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特工郑少仪郭村保卫战背后的无名英雄狂奔18里路送情报

时间:2023-07-09 13:53:25阅读:4533
“妈妈一生无悔……我不是孬种……”2002年10月10日,浙江的一家医院内,医生做完检查之后,对着满怀期望的家属摇了摇头,示意他们和亲人做最后的告别。面对着围过来的儿孙,病骨支离的老人躺在病床上,喃喃地吐出最…
  • 国家话剧院著名国家一级演员。曾在《红色摇篮》、《井冈山》、《开天辟地》等三十多部…

“妈妈一生无悔……我不是孬种……”

2002年10月10日,浙江的一家医院内,医生做完检查之后,对着满怀期望的家属摇了摇头,示意他们和亲人做最后的告别。

面对着围过来的儿孙,病骨支离的老人躺在病床上,喃喃地吐出最后一句话后,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没有告别,没有不舍,有的只是让外人摸不着头脑的一句话。

了解了老人身份之后,所有人才明白,老人生前的最后一句话,里面有多重的分量……

王牌特工郑少仪

老人的名字叫郑少仪,不过她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名字叫“李振芳”,这个名字,还伴随着“王牌特工”的称号。

郑少仪1920年生于江苏扬州,虽然说着一口吴侬软语,但是她从小就习文学武,小小年纪,就凭着自己的努力,被扬州中学免费录取。

扬州本地的武术大师刘殿壁非常看好她,主动收她为徒。

有了名师指点,郑少仪的武艺越来越好,还获得了扬州的武术冠军。

全面抗战后,郑少仪书也念不成了,干脆就和伙伴们一起,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之中。

只是郑少仪的举动,给家里人带来了灾祸,她的父亲因此被捕入狱。

在监狱中,郑少仪的父亲结识了中共地下党员夏岚,两人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知道了夏岚的党员身份后,郑少仪的父亲就拜托夏岚:出去之后,带着自己的儿女一起打鬼子。

后来夏岚被营救出狱后,果然记着朋友的嘱托,带着郑少仪入了党。

不仅郑少仪入了党,她的弟弟妹妹也加入了共产党,投身在新四军中杀敌报国。

她自己因为一身好武艺,再加上人也非常机敏,所以入党之后,就接受组织的安排,在国民党军队中潜伏了下来。

1939年,新四军挺进纵队在叶飞的带领下,来到苏北地区坚持抗日,郑少仪潜伏的国民党“二李”(李明扬、李长江)部,就驻扎在江苏泰州。

“二李”不是国民党嫡系,属于可以争取的中间势力,所以组织上安排郑少仪潜伏在这里,一是为了争取这股抗日力量,二来也是为了监视“二李”的动向。

1940年5月,在与日军激战一场后,叶飞带领纵队,撤退到泰州附近的郭村休整,离“二李”的驻地不过几个小时的路程。

原本两部相安无事,但是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知道叶飞部在郭村休整的消息之后,立即起了坏心思。

他来到泰州的“二李”驻地,威逼利诱两人攻击叶飞带领的新四军挺进纵队。

两人被韩德勤的一番话蛊惑,立即定下偷袭郭村的计划。

6月27日,在李明扬部任政训员的郑少仪午睡刚醒,勤务兵就向她报告了一个好消息:发饷了!

“二李”作为国民党的“杂牌军”,补给和军饷一向都是往后靠的,这也导致“二李”部的官兵,军饷一拖再拖,这次居然提前发饷,难道是要打仗了?

想到这里,郑少仪睡意全消,立即收拾好后,和勤务兵到了财务处领钱。

提前知道的消息的人已经在这里排起了长队,郑少仪加入队伍中,在和周围人的闲谈中打听到了情报。

听到“二李”要进攻郭村的消息之后,郑少仪大吃一惊,面上却装着若无其事,领完钱后,带着勤务兵上街确认消息是否可靠。

看着在饭店里大吃大喝的士兵,郑少仪意识到,士兵应该也发了饷。

凭着自己中尉的军衔和政训员的身份,郑少仪没费多少工夫就从士兵口中套出了话:虽然不知道他们要打哪里,但是确实要打仗了。

两条线索一综合,“二李”要打郭村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什么时候打,兵力又是怎么样调配的,还需要更确切的消息。

为了弄清楚作战细节,回到驻地的郑少仪,又一头扎进了李明扬部的作战室。

赤脚夜送情报

郑少仪来到作战室时,发现值班的参谋,正好是她的熟人。

郑少仪三言两语,巧妙地把话题引到了发饷和打仗上来,那个参谋也没有多想,几句话就把作战计划交代清楚了。

从作战室出来之后,郑少仪急出了一身汗:敌人制定的作战时间,距离现在已经不到12个小时了。

叶飞带领的新四军纵队,只有2千人左右,但是“二李”部集结的偷袭人马,总数却超过了2万。

兵力差距这么大,如果新四军没有防备,很可能会全军覆没,情况万分危急。

得到准确情报之后,当务之急就是赶紧把情报送出去,可是她的上线已经去了港口汇报情况,这个时候去港口找上线,再让上线传递情报显然来不及了。

自己身边有勤务兵一直跟着,如果由自己送情报,虽然可以支开勤务兵,但是身份肯定会暴露,这样势必会打乱上级的安排。

但是如果不送出情报,郭村的新四军也会遭受灭顶之灾,思前想后,当前救人要紧,郑少仪决定,还是自己去送这份情报。

找借口支走了勤务兵之后,郑少仪换了一身素色的旗袍,趁着夜色出门,直奔郭村去了。

为了抓紧时间,郑少仪一路连奔带跑,熟知敌人布防的她顺利避过了岗哨,但是横亘在眼前的彭家河却成了拦路虎。

郑少仪虽然文武双全,唯独水性不好,看着湍急的河流,她没有多犹豫,牙一咬就扑进河里。

在水里几乎耗尽了郑少仪的体力,还好她扑腾着总算挣扎到了河对岸,跌跌撞撞地上岸之后,她又赶紧朝郭庄赶。

路上,因为湿透了的鞋子裹着泥土,拖慢了她的脚步,郑少仪又脱下鞋子,光着脚继续往前跑。

等跑到郭村的时候,已经是半夜十二点左右了,叶飞从床上被叫起之后,看到郑少仪吃了一惊。

眼前的少女身穿白色旗袍,浑身上下都湿透了,双脚还拖着两行血迹,虽然累得气喘吁吁,却还坚持着把情报报告给他。

在郑少仪的建议下,叶飞布置好迎敌措施之后,郑少仪才放心地卸下那股劲,人也晕了过去。

有了郑少仪的情报,叶飞带领兵力只有敌人十分之一的新四军纵队,不仅守住了郭村,还歼灭了“二李”的三个团,打了一场漂亮的“郭村保卫战”。

“郭村保卫战”既是我军以少胜多,以弱打强的经典战例,也为我军打开苏北战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打了个大胜仗的叶飞,一直记着郑少仪送情报的功劳,1975年去杭州调研时,还特意点名要见郑少仪。

见面之后,叶飞将军激动地握着郑少仪的手,感谢她当年冒险传递情报,救了自己一命。

陈毅元帅当年知道“郭村保卫战”的来龙去脉之后,也称赞当年只有20岁的郑少仪是“王牌特工”。

而在送完信之后,因为身份暴露,才有了后来“郑少仪”这个名字,她后来就留在新四军中,一直到新中国成立。

东进序曲》电影原型人物

新中国成立之后,郑少仪跟随部队来到浙江,留在这里担任浙江高院的副院长,此后一直从事政法工作,这一干就是几十年。

几十年里,她从来没有向人提起过自己在“郭村保卫战”中夜送情报的事情,在她的眼里,这只是自己应该做的,没什么了不起。

1962年,反映新四军抗日的电影《东进序曲》上映,里面那个勇敢的地下党员周小妹,原型就是郑少仪。

但是郑少仪身边的人都不知道她就是电影中的英雄,连当年称赞过她的陈毅元帅和叶飞将军,也以为她在渡江战役的时候就牺牲了。

直到1975年,叶飞将军来浙江调研,回忆起在“郭村保卫战”中的种种过往,叶飞将军怀着一丝期许,试探着摆脱当地领导寻找一位叫“郑少仪”的女同志。

当时的地方领导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这个“郑少仪”是谁,紧急调阅了档案之后,才把人请到了叶飞面前。

看到郑少仪活生生地站在自己面前,叶飞将军激动地热泪盈眶,他紧紧握住郑少仪的手,感谢她当年冒险传递情报,救了自己一命。

地方领导这才知道,一直在政法系统默默工作的郑少仪,原来还有过这么辉煌的过往。

郑少仪不仅在工作时从不炫耀自己以往的功绩,在家人和孩子面前,也从不提及以前在隐蔽战线的事情。

家人们也只是在她平时的言谈举止中,察觉一些蛛丝马迹。

她的大儿子储方建早年当兵,因为一手好枪法被选为侦查兵,复员之后,得意地在母亲面前炫耀自己的战功。

谁知道母亲听后,轻飘飘地来了一句点评:勃朗宁不行,皮衣都打不穿,还不如老式的驳壳枪。

储方建大吃一惊,他虽然知道母亲早年当过兵,但是这句话一听,就是玩过枪的行家,难道母亲还有什么了不得的过去。

出于好奇,储方建就缠着母亲,追问她为什么对手枪这么了解。

郑少仪被缠的没办法,才把自己在隐蔽战线的经历给儿子说了一遍。

儿女们这才知道,原来自己的母亲,就是1962年那部《东进序曲》电影中,女地下党的原型人物。

讲完了自己的那段经历之后,郑少仪叮嘱孩子们,不许他们拿着自己的经历,在外面炫耀。

她平时也经常告诉自己的子女,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了太多,要珍惜眼前的幸福,努力为党、为国家多做一些事情。

1980年,江苏泰州地方将“郭村保卫战”收进了党史资料中,郑少仪夜送情报的历史,才展现在大家面前。

随后地方修建了郭村保卫战纪念馆、黄桥战役纪念馆,郑少仪作为在“郭村保卫战”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个人英雄,她的事迹和照片,也陈列在纪念馆中。

荣誉接踵而来,郑少仪却依然过着平淡的生活,闲暇的时候,她经常捧着书本学习,在她的感染下,子女们也勤奋学习,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

2002年10月10日,因为被癌症困扰,郑少仪同志的人生也走到了尽头。

去世之前,她留在世界上的最后一句话,既是对自己选择投身革命事业的肯定,也是她一生的写照,才20岁就冒险夜送情报的她,当得起“女英雄”之名!

结语

新中国成立之后,很多当年经历过血与火的老战士隐姓埋名,像普通人一样继续默默奉献。

虽然他们中的很多人,名字已经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但是他们的丰功伟绩,已经镌刻在了历史这本大书中,永远被后人铭记。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