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文字有声的倾诉我们是朗读者「朗读者无声的文字有声的倾诉」

时间:2023-07-04 04:27:01阅读:1502
因为朗读,使一群群热爱阅读的人聚集到一起;因为朗读,把经典背后蕴藏的情感体验和文化记忆传递给了更多的人。今年2月,《朗读者》节目在央视首播,引发关注。日前,《朗读者》同名图书出版。节目制作人、该书主编…

因为朗读,使一群群热爱阅读的人聚集到一起;因为朗读,把经典背后蕴藏的情感体验和文化记忆传递给了更多的人。今年2月,《朗读者》节目在央视首播,引发关注。日前,《朗读者》同名图书出版。节目制作人、该书主编董卿在《朗读者》新书见面会上表示:“没有人类最宝贵的文学财富就没有《朗读者》这个节目,所以在电视呈现之后,我们应该让它回归于文字,以白纸黑字的面貌再一次与热爱阅读的读者见面。”

《朗读者》共收录70篇访谈,恢复部分因节目时长被剪掉的精彩访谈;同时对94篇文本进行全段全篇扩充,甄别版本、校订节选内容,还增加了朗读者小传、名家点评。首次尝试使用AR技术,读者只要下载“朗读者AR”客户端,扫描书中的任何一张图片,即可让静态的图文书变成一部“可移动的活电视”,观看近1000分钟的视频片段,体验观看视频、聆听朗读与阅读文本的完美结合。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序言中写道:“《朗读者》中出现的文本,很多是经过漫长时间检验的名篇佳作;即使是出于今人之手的篇章,此前也多已在读者间广为流传。它能够跨越年龄和代际的鸿沟、陪伴一代又一代人成长,在情感体验和文化记忆的代代传承之中,把种种高贵和美好的品质传递给无尽的后来人。”

清华大学学生刘秋琳说,自《朗读者》节目播出以来,清华大学的剧艺社每周二晚上都会在“荷塘月色”旁举行朗读会;还借鉴《朗读者》的节目形式,在清华大学校庆时邀请校友讲述自己的故事。

作为“朗读者”之一,96岁高龄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说,小学时背诵的中国古典诗文,让他爱上了中文的意美、音美和形美;中学时代,老师让他背诵莎剧,激发了他学英文的兴趣;在西南联大求学时,他阅读了很多中外名著,从中感受到美的乐趣,这也是他翻译工作的起点。听说青年人喜欢《朗读者》,许渊冲非常高兴:“青年人能把宝贵的时间留给那些伟大的作品,我觉得是很好的事。”他认为人生最大的乐趣是发现美、创造美,这个乐趣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而美的乐趣来自阅读名篇佳作。

发布会最后,董卿朗读了台湾作家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文章借百合与野草的区别比喻人坚持自己的孤独与倔强,董卿也在其中看到了自己:“说实话,我曾经以为《朗读者》可能是一个很孤独的孩子,会在黑暗中行走,但没想到,一出家门就看到了满天星光,照亮了我们的路。所以,我把今天的朗读献给所有热爱《朗读者》的观众和所有喜爱这本书的读者,谢谢你们。”

《中国教育报》2017年09月18日第12版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