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表现中国人伦理情感特质的家庭三部曲包括「中国人5000年的性压抑李安在这部电影里说得很透」

时间:2023-07-08 06:39:31阅读:2455
作者|电影夫人(头条号签约作者)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流传2000余年的名言,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里,早已根深蒂固。自从在《孟子·离娄上》中问世以来,国人普遍非常警惕。人们总提心吊胆,这事会不会发生在自己…
  • 著名演员李保田的儿子,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但一直未踏入影视圈,近几年,李与李保田…

作者|电影夫人(头条号签约作者)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句流传2000余年的名言,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里,早已根深蒂固。

自从在《孟子·离娄上》中问世以来,国人普遍非常警惕。

人们总提心吊胆,这事会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如果那样的话,必定“死不瞑目”!

但自近代始,随着西方文化不断输入,大家的婚恋观、生育观也有变化,最明显的是:

出现了一小撮敢于挑战“无后为大”的“勇士”。

比如丁克族,娱乐圈中有梁朝伟、莫文蔚、郑伊健、刘青云、冯远征等夫妇。

再如同性之爱,无需举例,他们都是视“无后为大”于不顾的。

好在现代社会氛围转变,许多人对此抱宽容或不予置评的态度。

可更多人,仍绝对没法接受“无后为大”!

对勇士们的“选择”,也充满偏见,甚至嗤之以鼻!

其实普通对“无后为大”的解释很狭隘,无非是要生儿子。

即便不得已“退而求其次”,也得有孩子延续香火才行。

为什么说这个解释很狭隘,后面还会谈。

今天夫人分享的电影,是李安的《喜宴》。

借此探讨“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所遭遇的某种尴尬:

当传宗接代遇上同性之爱,局中人该怎么办?

这是李安第一部享誉国际影坛的名作:

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最佳影片);

第30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等6项奖项;

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1993年上映后,这部投资仅75万美元的小成本片子,在全球斩获3000万美元的高票房。

比起投资300万人民币,创下2350万收益,宁浩导演的《疯狂的石头》,李安的成绩,实在漂亮!

但较《卧虎藏龙》、《色,戒》、《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热门作品,豆瓣评分8.9的《喜宴》显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影片片头,采用声画对位方式。

声音是老戏骨归亚蕾在讲话。

她用录音带从台湾向远在纽约的儿子高伟同传递信息,催他结婚为他安排相亲。

画面则是赵文瑄饰演,阳光帅气男高伟同在健身房“秀肌肉”的场景。

一上来,就给观众抛出悬念:

高伟同为什么会被催婚和安排相亲,他该怎么办?

再往后,高伟同给美国男人赛门打电话,就度假的事做出解释。

当两人共进烛光晚餐时,我们“惊奇”地发现:

高伟同在性取向上,是同性之爱。

这个还算孝顺的儿子填了征婚表格,但他故意把条件写得极苛刻:

双博士学位;懂5国语言;会唱歌剧。

如此操作,意图很明显,他从内心排斥相亲,当然更不想结婚。

可操心儿子终身大事的高父高母,很快给他好消息,称来电俱乐部找到了近乎完美的相亲对象。

除只有一个生物学博士学位,别的都符合。

更夸张的是,他们出具费用,让这位叫毛妹的台湾女孩飞往美国。

高伟同只得去机场接她,此时他才知晓:

父亲两个星期前因心脏病住进医院,差点没了命,只因憋着一口气“合不了眼”:

还没抱孙子!

此时,他意识到被父母催婚背后的真实动因:

须得承担起为高家传宗接代的重任。

矛盾已非常清楚,其同性身份无法实现高家父母责令他延续香火的使命。

提出解决问题“完美计划”的人,是他同居5年的情人赛门:

让高伟同和他的房客顾葳葳假结婚。

一来使非法移民葳葳获得美国绿卡;

二来转移父母的视线,令其不担忧。

别无他法的高伟同,只能听取此看似“万全之策”的馊主意。

得知消息的两位老人,当即决定到美国来主持婚礼。

高没有理由拒绝,三人重新布置房间,严阵以待:

最明显的是,墙上挂起了好几幅高父的书法作品。

至此,观众明白地看到,影片一开始,就将戏剧冲突和盘托出。

整部片子,其实就在“解决”这一冲突。

那么,高伟同能顺利过关吗?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高父高母的核心需求,是想抱孙子。

而高伟同上演假结婚,仅仅是过度性的回应。

准确地说,是他和顾葳葳达成的某种“交易”,也是在保全他和赛门的真感情。

这样欲盖弥彰的处理,只不过是一时的“雕虫小技”,不能从根本上解开矛盾。

久在异国他乡纽约居住的高伟同,似乎忘记了:

父母是老一辈的中国人,他们脑子里在想什么。

他一厢情愿地认为,事情可以简单处理。

却远远低估了中西两种文化,及两代人思想观念上的差异。

很多事,不是你想怎样就能怎样的!

可惜,忙于应付眼前一地鸡毛的高伟同,没功夫思考这些。

我们继续往下看。

两位新人在市政府举行了公证仪式,算是已结婚!

高父高母无法接受儿子的“草率”。

在他们的认知里,没有大操大办的婚宴,怎能说是结婚呢?

无论是对新娘的尊重,还是顾及老爷子乃国民党前师长、将军的显赫身份,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可高伟同只想糊弄父母,况且他在美国10年,早已全方位融入了西式生活。

觉得婚礼只是个形式,只要新人认同,怎么着也行。

从催婚到假结婚,再到不满婚礼,双方的矛盾进一步升级。

看着二老极不开心的样子,很会察言观色的赛门提出请他们到中国城最好的餐馆吃饭。

期间,恰好碰到高父20年前的老部下。

曾经的司机老陈,现在的餐馆老板。

这是李安式的戏剧设计,既十分刻意,又能说得通。

老陈得知师长儿子结婚,马上提出由他出面,为其操办一场中国式婚礼。

他的话非常礼貌得体,关键是深懂师长心思。他说:

我这不是给你办,我是给师长办,你要说个不字的话,就是不孝!

话说到这份上,高伟同毫无退路:

长辈和父母的脸面没法不顾及,最主要是,不能因此落下不孝的名声。

《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

也就是说,“孝”是天经地义的事,人必须得执行。

尽管他的生活和观念均已经很西化,但毕竟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他太知道:

面子和孝顺在国人的意识中有多重要!

所以,高伟同只能“将错就错”演下去。

婚礼场面非常气派热闹。

这段戏带有李安本人强烈的自传色彩。

出席婚宴的多是华人,也有不少美国人。

酒席上新郎被亲友轮番“刁难折磨”。

各种好玩的游戏营造出的喜庆热闹氛围,让西方人看得目瞪口呆,其中一位说:

我以为中国人都是柔顺沉默跟数学天才。

而由李安亲自饰演的宾客甲则回应:

你正见识到5000年性压抑的结果。

此话经李安“本人”说出,意味深长。

回想下,这场婚礼究竟为谁而办?

操办者老陈说过,是为师长,也就是高父所办!

显然,新郎高伟同起初根本没想结婚,他是被父亲的权威一步步逼上“绝路”。

传宗接代是父权得以延续的必然要求,盛大婚礼则是顾全父母脸面之举。

更是他回应孝文化传统的铁证。

但就个体高伟同来说,他“输”的一塌糊涂!

其本我的性取向得不到尊重,自由意志屈从于集体主义“霸权式”异性恋的威严。

当然是妥妥的5000年性压抑的结果。

与张艺谋的《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等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安以同性恋和传宗接代的矛盾,所体现的中西文化冲突为叙事背景,真正的主题是:

传统父权文化在当代遭遇的困境,也可以说是他对中国式父权体制的独特表述。

没有比性压抑,更能说明父权文化的“恐怖”了。

影片之所以叫《喜宴》,正因这场预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中式婚礼。

不过,真正的喜,在后面!

李安将婚礼拍得很扎实,所有你能想到的场面全有,包括最后压轴戏,被誉为“国粹”的闹洞房。

一群人可劲地折腾完后,竟提出让新娘新郎脱衣服,并一件件扔完,他们才满意地离开。

想象一下,“尺度”是不是有点大。

此情此情,又何尝不是国人5000年性压抑的表达?

不善饮酒的高伟同被怂恿得喝多了。

明知他是同志,却对其颇有爱慕之情的假新娘顾葳葳,宣布说要“解放”他。

夫人不太知道,这种对女性欲望的书写,算不算是性压抑后的自由伸张?

至此,一场将错就错的婚礼发展到高潮,两人借着酒劲有了肌肤之亲。

三周后,葳葳发现她怀孕了。

一直演戏,以为将要大功告成的高伟同傻眼了!

出谋划策,默默站在背后关怀他的赛门怒火中烧!

也可说是,这是三个人编造谎言的举动所引发的因果报应!

在餐桌上,他们用英语大吵一架。

年事已高,好不容易盼到儿子在海外结婚的师长,住进了医院。

得知情况赶去看望的高伟同,打算不再隐瞒。

而是将苦苦守护近20年的秘密,一五一十地告知母亲。

向来保守传统的高妈妈心都碎了,但还是决定不让丈夫知道。

出院后的高父,私下与赛门约会,递给他原本为儿媳准备的红包。

感谢赛门对伟同无微不至的照顾,并请他守口如瓶。

赛门和观众一样困惑,老爷子何以明晰内情。他说:

I see,I hear,I learn。

好吧,身为将军的高爸爸,毕竟见多识广,懂点英语。

虽然他心痛不已,但仍然看破不说破。

以装糊涂的姿态,用中国式的中庸之道化解尴尬,保全了彼此的脸面。

相比于父亲的通透老道,高妈妈更多的是一份女性特有的真情。

她打心眼里关爱“假儿媳”葳葳,也多少能体谅包容儿子的苦衷。

本来跑去堕胎的一对新人,半路上新娘改了主意。

也许,身为漂泊他乡交不起房租的非法移民,她从高父高母处感知到了久违的温暖。

也许,她觉得无法忍受失去孩子后心灵的谴责。

于是,两人返回家游说赛门。

没想到善良、宽容的他,选择接受成为另一个爸爸。

就这样,他们组成了一母二父的特殊家庭。

故事进展到这里,“喜宴”从假结婚的名义,演变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事实。

结尾的镜头耐人寻味。

两位老人穿过通道,在安检处高父夸张地举起双手。

隐喻着集父权与传统文化于一身的“父亲”,在面对西方文化时的妥协与调和。

仿佛只有这样,他才能实现传宗接代的夙愿,并延续家族命脉。

好在三位年轻人,各自能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立场,做出退让。

人性的美好消弭了中西文化的冲突,促成了高父传宗接代愿望的落地。

由此,李安借助对同性之爱与传宗接代这一敏感冲突的展示,以假结婚等戏剧手段推进叙事,最终用东方式的中庸之道”解决“了难题。

在冷峻克制的讲述中,不动声色地“批判”了父权文化。进而让人们明白:

所谓5000年的性压抑,究竟为何物?

前文提到,以没有儿子或孩子来解释无后为大是狭隘的。

综合孔子著述,及《孝经》所言,无后还有一层含义,指一个人生前的精神、事业得不到传承。

也就是说,许多人不必太顾虑“无后为大”。

因大多数人一生本就平平淡淡,又有什么需要去传承,值得发扬光大的呢?

或许正是因如此,一代代中国人,只好盯着其字面意思,狭隘地去理解它。

但鲜有人质疑,这么机械地解释,是否有问题?

悲剧的是,有人为躲开“无后为大”的“罪恶”,做出种种丑恶的勾当。

如愚孝,隐瞒欺骗,性心理扭曲,性表达单一,各种无视人性本身的怪现象,时有发生。

对“无后为大”的阐释,南怀瑾老师在《孟子与离娄》等处有精彩开示,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关注下,或许会有新的“发现”。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热文快读

中国式家庭关系的“虚伪”:被李安在饭桌上点破了

国人难以启齿的“性”:李安在这部电影里说得很透

万箭穿心》:让男人失去了自尊,女人的日子能好过吗?

作者简介:@电影夫人,独立影评人,头条号签约作者。写影视,也写娱乐圈的爱恨情仇。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