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泰国鬼片教会我的事物「一部泰国鬼片教会我的事」
题记:
实际上这些最后打动我们的鬼片,都有很深的心理学上的象征意义,并遵循了基本的心理学原理。
在唯物主义世界观里,世界上是没有鬼的,鬼在人们的心中。心理学上认为,鬼实际上是我们心中一些压抑的情感需求投射出来的幻象。
所以老话常说一个人“心中有鬼”,通常就指那些潜意识中升起的 又不能被社会伦理规则所接纳的“危险想法”。
而鬼最终是否消失,朗朗晴天是否再现,也往往与人们是否愿意去正视自己的内心的恐惧和欲望有关。
电影《最佳鬼友》,也叫“泰国洗衣机版贞子”,前半部分在无厘头的搞笑中,让你笑的上气不接下气,后半部分则在主角们对人对己的慈悲中,让你感到世界充满爱的温情。
故事从一个救援队胖子查理在雨夜路上撞了女孩穆可说起。车祸导致穆可失忆,查理在照顾中成为了穆可的好朋友。
穆可身边总是有湿淋淋的女鬼频频出现向她索命,众人帮助她找回记忆的过程,也一步一步的走向残酷的真相。
穆可原是游泳队的五朵金花之一,在一次夺冠后,由于司机醉驾导致穆可成为了她们当中唯一的幸存者,而司机也双目失明活在黑暗中。
“我们是一辈子都要在一起的朋友”这是这群女子当初共同许下的誓言,穆可最后的独活,激发了死去女孩们的怨气。
他们相信一切都是因为这个同生共死的誓言,要想摆脱女鬼的纠缠,就必须重回发誓地点,完成破誓之旅。
所以,故事后半部分可以说是一次救赎之旅,但救赎的到底是谁,这点留待大家各自体会。
誓言往往意味着说到并必须不惜一切代价的做到。它在生活中往往有着庄严的仪式感。
在过去险恶的自然生存条件中,结盟是人们活下来的重要办法,而维系结盟的方式首先就是誓言,比如《史记》中的歃血为盟。
因为是生存机制之一,这一文化认同就保留了在荣格提出来的集体潜意识中,即每个人对于誓言的重要性和意义在潜意识里,已经与生俱来了。
无论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和意识层面里是否承认誓言的作用和意义,即使你把誓言当儿戏,说过就忘,但你的心和身体却‘认真’了。
你的潜意识里会记住这个誓言并开启有关于誓言的序列码,一旦潜意识发现誓言被意识“抛弃”了,潜意识就会开启各种“提醒”方式。
誓言没有被履行的情况会造成潜意识与意识的各种冲突,这些冲突会通过各种身体表征或者各种情绪模式来表达。
男女在热恋之时最喜欢发各种各样的誓言,分手后以为一切都过去了,但因为没有认真的处理过内心的情感,而导致亲密关系中的各种不愉快不幸福。
但情到浓处 摘星星摘月亮的想法都敢有,何况是发一些'非你不娶“非你不嫁”或者“生生世世在一起”的誓言?
人类到底要如何才能解题呢?
胖子查理是片中搞笑担当
记住,不要随便发誓。
如果发誓了就要认真对待。倘若最终无法履行,接受誓言对双方都是一个遗憾和悲伤,甚至是一次创伤。
认真向过去的誓言、誓言的对方和自己,对誓言无法完成表达遗憾和歉意,乃至悲伤,对过去的美好表达感激与哀悼,最后对这一切做告别。
生活从来就不是空谈道理,这世间种种我们的身心一直都在体验着。你所不记得的一切和刻意要遗忘的一切,你的心和你的身体都替你记着,除非你做好准备放下。
你会发现那些真正打动人心的影视剧里,那些最终放下了的绝恋苦恋,无一不是最终将压抑的情绪和心理话表达出来,最终才获得了心灵上的“解脱”。
这种情况又多数发生在一个主角情绪大爆发的场景下,富有冲击力的情绪表达会让屏幕前的我们不自觉的代入其中,悄悄的释放了潜意识里同样压抑的情感。
这种在情感上的满足与共鸣,才是这些影视剧真正成功的地方,因为它让我们与它共同完成了情感上的表达,并因此拥有了情感上的共同体。
电影《最佳鬼友》中的穆可,最后在游泳池里表达了心中因为姐妹死去而自己独活的悲痛和想一起死去的想法,这让女鬼‘愣住’了。
最后当穆可说出,"难道一起死去真的是你们想要的吗?”激发了女鬼心中的良善,引出主题“逝者已逝,生者当好好活下去。”
如同文章前面所说,世上是没有鬼的,鬼实际上是我们心中一些压抑的情感需求投射出来的幻象。
那个女鬼就是穆可灵魂中过去一起发誓的自己,因为当初选择把握生存机会浮出水面而没有留在水里和姐们一起死去,现在的我而承受着“背叛”的煎熬。
因为无法接受现在这个“背叛”好朋友的自己,于是穆可在潜意识中分裂出这样一个谴责并且坚持让自己履行誓言(索命)的“鬼”。
你可以把潜意识看成是过去的发誓的穆可,也就是一直索命形象出现的鬼,而意识看成是现在的独活下来的穆可。
最终当穆可决定去面对这个“鬼”,并向这个鬼表达出愧疚和哀伤的情绪以及希望好好活下去的愿望,鬼选择了原谅穆可。
女鬼和穆可的拥抱,意味着潜意识与意识的和解,也意味着穆可终于在潜意识里接纳了那个违背誓言不完美的自己。
在那个拥抱中女鬼也恢复了往日清丽的容颜,因为这股“怨恨之气”被接纳了。你以为这慈悲是为着别人,那其实是向着你自己。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