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无所依细节「老无所依的精确与细致」

时间:2023-07-06 02:46:36阅读:3676
视频版请点击“阅读原文”《老无所依》精确与细致,可以看很多遍。下面这一场是“旅馆狙击战”。镜头调度以生存为原则的行动、判断、意志为先,充斥大量细节,这种不浪费每一秒钟的紧张,几乎没有对话,可谓经典。绝…

视频版请点击“阅读原文”

老无所依》精确与细致,可以看很多遍。

下面这一场是“旅馆狙击战”。镜头调度以生存为原则的行动、判断、意志为先,充斥大量细节,这种不浪费每一秒钟的紧张,几乎没有对话,可谓经典。

绝大部分时间,杀手都没有露面,所以显强大。

焊工做的所有反应,就是在预估对手的行动。

一枪过后,没反应,门口形势不明,马上转身跳窗。

爬出窗口,杀手的影子在门口开枪。

这里有一个剪辑时间点的问题,永远在焊工动作进程的中段开枪,造成压迫感。

包括后面的车内枪战。

焊工跳下窗,是旅馆的正门外。

一般电影拍到这里,就是向外跑。

而焊工选择跑回旅馆,是因为杀手肯定会逼近窗口,向外跑等于当活靶。

所以调头回来反而有喘息的机会。

旅馆内,撒在地上的牛奶。

还有看不到人的前台。暗示着发生过什么。

第二个镜头角度其实挺有意思,只要机位再升高一点,观众就可以看到前台地板上的尸体了。

大多数电影拍到类似场景时,也会让观众看到尸体的一部分,比如翘到凳子上的脚什么的。

包括科恩的《Fargo》,在拍停车场管理员被杀时,也会拍到尸体。

但《老无所依》里没有,一方面有想像空间,另外也更符合杀手神出鬼没的风格。

接下来是一系列的动作细节。

焊工低下身子(镜头也跟着低),先看主楼梯。

再看左边的另一个楼梯(这一看很重要,一般的电影也不会拍),但对一个越南老兵来说,观察所有敌人可能出现的位置是必不可少的。

然后,再看一眼主楼梯,再向前走。(没有这谨慎的一看,也显得很假)

走出后门时,不是背朝观众,是面朝观众的。

因为要随时注意杀手的出现。

那杀手为什么没有出现,很显然,我们可以想像他的举动。走到窗口,看到大门前面没人。肯定就是走后门,所以他已经在后门某窗口埋伏好了。

走后门这一步,显然是焊工棋差一着。

结果被人一枪爆了腰花。

因为开枪的瞬间只占一帧的长度(后面那些也是),由于软件的问题我居然没截下来(截图帝之羞)。

看最后那个镜头,前景是焊工,后面还是能看到旅馆后门的位置,上面还专门留了一个灯,强调了景深之余也为悬念留下空间:杀手会从这里出来吗?

接下来当然是跑路了,跑到一个拐角,停下来,观察敌情。

这里有一组视线匹配的观看镜头。

呈90度的两条街,目前看上去都很安全,没人出没。

观众也可以想想这个战场的空间关系。

而恰恰一会杀手出现的地方,是在这两条街之外的:进一步加强他神出鬼没的技能。

一辆车的出现,好似暗夜里的一盏灯,不过却带来更大危险。

俯拍镜头让观众更清楚空间关系。

而在表现这个镜头的时候,另外两条街并没有人(观众)监视,所以给了杀手时间进行活动。

刚上车才聊了两句。

在司机刚要做反应的时候被爆喉了,准确展现压迫感。

我们可以看到子弹来自正前方,也就是刚才车开过来的这条街的延长线,镜头没有拍到的地方。

这一段全是用车内的视角,加强临场代入感。

只能看到挡风玻璃上不断出现的弹孔。音效极度突出。

由于最好的逃生办法就是一直向前开,所以这一小段路是最危险的。

另外这个眼睛只露出一半的构图应该也是设计好的吧。

这些弹孔不是随意的,根据音效开过几枪,玻璃窗上就有几个孔。

而且这些枪孔都是瞄准了驾驶位,逼得焊工抬不起头来,这说明什么?

陈佩斯说了:这说明您的枪法准啊。

好不容易车子越过了杀手的位置。所以焊工要看一下后视镜,观察杀手的情况。

每一个小动作都是有原因的。

在后视镜里的杀手又开枪了。不留丝毫的喘息空间,继续高强度压迫。

车子歪歪扭扭,向右拐上了另一条街,跟另一车撞停了。

这个下车,关门的动作很关键。可以说是这场戏的一个转折点。

开始是焊工一直都被追杀,被爆腰,非常被动。

但从这个细节开始,他转为主动,因为他设了一个局。

特别要注意的是,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开了车门跑路了。

但焊工下车的时候并不匆忙,很沉着,说明一直在思考脱身的办法。

他关车门的时候很慎重的用力推了一下,确保关上,从而导致腰下的伤口出血,这从他痛苦的表情可以看得出来。

门一定要关好,这样杀手才有可能相信他晕死在车上。

接下来找到有利的伏击地点。

老兵风范。

然后,焊工从玻璃的反光来观察杀手的位置。

这两张图片,虽然光线很暗,但玩惯大家来找茬的朋友,应该很容易看到杀手出现了。

现在是最紧张的时刻。

所以这里的脚步声音效被扩大了,单调的重复着,嗒嗒嗒,就像是一个计时器。

焊工把手里的枪口抬起(到镜头边缘)

场面随时都会被引爆。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杀手是沿着这条白色线走的。这是一个讲究原则和规则的变态。

这场戏直到现在,我们才看到了杀手的样子。

他的目光先扫过车身,然后很警觉的向下看,看到了血迹。

这也是焊工计划的唯一缺陷,也没法避免的缺陷。

该出手时就出手。焊工开枪了。

由于之前枪管被锯断,散弹虽然没直接命中(着弹点显示在车身上),但也造成伤害。

注意枪手的躲避姿态。他是飞身跳出,但是左腿暴露在枪口下。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后面杀手的伤口就是在左腿上。

开枪、躲避这些细节稍纵即逝,一秒钟而已,但导演也需要做得合理。

一枪没致命,看到杀手可能躲了起来。

焊工没有大摇大摆地走上前,而是谨慎的弯腰,从车底再补一枪。

拍摄汽车车胎被打爆加上漏气的音效,一方面表示这一枪的威力,另一面也是表示扑了个空。

最后焊工发现了地上的血迹,杀手又神出鬼没的消失了。

他凝视血迹的样子,是回应影片开头他刚出场时猎杀动物的镜头。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