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球票房第一的电影究竟烂不烂片,中国票房第一的电影

时间:2022-09-04 23:32:04阅读:2193
年度第一大片,终于来了。由阿汤哥主演的动作大片《壮志凌云2:独行侠》,已经在全球狂揽票房13.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4亿元)一举登顶今年全球票房冠军。而且,这个数据还在持续上涨中。而主演阿汤哥,也凭借此片…

年度第一大片,终于来了。

由阿汤哥主演的动作大片《壮志凌云2:独行侠》,已经在全球狂揽票房13.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4亿元)

一举登顶今年全球票房冠军。

而且,这个数据还在持续上涨中。

而主演阿汤哥,也凭借此片至少赚得1亿美元的片酬。

荣登好莱坞演员薪酬榜第一。

单位:百万美元

口碑也非常不俗。

豆瓣8.2分。

在动作片领域,已经超过了91%同类电影。

事不宜迟。

鱼叔今天就来聊一聊它——

壮志凌云2:独行侠

Top Gun: Maverick

这部电影是1986年经典好莱坞大片《壮志凌云》的续集。

不过,即便对前作不了解,也不影响观看这部新作。

时隔36年,阿汤哥重新回归。

而在出演《壮志凌云2》前,他曾提出了一个条件:

必须实拍。

这让派拉蒙影业陷入两难。

实拍,曾让他们尝到甜头。

第一部《壮志凌云》就是实拍。

真实的航母、真实的空战场面,让观众大开眼界。

但,代价不小。

首先,开销巨大。

当时的F14战机仅油耗,每小时就高达7000美元(约5万人民币)。

此外,船舰的维护、军事场地的租用更是大头。

其次,危险系数极高。

电影需要拍摄大量的空战场面,

1985年,特技飞行员阿特·斯科尔在驾驶F14战机时,意外卷入尾流,造成飞机失控。

战斗机直直撞向海面,瞬间四分五裂。

而斯科尔也当场丧生。

这一事故,被改入电影中。

主角「独行侠」在训练中失事,造成了搭档「呆鹅」的死亡。

然而,阿汤哥始终坚持,「不实拍就不演」。

派拉蒙影业只能被迫再豪赌一次。

电影中,除了开头一小部分高超音速实验机,是用特效完成。

剩下的几乎都是实拍。

玩的,就是心跳。

而且相对于前作,这次也是全方位升级。

投资成本就达到了1.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5亿元。

驾驶飞机从F14,升级为F18大黄蜂。

每飞行一小时,就要花费1.1万美元,约合人民币7.7万元。

而最引人瞩目的,则是片中超高难度的特技飞行。

空战中有一个专业名词,狗斗(Dogfight)。

指双方战机近距离厮杀,灵活走位,试图进入对方的尾部区域,以瞄准射击。

如果缠斗不清,还有搏命式比拼。

双方朝着地面俯冲,直至距离不足300米。

如此近的距离,很容易坠机。

但,谁先攀升,就等于认怂投降。

拼的就是谁更有种。

而阿汤哥不止是实拍的信徒,还要实操。他重回了当年拍摄《壮志凌云》的军事基地。

在那里,他参加并完成了ASTC航空求生的训练课程。

甚至,学会了驾驶F-18 黄蜂式战斗机。

影片中的不少飞行镜头,都由他亲自完成。

其他演员,也逃不过飞行训练。

但凡在机舱中的戏,都必须在空中完成。

而为了捕捉演员的反应,剧组在狭窄的机舱内,塞进IMAX摄影机。

足足六台,用以捕捉不同角度的画面。

在飞机急速上升时,受重力影响,飞行员的身体会承受巨大的压力。

有时会达到自身八倍的重量,将近1600磅(约725公斤)。

「像被一头大象坐在胸口挤压肺部。」

一旦承受不住,就会重力昏厥。

连弹射逃生的机会都没有。

因此,我们可以听到演员们沉重而艰难的呼吸声。

这些表情与体态,无法演绎,更不可能通过特效实现。

「那种压力和脸部变形,是演不出来的。」

影片中,男主「独行侠」要完成一项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组织一支精英飞行队,前去轰炸敌军的一处铀浓缩工厂。

为了躲避雷达追踪和导弹防御,他们需要进入一个地形险峻的峡谷飞行。

战机一旦露头,被导弹锁定,必死无疑。

飞行稍微不稳,撞上岩壁,也必死无疑。

独行侠作为经验丰富的老一代王牌,需要训练出几个能够执行这项任务的新生代顶尖飞行员。

为了确保学员都能平安归来,他制定了一项严格的作战计划。

飞行高度,控制在100英尺以下。

同时,还要紧贴山体,急速俯冲谷底,再急速攀升,飞跃山峰。

所有操作,必须在2分30秒内完成。

当然,任务其实只是一个麦高芬。

观众们都知道,主角终将获胜。

而真正吸引观众的,反而是埋藏其中的暗线。

1986年,《壮志凌云》的上映,就曾掀起了一阵青春狂潮。

观看电影,与其说目睹空军的战斗,不如说见证了男主「独行侠」的成长。

那年,阿汤哥24岁。

在金黄的沙滩上,他赤膊打着排球,满屏都是荷尔蒙。

在飞机上,他胜负欲极强。

与「冰人」关于第一飞行员的争斗,贯穿全片。

还有情场得意。

孤高桀骜的毛头小子,博得美女教官的芳心。

并在这段情感关系中,逐渐走向成熟。

两人相拥激吻,适时响起那曲经典的《Take my breath away》。

成了不少老观众的青春回忆。

而在第二部中,也可以看到很多致敬。

比如,标志性的与战机竞速。

中流击水,挥斥方遒。

上图为第一部,下图为第二部

独行侠带领学员们在沙滩上打橄榄球。

同样金黄的调色下,一副副美好的肉体,看得人眼花缭乱。

但,单纯复刻显然是不可行的。

36年的岁月,无法忽视。

电影的核心设定,很有意思。

第一部中,阿汤哥驾驶的是当年先进的F-14战机。

从战机的性能上来说,与敌方的米格-3不相上下。

而在第二部中,他所驾驶的F-18战机,在今天已经处于绝对的劣势。

从配置上来说,他们毫无胜算。

而战机的老化,正暗示着人物的变化。

阿汤哥,也真的老了。

他眉眼耷拉,褶子也多了不少。

而独行侠也到了被讥讽的年纪,成了军官口中的老古董。

但,认怂是绝对不可能的。

正如独行侠的口头禅:

「不要想,直接干!」

不服老,是他为自己的正名。

学员们无法通过严厉的训练,信心受挫。

上级也不满他的教学,下令革职停飞。

他就偷偷闯入机库,擅自驾驶战机,当着全体学员的面,大展拳脚。

一系列贴壁飞行、精准轰炸、极限攀升,并在远低于标准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而在战场上,他更是选择正面硬刚。

驾驶着老古董F-14战机,与先进的敌机狗斗。

在围追堵截中,反杀成功。

阿汤哥再一次上演了个人英雄主义的戏码。

也书写了老兵不死的传说。

《壮志凌云2》,并非只为阿汤哥一人正名。

在电影中,独行侠还背负着更宏大的使命——

人的意志与现代科技的博弈。

电影开头,长官与他的一段对话,就定下了基调。

在现代战争中,飞行员终将被无人机取代。

但独行侠偏偏不服,他要证明一件事:

人,是可以突破自己极限的。

人的价值,是难以被机器取代的。

其实,故事之外也是一样。

作为好莱坞头号动作巨星,阿汤哥奉献了无数实拍名场面。

碟中谍4》中,迪拜塔跳伞、高楼跑酷。

碟中谍5》中,他徒手攀爬起飞的机舱门。

双腿踩空,被悬吊在半空中。

一场又一场极限挑战,风险自然避免不了。

《碟中谍6》中,他曾只身飞跃高楼。

可惜落点出了偏差。

一只脚重重地撞上墙壁,导致踝部骨折。

当时,阿汤哥已经知道自己肯定骨折了。

但他没有喊停。

而是强忍着疼痛,坚持拍完了最后一个镜头。

他似乎很享受「拼命三郎」的形象。

在这个特效满天飞的时代,实拍,显得另类,也显得笨拙。

别说空战还是极限运动,就连街头跑步,也用不着实拍。

演员只需要在绿布前,上演无实物表演。

后期特效,规避了风险。

也帮助团队,相对轻松和安全地实现预期效果。

比如,漫威电影几乎都采用了特效拍摄。

仅去年,北美票房前十名中,漫威电影就占据了五部之席。

剩下的几部中,《寂静之地2》《超能敢死队2》《失控玩家》等也都包含了大量特效。

但,靠特效填充的电影,也有明显的弊端。

漫威电影中,摄影往往采用明显不可能的角度。

再配合过分的 CG 效果。

这都是为了拉开动作距离,避免穿帮。

科技的进步,为电影创作带来了便利。

但,人的创造力却是无上限的。

有的人选择,以假乱真。

也有人去追求,最纯粹的真实。

正如电影中反复出现的台词。

「关键不在飞机,而是飞行员。」

拍摄第一部《壮志凌云》时,剧组的取景只能局限在小范围的驾驶舱内。

而这次,直接实现了POV式的广角范围。

观众得以看到,演员姿态动作,是与外部景观同步的。

这带来的,是无与伦比的真实临场感和刺激感。

全球年度票房冠军,烂番茄网站上99%的好评,足以说明一切。

看《壮志凌云2》,犹如做了一场旧梦。

一幕幕真枪实弹,仿佛回到了90年代。

而90年代,也是好莱坞最经典的黄金时代。

电影是一门造梦的艺术。

奇观,能让梦做得很大。

但,唯有真实感,才会让梦境被铭记。

这是电影最初的意义。

也恰恰是当下电影最稀缺的。

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

而今年五月,阿汤哥已年满60岁。

谁也不知道这位拼命三郎还会继续多久。

他是一个好莱坞的另类。

正如片中角色的外号,独行侠。

或许拍得很笨拙,但有真诚的用心。

或许终将被取代,但只要不是今天,就继续向前。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