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老战士「99岁川军老兵抗日神剧纯属瞎编告诉你我们面对的是怎样的敌人」

时间:2023-07-04 10:59:34阅读:3547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前言近些年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形形色色的影视视频逐渐占领人们的视野,这些视频作品中有不少是描…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前言

近些年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形形色色的影视视频逐渐占领人们的视野,这些视频作品中有不少是描述抗战的抗日神剧。

观察这些抗日神剧不难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打着抗日的背景,以浮夸的剧情,矫揉造作的演技,演绎各种各样的抗日故事。

那么真实的抗战过程到底是怎样的,与抗日神剧所演出的到底有多大出入?

抗日战争老兵代表,99岁的四川籍老兵马定新,生前多次为人们讲述战争的惨烈及残酷。

尤其是针对抗日神剧所呈现出来的抗战情景,他曾经无奈的表示:纯属乱编乱造。

被迫参军入伍

马定新老人出生在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地区,1937年起历经8年艰难的抗日战争,战争结束后他得以回到家乡。

2015年往后,这位身经百战、年近百旬的抗战老兵,开始因多次接受媒体采访,讲述真实而惨烈的抗战故事,逐渐走入大众视野,被更多人知晓。

关于马定新老人能够加入抗日军队,亲历战场与敌人拼杀的故事,还得从他年轻时那次“抓壮丁”经历说起。

马定新自幼生长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家中兄弟几人他排行老三,全家人依靠种地艰难维生。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开始在全国各地招募士兵。

说是招募,其实有几个硬性规定,在拥有多个男性青壮年的家庭当中,一般会根据情况要求一个或多个男人参军入伍。

各地根据规定不同,要求也不同。

在马定新生活的四川当地农村,规定是“三丁抽一、五丁抽二”。

也就是家中如果有三个或者以上的男性,需要派出一个或两个男性到前线参加抗战。

马定新家中加上父亲正好有四个男性壮劳力,按照规定需要派出一个人到战场参战。

本来农村生活甚为艰苦,一年到头收入不了多少粮食,每天还需要起早贪黑下地劳作。

可当听到国民党抓壮丁充军的消息后,人们则纷纷转变了心态,表示宁愿在家种地,也不去前线送死。

的确,战争是残酷无情的,那时凡是离开家到前线打仗的,没有几个是能够活着回到家乡的。

家中亲人左等右盼,等来的往往是部队上寄来的已经在战场牺牲的通知书。

而且国民党军队内歪风邪气一大堆,被抓壮丁进去的底层士兵哪个不是被当成炮灰的?

于是许多村民们想方设法逃脱抓壮丁征兵,对马定新一家来说,自然也是如此。

无奈之下,村长只好将马定新的父亲抓了起来,充当派往前线的壮丁。

马定新看到做为一家之主的父亲,竟被村长捉了去,还被扣押了起来,他内心深知此次抓壮丁充兵是躲不过去的。

父亲年事已高,手脚比不得年轻人,在战况激烈的战场上肯定凶多吉少。

再想到家里还有三个年轻的大小伙子,怎么好意思让父亲去受罪?

于是经过深思熟虑后,他自告奋勇找到村长,表示希望父亲能够回家,他自己愿意跟着部队到前线打仗。

在取得村长同意后,年富力强的马定新于国家危难之时走上了战场。

艰难的抗战过程

那次抓壮丁行动,一共抓到了村里300多个年轻人,人数清点聚齐以后,队伍开始启程奔赴抗日前线。

马定新跟随300多人的抗日队伍,一路浩浩荡荡,全程步行来到了他们的第一个中转地成都。

在成都开完抗日动员大会,经过简单的休整后,他们又步行来到重庆。

期间,据马定新回忆称,由于路途遥远,而且全程都依靠步行赶路,他们穿的草鞋都被磨破了。

到达重庆,紧接着他们又被安排坐船,沿长江顺流而下,前往了湖北宜昌,在宜昌,惨烈的战事才真正开始。

刚一下船,弥漫的硝烟就笼罩在了马定新眼前。

只见日军的飞机轰隆隆从头顶飞过,数不清的炸弹一个个从飞机上投下来,随着四面八方传来的一声声巨响,炸弹在地上炸开了花。

炸弹所炸之处,所有建筑物、道路都被损毁,许多贫民百姓在爆炸中死去,地上一片狼藉。

很快,在上级军官的安排下,他们这群壮丁士兵依次被安排了作战任务。

马定新所属的连队是由国民党将领汤恩伯所率领的31集团军85军91师273团3营机枪3连,在其中他担任一名重机枪手。

一切准备就绪,马定新拿着上级发放的重达几十斤重的马克沁重机枪,投入到了枪林弹雨的战斗当中。

由于重机枪威力极大,一阵扫射就能杀死一大批近在眼前的敌人,因此敌人对重机枪手格外留意,优先消灭的也是重机枪手。

作为部队中仅有的几名重机枪手之一,在这种情形下,马定新的作战任务更加艰巨和危险。

最危险的一次,马定新和战友们与火力十足的日军产生了正面交锋,双方一碰面就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在日军枪炮的不断猛攻之下,许多战友被炮弹击中不幸遇难。

正当马定新手握机枪全力扫射时,这时一颗对面日军发射过来的炮弹,直冲他身边而来。

经历的战斗磨练多了,马定新像大多数战士一样,渐渐锻炼出了敏感的枪炮察觉和躲避意识。

说时迟那时快,在炮弹爆炸的一瞬间,马定新本能的匍匐躲避,炮弹爆炸炸起的土石顷刻间四散飞扬,也洒满了他全身。

不过好在炮弹威力不大,又被地上的泥土削减了部分能量,最终他只是被炮弹碎片炸伤了腿脚,伤势并不严重。

自从加入抗战队伍后,马定新一路跟着部队走南闯北,军队到哪他就到哪,几乎参与了整个抗战过程。

数十年如一日的一线征战,经过大大小小几十甚至上百次战斗,那些抗日战争时期惨烈的对战情景,也只有像马定新这样的抗战老兵才有资格述说。

先进的日本军队

在如今拍摄的抗日神剧中,有许多可笑的场景。

战斗经常呈现动辄一枪打死一个敌人,三拳五脚打死一群敌人的画面,给人一种日军都是傻蛋、非常好消灭的感觉。

其实,只要与日军真正交锋过的战士,都知道战斗过程有多凄惨无情,任何一场战斗,背后都承载着中国士兵无数鲜血和大量的伤亡。

尽管抗战最后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军民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的土地,可这并不意味着日军是容易战胜的,当然更不可能代表战胜敌人的过程是轻松的。

相反,与我国的作战装备相比,日军的武器设施要先进的多,要想战胜他们难度也大得多。

首先从武器装备来说,由于当时日本早已步入工业化时代,他们生产的武器装备完全是具备技术含量的现代化产物。

像各式各样的步枪、机枪、战机等武器,都是极具杀伤力而我国所不具备的。

不光是武器装备更优良,与中国军队比较,日军的火力供应也更充足。

在双方交战时,由于日军根本没有弹药用尽的后顾之忧,这使得日军发射的炮弹更密集,无形中增加了我国军队取胜的难度。

这一点,马定新老人在一次采访中曾经提到过。

像马定新老人在作战中使用的马克沁重机枪,也是当时极其罕有之物。

它是19世纪80年代由工程师马克沁,在英国研制成功的一种可以连续射击的机枪。

马克沁重机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广泛使用,发挥了重要功能,后来我国发现它的巨大价值,遂在国内进行了引进仿制。

不过鉴于我国那时生产能力有限,这种较为高效的战备机枪,生产数量远远供应不上军队需求。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当时马克沁重机枪早已退居二线,在国际上已经被性能更加优越的机枪所代替。

但在我国军队中,就连这样过时的机枪一个连队也仅有几挺。

其次是作战人员的作战能力方面,中国军队除了极少数像黄埔军校出来的专业军事人才,大部分都是未经过专业军事训练的战士。

甚至军中还有为数众多像马定新这样,从全国各地募集来的农民士兵。

由于军队中大部分人根本没有使用过先进的枪炮等作战装备,全部临时现学现用,作战能力和作战效率也可想而知。

而作为军国主义气息浓烈的日本,日本士兵几乎都接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他们不但能熟练使用各式作战武器,还拥有更为成熟的战术思想。

这一点上,日本军队与中国军队也拉开了距离。

另外在实用有效的作战技术方面,马定新老人曾声称,就连他所在部队的刺刀技术也是跟日本人“学”的。

如果当时不跟日本人学习,指望此前部队中战士们使用的拼刺方式,根本无法将敌人杀死。

在全面落后的情况下,如果不冒死与敌人硬拼,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国破家亡。

所以战士们只能选择用血肉之躯去迎战敌人的尖刀利炮,以巨大的伤亡换取战争的胜利。

晚年接受采访

经过8年的抗日战争,退伍后的马定新第一时间回到家乡。

回乡后的马定新,重操旧业又干起了务农的老本行,像大多数农民一样,日后他一直在家乡过着平淡而安稳的生活。

时间又过去半个多世纪,当年参加抗战的老兵逐渐离开人世。

为了将更多战争细节重现在世人面前,各大媒体以及爱心社会人士,纷纷登门拜访这位历经磨难和近百年沧桑的战后老兵。

2015年采访过程中,已经99岁的马定新老人精神矍铄,对当年参加战斗的经历记忆犹新。

他不仅详细介绍了曾经的诸多作战细节,还富有激情的真实还原了从日本人那里学到的刺刀战术。

晚年,老人每天的爱好是打开收音机收听各种新闻,当记者向他询问怎么看待如今拍摄的抗日电视剧时,老人无奈的说道:

“抗战哪有那么容易,电视剧都是乱编乱造的,要是真那么容易干掉鬼子,我们还用牺牲那么多兄弟吗?”

接下来老人就分外动情的向在场人员,讲述了当年日本士兵的残暴与凶狠,描述起了那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战斗画面。

采访的最后,老人的愿望是能够去抗战博物馆参观一次,看看以前抗战时使用的那些老物件。

媒体将老人的愿望曝光后,经过多方协调,几个月后,老人终于被带到成都,参观了抗战博物馆,这也算了却了老人生前的一桩心愿。

2021年,105岁的马定新老人在历尽战争坎坷,在走过百年风霜之后,于家中安然离世。

针对现今层出不穷的抗日电视剧,就像马定新老人所说的那样,大部分都经过了杜撰编造,已经很大程度上脱离了抗战事实。

其实与其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拍摄花样繁多剧情浮夸的抗日神剧,倒不如沉下心来真正拍摄几部贴合历史现实的电视剧,这样更具有价值和意义。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