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子我要看电影(电影大小伙子)

时间:2022-09-01 12:34:37阅读:4978
文:宿夜花1983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大小伙子》由陈占河导演,郝一平、张玉红、陈国军、赵雅珉、葛建军、杨晓丹等联合主演。早在60年代,导演陈占河便执导了《稀土》等科教片,80年代,陈占河开始执导故事…

文:宿夜花

1983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大小伙子》由陈占河导演,郝一平、张玉红、陈国军、赵雅珉、葛建军、杨晓丹等联合主演。早在60年代,导演陈占河便执导了《稀土》等科教片,80年代,陈占河开始执导故事片,除了与喜剧大师、知名表演艺术家韩非合作的那部《东方大魔王》外,最有影响力的当属这部《大小伙子》。

01

从电影的风格样式看,它与70年代末涌现出的那一批城市工人生活题材的轻喜剧最为类似,直接类比的就是迟志强主演的那部《小字辈》。甚至在一些很细微的角度,两部电影都展现出了惊人的相似性,同样是长影厂拍摄的、同样是讲述上海故事、同样是城市公交题材。

电影中塑造了不同性格、不同遭遇的待业青年形象。首先是郝一平饰演的大伟,这一类是最为典型的代表。他虽然身为待业青年自身感到沉闷、甚至有点“壮志未酬”的感慨,但却一刻不停止钻研的心、研究出了消除噪音的科学方法和高效率的节油器。

而同类题材中的正面青年形象,他们或许是处在最不显眼的岗位、做着不够体面的工作,但他们都有着刻苦学习的进取心、奉献社会的赤诚。这类优秀的青年形象以及他们身上的典型特征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同类题材中都是相似的,例如《小字辈》中王伟平饰演的小葛。

值得注意的是,新时期电影中的优秀青年,他们不光是掌握工业知识、对物质生产颇有研究,他们展现出了很强的文艺天分。这是在生产方式发展、物质生活丰富、视野开阔后,人们对新时代青年审美潜移默化的改变。例如,本片中的大伟,他不仅精通科学知识,他甚至自称是“马路天使”能写出文艺腔的诗、还懂得弹奏风琴。

陈国军饰演的大刘、赵雅珉饰演的丽丽都是最平凡的工人、劳动青年形象。就像《大桥下面》中张铁林的高志华、《快乐的单身汉》中刘信义的石奇龙,他们虽然各自有着独特的性格色彩,但作为80年代银幕工人形象,他们质朴、诚挚的性格底色是一致的。

电影中也不乏问题青年,例如杨晓丹饰演的大龙。他过去犯过错误、返城后就没找到工作,自身缺乏自我认同,处在一种憋屈的心境中,渴望融入社会、却被一种强烈的自卑感笼罩。而他的成长与自我价值认同过程中最关键的仍旧是通过学习、劳动创造社会价值,从而实现对自我认同,这也是电影所倡导的价值。

02

本片最大的特色是对于轻喜剧调性的完美把控。除了男女主角爱情上面充满戏剧性的相遇、“欢喜冤家”的相识模式以外,主要角色间的竞争、合作的过程无不充满误会与巧合。如果只是形式上的生活喜剧,电影远远达不到感染人心的效果。《大小伙子》的优秀之处是透过这些生活现象中的幽默完美反映了时代的发展、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

张玉红所饰演的晶晶便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个角色。她不仅着装新潮,更有着不凡的谈吐,骑着摩托车俨然一个干练的都市新女性形象。电影中甚至葛建军饰演的公交司机都用“帅”这个词来形容她,这不仅是因为剧本台词的鲜活与生动,更是体现了在更宽泛的视野、更前卫的思潮下,人们审美的多元化。

同样地,吴海燕在《特区姑娘》中也提供了新时代女性的银幕范本,她们具备很高的知识水平、现代化的工作思维、独立的个体意识。

电影中围绕着这一家三口也展开了很多喜剧性的情节。晶晶的父亲高厂长是个思想上略显古板的老知识分子,他总是对女儿的行为颇有指摘。而妈妈则是一个很具智慧的母亲,一方面作为一名传统女性,她会保全丈夫的尊严、照顾一家之主的面子,另一方面,她也在不断鼓励着女儿。在三人的碰撞摩擦中,便产生了喜剧感,而这种一个家庭中家庭成员微妙的关系也是更多家庭的写照(例如陈佩斯、刘晓庆的那部《瞧这一家子》)。

在电影的结尾,几位年轻人发挥了自己的才智、努力生产出的节油器终获认可后,他们骑上摩托、踏着人力三轮车尽情地“奔腾”。这是个很典型的80年代电影画面,虽然待业青年的故事总是不免带着一种悲观、沮丧的情绪,但结尾总是令人欢喜的。这种欢腾与热火劲儿不是凭空而来,是不断汲取知识付诸实践后的成果、是不断劳动付出汗水后欣喜的收获。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