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阉党的半个正常人王在晋的问题在哪里对比孙承宗就知道了
如果要问阉党能拿得出手的人物是谁,恐怕只有王在晋能说一说。但是这个王在晋只能算半个正常人,他的问题实际也不小。
王在晋曾经帮助魏忠贤修纂过《三朝要典》,可以说魏忠贤身边的红人。换言之,王在晋是货真价实的阉党骨干。不过他并不怎么热衷参与党争,很少有过激的行为,所以王在晋在崇祯元年还被重用了。
王在晋也确实聪明,能发现一些问题。比如他认为袁崇焕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但是性格缺陷也十分明显,肯定会遗祸自身,可以说看人十分准。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消极的预判,衍生出王在晋版的“山海关战略”,他的问题主要出在这里。
天启元年广宁之战惨败,熊廷弼、王化贞下台,抗金前线的总负责人变成了天启的老师孙承宗与袁可立。之后魏忠贤逐渐掌权,天启四年开始权倾朝野。魏忠贤陆续逼走袁可立、孙承宗,然后将抗金前线交给王在晋打理。在孙承宗走之前,王在晋跟他共事多年,关锦防线战略与山海关战略争端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
关锦防线战略主要提出者是东林党人孙承宗,其次是袁崇焕。一方面是因为广宁、西平丢失之后,明军从辽西进军收复辽东要先收复广宁,然而明军战斗力不足,必须先做好防御以防后金大举进攻攻到燕山脚下;另一方面广宁之战之后蒙古彻底倒向后金,如果明军还未站稳脚跟就贸然出击,很可能腹背受敌,无法保障粮道安全。
关锦防线是孙承宗从前任熊廷弼的以点带面的防御策略衍生出来的,重点是在山海关到锦州之间修堡垒。由于士兵都集中在城堡中了,所以后金的骑兵优势很难发挥出来。如果后金对大明还有吞灭野心,他们必须绕开关锦防线攻击长城防线。但是这样驻守在关锦防线的明军可以随时出击,截断后金的粮道,让他们腹背受敌。
大家可以直接看示意图,关锦防线就好比一把剑横纵后金前进的道路上,不仅可以让后金有后顾之忧,而且还可以支援辽南。也不排除可以使出“围魏救赵”的策略,从关锦防线出兵辽南,逼得后金回援。
孙承宗组建关锦防线的同时,中立派袁可立也在组织辽南地区的游击战。袁可立实践了熊廷弼的三方布置战略,以攻代守收复了不少辽南地区的领土。袁可立对孙承宗争取到了很多时间,所以关锦防线才能顺利建起来,保障了京师的战略安全。
可以说关锦防线对后金的牵制作用巨大,没有它的存在,满清入关会提早二十多年。
不过关锦防线耗资巨大,大明的财政压力着实不小。不过因为万历皇帝留了七百多万两白银,实际是补了一部分窟窿。天启元年到三年,辽饷基本还能运转。
王在晋认为,明军既然正面打不过后金八旗兵,关锦防线总有一天会露出破绽被逐一攻破,所以不如将有限的财政集中在燕山山脉修关隘。因为山海关是他认为要重点修的关隘,所以这个战略被称为山海关战略。至于山海关之外的宁远、锦州等重镇,他认为早晚要丢,不修也罢。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王在晋是想放弃山海关之外的领土,显然要消极得多。王在晋认为山海关战略可行,而且省钱(重点修山海关),要比关锦防线性价比更高。
我们先抛开这种将领土拱手相让的思想不谈,重点分析一下可信性问题——真的省钱吗?
大家可以直接看示意图,山海关战略重心是在长城防线。当后金八旗兵吞并关锦防线的领土之后,来到山海关脚下,确实是可以看到雄伟的山海关,不敢贸然进攻。但是后金会因此而退兵吗?显然是不可能的,他们会在关外驻守,然后派大军往西找突破口。换言之,大明要防御住后金,必须整条长城防线都修好,因为丢了关锦防线,后金的粮道没有了威胁,从山海关到陕西所有长城任何一处都可能成为他们的突破口。
试想一下,当年秦始皇修长城引发亡国危机,而大明要修的规模远比秦朝更大。此时大明从山海关到陕西的长城年久未修,烂得不行,所需耗费的财政没几千万两根本下不来。而且长城防线所需要驻守的士兵,显然要比关锦防线多得多,这里军饷耗费也着实不小。实际上山海关战略单单修一座山海关是不够的,不仅没有省钱,反而更花钱。
在王在晋与孙承宗山海关战略与关锦防线战略争端之后,魏忠贤上台将袁可立逼走,辽南在天启五年就全部丢失了。如果真的按照王在晋设计的山海关战略那样做,关锦防线继续放弃,后金能攻击大明的地方可就不止一段长城那么简单了,因为整个北方都在他们的攻击范围之内。
而事实上,因为王在晋的主张,雄伟的山海关确实建立起来了,但是山海关发挥了什么作用呢?吴三桂打开山海关,引满清入关,仅此而已,实际的防御作用实在太小。
山海关占了关锦防线太多资源,对牵制后金(清)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当然了魏忠贤主政期间财政收入锐减一半左右,也是很大原因。)
崇祯年间,山西段防线被数次入侵,很多原因就是防御薄弱,跟财政不足关系很大。关锦防线的效果打折扣,后金(清)绕道的胆子也大了起来,可见合理分配资源十分重要。
山海关花了钱,还没起到作用,简直是有毒。
王在晋的山海关战略表面上看着像是战略退缩,实际是将大明陷入了一个更危险的境地,变成了真正的“天子守国门”。后金(清)能大举进攻的捅破口实在太多了,只要一次攻陷京师,大明即可灭亡。
但是关锦防线存在的话就不一样了,即便后金(清)找到破绽入塞,也不敢久留,最多是学汉初的匈奴,劫掠一番赶紧跑。后金(始终)没法深入华北平原腹地,大胆地攻城,京师的安全有了最大的保障,大明的根基还不至于剧烈动摇。
山海关战略不仅不可行,而且这种随便拱手相让大片土地的做法,也是变相的卖国行为,危害巨大。地没了,要么走进攻路线以攻代守不断消耗敌人的实力,并且收复失地,要么就是先做好防御准备,再找机会反攻收复失地,而不是学南宋不思进取龟缩在所谓的险要里面。
所以说王在晋只能算阉党中的半个正常人,有点聪明,但问题也不小。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