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妖猫传与空海法师对比「电影妖猫传与空海法师」
2018年,中日合拍的古装电影《妖猫传》(日译《空海》)上映并受到广泛关注。妖猫的故事在中国民间传说已久,电影剧本则源自日本作家梦枕貘的历史玄幻小说《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虽然故事情节是虚构的,但其中一位主人公空海却是货真价实的历史名人。知道空海的人恐怕要有一些专业素养和历史知识。因为空海是日本人,留学唐朝以后回国,未曾在史籍上留下更多流传千古的行踪和遗迹;而且他所传承的唐代密宗也在中国失传了近千年。空海法师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著名人物,入唐学习2年多后回国,在佛教、文字和书法等方面做出了前无古人、承前启后的巨大贡献。
一、猫妖猫鬼之说由来已久
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养猫,主要是为了消灭田鼠。《礼记·郊特牲》中就说,“迎猫,以其食田鼠也。”据《尔雅-翼》,猫是玄奘法师去天竺取经回中土时带回来的。带着猫是为了防备老鼠咬坏经书。这一“蓄猫防鼠”的说法虽然广为流传,但却是错误的。根据古籍记载,在玄奘之前的中土已经有猫了,只是到了唐代才成为达官贵人的宠物而广为人知。奇怪的是,人们因为猫儿善于捕鼠,又乖巧可爱而喜爱之。但民间传说关于猫成为妖怪作孽的故事却也不胫而走、层出不穷,《妖猫传》即其中之广为人知者。是因为猫儿昼伏夜出的习性,还是叫春时的凄厉嚎泣,就不得而知了。
在隋代即有“猫妖”“猫鬼”之说。《青囊杂纂》解释说:“猫鬼老狸,野物之精,变为鬼蜮,依附于人,人畜之以毒害人。其病,心腹刺痛,食人肺腑,吐血而死。”
据《资治通鉴》记载:隋文帝时,“延州刺史独孤吔好左道,以奉猫鬼事,除名为民。”其岳母也擅长猫鬼之术,全家因“猫鬼案”而败落。太医为皇后诊病谓“猫鬼之疾”,皇帝命彻查,遂查出独孤家作祟。独孤家的婢女徐阿尼供认并演示了召唤猫鬼之术:夜中置香粥一盆,以匙扣而呼之曰:猫女可来,无住宫中。久之,阿尼面色转青,若被牵曳,云猫鬼已至。当时的人们认为,猫鬼可附于人体,致人染病,久而不治则亡。
据《旧唐书》记载,武则天废王皇后和箫淑妃时曾施加酷刑,萧淑妃临死前发出诅咒:“愿阿武为老鼠,吾为猫儿,生生扼其喉。”武则天闻后大怒且惧,从此更加疑神疑鬼,闻猫叫而色变,严令宫中不得养猫。
宋代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留下诗词近千首,其中写猫的就有十多首,有姓名的猫有三只:小於菟(小老虎)、粉鼻、雪儿,在古代诗人中也是别出心裁。陆游喜好藏书,老鼠一直来捣乱把他的书咬得一片狼藉,他专门写过一首《鼠败书》控诉老鼠的“罪行”。陆游便为防鼠而养猫,并给这只擅长抓老鼠的小猫取了一个霸气的名字——小於菟,即小老虎。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记载,秦桧的孙女非常宠爱一只狮猫,突然丢失后命令临安府的人限期找回,闹得全城皆知。
清代黄汉的《猫苑》记载:“金华猫,畜之三年后,每于中宵蹲踞屋上,伸口对月吸其精华,久而成怪。入深山幽谷,朝伏匿,暮则出而魅人。逢妇则变美男,逢男则变美女。”这是将猫儿的习性妖魔化了。而清代褚人获的《坚瓠集》对这个故事还有更多补充,金华猫成妖之后,经常回到原主人家,往水缸里撒尿,人若喝了这有猫尿的水,就再也看不见猫的身影,且身染怪病,日渐虚弱,不治而亡。
近代文人丰子恺也是爱猫如痴:“猫的可爱,是群众意见。能化岑寂为热闹,变枯燥为生趣,转懊恼为欢笑,能助人亲善,教人团结。”抗战胜利后,丰子恺住在杭州。养的猫丢了,十分着急,马上刊登寻猫启事,承诺对找到猫的人予以酬劳。
民间也有化解医治猫鬼之怪疾的偏方,就是纵猎狗捕猫,将猫儿剥皮烧烤,患者吃了猫肉即可痊愈。但须男患者吃雌猫,女患者吃雄猫,方可奏效。金华府的张广文有一个18岁的美貌女儿被猫鬼所害,头发几乎掉光,后来吃了雄猫肉才痊愈。
猫妖、猫鬼的故事也传到了东瀛。除了梦枕貘的历史玄幻小说《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里大闹唐朝的妖猫之外,妖怪研究专家水木茂著有《中国妖怪事典》,进一步描绘了金华猫在夜晚吸取月光精华之后,身体膨胀犹如巨兽,背衬月光的照射,那黑色的剪影越发硕大无朋而令人惊悚。
猫妖(ネコマタ,罗马音:Nekomata),俗称为猫又、猫股。在日本神话中是一种有着两条尾巴的黑猫形象,耳朵大而尖,牙齿为双面锯齿型的妖怪,是猫妖的一种,据说有两条尾巴,能直立行走。最早版本来自日本灵异记。
一、历尽艰险终入唐
空海法师(774——835年,日本平安时代),亦名遍照金刚,日本僧人,出生于日本讚岐国多度郡屏风浦(今香川县善通寺市)一个名门望族——佐伯家族,小时候的名字叫“真鱼”,父亲是郡衙门的官员。据说空海在5、6岁时就梦见佛坐莲花,并经常用泥塑佛像,用石头堆砌佛塔。其舅舅是日本第五十代天皇桓武天皇的皇子伊予亲王的侍讲(皇子之师),回乡省亲时见外甥聪慧异常,就经常教空海学习儒家经典等。
日本延历七年(788年),舅舅带着空海来到当时的新都长冈京(现在的京都府向日市),延历十年(791年),18岁的空海进入当时培养官吏的教育机关“大学寮”明经科,学习《书经》、《诗经》、《左传》等汉典,本来可以学而优则仕,走上官运亨通之路,但19岁时遇到一名僧侣授予“虚空藏菩萨求闻持法”,阅读之后、豁然开朗,于是一心向佛,放弃了已就读一年的大学明经科,皈依佛门修行。此后云游日本四国地区的名山险峰,半僧半俗,艰苦修行。一年后下山,佛学精进有如脱胎换骨,其有关佛教的理论、见识和体验为当时佛教界大加赞赏,遂于延历十四年(795年),在奈良东大寺戒坛院受戒成为正式僧侣。
延历23年(804)5月12日,日本第17次遣唐使(也有第16次、第18次等说)藤原葛野麻吕率团队从肥前(今佐贺县)松浦郡田浦港出发,乘5艘木船驶向东海奔赴唐土,同行人中有空海和最澄等几名留学僧。翌日,船队在大海上突遭台风而被打散,空海乘坐的第一船经过34天的漂流,终于在8月到达福州长溪县赤岸镇(今福建省霞浦县赤岸村)。又过了一个月,最澄乘坐的第二船也经历千辛万苦,漂流到了明州港(唐朝开元年间设置的州,在今浙江省宁波市境) ,其他3条船皆不知去向。福州地方官府怀疑他们是海盗,故严加盘查讯问。遣唐使藤原葛野麻吕于是致书时任福州刺史阎济美说明情况,但是藤原的书法粗劣差劲、汉语词不达意,反而加重了官府对他们的怀疑。正在遣唐使一筹莫展之际,听闻同船的僧人空海汉文书法俱佳,于是让空海代写申诉书信致福州官衙。福州刺史见空海书法秀逸、文章通达,极为惊讶,即刻将日本遣唐使遭遇海难之事上报长安。经朝廷允许,空海一行于11月3日启程前往长安,12月23日到达。
二、唐代密宗与空海
佛教之密宗最早起源于印度。有一位名叫竺律炎的印度僧人,公元230年翻译佛教经典《摩登伽经》,内容有崇拜星辰并献祭的简单仪轨,以及六种以“唵”字开始、以“挲缚袔”结尾的陀罗尼秘密咒语,具有明显的婆罗门教的元素和痕迹。到公元七世纪形成了自成体系的佛学经典和哲学理论,约公元100年后传入中国。密宗视宇宙中一切皆为大日如来所显现,其智德修行渐进者称为金刚界;其本来存在之永恒悟性称为胎藏界,以灌顶为仪轨由阿闍黎(上师)向弟子传授佛法。
唐朝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也是佛教东来的圣地,有108个坊(街区),位于东南地区的新昌坊有一座著名的寺庙。公元583年隋文帝修建灵感寺,到711年的唐代改名为青龙寺,空海的师傅慧果就在此修行,当时密教正处于全盛时期。唐武宗“灭佛”后,青龙寺被改建为皇家园林。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之中有禅意而著称,其诗歌里就描述过这座园林的花草竹林、果园和池水。
唐代密宗,简称唐密,教理深奥、仪轨复杂,菩萨、明王、诸天等神佛种类繁多,非经专门学习很难弄清楚各种教义与多尊神佛之间的关系,对密宗的传播不利。为简明扼要地直观展示和阐释密宗教义,长安青龙寺的慧果大师绘制了两界曼陀罗图像,分别讲解胎藏界的《大日经》和金刚界的《金刚顶经》。空海法师回日本时携带了唐朝宫廷画师李真绘制的两界曼陀罗图像,图像分为彩色本和金粉线描本两种。陕西扶风法门寺是唐朝皇家寺庙,其地宫即按照密宗的仪轨布置,地宫出土的舍利宝函上的图像也来源于密宗金刚界曼陀罗的“成身会”。可见唐代皇室对密宗的信奉与崇尚。
空海法师于日本平安时代延历二十三年,即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年),作为学问僧与最澄法师随第十七次遣唐使入唐学法,抵唐土之后,辗转到长安(今西安)访寺择师,最初住在西明寺。空海遍访各处高僧﹐向醴泉寺般若三藏学习梵语,终于在入唐后的第二年(唐贞元二十一年、日本延历二十四年、805年),拜在真言密教集大成者,惠果法师门下。惠果阿闍梨(743年-805年),京兆昭应县(今陕西临潼县治)人,唐密高僧,真言宗第七祖,乃著名僧人,在长安青龙寺东塔院开设灌顶道场,时称密宗大师。受唐德宗、唐顺宗之崇敬,为三朝国师,声震长安僧俗两界。
据史籍记载:慧果大师与空海法师一见如故,他拉住空海的手,欣欣然说到:“我先知汝来,相待久矣。今日相见,大好大好。报命欲尽,付法无人。必须速办花香,可入灌顶坛。”惠果法师慧眼识珠,高度评价空海的才能和悟性,收做入门弟子。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六月十三日,空海于青龙寺东塔院入灌顶坛,从慧果受胎藏界灌顶;七月上旬受金刚界曼陀罗法灌顶,八月受密教最高位阿闍黎之灌顶。入门后仅仅三个月,刚入佛门不久的空海就得到了胎藏界和金刚界之诸多大法的系数传授,于是自号“遍照金刚”,并被立为大日如来以来真言宗第八祖。据记载,在灌顶仪式中向灌顶坛中投花时,所有的花朵都落入曼陀罗正中位置的大日如来。慧果大师见此神迹也颔首微笑赞叹不已。
惠果法师时年六十岁,自知不久于人世,将平生所学——圣数、佛画、法具、曼荼罗等倾囊相授,空海法师潜心学法、佛学精进。同年十二月十五日,惠果法师在东塔院圆寂。翌年正月举行法事,长安城内各界名流一时云集。众人无不推举空海撰写碑文,著名的“大唐神都青龙寺故三朝国师灌顶阿闍梨惠果和尚之碑”的碑文墨迹因此问世。此碑文在中国早已失传,只有当年空海自抄一份携回日本后编入《遍照发挥性灵集》。
慧果法师门下弟子多达千余人,但经过10年以上的苦修、接受灌顶的仅弁弘、慧日、惟上、空海、义明、义圆等六人,受胎藏界和金刚界两界灌顶的只有空海、义明两人,而空海只用三个月便一举登峰造极,成就“传法阿阇梨”之位。由于义明早逝,所以慧果大师的衣钵传人只有日本僧人空海。
空海在中国遍访名山丛林、四处参禅修学,二年多后的806年十月回国,带回了大量佛教经典,对日本佛教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不知是否冥冥中有佛祖的加持佑护或指点,空海离开大唐之后不过30年,唐武宗在位期间(840——846年)即推行了一系列打击佛教的政策,史称“武宗灭佛“。因武宗年号”会昌“,佛教徒称之为”会昌法难“。佛经遭受如此重大打击后,唐密在中国大陆慢慢绝迹,只有藏密在藏地流传,直到民国年间,才有持松法师在上海的静安寺重新建立唐密坛场。由于空海的传承,唐密在日本得以发扬光大、绵延至今,称为“东密”。
三、回国开创真言宗
空海在中国学得真言密教后于806年回国开创了真言宗,成为真言宗的开山鼻祖,所传密宗之法在日本国内大受欢迎。青龙寺作为真言宗的祖庭,在真言宗僧人心目中不啻于中国的那烂陀寺,在日本更具有崇高的地位和名望。因为得到日本第52代天皇嵯峨天皇赏识与重用,弘仁七年(816年)得赐高野山的土地,敕准以高野山金刚峰寺为真言宗的总本山,空海主持在这里所建之珈蓝成为真言宗传法修禅的道场胜地。弘仁十四年(823年),又得天皇所下赐京都东寺,遂以东寺为中心展开弘法活动。
空海法师历经4朝为国师,为天皇开坛灌顶,为日本建坛修法51座,以高野山金刚峰寺与东寺为真言宗的根本道场,先后授灌顶者数万人,日本真言宗自此蔚为大观,后人因此称他所传密教为东密。空海法师因此名扬四海、青史留名。
空海创立了真言宗博大精深的佛理哲学体系,主张“即身成佛”,但并非一蹴即成,而要循序渐进、次第可循。他撰写《辨显密二教论》提出自己的教理教判,以真言为最高,依次是华严、天台、三论等宗。在《十住心论》一书中,他将一切教法,按信奉者的心境分成十个阶段,称为十住心,将外道与世间道德纳入整个真言宗思想体系中。
空海法师圆寂之后,真言宗秉承其衣钵,教理上并无多大变化,打包徒众分为两大派。一派是潜心钻研“教相”(密宗教理)的小野流,另一派是注重“事相”(仪轨、佛像、法事)的广泽流。广泽流的代表是京都仁和寺的“御室派”。仁和四年(888年),笃信密宗的宇多天皇兴建仁和寺,并于899年在该寺出家,号“法皇”,寺庙中的住处称为“御室”,故以仁和寺为大本山的密宗流派被称为“御室派”。“御室派”在日本有790座寺庙,势力非同小可。
现在日本真言宗有各个流派的信众约1131万人,主要是因修行仪式的日趋复杂和差异而分派。源于真言宗和空海大师的“四国八十八个所”的遍历修行,已不仅限于真言宗信徒,成为日本国中广泛流行的一种宗教体验。“四国八十八个所”,系指位于四国岛上德岛县、高知县、爱媛县、香川县的八十八处与空海有渊源的寺院,也称“四国灵场”。巡行遍历四国八十八个寺院称为“四国遍路”、“四国巡礼”,是为了追寻密宗弘法大师空海的足跡,体验佛教密宗的精髓和情怀。参加遍历者一般都会在自己衣服的后背写上“二人同行”的字样,意为与空海同行遍历八十八个所,因为很多信徒相信空海至今仍然活着。
真言宗重视念诵真言(咒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明咒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中国凡是有佛教元素的影视剧、文学作品,大多会提及这六字真言,国人对此也是耳熟能详、张口即来。但如果问到这六字真言在佛教里到底是什么意思,恐怕十人之中就有九个不知其然、无言以对。六字真言,表示佛部心,代表着诸佛菩萨的法、报、化三身,身、语、意三智,又称为三金刚(身金刚、语金刚、意金刚)。
六字真言各代表一种颜色:唵-白、嘛-绿、呢-黄、叭-蓝、咪-红、吽-黑。有人把六字真言翻译为:愿功德圆满,与佛融合。整天念叨钻研这六个字并用以囊括宇宙间的万千道理,使得真言宗一开始就与神秘主义形影难分,密宗之所以称之为“密”,可能也与此有关,同样神神秘秘的梦枕貘也因此让空海做《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的主人公。
有不少日本僧侣先后来中国求学,著名者为 “入唐八家”:最澄、空海、宗睿、惠运、圆行、常晓、圆仁、圆珍,所学佛法都与密宗有关,因此回国后所传皆为佛教密宗,由于教相判释的不同而形成最澄一派的台密天台宗和空海一派的东密真言宗。最澄和空海将中土佛教日本化,使之成为日本皇室、贵族和国民都能接受信服的国家佛教。
四、文化成就 辉映古今
空海回国时携带大量的中国文物典籍。他撰写的《请来目录》记载:216部461卷佛教经典,两部大曼陀罗图、佛像、袈裟、法具及茶、医药书籍与药品、诗赋文章、碑铭、占卜书籍与用具等,应有尽有蔚为大观、其中许多珍贵文物至今在日本被视为国宝,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空海在文化的创新和传承方面发挥了堪称全才的天赋,不仅是佛教大师也是教育家,地位崇高甚至被称为“日本的孔子“。他828年仿照中国唐朝的县乡办学,在平安京设立“综艺种智院”。当时日本只有培养官吏的“大学寮”,入学有严格的身份限制,非官员子弟不可问津,少数私立学校也只面向贵族,而“综艺种智院”面向庶人开放,不分僧俗贵贱均可入学,聘请僧俗教师讲授佛儒道,成为日本最早的平民教育学院,也是最早的私立大学。
空海也是一位文艺理论家,所著《文镜秘府论》体大精深,全书有序言、天卷(声韵调声说)、地卷(体势论)、东卷、南卷、西卷、北卷几个部分;内容包括四声说、调声说(天卷),十七式、十四例、十体(地卷),对属论(东卷和北卷),病犯论(西卷),创作论(南卷)等方面。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史料,所论之“文二十八种病”,“文笔十病得失”,对研究魏晋六朝至唐代的文学批评、诗律学和修辞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被称为日本汉诗学的开山之作,对日本汉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空海还是文字语言学的大家。他在中国向曾经在印度那烂陀寺修行的般若三藏学习梵文,806年归国后将悉昙体梵文字母传至日本,使得悉昙体梵文字母完整地保存于日本。据说空海法师正是在梵文字母拼写原理的启发下发明了日本的字母“平假名”,以后在平假名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片假名”,为日本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空海也是有名的书法家,是日本书法的祖先、书圣,无论是汉字书法还是梵文书法,都具有出神入化的造诣,被称为“日本的王羲之”。空海在入唐前受奈良时代晋唐书风的熏陶,入唐后受到唐代书风的影响,对其书风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因其书法功底深厚,而被称为“五笔和尚”,与嵯峨天皇、橘逸势合称“平安三笔”,著名作品为《风信帖》。从日本书法史来看,空海伟大之处在于,不仅遵循奈良朝以来的传统,研习王羲之的书法,而且加入唐朝书法的意韵,不再简单地模仿中国书法,而是有自己的创新。当时的日本只有楷书、行书、草书,经空海引入了篆书、隶书、“飞白书”、“杂体书”。他编纂的三十卷《篆隶万象名义》是日本人手中最初的书法词典,极为珍贵。
空海《风信贴》,平安时代,纸本墨书,28.8×159.7cm。京都教王护国寺藏。
《风信帖》是空海致最澄三通信札并为一卷的总称,是空海归回日本后最重要的书法代表作。《风信帖》由于卷首有:“风信云书”四字而得名。第一通是寄给最澄的复信,商量佛法大事,共建法钟等。结尾有:“东岭金兰”四字。“东岭”,是指位居京都东方的比睿山,即最澄创立天台宗道场的所在地。“金兰”语出自《易经·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同言,其臭如兰。”表述了空海对最澄的敬意和彼此之间的友谊如金兰之契。第一通书札是行书,挥洒率意,自然且富于变化;第二通用笔雄健庄重、格调清新高雅;第三通是潇洒的草书,显得飘逸清澄,有白云飘浮秋空之感。三通信札充分地显示出王羲之尺牍式的娴熟纯正的笔法和魏晋风韵。此件作品被推定为空海四十岁左右时的笔迹,堪称大师遗墨中之白眉。据说原有书札五通,每一通各自独立,除现存三通以外,另外两通一通献给关白丰臣,一通失窃佚失。
五、空海法师今安在?
空海(774—835),密号遍照金刚,谥号弘法大师,唐密第8代祖师,日本真言宗开山之祖。许多日本人认为他至今还活着,果真如此的话,他已经1185岁了。尤其在日本真言宗最古老的道场高野山金刚峰寺,当地人和庙里的僧侣大多相信空海至今仍在高野山奥院(内院)的灵庙里打坐入定,进入一种无思无虑、无欲无求的禅定状态。
据说空海生前就告诉过弟子,要在835年(日本承和二年)3月21日(阴历)入定。等那天到来,他还真就入定了。弟子们认为:那天只是空海入定之日、而不是圆寂之日,故为他建立了打坐入定的奥院。
奥院
空海还活着的说法:最早出自平安中期的东寺僧人仁海(951—1046)所著《金刚峰寺建立缘起》,说空海入定49天以后,容颜仍无变化,须发继续生长。仁海系空海入定100余年后才出生,其说很难令人置信。另一说见于平安时代末期成书的《今昔物语集》,说东寺“长者”(住持)观贤一度兼管金刚峰寺,曾进过奥院里的灵庙,看见空海坐在石屋里的一个木橱内,须发如缕如披,足有一尺多长。观贤用剃刀给空海理发剃须,为他整理衣服和佛珠,出来后又给木橱和石屋贴上了封印。这一说法也过于神乎其神了。
最强有力的“证据”是,1100多年来每天都有“维那”(寺庙里掌管后勤者)给空海送两顿饭。据说送的是素食料理,虽无鱼肉,但豆腐、青菜、酱汤等种类齐全。每年在3月21日他入定的那一天,还会给他送去衣服用于更换。至于那里面打坐入定的是木像、还是肉身佛,只有送饭的维那见过,但绝不对外泄露,就是对弟子和后人也三缄其口。
人们还传说:空海虽已入定,但仍到各地行脚,每年阴历3月21日,高野山宝龟院都为空海举行换衣仪式,换下来的衣服上能看到旅途的风尘仆仆。到高野山金刚峰寺奥院去观光的游客都知道,那里不仅禁止摄影,还贴着写有“禁止私语”的纸,说是怕人们的窃窃私语打搅了空海的冥想苦想。
也许,有关空海法师的种种奇妙的传说,恰恰反映了人们对他的怀念和尊崇,对他在文化传承和佛教方面所作贡献的高山仰止,应该不为过吧?
濡栫尗浼犵┖娴锋硶甯堟壆婕旇
銆婂栫尗浼犮嬫壆婕旂┖娴风殑婕斿憳鏄涓鏃ユ湰浜哄彨鏌撹胺灏嗗お銆傞グ婕旂殑绌烘捣鏄浠版厱澶у攼椋庨噰鐨勫洟濡傝抗鍍т汉锛屽ぉ瀛愰伃浜烘柦鍜掑悗璇风┖娴锋潵瑙e拻銆備粬鍗存剰澶栫殑瑙﹀彂浜嗕竴涓鏈夊叧鐜嬫湞鍏磋“鐨勬儕澶╀箣绉樸銆婂栫尗浼犮嬫槸鏍规嵁鏃ユ湰浣滃舵ⅵ鏋曡矘鐨勯瓟骞荤郴鍒楀皬璇淬婃矙闂ㄧ┖娴蜂箣澶у攼楝煎淬嬫敼缂栬屾潵锛岃茬殑鏄浠庣洓鍞愭椂鏈熼暱瀹夊煄鎺ヨ繛鍙戠敓濡栭偑鐏靛紓浜嬩欢锛岄粍杞╂紨鐨勭櫧涔愬ぉ鏈鏄鏈濆环瑕佸畼锛屽嵈涓轰簡鏀堕泦鍐欒瘲鐨勭礌鏉愯岀敇鎰胯璐涓鸿捣灞呴儙銆傞暱瀹夊煄鍐呰繛杩炲彂鐢熺诲囩殑姝讳骸浜嬩欢锛屽氨杩炲綋浠婂湥涓婁篃闅鹃冨巹杩愮诲囪韩浜★紝杩欎竴鍒囬兘鍜屼竴鍙绁炲嚭楝兼病鐨勫栫尗鏈夊叧銆傛棩鏈鍍т汉绌烘捣鏈涓轰簡鏇跨殗甯濊В鍜掕繙娓¢噸娲嬭屾潵锛屽嵈鍜岀櫧涔愬ぉ鎰忔皵鐩告姇锛屼袱浜哄喅蹇冩惡鎵嬭皟鏌ユ堜欢鐪熺浉銆傜櫧涔愬ぉ鍜岀┖娴蜂竴鍚岃佽瘉浜嗗ぇ鍞愭浘缁忕殑鑽e厜锛屼篃鎻寮浜嗗綋骞撮殣鐬掕嚦浠婄殑闃磋皨銆
銆婂栫尗浼犮嬫渶鍚庣粨灞涓绌烘捣鍜屼箰澶╁啀娆℃壘鍒颁簡鐧介緳锛屽苟涓斿甫鏉ヤ簡鐔熺粌骞绘湳鐨勨滅摐鍐溾濅腹榫欙紝绌烘捣鍜屼腹榫欑殑涓甯璇濊╃櫧榫欏交搴曢嗘偀锛屽苟涓斿屽苟鏀惧純浜嗕粐鎭ㄤ笌鎵у康锛屾渶缁堥濆幓銆傜櫧榫欎复姝诲墠鎵鐪嬪埌鐨勭櫧楣わ紝寰堟湁鍙鑳戒細鏄涓归緳鎵鍙樼殑骞绘湳锛屼负姗$扮殑灏辨槸璁╃櫧榫欏逛簬浠囨仺鑳藉熷交搴曟斁涓嬨
銆婂栫尗浼犮嬬┖娴锋硶甯堜负浣曚粠澶磋嚦灏鹃兘鏄闈㈠甫寰绗戯紵
鐢靛奖銆婂栫尗浼犮嬫e湪鐑鏄狅紝鐗囦腑鏌撹胺灏嗗お楗伴グ婕旂殑绌烘捣鍏ㄧ▼閮介湶鍑轰簡鈥滆糠涔嬪井绗戔濄傝屼护浜哄ソ濂囩殑鏄銆婂栫尗浼犮嬬┖娴蜂负浠涔堜竴鐩寸瑧鍛锛熶竴璧锋潵浜嗚В涓嬪惂銆
銆婂栫尗浼犮嬬殑鏁呬簨鏀圭紪鑷鏃ユ湰濂囧够鏂囧﹀ぇ甯堟ⅵ鏋曡矘鐨勪唬琛ㄤ綔銆婃矙闂ㄧ┖娴蜂箣澶у攼楝煎淬嬶紝瀹冧互9涓栫邯鍏ュぇ鍞愭眰鍙栦經娉曠殑鏃ユ湰楂樺儳绌烘捣锛堟煋璋峰皢澶楗帮級鍜屽啓鍑轰簡銆婇暱鎭ㄦ瓕銆嬬殑璇椾汉鐧藉眳鏄擄紙榛勮僵楗帮級涓轰富瑙掋
褰辩墖涓锛岀櫕鐙傝瘲浜虹櫧涔愬ぉ锛堥粍杞╅グ锛変笌浠版厱澶у攼椋庨噰鐨勫儳浜虹┖娴凤紙鏌撹胺灏嗗お楗帮級鐩搁亣闀垮畨锛屽嵈鎰忓栬Е鍙戜簡妯璺ㄤ笁鍗佸勾銆佹湁鍏崇帇鏈濆叴琛扮殑鎯婂ぉ涔嬬橈紝闅忕潃鍚勮壊浜虹墿涓涓鐧诲満銆佸ぇ鍞愮箒鐩涚粴鐑備笌鏃朵唬闅愮棝涓涓鎻寮锛屼竴涓琚鍘嗗彶绾蜂贡鎺╃洊鐨勭湡鐩镐篃灏嗘诞鍑烘按闈銆
銆婂栫尗浼犮嬩腑鍙浠ヨ存紨鍛樹滑鍏ㄩ兘婕旀妧鍦ㄧ嚎锛屾煋璋峰皢澶灏嗙┖娴风殑鈥滆糠涔嬪井绗戔濅互鍙婁粠瀹规贰瀹氬張鐙¢粻鐨勬劅瑙夎癄閲婂緱寰堝埌浣嶃傚叏绋嬩腑锛岀┖娴疯劯涓婃案杩滃甫鐫鐧惧垎涔嬪崄浜旂殑璋滀箣寰绗戯紝鐫挎櫤銆佸喎闈欙紝閫氫笘淇楀張鑴变織銆
瀵逛簬杩欎釜琛ㄦ儏锛屾壆婕旇呮煋璋峰皢澶璇达細鈥滄渶鍒濇槸搴斿兼紨鐨勮佹眰銆傛垜鍙堣夊緱濂藉儚绌烘捣鏄鐪嬬┛浜嗙櫧涔愬ぉ鐨勪竴鍒囩殑閭g嶇瑧瀹癸紝鎵浠ュ氨鏄鍦ㄨ繖涓鍩虹涔嬩笂锛岃嚜宸变篃璁捐′簡涓浜涜繖鏍风殑琛ㄧ僵甯︽.婕斻傗
鈥滃綋鐒朵篃鏈変竴浜涘兼紨鐨勫缓璁銆傚逛簬琛ㄦ儏鐨勮佹眰锛屼篃涓嶈兘璇村ソ鍍忎竴瀹氳侀偅绉嶅ぇ涓鐐圭殑琛ㄦ儏锛岀‘瀹炴槸鍦ㄦ媿鎽勮繃绋嬩腑涔熷皾璇曚簡涓浜涗笉鍚岀殑琛ㄧ幇鏂规硶锛屾潵浠庝腑鍋氶夋嫨銆傗
鏌撹胺灏嗗お琛ㄧず锛屸滃洜涓烘垜韬杈圭殑榛勮僵鍙堝竻鍙堝彲鐖憋紝鎵浠ユ垜灏辨湁浜嗛偅涓琛ㄦ儏锛岄殢鐫鐗囦腑鎴戜滑鍏勫紵鎯呯殑鍔犳繁锛屾垜鐨勭瑧瀹逛篃鏈夊彉鍖栥傗
鍊煎緱涓鎻愮殑鏄锛岃ョ墖鐨勭敺涓昏掍箣涓鏄鐢辨煋璋峰皢澶鎵婕旂殑鏄鏃ユ湰鍍т汉娌欓棬绌烘捣锛岄偅涔堝湪鍘嗗彶涓婃矙闂ㄧ┖娴风┒绔熸湁浣曟潵澶达紝浠栧埌搴曟槸涓浠涔堟牱鐨勫儳浜哄憿锛
娌欓棬绌烘捣浜虹墿鍘熷瀷鈥斺斿紭娉曞ぇ甯堢┖娴
绌烘捣锛774骞7鏈27鏃ワ紞835骞4鏈22鏃ワ級锛屼織鍚嶄綈浼鐪熼奔锛岀亴椤跺悕鍙烽亶鐓ч噾鍒氾紝璋ュ彿寮樻硶澶у笀锛岀墿浜╂棩鏈浣涙暀鍍т荆锛屾棩鏈浣涙暀鐪熻█瀹楀垱濮嬩汉銆傛浘鑷充腑鍥藉︿範鍞愬瘑锛屼紶鎵块噾鍒氱晫涓庤儙钘忕晫浜岄儴绾瀵嗭紝鎯犳灉闃縙姊ㄦ巿鍏朵负鍏浠g栥
濡傛灉瑕佽瘎閫夎繎浠d互鍓嶅规棩鏈褰卞搷鏈澶х殑浜虹墿锛岀┖娴峰氨绠椾笉鏄绗涓涔熻嚦灏戞槸鍓嶄笁銆傝繖浣嶈绉颁负鈥滃紭娉曞ぇ甯堚濈殑浜虹墿锛屽湪鏃ユ湰鏃犱汉涓嶇煡锛屾棤浜轰笉鏅撱傚嵆渚垮湪涓鍥斤紝鏉宸炵殑鐏甸殣瀵猴紝绂忓窞鐨勫紑鍏冨猴紝娲涢槼鐨勭櫧椹瀵猴紝姹熷北鐨勪粰闇炲叧锛屼笁浜氱殑鍗楀北瀵猴紝閮芥湁绌烘捣鐨勫戝儚銆
椤轰究璇翠竴鍙ワ紝鐧戒箰澶╋紙榛勮僵楗帮級涓庣┖娴风殑缁勫悎锛屽嚭浜烘剰琛ㄥ湴鑷鐒讹紝涓嶉犱綔锛岃嚦鎯呰嚦鎬уお闅惧緱浜嗐傞グ婕旂┖娴风殑杩欎綅鏃ヨ岃厰鏈婕斿憳锛90鍚庯紝鏌撹胺灏嗗お锛屽儚涓瀵垮徃搴楃殑鍚嶅瓧锛岃劯涓婃案杩滃甫鐫鐧惧垎涔嬪崄浜旂殑璋滀箣寰绗戯紝鐫挎櫤銆佸喎闈欙紝閫氫笘淇楀張鑴变織銆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