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那一片花海「梦中的那片海给爱情减负没反转有纯爱难怪观众喜欢」
一、《梦海》让爱情回归本真
央视力作《梦中的那片海》即将迎来大结局,这部剧有很多让人喜欢的地方。
比如年代人物群像生动有趣,
比如什刹海冰场上那些热血青春的爱情,
还有一群年轻人的高燃梦想之旅中的乐观和坚韧,
以及主演当红小生小花肖战李沁可圈可点的演技。
这些都还不是关键,最喜欢这剧的一点是,
它没有把爱情写成“猛虎”,没有再让观众们茶余饭后“谈爱色变”。
《梦中的那片海》终于还原了爱情本来该有的美好和纯粹,且也是这部剧中爱情主基调。
不管是“恋爱脑”佟晓梅,看似自私的贺红玲还是自由浪漫的赵小惠,
这些女性角色们在剧中都是认真爱着,勇敢抉择。
真美好啊!能正视爱情的纯粹也不乏是一种人生境界和态度。
当下有不少这样的剧情,女主手刃渣男手撕小三,大搞事业搞钱而走上人生巅峰。
似乎这些女主们除了搞事业搞钱就不配拥有一个正常的爱情之旅。
让二十多岁的美好年华拥有甜蜜爱情似乎成了“不可饶恕”的情节,
“孤寡”二十岁,对爱不屑一顾的女主反而是政治正确,让人狂欢?
不得不说,“爱情”在某些剧编剧笔下就成了“吃人怪兽”,
不仅要和事业成对立面,可能还会成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情节不断反转的工具。
当再看到某位女主为爱全心付出时,可能还会被网友冷嘲热讽遭人唾弃。
活在这些情节里的“她们”能让观众情绪高潮,尖叫呐喊,话题不断,播放破亿,
却让人忘了爱情本来平淡又美好的样子。
不过幸好的是,《梦中的那片海》反其道而行之,让爱回归本真。
二、“首席恋爱脑”佟晓梅
这丫头没有因为爱付出被“嫌弃”,反而观众们很喜欢她。
这应该源于佟晓梅对肖春生的感情至纯无暇。
物以稀为贵,也许正因为她这种纯爱的难得才会让观众入戏喜爱。
剧中,晓梅为了成全肖春生和贺红玲那时的彼此喜欢,
她不仅隐藏了自己“图书馆女神”的真实身份,而且主动让出文工团的名额。
春生和红玲在部队“双宿双飞共同进步”,做了医生的晓梅在家里以朋友以医生的身份,主动承担着照顾春生父亲的“职责”。
乃至于失忆的春生爸爸直接喊她儿媳妇。
在春生遭受三大重击,腿部负伤不能继续走当兵之路、和贺红玲的分手、父亲病逝,
她义无反顾地离开部队医院,选择护送春生回家,并全心陪护春生。
后来她学习护理针灸也好,托关系让春生进入康复医疗也罢,
甚至是找国外先进康复设备,还包括和李上游争夺机器,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真正源自于内心对春生的爱,毫无杂质至纯至净。
对春生的爱,连妈妈也说她“没出息,围着春生转”。
如果晓梅被冠上“恋爱脑”的称号,相信她也是无所谓的。
因为对她本人而言,她的选择坚定又清晰。
很愿意且乐意为春生做她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求回报的付出是她快乐的源泉。
再往深看,其实这段纯爱的选择,带给她的不仅仅只有“风花雪月”。
肖春生在部队的所见所闻,那一封封家书,每次都让她心潮澎湃,
坚定了自己向外走的决心,当一名医生,去一线去需要她的地方。
而在护理春生爸爸和春生的过程中,她意识到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进而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最后还和春生及朋友们共同创办“春晓医疗”,向各大医院输送先进医疗设备。
剧中经常能看到晓梅和春生手拉手沿着城墙根散步的镜头,
他俩聊天分享鼓励还有调侃,你认真诉说,我耐心倾听。
所有平淡又美好的情绪都随着京城夜风静静环绕着,静谧又香甜。
对比那些快节奏的一地鸡毛,这种久违的散步和诉说都是如此珍贵。
晓梅和春生结局很完美,也是对纯爱圆满的回应。
但晓梅的“完美主义”的强大底气,归根结底还是来源于特殊时期里她家庭的完好无缺。
晓梅 60 年代生人, 出生在高干家庭,不仅不愁吃穿,
相比同龄的贺红玲肖春生,更没有年代阵痛的“家庭成分”“隔离调查”所遭受到的捆绑和担忧,
她可以尽情挥洒自己的热爱和情感,既能做父母听话的孩子,也可以任性挑选感情和前程。
所以佟晓梅这个人物,尽管不顾一切爱着春生,但她仍然受观众们喜爱,除了女主光环以及李沁的影响这些因素以外,
更多原因在于,她是那时纯爱的代表,美好的象征,包含了时代浪潮里人们对美好爱情以及未来的期盼。
放在当下也同样是。毕竟越来越少的剧认真的去输送爱情的正向能量,这也是《梦中的那片海》可贵之处。
三、别再骂贺红玲了
要说晓梅是“时代美梦”,那贺红玲爱情之“悲”就是时代拘囿。
很多人评价贺红玲,势利虚荣和没有眼光,活该最终有“不良”结局。
但仔细看过剧,你会发现她其实也是个纯爱主义者。
但和晓梅不同的是,时代阵痛给到她家庭的巨变,让她进退两难。
尽管剧中没有具体交代“痛苦”,但从她向春生的自我介绍以及她妈妈对她的担忧中能捕捉到一些关键信息。
她同样是 60 年代生人, 所在的音乐世家一定经历了时代“重创”。
否则一个音乐名门书香门第怎会如此光景?连妈妈也抑郁寡欢和愤愤不平地说出“嫁错了人”。
音乐世家让红玲自带文艺 buff,浪漫多情且敏感是不言而喻的。
这种性格特色也是她对感情一定会有美好憧憬和向往。
冰场相遇后,她大胆找到春生,在劝他不要赴齐天约架的同时,
还讲出了她的感觉,在冰场就能一眼感知春生对她是喜欢的。
因为家庭受过“重创”,红玲妈妈特别担忧女儿的未来,多次劝阻她和春生的交往,希望她能和高干子弟叶国华在一起。
她没有被母亲的话吓退或者影响,反而和国华划清界限,坚持和春生在一起。
在了解到春生父亲被“隔离调查”结果未定,且患有精神疾病和战争记忆创伤时,
她不仅勇敢接受,还屡次和春生一起“角色扮演”当参谋和翻译员,
只为让半清醒半糊涂的“首长”获得些许精神解脱。
当她第一次娇羞的把头靠向春生肩膀时,她流泪了,
那一刻,她内心一定是为这来之不易且彼此喜欢的安定而触动,
也为自己和春生能在压抑环境下野蛮生长的劲头而动容。
得知春生审查未过不能和她一起入伍,她没有“丧”,反而是对他的鼓励以及憧憬美好未来。
面对妈妈心脏病救治,前期叶国华几次伸出援助之手都被她拒绝,也许只为保护春生“倔强”的自尊心。
面对春生的负伤,她也没有一开始就拒人千里之外,鼓励和照顾并进,
也想让春生快速接受可能“残疾”的事实,接受文职工作,能继续和她一起留在部队,两人不要再异地恋。
但事与愿违,时代浪潮推着人们做着抉择。
红玲最终选择离开春生,而如果这个选择就让她背负骂名未免不公啊。
红玲爱过,深深爱过。
什刹海冰场的那一眼,让她奋不顾身和肖春生走到一起。
分开就像她自己所说的那样,可能再也不会如此喜欢一个人。
在一起时多相爱分开时就有多痛心。
而选择分开的原因,除了认为自己负担起不起春生的生命之重,还有想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以外,
最重要的在她看来,她没有资格不顾前程。
家庭因时代重创的巨变,红玲妈妈所付出的辛苦,是红玲内心深处的不安和愧疚。
为了给妈妈和自己创造更安定的生活,能够晋升成乐队队长留在部队是那时的最优之选。
她必须要走一条她认为“好”的路。
她的纯爱主义无法得到真正的延展,这是那一段无法逆转的年代之悲所致,
如果条件允许,她何尝不想和肖春生就这样彼此珍爱一辈子呢?
后来红玲还面临裁军、随夫转业、流产、婆婆责难等等难题,
真希望观众们除了看到大开大合个人抉择所带来的不同结局以外,
能透析到大时代背景下众红玲们的不得不以及属于她的勇敢。
四、赵小惠的爱情浪漫且自由
赵小惠,和黑子一样,“串胡同”的社会青年。
和大院子弟完全不同,没有他们的先天好条件,一切都要靠自己拼搏争取,
甚至是自小就混迹江湖,看透人情世故。
见惯了江湖生活,小惠心动于黑子这毫不犹豫救人的粗汉子,昏迷醒来时躺在她怀中的那一抹羞涩,
她深知这种真性情的可贵。
按照现实的择偶标准,黑子几乎一条不占,没有颜值,没有身材,更没有钱。
但小惠那一次心动和黑子的深入接触,选择了黑子作为伴侣。
不难发现,小惠同样是追寻纯粹爱情的奇女子。
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和诱惑,小惠保持初心未变,一如既往的对待黑子。
甚至在黑子左眼受伤可能失明的情况下,她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和黑子结婚。
这是爱是情也是义。
小惠的“自由”源于除了没有红玲晓梅这样的身份束缚以外,
更重要的是她不在意外界流言蜚语,不管是嫁给黑子,还是当模特挣钱,还是和黑子离婚,桩桩件件都是自由呼吸畅快淋漓。
尽管最终小惠因为黑子的猜忌以及“家暴”而离开,
但她在面对爱情的敢爱敢做坦然自若,也是对局外人的一剂良药。
五、“减负”了真好!
所以,《梦中的那片海》给“爱情”减负了,没有反转、没有狗血、没有意淫、没有与事业对立,甚至都没有节奏上吸睛般的此起彼伏。
它还原了爱情本来拥有的平淡朴实,不管小梅红玲还是小惠,她们对待爱情的态度都有属于自己的简单纯粹。
尽管剧中不是所有的爱情结局都如愿美好,但她们认真爱过勇敢抉择,那就是真谛。
记得关注点赞分享三连击哦!
阿蜜吧:做一个温暖的分享者。
专注经典影视剧评、原创小说、剧本。
人群中,感谢你的回眸。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