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之上到底是黑白片还是彩色片独家专访该片调色师中国美院教师付帆

时间:2023-07-07 16:35:38阅读:4928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陆芳夏日,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草木葱郁,生机勃勃。山脚下的校园里,一张巨大的电影《云霄之上》海报掩映在绿树丛中,海报上一群红军战士拿着枪,在迷雾中,向前冲去。“中国美术学院电…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陆芳

夏日,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草木葱郁,生机勃勃。

山脚下的校园里,一张巨大的电影《云霄之上》海报掩映在绿树丛中,海报上一群红军战士拿着枪,在迷雾中,向前冲去。“中国美术学院电影作品”几个字告诉大家,这部战争片主创就来自这个校园。

《云霄之上》由中国美院电影学院教授刘智海执导,浙江影视集团、中国美术学院共同出品,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联合摄制。

电影以1935年浙西南挺进师战略转移的真实历史事件为蓝本,聚焦战场上的“无名之辈”,是一部体现人性以及人与战争关系的诗性电影。

影片讲述了一个刚经历战斗挫折的红军战士洪启辰接到命令,要在48小时内集结战友、炸毁敌方弹药库的故事。这是一个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为了挺进师大部队的350名弟兄、为了革命火种延续,他们必须取得胜利。

该片获得第11届北京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天坛奖”最佳影片、最佳(团体)男主角、最佳摄影三项大奖,并入围上海电影节、加拿大多伦多电影节、日本京都电影节、丝绸之路电影节、长春电影节、澳大利亚金考拉华语电影节、日本冲绳电影节等海内外知名电影节展。

付帆(左二)与主创在北影节领奖台上

付帆(左一)与主创在北影节

上周五起,《云霄之上》正式在全国艺联影院专线上映。眼下,导演刘智海等主创也正兵分几路,在全国路演。

《云霄之上》上映后好评不断,影片独特的视觉风格让观众惊艳。

电影用一种类似传统山水画的视觉,营造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年代质感,以折射战争的残酷。

在诗意画境中反映生与死、残酷与坚忍,反思战争对个体的影响以及对群体的意义。

而电影独特的美学气质,加上惨烈震撼的战争场面,让残酷与诗意两个极端在影片中并存,同时行云流水般的长镜头,也赋予观众沉浸式观影体验。

不过,仔细的观众也发现,《云霄之上》的色彩与水墨画并不完全相同,黑白中还隐约带着一丝彩色,让人好奇这到底是黑白电影还是彩色电影?

据悉,《云霄之上》在视觉艺术上的创新,除了导演意图的完美体现,摄影师长镜头的巧妙运用,后期调色师可以说功不可没。

6月22日,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在中国美院电影学院的影视后期全流程实验室里,独家专访了该片制作总监、调色师付帆老师。

机缘巧合做了一回调色师

当日下午,付帆老师就要去舟山路演,于是采访在他出发前抽空进行。

付帆是个80后,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综合绘画系,美院传媒动画学院硕士毕业,现是电影学院副院长,专业是影视制作。他还是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的秘书长,浙江省“新光计划”电影类青年人才。

付帆并非职业调色师,《云霄之上》也是他第一次为长片电影调色。

他平时也做导演,进行影视创作。在做导演中,他看到和学习了很多调色师的工作方法,便开始尝试为自己的作品调色。

而这次担任《云霄之上》的调色师,也是机缘巧合。

付帆与《云霄之上》导演刘智海是同事兼好友,电影拍摄时去探过班。

与导演在北影节上

与摄影师在北影节上

《云霄之上》拍摄完成后,刘智海导演想先做一个预告片参加电影节,拿到外面的调色公司调了一两版都不满意,就让付帆帮忙。

“我探班的时候,剧本还在改,但我知道一个大致剧情,几个年轻的士兵,在48小时内要完成一个几乎不可能的任务。拍摄结束后,我看了拍摄素材,就和导演沟通。一部电影的色彩、氛围对叙事都是有帮助的。1935年,那个时候是白色恐怖,氛围是压抑的,充满了恐怖的阴霾。而电影是在夏天拍的,丽水龙泉层峦叠翠、山林阳光耀眼,这种调性与叙事所要的,有一定距离。于是我想对色彩、光影进行处理,舍弃一些细节,增加人物处境的质感。”

付帆对素材进行了大量的消色处理,预告片调色完成后,刘智海导演非常满意。

于是,这部90分钟战争片的调色任务,就落到了付帆身上。

到底是黑白片还是彩色片

有人说调色师是一种高级电影人才,付帆笑着表示,用“高级”两字来形容并不准确。

他表示,调色师同摄影、美术一样,都是为影片的视觉呈现服务,只不过调色作为最后一道工序、工艺,它在统一视觉、给予作品完整感上的空间会更大。

不过,调色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学习调色技术并不难,但想要掌握调色的艺术则需要一定的审美积累。

付帆说,自己本科在美院学的是绘画,《云霄之上》的调色过程,也可以说是一次艺术创造。

说到创作灵感,他表示除了参考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胶片战争片的质感,对1935年历史情景的展现,更多来自于他对绘画作品、绘画的学习经验。

比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留学前苏联的画家们创作的关于战争历史题材的主题性油画,在色彩光影的戏剧性营造上给了他很大启发。

《云霄之上》上映后,观众好奇是黑白片还是彩色片的问题,付帆笑着表示,他最近参加映后见面会,经常会被提问。

他很开心《云霄之上》的视觉风格能让那么多人感兴趣:“这不是一部黑白片,可以说是介于黑白和色彩灰阶变化的尝试。从绘画上来讲,这种色调叫‘高级灰’,接近于灰色,和谐又有着丰富的层次变化。”

美院许江教授曾在媒体采访中表示:“这部电影很突出的感觉,第一是它的语言,电影语言,非常的素,几乎是黑白淡彩”,付帆认为用“黑白淡彩的影像再造”来描述这种视觉风格,十分恰当。

黑白淡彩是怎么调出来的

那么,这种“黑白淡彩”是怎么调出来的?

付帆说,电影调色一般分三个流程,首先是矫正,即还原真实准确的色彩环境,并使各个镜头的光色保持平衡。

其次是局部的修饰,通过色彩分级调整画面的不同区域,比如分离人物、背景。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风格化,对于不同气氛的段落,在统一调性的基础上做出鲜明的视觉风格倾向,同时利用配光,也就是光影再造,重新布局画面中的光影造型,让视觉中心、重点、叙事意图得以展现。

当日,采访就在对《云霄之上》调色的美院的调色室里。

记者看到了调色的电脑和调色台,电脑屏幕上显示着《云霄之上》的几个画面,调色前和调色后的对比。

很显然,外景龙泉山林真实光线拍摄的画面,对于这个残酷而压抑的战争小人物故事,太过鲜艳和耀眼。

调色后,就变成了观众在大银幕上看到的,上世纪三十年代幽深隐秘的浙江山水,雾气缭绕的山林、暗藏危机的滔滔江水、深不可测的芦苇荡。

而山洞里的一些人物,也因为光影的再造或成为画面焦点或有了更多悲壮感。

那么,那些看似黑白但又有点绿色、红色的色彩,又是怎么调出来的呢?

付帆说,绿色的树、红色的火苗和蓝色的天空等,这些都是单独取色,即要在整个“高级灰”氛围中调出细微的颜色倾向,分层次调整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

仔细的观众会发现,电影后半段,画面的色彩层次多了起来,直至最后落下的鲜红的血雨。

付帆说,色彩也是一种心理学,绿色、红色在战争片中有着强烈的性格属性。电影后半部分,色彩伴随着高潮的来临渐显,战士们找到了真正的信仰,并愿意为之牺牲。

最难的是运动长镜头的调色

因为是首次为长片调色,加上刘智海导演的精益求精,《云霄之上》整个调色过程花了整整三个月。

“调色要求暗的环境,观众是在影院这样黑暗的环境中观看的,所以经常是晚上工作,我和导演更是不知道一起熬了多少个通宵。”

《云霄之上》大约有300多个镜头,其中长镜头、运动镜头是该片的一大特色。

付帆表示,这就需要大量关键帧跟踪的工作,复杂的场景调度更需要一帧一帧去打磨。每场戏之间、每个镜头之间来回比对,尤其是在灰阶层次的控制上,以达到匹配和氛围的一致。好在这次前期是8K拍摄,后期调整的空间很大。

他说,电影开头的2分钟长镜头,摄影机的运动从战士脸部的特写,到尸横遍野的战场废墟,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为体现人物形象的雕塑感和满目疮痍的战场黎明,整个调色过程非常费时。

片中,男主角洪启辰发现两个战友的遗体被敌人吊在树上,想去把遗体放下来的长镜头,光线变化非常复杂,摄影机一路跟随人物运动,人物和环境在亮暗中反复变化,这中间的关键帧动画需要一帧一帧去对,所以这1分多钟的长镜头,他调了几乎3天。

整个创作中,付帆和刘智海导演不断沟通,也深深理解电影文本想表达的气质和实际拍摄中成本控制、光线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冲突,以及不同气氛的营造和整体的匹配之间的难度,他力求用调色来为电影加分。

用手机拍照,有没有必要用滤镜

虽然并非职业调色师,但这次《云霄之上》的创作过程,还是令付帆觉得挺有意思。

他自己则比较喜欢视觉意志感强烈的导演的电影。他说,很多好的作品的视觉呈现,调色并不是最主要的,而是前期拍摄时在场景、服化道、光线营造上的用心和意图。

不过,今后如果有艺术片的调色,他也很愿意参与。

采访接近尾声时,记者问现在大家拍照喜欢用滤镜,调色和滤镜有没有相似的地方?付帆表示,滤镜在原理上和LUT(将一组RGB值输出为另一组RGB值,从而改变画面的曝光与色彩)是相同的。风格化的LUT只是提供了一种影调标准,但并不能照顾到所有的场景和气氛,所以滤镜不是万能的,有时候甚至是破坏性的。

那么用手机拍照,有没有必要用滤镜?

他表示,看情况,看需要。一张好的照片并不是滤镜成就的。纪实、扫街的记录式拍摄不用,自带的相机APP调整曝光就足够了,而拍摄风景、人物,如果需要也建议在拍摄后添加。

那么普通人怎么拍照才能让自己更美呢?他表示,其实一天中适合拍照的时间并不多,“随手记录”的便捷反而让大家变得不太“讲究”。一张好照片的诞生,还是需要考验拍摄者对构图、光线的运用。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