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人生》电影1984,讲述路遥的电影

时间:2022-09-05 11:54:36阅读:404
早晨从下午开始,带你一起看路遥的《人生》。《人生》巧珍 路遥《人生》大获成功《人生》是路遥1981年写成的,第一次发表在1982年第三期的《收获》杂志上,并获得了巨大成功。一时间来自四面八方的信件都涌向了路遥…
  • 人生
  • 恋爱
  • 缪婷茹 王雨 苏小刚 彭杨

早晨从下午开始,带你一起看路遥的《人生》。

《人生》巧珍

路遥《人生》大获成功

《人生》是路遥1981年写成的,第一次发表在1982年第三期的《收获》杂志上,并获得了巨大成功。

一时间来自四面八方的信件都涌向了路遥,路遥一下子就火了。

更有甚者,他们把路遥当成自己的人生导师,问的都是一些关于人生选择的问题,但是这样的问题,又有谁能准确地解答呢?

接着《人生》的单行本也于1982年11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

紧跟着,《人生》的影视改编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

一年后,电影版的《人生》上映了。

《人生》高加林

电影版《人生》让路遥火遍神州

《人生》的电影是由路遥亲自改编,由吴天明导演,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于1984年秋在全国公映。

顿时全国舆论沸腾,这一波《人生》的浪潮,更是把路遥的名气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在当时,电影《人生》火爆的程度,不亚于现在任何一部超级大片,可谓是万人空巷。

而书中的“高加林”,“巧珍”,“黄亚萍”就成为了那时候年青人最主要的谈论对象。

路遥也成了真正的“名人”,所有的该来的,不该来的人全都蜂拥而至。

把路遥弄得是焦头烂额,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人生》黄亚萍

电影版《人生》连获大奖

《人生》的电影版,到了1985年,获得了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最佳作品奖”;

同年,又在第8届的《大众电影》百花奖中获得了“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女主角奖”;

到了1987年更是获得了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和《文汇报》联合举办的新时期十年电影“最佳故事片奖”,导演吴天明也获得了“导演荣誉奖”。

我记得有一个名人说过:文学的发展离不开事件的推动,但也不能太依赖事件。

在这么多的荣誉面前,路遥并没有迷茫,也没有失去自我。

他反而感到了“高处不胜寒”,面对众多乡下亲戚的求助,他完全束手无策。

不明事理的人都把他当成了无所不能的救世主,但是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他只是一个文字工作者而已。

《人生》高加林和巧珍

路遥《人生》后也面临选择

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路遥深知自己虽然表面风光,但其实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他应该怎么办呢?

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就算把他打回去当农民,去田里劳作,也比现在这样的状况强。

路遥甚至真的做好了回老家种一年田的打算,可是后来想想,这又有可能会引发新的话题,这才作罢。

到了这个时候,路遥觉得自己应该反思自己未来的道路了。

是躺在《人生》的功劳簿上,颐养天年,还是开创未来,去写出一部更高更强更远的作品?

路遥最终的选择,我们现在都已经知道……

《人生》高加林和黄亚萍

影响路遥一生的选择

在人生的扉页上,引用的是柳青《创业史》中的话: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是啊,人生的岔路口最重要的岔路口不多,往往你走错一步,就会影响你人生的一段时间,甚至是一生。

而路遥在《人生》获得空前成功,荣誉扑面而来之后的,这一次选择就至关重要。

《人生》中高加林在桥头与巧珍摊牌,选择了黄亚萍,最终影响了他的一生。

现实中路遥在这时,选择了去攀登更高的山峰,最终也影响了他的一生。

高加林永远失去了最可爱的巧珍;

而路遥却留下了一部不朽的著作:《平凡的世界》。

《人生》高加林和巧珍

《人生》没有对错

高加林其实同路遥一样,都是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而做出的选择。

这样的选择其实并没有对错之分。

但是为什么高加林和路遥同时选择了追求向上之后,最后的结局会有这样大的差别呢?

原因就在于高加林脱离了生他养他的土地,他就像一株失去了根的向日葵一样,表面风光,但是不久就会枯萎;

而路遥却一直没有脱离土地,反而是更深地扎根土地,更深沉地热爱土地,不然他也不能写出《人生》,写出《平凡的世界》。

如果你喜欢路遥,想更多的了解《人生》,了解那个时代的电影,可以去看看84版的《人生》。

看完之后,你就会更能体会那个年代。

《人生》高加林和黄亚萍

早晨从下午开始,带你一起读路遥《人生》。

喜欢请点赞,加关注,感谢你的阅读。

路遥《人生》电影1984,讲述路遥的电影

路遥与刘巧珍的“前世今生”,《人生》原型故事是怎样的?

谈起路遥《人生》这部著作,很多人可能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马云曾说:“18岁时,我是蹬三轮车的零工,是路遥的小说改变了我”,马云所说的小说指的正是这部《人生》,那么,这部小说究竟有何魅力能够改变人的命运?

(一)刘巧珍的美好

毫无疑问,路遥是带着喜爱的笔触去描绘这么一位女子的,她就是刘巧珍。在路遥的笔下,刘巧珍具备两种截然不同却又完美融合的爱:“她那火一样热烈和水一样温柔的爱”。她以火一般的热情、奋不顾身地全身心投入到爱情中去,而在被高加林无情抛弃后,她又以水一般的温柔包含了高加林,但是最后等待她的,却只是爱情的一声叹息。

可以说,路遥笔下刘巧珍这个艺术形象,她勤劳勇敢、淳朴善良、温柔美丽。她馥如兰麝、洁若水晶、坚似美玉,不仅敢于蔑视旧传统,还勇于追求新生活,可以说是集合了路遥心中最为美好的女性品质与光辉,他的写作正是其内心深处真实情感的表达。实际上,在这个人物身上,也寄寓了作家路遥对于他所挚爱的人们的深情厚谊。

(二)刘巧珍的原型

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都好奇路遥笔下的这位“刘巧珍”是否有真实的人物原型?这就要从路遥的感情经历中去找答案,毕竟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过类似于巧珍的这种人生绝望,就不可能如此深邃地揭示出这么丰满的人物形象。路遥有两段刻骨铭心的感情,而这也成为他将自身带入小说角色的情感来源。

第一任初恋是林红,她是北京知青,家庭环境优越,在延川县插队下乡时认识了王卫国(路遥),一个是多才多艺的青春少女,一个是才华出众的“革命”青年,爱情的火花就此迸发,其中有一个细节很重要,林红进工厂后,第一个月的工资就全部给了路遥,第二个月还给他寄了一条“宝成牌”香烟,后来因为父母的强烈反对以及路遥农民出身的身份,二人不得已分开。所以,给烟这个细节在路遥心中总是挥之不去,在小说《人生》中,也被再度还原:只不过是将林红给路遥的“宝城牌”香烟换成了林巧珍给高加林的“云香牌”香烟。

第二任则是林红的朋友林达,两人从小在一个机关大院里长大。林达的家庭条件也十分优越。两人结识是在1971年,经历了七年的爱情长跑后两人终于在1978年组建家庭,次年生下女儿路远。林达对于路遥的支持和关爱是影响深远的,正如路遥好友海波所说:“如果没有林达的支持,路遥不会有如此成就,如果有,也会付出更多艰辛。”,有一些细节可以充分体现:当初每个月三十八元的工资,除了自己必备的外,全部花在了路遥身上。在小说中则是这样:

“巧珍临别时从怀里贴身地方掏出半年积攒的92元钱,让他买点好东西补贴身体......高加林忍不住鼻根一酸,泪花子在眼里旋转开了”

这段描述,何尝不是路遥在作品中向支持自己、爱护自己的妻子林达致敬?所以,可以说《人生》中的刘巧珍,其人物原型可能是路遥感情经历中几位女性的结合体,她包含了路遥对于自身的认知和对于感情的理解。

路遥《人生》电影1984,讲述路遥的电影

《人生》讲的是什么

路遥的成名作《人生》是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主要讲述了:农村青年高加林高中毕业,当了3年的民办教师后,被人顶替回村务农,而后因自己叔叔下属“暗中操作”得到机会到县城工作,最终因感情问题被揭发是因“走后门”才进入县城工作,于是被谴回农村……

01 农村青年高加林,极度渴望奔向更广阔的天地
高加林,生于农村,父母一直供他到高中毕业,因没有考上大学,在村里教了三年书,随着村支书的儿子三星高中毕业,加林的教书工作被顶替了下来。
加林虽然生于农村,但因读书多,见的世面也多,他一直不满足于一辈子像父母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他坚信总有一天可以走出农村,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而唯一可以实现梦想的通道,是通过做民办教师,几年后或许可以转为正式的国家教师,然后再努力争取做其他更好的工作。
而随着民办教师的被下,他所有的幻想和希望也随之破灭……

02 痛苦时期,“村花”巧珍走进他的世界,给予他心灵上的抚慰
巧珍,是村里“赚钱能手”刘立本的二女儿,是有名的“村花”,川道里的“头梢子”,家里提亲的踏破门槛。
然而多年来她却一直暗恋高加林,时刻关注着他,却没有寻到表白的机会。
直到有一天,加林的父亲让加林去县城的集市卖蒸馍,因加林不好意思开不了口,提着蒸馍往回走的路上,遇到早在那里等他的巧珍。
巧珍将一筐蒸馍重新提到县城,送给了她姨家,自己则垫钱把蒸馍的钱给了加林。
也正是这一次,巧珍得以向加林表白,加林则冲动的亲了她……
在被免去教师资格极度痛苦的时候,巧珍的及时出现,给加林精神上带来了莫大的安慰。
然而,加林一方面贪恋着巧珍朴实甜蜜的爱情,另一方面他也为“如果和巧珍在一起,那他一辈子将永远走不出农村”而倍感焦灼……

03 为了更高远的前途,抛弃巧珍,选择和干部女儿黄亚萍恋爱
黄亚萍,是加林的高中同学,父亲是县委常委。高中时,黄亚萍就欣赏加林与众不同的气质,他们经常在一起谈天说地。
虽然亚萍喜欢加林,但生性清高的她绝不可能接受到农村生活。
所以随着高中毕业,亚萍到广播站当播音员,加林回了农村教书,他们就再也没什么交集。
直到有一天加林的叔叔,从新疆部队调回县里工作。加林叔叔的下属通过“暗中操作”给加林在县里谋了一份通讯干事的工作。
做采访,写稿子正是加林的强项,于是加林的才华得到了绽放,名扬县里。
黄亚萍也通过播放加林的稿子,知道了加林已经离开农村到了县城。
此后,黄亚萍昔日对加林的爱恋,又重新被点燃。为了追寻自己想要的现代爱情,黄亚萍主动断绝了与同是高中同学张克南的恋情。辗转投入到这个更有男子汉气概的加林怀抱。
而加林之所以忍着伤痛和巧珍断绝关系,选择和亚萍在一起的最主要原因是:亚萍的父亲要调回南京,如果他和亚萍在一起,就可以顺势离开小县城,挑战更广阔的天地。

04 “抢走”克南女朋友,被克南母亲揭发举报,重回农村
克南母亲是县药材公司副经理,与克南的“窝囊”不同,克南母亲睚呲必报,得理绝不饶人。
面对儿子被甩,怒火冲天的克南母亲,一封信递到了地纪委,揭发加林“走后门”参加工作的事。
经纪委核实,常委会很快做出决定:撤销加林的工作和城市户口,谴回原所在大队。
尽管黄亚萍竭尽全力想保住加林不回农村,但随着文件的下发,一切已经无能为力。
他们的爱情也随着加林重回农村,戛然而止。

回村的路上,加林感到万般的痛苦和难受,他想到了巧珍,如果巧珍在,她那火一样热烈和水一样温柔的爱,会把他所有的苦恼冲洗掉。
可惜,他心爱的巧珍永远不会再出现在他身边了,在他抛弃她不久,巧珍就心灰意冷的嫁给了他人。
可怜的巧珍永远都是爱着加林的,因为村里要加一名教师,她哭哭啼啼求姐姐的公公也就是村支书,重新为加林安排了教书的工作……

其实,高加林并不是通常意义上受命运摆布的人。
他的悲剧一方面来自社会的进步没有跟得上时代的发展,使活在“十字路口”的青年无法走向正轨,更好的施展自己的才能;
另一方面,现实无法以个人的意志而转移,一个人可以有追求,但不能盲目追求实际还不能得到的东西。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