧女主最本质的魅力。

三是这些大女主永远书写着人性的复杂。

从2004年的《金枝欲孽》到后来的《巾帼枭雄2》,邓萃雯饰演的女主从未回避性格与生平最大的特点:复杂。

至今记得《金枝欲孽》中如妃最后选择留下的一段话:

本宫没有你所说得那么伟大,本宫也很想出去看看,紫禁城外面是怎样的,本宫不选择这条路并不是不愿意,只是没这个本事。本宫由十六岁开始入宫,一直十多年来,只学会了一种学生的技能,就是谋算人心和争斗竞逐,这儿就是本宫的家,也是我钮祜禄如玥的坟墓。

这一番话,就彻底道出了人物的悲剧性,但邓萃雯说出这段对白是底气十足的,因为人物敢于面对自己的命运。

人生就是如此,无数偶然和必然,构成了那条叫命运的河流,我们时常只能随波逐流。

这些绽放人性光彩的大女主告诉我们,“善恶不是那么简单的”。好人可能变坏,坏人可能变好,善恶可以转换,人性才是故事永远的答案。

这些年内娱影视剧制作水准不断上升,动辄就是几千万的投资,从制作到演绎,都远远把TVB甩在了身后。但回头看,港剧还是有主演片酬就几千万的大制作演不出的味道。

TVB这艘巨型战舰当然是逐渐沉没了,港剧迷的心情,用当年黎耀祥版八戒的话总结就是, “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

港剧女主的命运尚且无常,何况一个电视王国。

宿命的无奈、历史的轮回,都在其中。

但终归要感谢那些港剧,在日常中记录过那些个体的痛苦和伟大,当年那些港剧大女主的光彩,终不是靠如今国产剧大牌明星的星光和粉丝彩虹屁撑得起来的。

她们的光彩,在于港剧为女人们构建了一个微缩的世界,她们聚集在这里,可以是苗翠花,可以是如妃,可以是九姑娘,命运各有悲喜,但始终能够感受到她们的独立与有情有义。

让港剧好看的从来不是成本,不是重场面,而是故事,是情感的黏连。人设只是一个开关,背后支撑的是一个一个鲜活立体的人。她们挣扎、欢笑,无可奈何又舍身取义,这是再多投资也买不到的东西。

回头看,那些最经典的TVB视后角色,很多都是侠女,侠女之所以稀有,因为在潜意识里,世界是男人的,许多国产剧大女主们最厉害的,就是让无数男人为他们铺平道路,但娥姐九姑娘这样真正的港剧侠女,就像狄龙说的:“九妹啥都能拿到,九妹啥都自己来”,小生、刘醒也不是来拯救女人的,他们是大女主人生故事的一部分。

相比三夺视帝的黎耀祥、郭晋安、罗嘉良,佘诗曼、汪明荃、邓萃雯和胡定欣都是两夺视后,未来会有新的纪录诞生吗?但港剧如此,答案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曾经有过那么多精彩的港剧大女主,就像郑秀文《陀枪师姐》主题曲唱的,“告诉你女人永不说败”。

港剧的衰落,tvb港剧巅峰时期

从辉煌到逐渐没落,港剧为何会沦落至此?5位TVB老戏骨给出了答案

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一成不变。

就连 曾经拥有过辉煌时期的无线电视TVB,如今也走到面临被质疑“没落”、“青黄不接”的地步。

曾经在TVB默默耕耘数十年的老戏骨刘江,在临近耄耋之年选择离巢TVB。

本以为刘江之所以离巢,是因为退休。

可当他出现在无线电视台的隔壁台时,让观众很不解。

是TVB工资不够高,还是什么原因,致使刘江选择过档隔壁台,也不愿留在这个呆了几十年的公司?

刘江的答复是“不能说”。

作为资深演技派的男艺人李国麟,也曾在一档媒体节目中,指出TVB如今的很多问题。

其实从其他老戏骨的口中,我们就能够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在这其中,有5位见证过TVB光辉岁月的老戏骨,道出了如今港剧的兴衰。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五位老戏骨对于TVB的见解。

对于李成昌这个名字,很多人未必熟悉。

但若是提到电视剧《巾帼枭雄》里的黑帮头目“彭铿”,又或者是《义海豪情》里的黄禄。

观众必定会说出“哦,原来是他”这句话。

1979年毕业于无线艺员训练班的李成昌,在TVB这个电视台如今已服务42年。

要说谁有资格谈TVB的 历史 ,又或者说经历过TVB的大起大落,李成昌是其中一位。

TVB的辉煌时期,观看人数会有多少?

李成昌在镜头前表示,以前一部剧播出,能够有两、三百万人看。

但如今若是收视不好,可能就只有百万人看港剧。

每一部剧都是制作团队、演员们花了很多心思、血汗去打造的,但结果却没有什么人看。

在TVB已经42年的李成昌,见证了TVB的辉煌时期,也在如今看到了港剧的兴衰。

为什么观看人数变少?李成昌给了一个很客观的答案。

“现在的人选择多,少了很多人看港剧,韩剧、内地剧冲入市场。”

但他却直言,不能因为韩剧好看、内地剧好看,就说港剧不好看。

回顾当年的TVB辉煌时期,训练班报名人数可以高达6000人,而入选的仅40多人。

可想而知,能够被选上得有多幸运、实力有多强?

在李成昌个人眼里看来,在那个时候能够进TVB是一种光宗耀祖的感觉,所有亲戚、同学都会在电视机前看到自己,甚至几百万人能够看到自己。

这话倒是不假, 在那个电脑、手机没有飞速发展的年代里,电视机是大多数人群使用的主要电器产品。

那时候的电视剧首播,每个人都是坐在电视机前守候煲剧,连广告都不会错过,生怕离开了再回来,会错过剧情。

如今人们的选择多样化,在电视上的需求,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曾经当主角,如今却成了配角,内心有过挣扎的李成昌,虽然工作量减少了,但也不忘感恩公司给自己带来的一切。

“先讲戏份不讲钱”,作为“七公主”之一的冯素波,也同样在TVB默默耕耘多年。

不怕演“老角”的冯素波,认为演戏是最重要的,想要演好戏,先得学会做人,再去学演戏。

在提及“TVB被批评”的话题上,冯素波也得知不少艺人都讲过,TVB对自己不够尊重,节目质素和对艺人的态度不行。

但冯素波却认为,艺人不应该死守TVB,否则是悲哀的。

从进入百货公司工作,到后来有统筹找自己拍戏,在亚视和无线电视打拼多年,冯素波可谓是见过 娱乐 圈的风浪。

在TVB工作是否真的不好?当然不是,对于许多艺人来讲,TVB是一个很不错的平台,能够让新晋的艺人得到有效的训练。

但艺人死守TVB,是否真的有出路呢?

冯素波则坦言,每个人都不需要靠这份工。

其实TVB的薪资,坊间都有传闻过低。

用冯素波的话来讲,那就是:

“公司每年都加人工,加五十块、一百块也是加,其实是你情我愿,不能说刻薄。”

虽然加了工资,但却变相减少了工作,这对于老牌艺人来讲,是否真的说得过去呢?

答案其实不言而喻。

很多人都觉得,刘江之所以在TVB多年,一直都没有离开,是因为心中还有那团火。

没有这团火,那么刘江就会离开TVB。

在无线电视做了37年的刘江,拍摄的电视剧作品已经超过300部。

在演技上,用“老戏骨”来形容刘江,完全是合理的。

懂得揣摩角色,分析角色,明白到角色的特质,这些都是刘江分享角色的重要经历。

直言拿奖不重要的刘江,更希望能够到舞台上亲口感谢看着自己成长的那些观众。

但谁也没有想到,刘江会在TVB颁奖礼现场宣布离开TVB。

是那团火熄灭掉了?还是因为薪资问题,刘江才会选择离开?

为什么要离开?刘江本人回应不能说,就凭他在TVB工作了几十年,不能说。

回忆起从前,刘江为了孩子的供书教学而打几份工,虽然拍戏是一种享受,但赚钱艰难,TVB给不了太多的钱。

以前是肯做、肯吃苦,现在却是想做都没有机会。

懂得“学会接受”的刘江,很多人都误以为他之所以离开TVB,是选择退休。

可当他出现在隔壁电视台时,“退休”还是“跳槽”这两个字,成了观众的疑问。

1990年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的男艺人古明华,曾凭借《旺角马场》提名金像奖最佳新人。

在TVB演过不少配角的古明华,不觉得自己星途坎坷。

直言监制给了自己很多机会的古明华,都会思考很多东西,也会想TVB给了自己什么。

在成长的这些年里,TVB给予古明华的工资并不是很高,就连自己的兼职,都比在TVB打工高。

可想而知,TVB的薪资是个坎,很多艺人都很难跨过去。

说到这里,我们其实能够看到艺人们在演艺这条道路上,所遇到一些问题。

他们经历过大风大浪,也经历过TVB的辉煌时期,见证过港剧的兴衰。

但他们都说出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点,那就是薪资问题。

但薪资问题,又或者韩剧、内地剧的崛起,真的是港剧出现“没落”现象的主要的问题吗?

在这个问题上,作为资深演技派的李国麟,说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在TVB默默耕耘超过40年的李国麟,曾凭借“鸠摩智”一角,被广大观众熟知。

对演技、对TVB这个公司的热爱,相信鲜少人能够比得上李国麟这样的艺人。

但他却曾在媒体镜头前直言,若是签约无线,就要借钱。

回顾曾经TVB的辉煌时期,李国麟直言以前做新人的时候,一个月有十个活动项目,如今却变成了一年只有六个活动。

这等于变相减少工作、减少工资。

但没有人能够强迫自己,即便是工作量大幅度减少,还是会有人选择签约。

但李国麟却觉得很不公平。

在剧本的问题上,李国麟也指出现如今的剧本套路化、公式化,剧本只写主角,欠缺真实感。

配角的戏份,到哪了呢?

这些举动,也难免会让艺人们心寒,心中的那团有冲劲、有干劲的火,虽然不会熄灭,但会变得很小。

李国麟甚至直言,以前拿TVB牌子,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但现在却感觉不好,直言公司即便是要赚钱,也要懂得居安思危。

李国麟这是“黑”TVB吗?答案恰恰相反。

这些问题对于TVB来讲,都是真实存在的。

作为艺人的李国麟,之所以提出这些内容,都是为了公司能够变得更好。


而李国麟也说出了很多直击TVB的痛点,这些问题,公司是否应该去改变呢?

1967年,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正式开台,开启了它辉煌的时代。

凭借“香港小姐”与“艺人训练班”两个大项目,为TVB自家源源不断输送“新血液”,那个时代的TVB,用“繁荣”来形容,最贴切不过。

可随着 科技 的日新月异,多个地区、多元化剧集的上线,使得港剧的收视份额被瓜分。

来到近些年,电视剧在播出《使徒行者》后,再难有火遍全网的爆款。

“没落”、“青黄不接”等字眼,开始出现并围绕在TVB身边。

能够用“进TVB就是光宗耀祖”来形容,谈及曾经辉煌的TVB,老戏骨们眼里都泛着光。

从这五位TVB老戏骨的话,我们能够感受到TVB的辉煌时代,是多么让人向往。

然而如今港剧的衰落,作为公司的高层们,是否有针对性去研究出现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

老戏骨们其实都给出了答案。

薪资问题、剧本问题甚至演员问题,都是如今TVB需要面对的重中之重。

有些老戏骨“想说却不能说”,就比如刘江,是因为TVB“养育”了自己那么多年,没有办法去言语。

将自己对TVB的认知一五一十讲出来,不是为了“黑”公司,反而是希望公司能够变得更好。

老戏骨李国麟的初衷,其实是好的。

作为一家陪伴观众成长的电视台,人们更多希望的是,它能够好起来。

就像从前那般。

港剧的衰落,tvb港剧巅峰时期

TVB历年视帝视后

1997年,视帝:罗嘉良《难兄难弟》,视后:关咏荷《苗翠花》

1998年,视帝:罗嘉良《天地豪情》,视后:蔡少芬《妙手仁心》

1999年,视帝:古天乐《刑事侦缉档案Ⅳ》,视后:宣萱《刑事侦缉档案Ⅳ》

2000年,视帝:欧阳震华《洗冤录》,视后:郑裕玲《男亲女爱》

2001年,视帝:古天乐《寻秦记》,视后:汪明荃《婚前昏后》

2002年,视帝:罗嘉良《流金岁月》,视后:陈慧珊《绝世好爸》

2003年,视帝:郭晋安《戆夫成龙》,视后:张可颐《九五至尊》

2004年,视帝:林保怡《金枝欲孽》,视后:黎姿《金枝欲孽》

2005年,视帝:郭晋安《阿旺新传》,视后:汪明荃《我的野蛮奶奶》

2006年,视帝:郑嘉颖《天幕下的恋人》,视后:佘诗曼《凤凰四重奏》

2007年,视帝:陈豪《溏心风暴》,视后:李司棋《溏心风暴》

2008年,视帝:夏雨《溏心风暴之家好月圆》,视后:米雪《溏心风暴之家好月圆》

2009年,视帝:黎耀祥《巾帼枭雄》,视后:邓萃雯《巾帼枭雄》

2010年,视帝:黎耀祥《巾帼枭雄之义海豪情》,视后:邓萃雯《巾帼枭雄之义海豪情》

2011年,视帝:郑嘉颖《怒火街头》,视后:胡杏儿《万凰之王》 

扩展资料:

过往TVB视帝视后皆以基本部头约聘用,即以“节目时数”计算薪酬,亦不会为艺人规划电视台以外的工作。之后,无线推出“经理人合约”,即由TVB任经理人统筹视帝视后的所有工作,除节目酬金外,并提供固定月薪。

TVB的视帝视后签约分为四种:经理人合约、基本部头合约、外援部头合约、歌星合约。签“外援部头合约”的视帝视后每年需要为TVB拍一定数量的剧集,其余时间视帝视后可以向外发展。资深的,已经走红的视帝视后往往会签基本部头合约或者外援部头合约,可上无线电视各大综艺节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TVB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