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云云南王的5儿子「两任云南王反目龙云怒斥表弟卢汉忘恩负义卖主求荣」

时间:2023-06-30 07:55:43阅读:210
据龙云的英文秘书刘宗岳回忆:1945年11月,被软禁在南京的龙云得知卢汉同意将滇军调往东北打内战并准备回云南当省主席后,气得大骂:“忘恩负义,卖主求荣。”在这前后卢汉两次到重庆开会都曾去拜访过龙云,而龙云“…
  • 国家话剧院著名国家一级演员。曾在《红色摇篮》、《井冈山》、《开天辟地》等三十多部…

据龙云的英文秘书刘宗岳回忆:1945年11月,被软禁在南京的龙云得知卢汉同意将滇军调往东北打内战并准备回云南当省主席后,气得大骂:“忘恩负义,卖主求荣。”

在这前后卢汉两次到重庆开会都曾去拜访过龙云,而龙云“一见面就是严厉的指责,埋怨卢汉不为他撑腰,有时连骂几个钟头,虽到开饭时间,也不留卢汉吃饭”。

龙云长卢汉11岁,两人是表亲。龙云年轻时有一身武艺,很受卢汉崇拜,当龙云决定出外面闯荡时,年仅16岁的卢汉追了一路硬要和表哥一起走。两人加入川军,后来一同考进云南讲武堂,在滇军中混出了名堂。

1927年,云南省长唐继尧死后,同任镇守使的胡若愚与龙云争权。胡若愚发动突然袭击活捉了龙云,并将其锁在铁笼中关了一个多月。

担任旅长的卢汉侥幸逃脱,重新组织起部队反攻昆明击溃胡若愚,救出龙云。至此龙云控制了云南,并主政18年。此后卢汉在省内混战以及对桂系的战争中屡建功劳,奠定了自己在滇军中的地位。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龙云把滇军主力全数交给卢汉,由其率领出滇抗战。那时龙云主持云南政务,卢汉统领滇军在外作战,两人情同手足,亲密无间。

但龙云为何会对卢汉破口大骂?两人到底有什么样的误会?

龙云

“昆明事变”龙云被武力赶下台

1945年10月3日早上5时,昆明城外突然爆发激烈的枪声,正在睡梦中的时任云南省主席龙云被一通电话吵醒,那头急促的声音说道:“龙主席,情况不对,市区突然被防守司令部戒严……”话未说完就中断了。

这时龙云的卫士也跑来报告:“公馆被包围,司机被隔离在外面进不来。”门口也有人大声敲门,喊道:“龙主席,杜司令有信给你。”龙云的妻子顾映秋从门缝里看到外面有几个士兵,回复道:“私宅不处理公务,请送到五华山去。”

龙云意识到出大事了,应立即赶到五华山去,那里是省政府所在地,驻有他的一个警卫营。他赶紧穿上一身长衫,戴上一个呢帽,把帽檐压得很低。他的副官探明了公馆外情况,公馆后门有一条隐蔽的巷子,对面便是龙云庶务所长的住宅,通过他家便可绕过检查。

龙云走在前面,让他的副官持枪紧跟身后,一旦情况不对便以揭帽为信号,由副官从身后隐蔽开枪。走到一个转角时,迎面驶来一辆吉普车,上面坐有时任96师师长黄翔,他是认识龙云的。

不过可能天还未大亮,也可能是龙云打扮后难以辨认。吉普车没有停,车上的人只是喊了一句:“老倌,大清早跑出来干什么,赶快回去?”龙云连忙点头,没走多远便遇到了五华山上下来接应的警卫部队,有惊无险地上了五华山。

众人聚在五华山上才搞清是杜聿明发动了突然袭击,龙云立即给卢汉和各县保安团发出“戡乱”电报,称:“杜聿明叛变,立即回攻昆明。”

这时杜聿明也派人送来老蒋签署的命令“免去龙云本兼各职,调任军事参议院院长”。此后,老蒋也数次来电催促,让龙云赴重庆任职。很显然这是要改组云南省政府,吞并云南。

龙云置之不理,他在等自己的部队。当时留在昆明城内的部队并不多,由于事发突然,不到一个小时就被杜聿明解决了,仅剩一个警卫营在五华山上与中央军对峙。

龙云发出去的电报,也被杜聿明截获,各县的保安团要么没有战斗力,要么早已被杜聿明解决。此时龙云唯一的期盼仅剩卢汉。

抗战刚刚胜利,老蒋为何要冒着内战的风险武力解决龙云呢?作为雄霸一方的“云南王”,龙云在自己身边为何没有一支可靠的部队呢?卢汉又会作何选择?

杜聿明

龙蒋关系:从盟友变敌人

早年龙云与老蒋的关系比较亲密,虽然龙云在与胡若愚的斗争中取得胜利,但一时难以服众。而正在此时,老蒋主导的国民政府任命龙为云南省政府主席、国民革命军第十三路军总指挥,奠定了龙在云南统治的法理基础。

龙云也投桃报李,给予了老蒋大力支持。在1930年爆发的中原大战中,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联合对抗老蒋,龙云便趁桂系后方空虚之际攻入广西,逼桂系回军。

不过龙云与老蒋的合作本质上属于利益共同体的相互抱团,因利益而聚也会因利益而散。作为地方军阀,龙云更看重的是地方利益。

两人的嫌隙产生于“围剿”红军时期,红军过境云南时,龙云并未全力围堵,而是让其借道过境。相反,薛岳率领的中央军追击到云南时却遭到龙云的阻扰。即便他高规格接待了薛岳,两人结拜为兄弟,但却不允许其部队进入昆明。

这种摩擦在抗战时期到达了顶点。抗战爆发时,各个地方实力派人物集聚南京,表示“拥护蒋委员长领导,团结一致抗日”。大家在军事、政治、经济上都做出了妥协。

除了众所周知的调兵上前线抗战外,一向与老蒋作对的桂系,连自己的银行、兵工厂都移交给中央管理。而川军由于领导刘湘过早病故,彻底被老蒋分化,这才有了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阎锡山的山西一度成为日军重点进攻对象,统治力也被大大削弱。

此时,唯一能保持半独立状态的便是云南。甚至到1941年,云南仍坚持使用自己的滇币,而拒绝使用国家统一的法币。这与老蒋把西南大后方建设成抗日基地的愿望是相悖的。

随着大片国土的沦陷以及日军完成对中国沿海的封锁,经缅甸进入云南的交通线成了中国唯一的物资补给通道,云南的战略地位更显重要。但龙云与老蒋的矛盾也日益严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经济上老蒋以抗战为名,先后在云南设立中央委员会、资源委员会、西南运输处等机构。中央金融机构不断渗入,渐渐控制了云南的财政和矿产。同时,随着大量驻军的进入,征兵和征粮也日益加重,使云南难堪重负。

对于龙云来说,失去了经济便无法养活军队,也就失去了一切。因此他对蒋的政策极力抵抗,借各省物资均需通过云南出口的优势,强征“特别损耗税”。中央强令撤销,却遭龙云激烈反抗,最后老蒋只能妥协,中央财政每年给予云南160万作为补偿。

其二,军事上龙云虽然调滇军主力参战,但又不顾“国防归中央,保安归地方”的命令,自行编组了8个步兵旅。尤其是在保卫国际运输线以及远征军进入云南的问题上,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龙云才做出妥协。

电视剧中的滇军形象

后来,美军进驻云南以及从越南败退的法军进入云南,这些外来部队的军纪、供给都给龙云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在此后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的协调上,龙云也表现出抵制的心态。他的反应,使老蒋大为光火。

其三,政治方面龙云比较开明,抗战期间云南有“民主堡垒”之称,他自己也曾在抗战后期秘密加入民盟。中共地下党员在云南活动并未受太多阻碍,学生爱国运动也在云南蓬勃发展,军统特务康泽、沈醉想到云南抓捕地下党,都曾遭龙云抵制。

抗战期间,龙云一直与延安保持秘密联系。后来发生皖南事变时,龙云直言不讳地对中央提出批评。此外龙云也极力改善与各地方实力派的关系,大有联合一致反蒋的态势。这是老蒋绝对无法容忍的。

抗战期间,碍于国内外形势,老蒋对龙云以安抚与妥协为主,但也悄悄进行了布局。他以保护大后方国际交通线为名,不断调中央军进入云南,还在昆明成立防守司令部。驻云南的中央军最多时有十多个军,基本上控制了云南局势。

随着抗战的胜利,老蒋的后顾之忧也已解除,于是第一刀便砍向了龙云。

抗战时期的昆明

卢汉的选择成了左右时局的关键

中央军进入云南只是吞并的第一步,毕竟如果双方大打出手,造成的政治影响是老蒋难以承受的,所以他必须继续布局。

抗战胜利后,按照波兹坦会议决议,北纬16度以北的越南地区也由中国军队受降。这对于老蒋来说是一个绝佳的契机,他想出一个阴招,把滇军主力调去越南受降,并趁机解决龙云。

对此,中共地下党以及民盟方面都对龙云进行了提示。龙云的儿子龙绳武也非常反对,但龙云最终还是接受了老蒋的命令。

从地理上看,云南与越南接壤,且龙云与法国殖民者素有往来,调滇军去越南属于情理之中,龙云很难找到借口拒绝中央命令。

此外越南也是一个让龙云无法拒绝的诱惑,在滇军内部他毫不掩饰自己对越南的野心。如果控制越北地区,云南丰富的矿产便能直通海外。越北地形复杂,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可以作为云南的后方基地。

龙云与杜聿明私交甚好。当年杜聿明率远征军出征,狼狈而归,不仅没有降职,反而升任第五集团军司令、昆明防守司令,这背后就有龙云的功劳。而杜聿明自己也形容与龙云的关系到了“无话不谈”的程度。龙云大概认为杜聿明不会轻易对他下黑手。

作为必要的防备,在滇军出发前,龙云特别交代卢汉:“如后方有事,闻讯即火速回军。”

总体上看,龙云低估了老蒋的决心,也高估了自己对局势的控制力。

卢汉率的第一方面军起初包括:52军(中央军)、60军、93军。但老蒋还嫌不够,要龙绳武的暂19师、龙绳祖的暂24师、潘朔端的暂23师一起调入越南,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只答应暂24师留下。

龙绳武、龙绳祖都是龙云的亲儿子。暂23师是由第6旅扩编,旅长龙奎垣是龙云的侄儿,因为犯错才被免职,由潘朔端接任。这三个部队龙云最亲的部队都被调走了两个,可见云南空虚到何种程度。

入越受降时的卢汉(右)

暂24师刚由旅扩编,只有两个团。更要命的是事发时有一个团放假分散在丽江,有一个营驻防在昭通。昆明周边各种部队加起来不到3000人,而且军官还大多不在部队。中央军方面有第5军、机场守备司令部所属的4个团、宪兵第13团等部队,而且经过充分准备,所以他们很快就控制了昆明的局势。

再看越南方面,滇军调了8个师,中央军除最早的派去监视的52军外,后来又调入62军、93师、53军等部队。大体阵型是滇军在前,中央军在后,把守着从越南进入云南的通道,这也就意味着滇军回国通道已经被堵死。

这还不算完,10月1日(也就是发动袭击的前两天),时任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突然飞至河内视察,实则是观察卢汉反应。2日,第一方面军副司令关麟征也突然飞至河内,名义上是看望部队,实则是去掌握他的嫡系第52军,并随时准备取代卢汉。

3日事变当天,空军副司令也飞到河内给卢汉送来一封老蒋的亲笔信,主要内容是让卢汉劝说龙云离职,并委任其为云南省政府主席。老蒋对卢汉可谓恩威并施。

现在到了卢汉选择的时候了,笔者曾看过许多关于卢汉的文章,他性格内敛、沉稳。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

其一,率领滇军打回去。但当时滇军在越南兵力8万左右,中央军10万左右而且还占据有利地形,封锁了进入云南的通道,能打回去的可能性并不大。万一大打出手,激怒老蒋,不仅会危及龙云性命,滇军也有可能全军覆灭。退一万步说,即使能打回去,无非就是把战火引向云南,毒害百姓,这是龙云和卢汉都不愿看到的事。

其二,接受老蒋安排。从私人角度出发,这是对龙云的背叛。但从整体而言,这是对云南伤害最小的选择。俗话说“人往高处走”,虽然卢汉此前未曾有过取代龙云的野心,但在顺势而为的情况下,“云南王”职位的诱惑似乎也很难拒绝。

事实上,滇军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经济利益和人事安排都有诸多矛盾。1931年,滇军就发生过四师长倒龙事件,为首的便是卢汉,最后还是老蒋出面平息风波。此后卢汉长期担任闲职,直到抗战爆发。一旦进入政治游戏,人便有了多重属性,亲情恐怕是其中最薄弱的关系。

卢汉最终接受老蒋的安排,写了一封信让亲信飞往昆明交给龙云,大概内容是:抵抗无益,徒遭无谓牺牲,并劝龙云尽快赴重庆任职。

尽管老蒋和杜聿明一再威胁,但龙云凭借一个警卫营在五华山上苦撑三天,等的就是卢汉的回应。看到他的来信后,龙云内心一定是愤怒和绝望的,自己最信任的人,却背叛了自己。无奈之下,龙云只能答应飞往重庆任职,实际上是被老蒋软禁。

卢汉在昆明起义

尾声:

站在龙云的立场看,卢汉的行为无疑是对他的背叛,他一时间难以理解卢汉,这也情有可原。但站在卢汉的角度看,自己也是委曲求全,不仅对龙云个人、对滇军、对云南人民都是最好的选择。

这次事件让两人有了隔阂,卢汉也很难找到解释自己立场、说服龙云相信自己的机会。直到1949年,国民党政权处于崩溃的边缘。龙云和卢汉都决定率领云南将领起义,当时寓居香港的龙云不断让亲信带信给卢汉,劝其尽早起义。表示:“滇事由弟主持,外面接头由兄负责,此前恩怨一笔勾销。”

同样的选择,让两兄弟重归于好。卢汉于1949年12月9日在云南宣布起义,使云南和平解放。解放后,龙云和卢汉都在北京任职,住得很近。据卢汉的女儿卢国梅回忆:卢汉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去龙云家中拜访,可见他们已经打开心结,恢复了往日的亲密。

老蒋处心积虑把龙云赶下台,并将滇军逼往东北打内战,表面上是成功瓦解了云南,但他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人心。抗战胜利后,大家普遍都不愿意再打仗,更不愿兄弟阋墙。云南四季如春,滇军将领更不愿意背井离乡,远赴天寒地冻的东北为老蒋卖命。

于是在战场上,大部分滇军将领都以起义的方式表达了内心的抗议。1946年5月27日,潘朔端率部在海城起义,他是解放战争中首个起义的将领,那时候解放军甚至还处于明显弱势的一方。1948年10月17日,曾泽生率部在长春起义。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