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河时期的狼(冰原奔狼怎样获得)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纯粹、奔放地展示熊熊燃烧的力量之美
她是冰场上的黑珍珠
她是冰原上的奔狼
她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
苏利亚·波娜莉,出生于1973年12月15日,是一名花样滑冰选手。曾夺得9次法国全国冠军,5次欧洲冠军,以及3次世界银牌。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位单冰刃落地的选手,被称为花样滑冰界的天才。却因为肤色得不到公平的待遇。
这还得从1974年说起,有一对美国夫妇,乔治·博纳利和苏珊娜,他们属于“丁克家庭”,没有要小孩的打算。直到有一次他们去印度旅行,立刻被异国文化和佛教所吸引,在看到了无数饥饿和贫困的儿童后,夫妻二人衍生出了领养一个印度裔孩子的想法。在与法国的尼斯孤儿院沟通过后,很快,孤儿院负责人来电话,告诉他们有一个黑人女孩可以领养,夫妻俩人听后非常高兴地接受了。他们给这个女孩取了一个印度名字苏利亚,是“太阳”的意思。
当苏利亚四岁时,对体操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曾经与欧洲奖牌得主一起训练,这一练就练到了十几岁。这时苏利亚发现,真正让自己着迷的是花样滑冰,可术业有专攻,为了能够在自己的真正热爱的花滑创造成绩,她只能放弃体操,转而专攻花样滑冰。但也正是十几年的体操练习,让他比其他运动员有更强的平衡性以及力量,这也是她的优势。很快,苏利亚凭借天赋与努力,就在少年队中展露头脚。
1984年,苏利亚看了萨拉热窝冬季奥运会,立刻被花样滑冰选手精彩的动作吸引,然后她决定尝试“双阿克塞尔”(向前起跳、向后落冰,是唯一向前起跳的花样滑冰跳跃动作),结果摔断了脚踝。为此她打了两个多月的石膏,直到夏天才彻底恢复。当她回到溜冰场练习时,却遇到迪迪埃·加亚盖(前法国冰协主席)占用了冰场。苏利亚的养母出面交涉,希望可以让自己的女儿在冰场上练习一个小时,加亚盖同意了,之后苏利亚再次做了一个“双阿克塞尔”引起了加亚盖的注意,立刻向其养母苏珊娜提出,希望苏利亚可以参加为期三周的训练,苏珊娜自然是欣然接受。经过了三周的练习,苏利亚几乎达到了法国队的水平,甚至已经完成双阿克塞尔和三级跳。在加亚盖的要求下,他们全家搬到巴黎,让苏利亚继续参与训练。
苏利亚一路高歌猛进,挺进世界赛场。当她站在世界舞台之后才发现,一个凭借天赋和努力都无法逾越的鸿沟出现了,那就是——————裁判。
要知道,在当时的花样滑冰界,女性花滑选手的形象就应该是又白又瘦的女孩子,而苏利亚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常规。打破旧有规则本来是一个进步的表现,但是裁判心底都有一个既定的形象,这无关于你如何呈现和展示。当然了,仅凭肤色就否认当时的裁判确实有失偏颇,但种族绝对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有一次,苏利亚身着一身白色衣裤,裤腿上还有夸张的装饰来到赛场,裁判立刻斥责她“不体面”、“不优雅”。而评论员也常采用“异域”、“神秘”、“不寻常”等等字眼来形容挖苦她。毕竟苏利亚不是大家传统概念中的冰上丽人,此时的她就是冰上的异端。
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也是苏利亚第一次踏上奥运会的舞台,法国上下都对她夺金抱有期待。比赛前期,苏利亚打算挑战无人做到的“四周跳”,可教练加亚盖认为风险太大,让她按照之前的动作,为此,二人在出场前还在争吵。
俗话说:“谁掌握了方向盘,就掌握了主导权”。当苏利亚站在冰场上,加亚盖的所有意见都成了“耳旁风”。她真的展示了“四周跳”,观众见状顿时沸腾,可由于苏利亚是首次展示这个技术难度极大的动作,导致她没有彻底完成转体动作。失败的动作加上整体表演效果不佳,最终她只得到了第5名。
1993年世锦赛决赛,苏利亚完成了7次三周跳和1次三周组合跳跃,可仍旧输给了乌克兰选手巴尤尔,屈居亚军。本来竞技有前后无可口非,但是巴尤尔整套动作下来,没有组合跳跃,三周跳也只完成了5次,从技术角度讲,可谓是远远落后于苏利亚。赛后的苏利亚,并没有把与冠军失之交臂的原因归咎于裁判,而是从自身找原因。有些专业人士提出,由于苏利亚在儿时进行了常年的体操训练,因此造成了她的动作有个习惯性的固定思维,就是做完一个动作后,会不自觉地停止,之后再进行下一个动作。而花样滑冰是需要连续性的,因此,这种瞬间的放空状态,对评分影响极大。
苏利亚听取了意见,刻意地改变自己的动作习惯,并且也尝试在表演中增加“优雅”的动作,并将自己学过的舞蹈动作编入动作。做了这么多的改变,仅仅是因为裁判觉得她不够优雅。
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决赛上,苏利亚最后一个上场,由于前三名选手都发挥超常,拿了高分,这给苏利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结果,她的三周跳动作失败,排名第四,再次与奖牌失之交臂。
同年的日本花滑世锦赛,苏利亚凭借着完美的表现,让她看到了夺金的希望。可由于日本选手佐藤有香的表现也非常完美,经过讨论之后,最终苏利亚以4比5的投票结果,将金牌给了佐藤有香。
这一次,苏利亚没有哭泣,站在领奖台上,她第一次感到困惑与愤怒。在颁奖仪式上,她拒绝站上领奖台,并摘下银牌来表达自己的抗议。但这样的行为引来了一片嘘声。事后,苏利亚也承认将自己的失败完全归咎于种族歧视确实不合理,而且自己拒绝领奖的行为也有违体育精神。
那么种族因素是否是她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呢?答案是确定的。虽然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西方世界大力赞颂追求自我,创立多元化审美。可花样滑冰这项运动却远远滞后于社会发展,在主流的花滑环境中,“白又美”是唯一的审美,这种刻板的审美行为让许多选手无奈。肤色自然是扣分项,但就算你是白人,行为大方的也会被称为“举止粗鲁”;身材结实的被称为“缺乏女人味”。这些评价是独立于你的技术之外的,却计在评分之内。
冬奥会的收视率不断走低,这与西方社会传统的狭隘审美偏见是离不开的。根据美国花滑协会的统计,2019年-2020年的美国花滑人口中,只有不到2%的黑人。
苏利亚的职业生涯会一直被种族歧视压制吗?她的花滑故事会出现逆袭吗?
时间到了1998年的长野冬奥会,苏利亚再次出现在花样滑冰的赛场上,这是她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次比赛。可此前她在赛前的训练中受伤,导致跟腱严重断裂。这种疼痛是难以承受的,尽管如此,苏利亚依然顽强的踏上赛场,可由于伤痛,在短节目环节中她仅获得第6名。此时的苏利亚已经清楚的认识到,自己与领奖台无缘了。可花样滑冰是苏利亚一直热爱并追逐的梦想,怎么能如此的黯然收场呢?经过一番思量,她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自从1976年因斯布鲁克冬奥会起,花滑动作中有一个扣分动作,那就是后空翻,由于该动作具有极度的危险性,甚至是被禁止的。其实在整个花滑历史上,也仅仅有三位男性选手完成过后空翻。而苏利亚的决定就是---后空翻加单刃落地。
轮到苏利亚出场,在完成了一系列的常规动作后,她稳定心神,调整呼吸,突然一个后空翻!她犹如一条黑色飘带倒转,顺利翻起,之后一条腿稳稳落地,单刃落地!苏利亚成功了!以这个高难度的动作,来表达对规则的违逆。这时的苏利亚仿佛奔跑在冰原之上的孤狼!此举一出,观众席沸腾了,他们看到了苏利亚无穷的魄力以及高超的技术。
这也成为苏利亚对自己职业生涯的最高总结。最终,这个动作毫无意外的被判违规,她在此次比赛中仅获得第10名。
苏利亚最终凭借这个惊人的动作,在观众的欢呼声中从职业赛事中退役。
退役后的苏利亚成立了自己的花滑俱乐部,并在各地参加花样滑冰表演,而她的招牌动作-后空翻从未失手。2010年,她甚至入围了《铁血战士》第三季的决赛。2015年,由于脊髓囊肿,苏利亚不得不接受手术,从此,她的表演生涯结束了。
现在的苏利亚在明尼苏达的学校教授滑冰。很多花滑爱好者都惦记着她那经典的后空翻,可如今如今的苏利亚只想低调生活,她甚至连推特账号都没有开设。
也许苏利亚没有在世界舞台上夺得冠军,但是大家对她的评价比任何奖牌都光耀。
谁在乎她是不是花滑公主
她曾是一位多么出色的花滑勇者啊
评论
- 评论加载中...