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中暴力行为「在电影动画中暴力美学的发泄力量英雄出现」
在动画电影研究中,依据英雄角色突出的能力,将其划分为力量型与智慧型。之所以将力量型英雄单独拎出,是因为近十年动画电影中英雄角色的塑造,呈现出一边倒的现象。
当涉及到善恶二元问题的时候,英雄角色大多会选择“以暴制暴”,相较于之前这类英雄出现的频率是有所增加的。
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力量英雄有:《功夫熊猫2》中的阿宝,影片中他用功夫战胜了妄图使用火药进行侵略的沈王爷。
《大护法》中大护法在寻找太子的过程中,使用武力拯救了花生镇;《魁拔》系列影片中蛮大人与蛮吉凭着一腔热血修炼妖侠纹耀,妄图成为打败魁拔的英雄……可以看到力量英雄角色趋于扁平,影片更多的情节是为了战斗而战斗。
与其他艺术作品中的力量英雄相比,动画语言在表现角色打斗与夸张变形方面极具优势,突出的符号性、假定性使得打斗更加酷炫,增添了影片的娱乐性。
力量英雄增多的原因大致可总结为以下三点:大众流行文化的“世俗性”、“狂欢性”特点的影响,以及动画制作技术的提升。
第一,大众流行文化的“世俗性”特征,使得动画英雄角色也趋于无深度、扁平化。力量英雄摆脱了文明、宗教、法律的束缚,使用武力解决一切问题。
这种简单明了又充满极端情绪的行事风格,虽然与真实世界脱节,但完全符合当代社会的浮躁特点,观众拒绝深度拒绝真理,他们不想动一点脑筋,只想直接了当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透视大众文化》一书的作者认为大众文化使得文化的年龄界线消失,“大量的通俗性读物、电视娱乐节目导致了成年人的‘返童现象。”
力量英雄的增多正是这一现象的显露,观众像儿童一样对不满的事物哭喊踢踹以求发泄。
第二,受大众文化“狂欢”特点的影响,以武力进行反抗的原始冲动在动画的观看过程中得以释放。“原始时代的野蛮、破坏性的本能一直蛰伏在我们体内。”
当今的人们虽然丰衣足食,但是背负着原始时代所没有的精神压力,过多的约束使得原始冲动被压抑,急需释放的窗口。
动画中的力量英雄是符合现代文明制约,被规整后的角色形象。他们在影片中展现击打的快感,插科打诨嬉笑怒骂,如同身处狂欢节之中,打破一切枷锁,冲撞既定秩序,以弱者的视角给予观众反抗权威、拒绝规训的快感。
第三,技术的进步使得影片的视效提升,观众乐意为精彩的打戏付费,同时这也是动画语言表达的优势所在。近年来3D动画技术已愈发成熟,它给予了动画制作者更广阔的表达空间,也使得观众对于影片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人们看得以及想要看的是有动感的画面——成千上万的图片稍纵即逝却斑斓夺目。
他们期待力量英雄所展现的斗技情节越爽越好,无需意义,以感官刺激代替思考。在经历了视觉的饕餮盛宴之后,精神世界一片荒芜,再慌忙地寻找下一个能填补空虚的事物,如此反复。
总之,近年来力量英雄数量的显著增加,归因于大众文化与流行文化“世俗化”与“狂欢性”特点的影响,以及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影片视觉效果的提升。
观众乐意选择浅显直白,以武力简单粗暴解决问题的力量英雄,以此来满足娱乐需求,发泄内心被压抑的原始欲望。近年来的力量英雄与过去这一类型的英雄相比,有两点明显的差异:追求暴力美学,将“成为英雄”作为主要动机。
第一,角色为了战斗而战斗,追求暴力美学。力量英雄往往在动机不足的情况下,便大打出手,能用武力解决的问题绝不通过语言调解。
当然,动画讲求的是视觉效果,角色使用武力才能增加观赏乐趣,但过度的暴力经常存在着逻辑漏洞,而观众沉浸于酷炫的画面之中,意识处于“恍惚”状态,看过即忘,也不会对内容进行深究。
动画电影《大护法》的导演主动为影片分级为“PG-13”,影片中充斥着“暴力美学”,可以说是在成人向动画市场上迈出了标志性的一步。
但主人公的暴力行径与影片的思想深度格格不入,为了拯救被压迫的花生人故而杀光执法的花生人来推翻暴政,着实有些牵强。“我们要活着,他们就得死。”影片中多次出现类似的过于极端的台词,而英雄角色的口中却不断冒出“鸡汤文”,处处流露出矛盾和偏执。
第二,提升武力“成为英雄”变成了角色的第一目标,传统“英雄”只剩下空洞的名号。在过去角色成为英雄更多的是在“被动”的情况下,为了群众的利益,在维护和平拯救苍生时做出牺牲,被人们所敬仰。
但近年来更多的力量英雄趋向于“主动”,是为了成为英雄而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希望有天能打败强敌获得荣耀,来满足自己的“英雄梦”。
如:《功夫熊猫》系列中,阿宝是渴望成为大侠的,在众多机缘巧合和命运的指引下习得武功并成为英雄。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被改编后的悟空被塑造成渴望战胜命运束缚的“中年大叔”,一路上都在寻找过去大圣的力量与荣耀。
《魁拔》系列中,不谙世事的蛮吉跟随蛮大人踏上了消灭魁拔的旅程,希望能成为打倒魁拔的英雄,光大闪耀。
过去传统的力量英雄,为了正义、为了群众而战的信仰,逐步转化为,为了荣誉、为了个人价值而战的理念。
总的来说,近年来力量英雄有所增加。究其原因是大众流行文化的“世俗化”与“狂欢性”特点的影响,加之电脑动画技术的进步,使得观众更乐意于选择无深度的力量英雄来排解内心的原始冲动,在狂欢之中简单快速的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并享受视觉盛宴。
与过去传统的力量英雄相比,近年来力量英雄的塑造更加看重“暴力美学”,同时为了展现个人价值,“成为英雄”变成了角色的首要目标。
大众流行文化的普遍性、流行性、商业性、娱乐性使得快餐英雄活跃于年轻观众的银幕上;同时,受其“世俗化”与“狂欢性”特征的影响,力量英雄增多,它追求暴力美学,极大满足了当代电影主要消费群体的发泄欲望。
谢谢观赏,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