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武林外传你还记得哪些国产情景喜剧「除了武林外传你还记得哪些国产情景喜剧」

时间:2023-07-07 10:50:21阅读:1717
说“港片已死”,我们还可以嘴犟,毕竟每年总还是会有几部拿得出手的港片出现,只要港片还能苟延残喘,我们就不能说它没了呼吸。但国产情景喜剧好像是真的死了,而且坟头的草都几丈高了。我们不妨问问自己,有多久没…

说“港片已死”,我们还可以嘴犟,毕竟每年总还是会有几部拿得出手的港片出现,只要港片还能苟延残喘,我们就不能说它没了呼吸。

但国产情景喜剧好像是真的死了,而且坟头的草都几丈高了。

我们不妨问问自己,有多久没在国产新剧里听到过罐头笑声了?

国产情景喜剧为什么死了?

剧本难写但编剧原创能力枯竭?喜剧难演但演员演技下滑?拍摄费时间但创作者都想赚快钱?

亦或是搞笑短视频给了动辄上百集的情景喜剧致命一击?

很多事情,哪怕是做长篇大论也不好解释,不能解释,解释不好。

只能对已死的国产情景喜剧进行缅怀。

当然,国产情景喜剧虽然已经作古,却也从未走远。

此时此刻,一定还有人一边吃着外卖一边在看《武林外传》,听着佟掌柜的西安话看小郭排山倒海。

更念旧的观众,可能正看着和平女士围着一家老小团团转,伺候完贾志国还得伺候圆圆,还生怕傅明同志心情不愉快。

所以说,真正悲哀的是,国产情景喜剧曾经真真切切地活过,而且生命力曾异常旺盛。

我爱我家》、《编辑部的故事》、《闲人马大姐》、《炊事班的故事》、《地下交通站》、《东北一家人》、《西安虎家》、《外来媳妇本地郎》、《老娘舅》、《家有儿女》、《武林外传》……

种类繁多,题材丰富,各地观众甚至都有专属自己的选择。

我没提《爱情公寓》,原因就不多说了。

没有新作出现,那些经典的名字就一定会被我们反复提起。

我个人最喜欢的是《我爱我家》和《武林外传》。

尤其是1993年的《我爱我家》。

《武林外传》想必不用我多做介绍,但很多年轻的00后观众,可能真没看过《我爱我家》。

我的建议是,不要在意画质,请尝试去看。你也许会爱上这家人。

私以为,《我爱我家》,代表着中国情景喜剧的最高水平,且在很长时间内都不可超越。

为什么说《我爱我家》不可超越呢?

因为《我爱我家》的成功,有着诸多因素,而这其中的很多条件,都已经无法复制。

首先,是剧本。

我每年会看大量的电影电视剧,每每遇到一些剧情狗血且毫无逻辑并且尴尬无趣的故事,我都不免心生感叹:

中国太缺好编剧了。

这个感叹基本上一年能在我心里出现二十次。

看《我爱我家》,绝不会出现这样的感叹。

只会不断地拍着大腿笑着高喊佩服:这编剧也太牛叉了吧。

作为喜剧,首先得能把人逗笑。《我爱我家》的梗,是穿越时空几十年依然能让人乐的。

别的不说,就第四集第五集和平她妈借住这一段,就吓到了相声演员姜昆。

怎么吓到他了呢?

他看完这两集,给编剧梁左说:

“你把我们使的包袱全都用了我们靠什么吃饭呀?”

想看的朋友可以直接去看这两集,笑点的密集程度和玩梗的自然程度,是喜剧工作者看了得产生改行想法的。

自然,是《我爱我家》最高明的地方。

我们现在很多喜剧,喜欢玩伦理哏,喜欢搞屎尿屁,喜欢借鉴网络段子,虽然也能把人逗乐,但经不起时间考验。

《我爱我家》的笑点,几乎都是从生活里头提炼出的意趣,那种普适性,不会引起任何人的反感,还能经久不衰。

直到今天,我时不时还能背诵几句《我爱我家》的台词。

比如和平那句“反正就跟一般犯罪分子的背影儿差不多”,我是想起来都能笑好一会儿。

再比如和平她妈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姆们姆们姆们”,直到现在,我还能想起韩影老师指点江山的样子。

更不必提剧里处处可见的引经据典了,《语录》和《红楼梦》,在编剧梁左们的灵活运用下,成为了本剧的螺丝钉。

对于《红楼梦》的活用,更是成为了剧中一条暗线。

这是什么,这是编剧自身的文化底蕴。

《我爱我家》不只在故事和笑点上做到了平易近人接地气,还在讽刺上达到了非凡的高度。

现在我们爱谈“尺度”,《我爱我家》就是绝对的大尺度。

在那个年代,编剧们用自己的喜剧故事针砭时弊,反映了太多社会现象,说了太多知识分子该说却不能直说的话,那句“你爷爷我爷爷”的台词,我每次回忆起来都会打个寒颤。

不能多说,反正这剧虽然是情景喜剧,但放今天可能都播不出来。

一部电视剧,剧本好不好,一看故事内容,二看台词水平,三看角色塑造。

《我爱我家》里头这几个角色,都是永恒的经典。

几个主角,个个性格有层次感,不那么完美,却十分讨喜。

不管是在“伟光正”中夹杂了封建家长气质和小市民气质的爷爷傅明傅局长,还是我们可爱的穴头儿和平女侠,都是堪称传奇的喜剧角色。

一众配角,个个形象鲜明,不多的戏份,都留下了经典的桥段。

这是编剧千锤百炼的结果,也是演员精益求精的成绩。

这也就说到了本剧的第二个不可复制。

《我爱我家》的演员阵容,可遇而不可求。

文兴宇老爷子,话剧界的绝对老戏骨。只说一点,他的“爷爷嗓”是自己故意处理的,这份灵感,就是艺术家和普通演员的差距。老人家想要在家庭中发挥余热重振权威,却又力有不逮总闹笑话,那种复杂的状态,被老爷子诠释得惟妙惟肖,其中与气功有关的那一集,是我心中文兴宇老爷子的巅峰表演。

宋丹丹老师和杨立新老师这也就不必说了。人艺的台柱子,尤其是宋丹丹,此时已经在春晚上大放光彩,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喜剧女演员。他俩的表演以和平失忆那俩集最为精彩,两人化身少男少女的神态,百看不厌。

梁天老师在《我爱我家》里的贾志新,是太过出彩的角色,那份小市民的模样,演绎的真可谓出神入化。我至今都有件“宇宙公司贾总”的文化衫,聊表对贾志新的致敬与思念。

你如果重看《我爱我家》,就会注意到那些小配角其实都是大腕儿客串。

濮存昕、李雪健、王志文、姜文,包括老艺术家英若诚,都在本片中露了脸。

姜文那一集里,姜武和夏雨都有出镜,想起那个画面,就让人笑出声来。

而英若诚老爷子虽然曾身居高位,轻易不会出马,却正好是导演英达的父亲,作为大表演艺术家,给儿子的戏画龙点睛,也算是佳话了。他和文兴宇老爷子的对手戏,一般演员真演不出来。

这些演员,当年的片酬,几乎都可忽略不计。

宋丹丹是英达当时的妻子,梁天是编剧梁左的弟弟,都是自家人拍戏,钱不钱的就好说了。

但他们诠释出的角色,个个经典。

总而言之,这是部各方面都刚好达到了当时完美条件的电视剧。

虽然我们现在看,它的布景是简陋的,摄影是不那么清晰的。

但它的故事,它的台词,它里面演员的表演,是可以反复去琢磨的。

可惜,梁左斯人已逝,英达再也拍不出这样的作品,国产情景喜剧也已经死亡多年。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