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父亲的老电影「因父之名那些年我们一起看过的有关父亲的老电影」
今天来盘点一下,那些年,我们一起看过的有关父亲的电影。
就我有限的阅片量而言,这些电影中的父亲们,可分成四个阶段类型,我把它比作“爬山”的过程。
01.造山运动
世上原本没有山,并不是每个有了后代的男性都有资格被称作“山一样的父亲”,这往往需要一场艰辛的“造山运动”。
《铁甲擂台》
休.杰克曼饰演的父亲,一事无成、宁愿将儿子的抚养权拱手换成金钱,却在与儿子的朝夕相处中,渐渐找回自信和责任感,换回了儿子的一声"Dad"。
片中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大家伙机器人,正如同荷尔蒙爆棚的男性,反而要有等到有一颗柔软的心之后,才能真正无坚不摧。
《阿郎的故事》
周润发在经典之作《阿郎的故事》里,原本也是一个不着调的浪荡儿。在独自抚养儿子的几年中,他逐渐成熟起来,曾经的“累赘",最后那样难舍难分。
难忘影片的结尾,《你的样子》音乐响起,阿郎的脸在烈火和血中隐没,故事中的亲情线完全压倒了爱情线,催泪力爆棚。
轻飘飘的旧时光就这样溜走,浪子最终从江湖某处归来,白衣少年变得沉重沧桑,向那散发着奶香的小肉团投降俯首。
昔日的荒唐青春埋葬于孩子的童真娇嫩,从此掏心掏肺当牛做马,成为一个男人。
他们给了孩子生命,却是在随后若干年那不断的付出中,在与孩子深刻的联结中,才从“生物父亲”逐渐成为了真正的父亲,找到了救赎的新生。
02.山的守护
第二阶段类型的父亲,已经完成了造山的过程。
这时电影中的他们,大多会被编剧安排以各种理由失去配偶,不得不像座大山,隐忍、沉默地独自守护着孩子。
《海洋天堂》
李连杰饰演的父亲独自抚养着患自闭症的成年儿子。罹患绝症的他,深深忧虑着自己过世后儿子的生活。于父亲,这是何等无解的牵挂?于儿子,却还是以为能天长地久的懵懂。
《美丽人生》
父亲将集中营的恐惧变作孩子眼里的游戏,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迈着滑稽的步伐,经过孩子无邪纯澈的眼睛,作为他谢幕的表演。
《当幸福来敲门》
威尔.史密斯饰演的父亲白日里辛苦求职,晚上只能带着儿子借宿地铁站公厕,还要强作笑脸告诉儿子,这是原始人的洞穴。孩子在童话般的历险中沉入梦乡,不知道他的父亲看着他潸然泪落。
那滴默默的眼泪,此刻如此动人:
一个父亲所承担的,究竟有多少不曾为家人和孩子所知?每个孩子无忧无虑童年的背面,可能是另一个人负重爬坡、咬牙坚持的苦痛。
03.翻越山丘
父子之情,如果只是这么简单就好了。
发现没有,阶段二的电影有一个共同点:在这些片子中,孩子大都年幼或是天生缺陷,不是完整独立的存在,更多属于被保护的对象。
然而,“蜜月期”结束,天使一样甜甜叫着父亲、依偎着父亲、崇拜着父亲的孩子们竟然长大了。
他们开始爬山。
他们爬得越来越高,看到了更远的风景,发现父亲不过是千千万万座山中的一座,还有可能不是雄伟的奇峰,只是个光秃秃的小山包。
在时代面前,父亲已有点out,却偏偏还要用落伍的观念指点他不可限量的前程,从前的呵护,现在变成限制,从前觉得温暖,现在只感到束缚。
《心迷宫》最后一个场景,父子相对无言,意味深长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曾是最高准则,父子之间多少问题,被一个天经地义的“孝”字掩盖。如今文化开明,家庭比从前民主,那种观念仍有着巨大的惯性力量。
出于爱,父亲要求孩子必须遵从他的意图。他与孩子的冲突,很多一开始是因为事情本身,后来让他真正生气的却是“你竟然不听我的”。
可此时,孩子已经不是昨日稚子,面对父亲的如山之爱,他不再甘之如饴。要么叛逆,要么逃离,要么明火执仗地开战,他开始在情感与亲子关系的天平上争夺砝码,参与家庭权力的角逐。
《狮子王》
《狮子王》可以说是莎翁悲剧《哈姆雷特》的动画翻版。片中的辛巴王子和哈姆雷特一样,都曾在父亲的威权下出走。父亲狮子王木法沙也是被弟弟陷害而死,但好在辛巴在经历了迷惘之后,终于成功复仇,君临天下。
但也正是木法沙的早逝,才使得父子间已现苗头的冲突转了方向,在同仇敌忾的情绪之下,完成了权力的交接过渡。试想如果木法沙活至天年,成年的辛巴娶了娜娜,生下了“第三代”,那时的他,不知道会不会像胤礽一样,发出“作太子作了二十年”的叹息。
《饮食男女》
父女之间,这种斗争表现得相对和缓一些,但同样也是暗潮汹涌。
李安在“父亲三部曲”之一的老片《饮食男女》中,就曾细腻又不乏幽默地描述过一个一父三女大家庭的解体过程。三个女儿都已成年,各有各的烦恼悲喜,鲧居的父亲早已无能为力,却还在试图用周末晚餐等种种形式,将女儿们留在身边。
后来,女儿们陆续以父亲想不到的方式离开,父亲只能无奈放手。他渐渐感觉老境将至,也另外组织了自己的家庭,只剩下原来离家愿望最迫切的二女儿,独自守着老宅。
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父子/父女斗争。大家看起来依然彼此客气,父慈子孝,虽然的确仍是爱着的,心里却早已堆积了无数说不出的刺痛和埋怨。到最后,那根旧弦终于崩断,大家反倒在相离中找到了新的平衡。
04.翻不过去
父亲这座山,并不是总能爬得过去的。
代际更迭未必都是青出于蓝,多的是虎父犬子、父强子弱的故事。这时候,孩子就成了被压在五指山下的孙猴子,面对着头上那座压抑的巨山,一辈子逃不出父亲的阴影。
比如卡夫卡。
他的父亲是一个高大、强壮又成功的商人,含辛茹苦供养着全家。卡夫卡作为长子,肩负着父亲最多的期望,对于父亲严厉的管教自然也首当其冲。他爱自己的父亲,在他幼小的心中,父亲就是“他衡量万物的尺度”(《致父亲的信》),可他偏偏是个羸弱、羞怯、胆小的男孩,无论从体魄上还是精神上,都无法成为父亲希望他成为的样子。
父子俩的长期斗争,以卡夫卡的自我放逐而结束。他选择逃避到父亲完全不擅长、且非常不以为然的文学领域,在他的作品中,“父亲情结”是一个可以去解读的角度。父亲是船长、老司令,城堡和审判官…以各种充满着威压和强权的样子出现。
而他,只好变形为巨大的甲虫,或者在文字中把自己杀死,以重申对父亲的顺从与爱。
松子则是另一种表现形式。
自幼父亲只疼爱病弱的妹妹,对她缺乏真心的疼爱和关注,她形成了极低的自我价值感。自愤而离家出走开始,在与数名男人的纠结中,她都重复着相似的模式:紧紧地抓住爱,讨好付出,就算是婚外情、被家暴,甚至被迫去做浴室女郎也不放手。
她的付出,与其说是牺牲与奉献,不如说是自我作践。她是在潜意识中以这种方式,表达着对父爱求而不得的不甘与愤怒。
终其一生,她只是那个唱歌的小女孩,会忽然作出滑稽的样子,只求父亲看见她,对她露出一个笑容。
05.成为另一座山
然而父亲这座山,孩子们最后总会过去。就算爬不过去,也一定会绕过去。
因为时间站在孩子那一边。
父亲们老了,孩子们长成了壮年。这个阶段中的老父亲,如今在孩子心中又是另一番光景。
《大鱼》
《大鱼》中的父亲喜欢讲故事,他说他曾走过幽灵城,遇见过会预言的女巫,见过一体双头的中国歌手,还有一条无比神奇的大鱼…
儿子幼时,这些故事确实引人入胜,可儿子长大了,父亲还在喋喋不休。在儿子眼中,他变成了一个爱吹牛的老头。儿子无法忍受而离家出走,直到三年后听说父亲已病榻垂危。
影片的最后,儿子终于发现,父亲的一生,原本就难辨现实与童话。那如果爱与热情能将这段路变作奇妙的旅途,那么真与假,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父亲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在亲友们的环绕下,亲手将父亲抱入湖中央,放入水中,父亲竟真的化作一条他所说的大鱼,自由地曳尾而去了。
《教父》
《教父》说到底也是一个“儿子”如何成为“父亲”的过程。
迈克起初并不认同父亲所为,对家族事业也没有兴趣。为了不让他服役,老教父曾付了大价钱买通关系,他却我行我素地加入海军并参加了太平洋战争,然后跑去读大学,找了一个纯正的美国姑娘作未婚妻。
他力图挣脱西西里岛人的传统精神,遵从现代的美国哲学去生活,全面叛逆着父亲希望他过走的道路。
直到长兄被残忍杀害,父亲又被枪击致伤,家族的对头却还不打算放过他们,他血液中父亲的基因才终于苏醒:家族的荣光,妻女的安全,是他无法逃避的责任。美国不是真正的祖国,西西里岛才是这两代男人共同的乡愁。
迈克全面接手了家族事业,变得冷酷无情无情,他毫不犹豫地处死了背叛家族的姐夫,后来又因为同样的理由下令杀死了二哥,最后,他失去了自己的女儿。
坐在Godfather的宝座之上,在那高不胜寒的之处,他或许才真正体会到,当年父亲曾经肩负的,到底是些什么。
行文至此,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
朱自清幼时和父亲关系融洽,但大学毕业后,却多次因为经济问题、父亲娶小妾等原因与父亲产生龃龉,甚至生出“骨肉间的仇恨”,以致于愤而接走妻儿,离开家乡,在别处过起了小家庭的生活。
父亲年岁日增,渐渐忘记儿子的不好,想念儿孙,每每写信相询。儿子对父亲的怨恨也不复当初,有时反而会忆起父亲的慈爱,和自己当年的“聪明”。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
父亲老了,自己成了父亲,而且超越了父亲,变得比父亲更加强壮聪明——父亲却依然把他当作孩子。
父子间多年的矛盾,忽然在这个点上达成了和解:父亲曾经是山,最后却只成为一个蹒跚的背影。
现在成为一座山的,已经换作自己。命运的权杖就这样交付手中,你独自立在那里,头顶着天,终于骄傲自由地站上了从前父亲的位置,但不知为什么,你忽然有点感伤。
(完)
关于作者:
哈喽!
我是宋詹詹,供职于北京市某文化投资公司,阅读、电影和写作重度爱好者。
在读书上,我不挑食偏食,历史文学、艺术科普、小说传记,无所不读;不看过就扔,每本书都写总结、笔记或感想,用输出倒逼输入;不人云亦云,独立思考,真诚表达,记录属于自己的点滴感受。
如果某句话或某个观点触动了你,引起了你的共鸣,勾起了你的兴趣,那就是我最欣慰的事。
如果你也喜欢读书,或者虽喜欢却不知道读哪些书,或者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读,那就关注我吧,也欢迎评论互动,让我们看看,能为彼此带来些什么新鲜奇妙的变化吧!
原创声明
本号文章为作者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在后台留言,告知作者,并注明出处。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