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女网红「挑战人生短板90后姑娘成为聋哑人气美女主播」
上海“90后”姑娘蕾欧娜,原名傅琼瑛,原本生活中在一个幸福的普通家庭,父亲傅加荣是一名司机,母亲缪德娣在纺织厂工作。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烧,年仅1岁的蕾欧娜彻底失去了听觉,从此生活在无声孤独的世界。
母亲缪德娣带着女儿四处求医,但效果并不理想。上海儿童福利院的老师告诉她:后天耳聋的孩子,如果严格训练,可以学会发声,但这条路太难走。母亲为了能全心全意照顾女儿,毅然辞了工作。
在蕾欧娜三岁时,被母亲送去了普通幼儿园。可蕾欧娜只能发出“啊啊啊”的声音,被同龄孩子嘲笑、孤立,说话练习仍难见起色。她仿佛活在一个没有声音的世界里,一直在那边傻笑。在接孩子回家的路,缪德娣心痛不已,在心里默默发誓:我一定要让女儿学会说话,不再被人欺负。
八岁时,缪德娣将女儿送去了上海市闵行启音学校,这是一所以语言教学为主,手语教学为辅的特殊学校。蕾欧娜学习口语时,一只手按着自己的脖子,一只手按着老师的脖子,只能通过感受喉咙的振动学习。普通孩子一教就会的拼音发音‘ā á ǎ à’,可对于蕾欧娜来说,就算每天从早练到晚,也说不标准,她觉得自己像个机器人一样。每当蕾欧娜取得小小成就时,老师就会微笑着朝她竖起大拇指,正是由于老师的鼓励和妈妈的陪伴蕾欧娜终于坚持下来了。
经过努力学习,蕾欧娜终于可以借助唇语和手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可是缪德娣不准女儿用手语,要求她必须开口说话。蕾欧娜只要一紧张,就开始用手语,缪德娣就会朝女儿小手狠狠拍去,一次又一次挨打,蕾欧娜委屈得流下眼泪。看着女儿红肿的双手及哭红的双眼,缪德娣抱着女儿的头痛苦不已,打在儿身,痛在娘心,不是不爱,而是因为太爱。作为一位母亲,这种感觉我深有体会。
蕾欧娜拼命练习,终于在16岁的时候说出了完整的句子,但并不意味着能与人正常交流。为了能锻炼帮女儿克服恐惧,谬德娣经常陪女儿参加活动。之后,蕾欧娜考入了上海职业技术学院。
2008年9月6日晚,蕾欧娜与325名聋哑女孩一起,在残奥开幕式上一起跳起舞蹈《星星你好》,尽管女儿只是326颗星星中的一颗,缪德娣还是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一切对于这个特殊家庭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2014年7月,蕾欧娜毕业后进入一家日资药业做财务助理。本以为生活已步入正轨,不料却给这个女孩当头一棒。
一天,公司举行重要会议,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蕾欧娜听不见,也很难读懂唇语,于是同事寻求帮助,不料却遭到同事嘲笑。同事们常常以异样的眼光看待她、排挤她,孤立无援的蕾欧娜如同透明人般,她陷入了深深地自卑中,如同置身于黑暗的地狱中,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蕾欧娜下班回家,接连几天都把自己关在房间中,好像外面的世界都与她无关。缪德娣看着女儿自暴自弃,终于忍无可忍,情急中拍了女儿一巴掌,发泄着心中的怒火道:“我和你爸爸累了一天,回来还要看你这幅要死不活的样子!”蕾欧娜咆哮着宣泄着自己的委屈,用尖锐的嗓音对母亲道:“不管我多么努力,都改变不了我是残疾人的事实,你为什么要生下我?你太自私了!”母亲震惊不已,张着嘴的望着女儿,如失声般呆立在原地。这次争吵深深地伤害了母女二人,蕾欧娜更不愿出门了,而缪德娣常常默默地擦着眼泪。
望着母亲日渐消瘦有些佝偻的背影,蕾欧娜仿佛看到了过往的点点滴滴,想起了母亲地陪伴,这一路走来是那么的艰辛!决定重新振作起来。“我需要一束强光,照射出最真实的自己!”她发狠道:我要走上舞台,用正常人的围观和挑剔,倒逼自己去捏碎那个自卑的我!
在朋友地鼓励下,蕾欧娜决定做网络直播,同时可以好好地练习说话。蕾欧娜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母亲,却遭到了母亲地强烈反对。母亲害怕女儿遭到网上各种恶言攻击,害怕女儿受到伤害。可是蕾欧娜并没有妥协,她坚持自己的信念。
半夜起床时,母亲发现女儿房间的灯还亮着,女儿还在房间里练习舞蹈,边练边喊:“蕾欧娜,加油!你一定可以!”五分钟的舞蹈,女儿却要练习上百遍。女儿努力克服自己的短板,勇于接受别人别人地批评,如此坚强的女儿,不是自己所期盼的吗?母亲决定放开双手,支持女儿的选择。不管未来的路多么艰辛,她愿意做女儿坚强的后盾。
“大家好!我叫蕾欧娜……”蕾欧娜在直播间用独特的嗓音自我介绍,她说话有点大舌头,被网友在直播间恶言相向:“你就是一个韩国人,在这里装疯卖傻扮演残疾人,装可怜博同情。”蕾欧娜劝网友冷静,可不少网友附和着骂她,情急之下,她亮出了自己的残疾证。随着一次次直播,越来越多的网友喜欢蕾欧娜,她的直播间吸引了很多残疾人,她在直播间陪他们聊天,聊着聊着就开始唱歌、跳舞。
蕾欧娜希望自己的热情可以鼓励着无数残疾勇敢的活下去,她希望自己能成为残疾人和世界沟通的桥梁。“有声世界和无声世界还是要融为一个世界,我想要做一座桥,让普通群体了解到聋哑群体,让聋哑群体也要融入到普通群体。”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这位耳聋女孩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了一位优秀爱心主播,赋予了自己生命独特的意义。
同时,我也非常佩服缪德娣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在女儿残疾时,没有放弃,依然默默陪伴,在女儿成熟时,选择放手,尊重女儿的选择。
我们作为父母,不能把亲子关系当成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又不能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做母亲,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学会放手,才是对孩子最深的爱!”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